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

賈誼單薄的身影漸漸離開了長安。

而與此同時,未央宮裡的劉恆收到了賈誼留下的一道奏章。這是賈誼動身前,徹夜未眠完成的。

這道奏章很有名,連我們敬愛的毛爺爺也對它推崇有加,曾給了個評語——西漢最好的政論。真鬧不明白賈誼這個人,這麼多年來被折騰的體無完膚,依然能滿懷熱情地幹好工作,不得不服。

這道奏章的名字叫《治安策》,也叫《陳政事疏》。可以說,這是賈誼的巔峰之作。

這篇文章的內容很長,邏輯嚴密,說理透徹,詞句鏗鏘有力,氣勢洶涌磅礴。誇張的是他竟然把政論寫成了一篇文采斐然的散文,還對後代散文影響極大。不得不承認,賈誼兄弟真是太有才了。

從古至今有很多散文雖然辭藻華麗,但並沒有多少實質性內容。而賈誼的這篇不同,解讀了時局,剖析了時弊,既有想法,還有辦法。

這篇文章不僅對文帝一朝有影響,更對西漢王朝的長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

景帝劉啓時,晁錯提出“削藩”政策,是賈誼主張的繼續;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七國之亂,證明了賈誼對諸侯王的分析的正確性;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之後,漢朝就乘機削弱地方諸侯王的力量,除了讓他們徵點租稅外,基本上剝奪其他所有權利。到了漢武帝劉徹的時,頒行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更是賈誼提出的“衆建諸侯而少其力”方針的全面實行……

熬夜拍腦袋想出來的東西,被人貫徹了幾十年,而實踐證明全部是正確的。賈誼,真是太牛了。

關於這篇文章的評價還有很多,我在此就不再自由發揮了。當然,也並不是我不願意發揮,主要受自己能力所限,發揮不好。如有興趣,大可找原文看看,真的很不錯。

劉恆拎着這篇文章,翻來覆去讀了好幾遍,最終長嘆一聲:賈生高才。從此,這篇文章幾乎成了劉恆每天的必修課,其熟悉程度要在作者本人之上。

但劉恆依然沒有叫回賈誼。他在心裡的最深處,對賈誼還是心存芥蒂。由此可見,太有才華不見得是件好事。

就這樣,賈誼滿心沮喪地來到了樑國。

前邊介紹過,樑王劉揖不是個安生的主,沒一點正性,一天到晚都在玩,你說東他偏要西,你說好他偏說不好。

而賈誼卻愛較真,屬於那種學究性人物。劉恆讓這兩個人攪合到一起,真是頗有一番景象。以往賈誼的主要工作是讀書寫文章,而到這裡後,又多了一份職責——追在劉揖屁股後嘮叨。

有意思的是,這兩個怎麼看都不搭調的人,關係竟然處的挺好,還經常待在一起。搞笑的是,兩位仁兄各搞各的,賈誼博古論今講他的大道理,而劉揖卻勾着腦袋玩自己的。一個講累了,回家喝口水歇一晚上明天接着講;另外一個耍累了,矇頭蓋臉睡一夜明天接着耍。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劉同學不愛學習,那賈老師何不歇歇?人家命好,生下來就是王爺,認不認字無所謂,你賈誼何必較這真?累不累啊。再說念好書也沒什麼好出路,一輩子也就這樣了,混混日子就行了,用不着學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

賈誼卻偏不這樣認爲,既然皇帝讓我來給你當老師,就是教書的義務。因此,他有事沒事就去給劉揖上幾堂課。

而劉揖同學也挺有意思,他雖然不愛學習,可不討厭賈誼。因爲賈老師懂的東西多,隔山差五會給他講一些小故事,還是挺有意思的。不過他除了聽故事外,其他方面就不怎麼關注了。所以,只要賈誼來給他上課,劉同學就有選擇性的聽兩句,然後呵呵一笑拍拍屁股出去耍了。留下身後的賈誼,無奈地搖搖腦袋,等着自己唯一的學生耍累了再回來聽兩句。

就這樣,兩個不搭調的人,你拉我扯地過了幾年較爲舒心的日子。

然而,這種日子還是被一場意外打破了。

漢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樑懷王劉揖入朝,興奮的劉同學騎馬時一不小心栽了下來,摔死了。

這場意外發生在京城,賈誼並不在身邊,按理說和他沒半點關係。然而,賈誼卻從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他認爲自己的這個太傅沒盡好責,讓唯一的學生出了這麼大的事,因此心情憂鬱,甚至經常哭泣。

按理說,劉揖一死,賈誼就該下崗了,因爲唯一的學生死了,老師好像沒有存在的必要。

而就在此時,賈誼上了自己最後一道奏章。

這道奏章是有背景的。因爲劉揖一則年齡小,二則光顧着玩了,連個兒子都沒留下,按例樑國是該撤銷了。這個境況,是賈老師不願意看到的。當然,他並不是怕下崗,因爲他關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劉恆有四個兒子,現在死了一個,就剩下太子劉啓、代王劉參和淮陽王劉武。天下諸侯王中,直系很少,旁系很多。這一景象,對將來的繼任者是很不利的。況且樑國西屏障關中,東窺視天下,如果一旦天下有變,樑國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賈誼上書,建議擴大梁國和淮陽國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黃河,後者南到長江,從而連成一片。這樣一來,一旦國家有事,樑王國足以抵禦齊趙,淮陽國足以控制吳楚。並且建議讓老二劉參來當這個樑王。

劉恆聽取了賈誼的這個建議。但並沒有完全按賈誼的辦法來,而讓老三劉武當上了樑王。之所以有這麼個結果,主要是劉參一時半刻分不開身,因爲此時的代地並不安寧,匈奴人還在到處流竄。這是個舉足輕重的地方,況且是劉恆的發家地,他對這個地方是有感情的。

我之所以捎帶講到這一點,是因爲賈誼的這個部署,將會在十幾年後的那件大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賈誼這個人,把握全局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強。

而縱然如此,賈誼也並沒能走出劉揖摔死的陰影。文帝十二年(前168年),賈誼在憂鬱中病死,享年三十三歲。

縱觀其一生,雖受讒遭貶,未登公卿之位,但他那些遠見卓識的政論和建議,文帝還是比較重視,並且絕大部分是實行了;這是那些身居高位而庸庸碌的公卿們所不能比擬的。

一時謀議略實行,

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

古來何啻萬公卿。

然而賈誼卻沒看透這一切。才華,成就了他,也摧殘了他。

關於這個才子的故事,也就到此爲止了。。.。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章 起點——(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章 起點——(三)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章 起點——(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章 起點——(三)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