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

話說擺脫蒙面大漢截殺後的燕青,離了棋盤山,晝伏夜行,飢餐渴飲,一路出江淮,過濟州府,下樑山,趁着月色,悄悄潛入了東京城裡。

那東京城乃大宋都城,雖已至末代,危機四伏,北有金遼雙寇侵襲,西有西夏虎視眈眈,南有方臘內亂困擾,內有蔡京、童貫、王黼、高俅之流弄權,但作爲都城的東京城,依舊是一片繁華,街景繁榮,到處鶯歌燕舞,歌舞昇平,顯示出好一座錦繡京城來。

怎見得?有詩爲證:

州名汴水,府號開封。逶迤接吳楚之邦,延亙連齊魯之地。周公建國,畢公皋改作京師;兩晉春秋,梁惠王稱爲魏國。層疊臥牛之勢,按上界戊中央;讓華夷,太宗一遷基業。元宵景緻,鰲山排萬盞華燈;夜月樓臺,鳳輦降三山瓊島。金明池邊三春柳,小苑城邊四季花。十萬裡魚龍變化之鄉,四百座軍州輻輳之地。黎庶盡歌半稔曲,嬌娥齊唱太平詞。坐香車佳人仕女,蕩金鞭公子王孫。天街上盡列珠璣,小巷內遍盈羅綺。靄靄祥雲籠紫閣,融融瑞氣躥樓臺。

又有一首古樂府,單道東京勝概:

一自樑王,初分晉地,雙魚正照夷門。臥牛城闊,相接四邊村。多少金明陳跡,上林苑華髮三春。綠楊外溶溶汴水,千里接龍津。潘礬樓上酒,九重宮殿,鳳闕天閽。東風外,竹歌嘹亮堪聞。御路上公卿宰相,天街畔帝子王孫,堪圖畫,山河社稷,千古帝王尊。

這東京城乃是天下第一國都,繁華錦繡,尤以徽宗皇帝時最爲景盛。

是夜黃昏,紅日西沉,明月東昇,風清氣爽,水天共壁。

當下,燕青潛入東京城中,找了個店,登記了房間,然後換了一身豪華衣裳,往衣袖裡塞了一錠金子,出了店門,望金錢巷方向,晃晃蕩蕩地走去。

此時,大街上仍舊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火樹銀花,燈光燦爛,軍民百姓,絡繹不絕,燈紅酒綠,錦旗飄舞。

正是:

火樹銀花不夜天,汴梁人民舞翩遷。

三瓦兩舍飄彩旗,滿城星光月兒圓。

燕青轉過東華門外,拐入角街,踅入金錢巷,在一座樓庭前停了下來。

這樓如何?

但見:

樓庭三層高,飛檐峭壁,中間一塊牌匾,上書瘦金體的三個大字:醉杏樓,兩邊掛兩塊豎牌,上面各書五個字,乃“歌舞神仙女,風流花月魁。”

端的是一座好樓。

何以名爲“醉杏樓”?或許因爲前朝有詩曰: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緣故吧。

那燕青來到醉杏樓下,四下觀察一番,沒發現異常情況,遂移身踅入門內。

這座三層樓,便是大宋道君皇帝時第一妓樓也。樓門正中牌匾上廋金體寫的“醉杏樓”三個大字,就來自於多才多藝、生性風流的道君皇帝。

再看這三層樓的結構。

一樓是大廳,裝飾得富麗堂皇。

二樓是經營場所,奢華暖味。

三樓是閣樓,佈置得小巧玲瓏。

經營這座妓樓的乃是李媽媽。

李媽媽之所以是李媽媽,因爲她經營的產品叫李師師,乃故宋時第一花魁。

那李師師與當朝天子趙佶相好,被趙佶封爲李明妃。

李媽媽因此上就成了聞名遐邇的李媽媽。

因爲有個九五之尊、富貴的不能再富貴的行首,李媽媽自然是春風得意,耀武揚威,貴不可言。

那天,華燈高照,迎來送往了一整天,李媽媽也累了,便坐在大廳裡的太師椅上,一邊喝着茶,一邊迷了眼,悠閒自在地養着神。

恍恍惚惚中,似乎是心有靈犀,李媽媽忽然睜大了兩眼,果然見進來一錦衣繡袍的貴公子進入大廳。

送錢的來了!李媽媽見了,頓時來了精神,從太師椅上跳將了下來,疾步迎了上來,臉上堆滿了笑,連聲說道:“哎呀呀,貴客來了,有失遠迎!怠慢了,怠慢了,相公您快快請坐!”

那貴公子雙手抱拳,衝李媽媽叫了聲:“李媽媽。”

李媽媽聽着好生耳熟,睜大眼睛,仔細一看,見是燕青,心裡又吃了大大一驚,直呼道:“阿呀呀,這不是小乙哥嗎?!兀得從天而降?我聽師師說,你隨宋先鋒南下討賊,已獲大勝,擒獲了方賊十三,要押解京師,遊街示衆,然後千刀萬剮。師師聞知此消息,萬分驚喜,已向道君皇帝求了情,要封你大大的官呢,你卻何時到了京師?”

燕青見了李媽媽,推金山,倒玉柱,“噗通”一下,跪於地上,“咚咚咚”連磕三個響頭,高聲說道:“李媽媽在上,小乙這廂有禮了。”

李媽媽忙道:“哎呀呀,小乙哥莫要多禮,快快請起,請入內室,咱娘倆說話方便。”

燕青聞言,遂爬起身來。

李媽媽招呼着燕青進了內室。

兩人到了內室,燕青請李媽媽上首坐了,復跪於地上,又給李媽媽“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

李媽媽讓燕青起來,從旁坐了。

李媽媽終究操心燕青前程,問道:“小乙哥,你們此番征剿方臘,建了莫大的功勞,那道君皇帝冊封未下?俺尚沒聽說大軍凱旋,你何以早早回來了?是有何變故嗎?”

聽了李媽媽的問話,燕青心道,俺若是說俺不圖富貴,於半路偷跑了,這李媽媽心裡定然不喜,小瞧俺,不如俺哄她一番,哄得她高興便是了,俺好和師師相會。

如此想着,燕青便答道:“李媽媽在上,且聽小乙細言。”

這時,丫鬟進來,倒了茶水,返身要走,李媽媽對丫鬟說道:“告訴姑娘,小乙哥來了,現在媽媽這裡,讓她過來一趟。”

“是,奶奶。”丫鬟答應着出去了。

燕青等丫鬟出去了,對李媽媽說道:“媽媽在上,且聽我言。小乙此行,隨了宋先鋒公明哥哥,深入南國,一路征討,攻破了方臘老巢幫源峒。我魯達哥哥,甚是勇猛,于山林中,擒了方臘,交由張招討,隨即便解入京師,由朝廷嚴懲。俺公明哥哥正帶着大軍在凱旋路上,俺心裡着急,先行一步,來看看師師。媽媽在上,小乙此番掙到大功勞了,道君皇帝定然會封俺一個大大的官職;將來,俺上馬管軍,下馬管民,一方權勢,全在於俺!今到府上,除了看看師師,就是專望媽媽來了,將來也好接了媽媽去,好有一番富貴享受呢。”

李媽媽聽了,滿心歡喜,直道:“此番好了,小乙哥光宗耀祖,衣錦返鄉,榮歸故里,風光無限,乃祖上積德,老天開眼啊。好!好!小乙哥發達了,師師也跟着沾光了;老身也跟着小乙哥享享清福。”

燕青道:“那是自然!小乙自小便沒了爹媽,寄籬在盧員外家生活,後顛簸到梁山,所幸得遇師師姐姐,從道君皇帝處請了赦書,從此有了大好前程;而今,小乙再無親人,李媽媽便是小乙的親媽媽,小乙旦有發達,李媽媽豈有不跟着小乙享番清福的道理?!”

說着,燕青從衣袖中掏出了來時帶的那錠金子,雙手捧了,敬獻上去。

花婆婆愛財,一點也不錯。那李媽媽見了燕青捧出的金子,滿面喜容,嘴都笑得咧到耳根上了。

李媽媽趕忙接了燕青遞來的金子,歡喜地說道:“哎呀呀,還是小乙哥孝敬我呢!小乙哥,你給俺金子,千萬莫讓師師知道了,若不然,師師又要責怪我收了你的金子。”

燕青聞言,說道:“李媽媽在上,這是小乙專門孝敬您的,給師師的,我已另存,金銀細軟,應有盡有,已讓心腹人員,擔入東京,藏匿在牛家莊了。”

李媽媽聽燕青給師師另存了金銀細軟,且是擔入京城的,想必是少不了,因此眼睛都驚得要掉到地上了,嘴裡直道:“好!好!真乃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啊!小乙哥,錢財那東西,勾人魂呢,難免有人見財忘義,你那心腹人員可靠不?莫要私吞了,就坑苦你了,不若擔至家來,媽媽替你們保管,保準牢靠,牢靠得像進了保險箱一般。”

燕青聞言道:“媽媽放心。小乙辦事,從來穩妥,在心腹人之外,俺還安排人監押呢!不過李媽媽說的極對,金銀細軟放在哪裡,都不如放在李媽媽處保險,俺隨即就讓人擔過來。”

李媽媽聞言大喜,招呼着燕青喝茶,又閒諞一些家長裡短的話兒。

李媽媽和燕青正說着話,只聽“嘩啦”一聲,門被推開,進來一個三十來歲的女子,長得如花似玉,風流萬千。

但見: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便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進來的此女,正是李師師,北宋末年第一青樓歌姬,當朝道君皇帝趙佶的紅顏知己也!

上面的詩句,便是北宋大才子晏幾道誇獎李師師美貌的詩句。

關於李師師的美,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絕對是一笑傾城,再笑傾國,直笑得道君皇帝也做孟浪子弟行徑,拜倒在李師師的石榴裙下。

爲了和李師師相會,道君皇帝專門修了一條潛道,由皇宮專通李師師妓樓,公務閒暇,便鑽了潛洞,來到此處,與李師師恩恩愛愛,卿卿我我,兩個人愛得如醉如癡。

據說,有一次宮內宴會,賓妃雲集,韋妃悄悄問趙佶道:“陛下享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美女如雲,燦若星月,如此尚不能滿足,還要在外面惹草沾花。我真的就不明白了,是個什麼樣的李家姑娘,讓陛下神魂顛倒,不惜專修潛道,也要去會會那個李家姑娘?”

趙佶聞言,笑道:“若論姿容,並無特別,然有異覺,實爲奇妙,若你等也穿了普通衣裳,與師師混雜一處,有如牡丹與百草,迥然不同,那種幽姿逸韻,卻是在容色之外的。”

韋妃聞言,默然不語。

由此可見,這李師師絕非一般女子也。

只說當時。當時,李師師聞聽到燕青來了,正在內室和李媽媽說話,急忙收拾打扮一番,下了樓,進到內室,輕聲叫道:“小乙,是你嗎?”

燕青聞言,擡頭看時,正是師師,正含情脈脈地看着自己。

燕青“唰”地站起身來,叫道:“師師!”

李媽媽見狀,忙道:“姑娘與小乙哥許久不見了,好在小乙哥出生入死,得勝歸來,親來府上,看望姑娘。春宵一刻,價值千金,你們就好好敘敘舊吧!我先去也。”

說着,起身離座,和丫鬟一同出去了。

“師師!”

“小乙!”

久別相逢,燕青和李師師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師師問道:“小乙哥,俺聽道君皇帝說,你們破了方臘,得勝凱旋,正在杭州駐紮,等候着朝廷賜封,你怎地就回來了?聽到你們得勝,姐姐歡喜壞了,已向道君皇帝求了情,要封你爲兵馬都統制的大官呢!”

燕青作揖道:“深謝姐姐。”

李師師情真意切,問燕青道:“小乙,你怎地沒等候着受封?怎地沒隨宋先鋒一道回來?發生了什麼情況嗎?”

燕青答道:“姐姐,官家的事,你比俺知曉得多。想當初,俺隨了公明哥哥,在梁山泊落草,幸得朝廷招安,此番征剿方臘,立下了天大的功勞。俺也知道,那道君皇帝乃仁義之君,必然會厚封俺等;但蔡京、童貫之流,豈是肯容得俺等升官發財的?俺等若是都升官發財了,將來不定出多少強賊草寇呢!所以,俺估計,像我等曾經爲寇之人,將來定沒好的下場,故此捨棄了高官厚祿,專程跑來與你相會。”

李師師聞言道:“小乙哥,畢竟是一刀一槍拼搏來的前程,捨棄了實在可惜。”

燕青道:“師師,此言差矣。目今,外有金遼雙寇,內有奸臣佞賊,朝廷的江山社稷,危機四伏,未來之情勢,或腥風血雨,或江山破碎,尚沒個定數呢!以俺之見,不若你跟了俺,早早離了這是非之地,去過半世清淨生活,倒也不錯。”

師師聞言道:“當今天下,紛紛擾擾,皆有匪患,能躲到何處去逍遙?”

燕青見說,便告訴師師了一個絕密之處。

師師聞言大喜,安頓燕青道:“小乙哥,你先暗自準備,待情勢發生變化,俺們能立馬就走。”

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
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