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

蔡京忙完這些大事後,帶着衙役們,趾高氣揚地,到處巡查新法實施的情況去了。

蔡京坐着轎子,帶着一幫衙役,來到汴梁城郊,查看新法再次實施後莊稼長勢情況如何,以便總結青苗法實施後的效果,好向徽宗皇帝邀功請賞。

當時,天藍雲白,風清氣爽,泉清水碧,草鮮花豔,燕舞鶯歌,好一派春明景秀,但見微風吹來,田野上麥浪翻滾,空氣中都瀰漫着祥和之氣。

蔡京見此,心裡歡喜,叫停了轎子,下到地上,一邊查看着田地裡莊稼長勢,一邊笑呵呵與前來陪同他的地方官員閒談,勉勵地方官員,加倍努力,務使新法得到貫徹,並顯現成效。

沿着田間小道,蔡京和地方官員邊走邊談。

蔡京的衙役們遠遠跟在官員們的後面。

遠處田間小道上,漸漸顯出一個人影來。隨着那人影漸漸走近,卻見是一個算命老頭,供着腰,款款走來,背後插一面幡子,上面寫着兩排字。

待走算命的走近時,再仔細一看,乃是個五十來歲的老年漢子,長得仙風道骨,身穿一件青灰道袍,戴頂方巾,眼睛也不瞎,看上去倒有點明亮。

那算命先生身後插着的幡子中間是一個圓圈,圈內一個大大的“測”字,旁邊的兩排字則是“故老相傳神仙術,賽過星佔勝紫鬥。”

見算命的直槓槓地走過來,全無尊卑,也不知道迴避,前面開道的衙役大聲斷喝道:“拙!哪來的算命的,快快避開,莫要衝撞了……”

蔡京見狀,打斷了衙役的斷喝,訓斥衙役道:“你等粗人,甚是無理!焉能如此對待大師?且退下!”

衙役們被訓,應聲退後。

蔡京因官運亨通,所想之事皆成,正得志着呢,心裡歡喜,故此裝作很大度的樣子,迎着算命先生過來,隨和地說道:“大師好,你可是算命的?”

算命的聞言心道,咋纔是個可是算命的?是太是算命的了!沒看貧道幡子寫的字嘛:故老相傳神仙術,賽過星佔勝紫鬥。你該不是眼拙?也該不是不識字,只管看就是了,問什麼問嘛?!

算命先生瞥眼看了蔡京一下,見那蔡京看上去雖然笑盈盈的,卻是一臉的奸像,心裡遂好生厭惡;再看蔡京隨行的陣勢,便知道此奸臣乃當今宰相蔡京蔡太師。

那蔡京原本就學富五車,滿腹經綸,閱人無數,極善專營,把個啥整不明白?若說是給人算命,他蔡京基本上可以算是祖師爺了。

蔡京初任相時,爲顯擺學識,曾效仿周公,制禮作樂,粉飾承平,創制了九個大鼎,分別起了名字,立於朝堂外面,引導着徽宗皇帝參觀,以搏徽宗皇帝誇讚。

徽宗皇帝由蔡京等一班大臣陪同,挨個查看着大鼎,興致勃勃,好生歡喜。

當徽宗皇帝行至北方寶鼎時,正饒有興趣地看着,忽然“嘭”一聲暴響,嚇得徽宗皇帝躍然一跳,心都差點飛出了腔子,頓時驚魂不定。

再看那鼎時,已經破裂,有美酒從裂縫中汨汨地流溢出來。

這一突發的情況,令徽宗皇帝甚是掃興。

徽宗皇帝迷信,便問諸大臣道:“各位卿家,此鼎忽然爆裂,乃是何意?”

那鼎之所以爆裂,無外乎裡面盛的美酒和外面溫度共同作用之故而致,能有甚的意思!

但那時候科學技術落後,但凡有突發事,皆歸之於上天的意思,故此,徽宗要問此鼎忽然暴烈,乃是何意。

許多大臣見問,難免要擺弄一番學問,故作皆做高深思考之狀,在心裡進行推測、排演,然後告訴徽宗道:“聖上,依臣等推測,此乃北方將亂的預兆,不是個好兆頭。”

徽宗聞言,心中好不鬱悶。

待其他人都說畢,徽宗皇帝煩惱憂鬱之時,蔡京說話了。

只見陪同徽宗皇帝參觀大鼎的蔡京,忽然間欣然拍手,以引起衆人關注,然後對徽宗皇帝施禮道賀,說道:“吉兆!大吉兆!吾皇洪福齊天,神通無量,萬民有幸啊!聖上,北鼎破裂,預示着北方遼邦分裂,陷入內亂,我朝藉此而恢復燕雲十六州,也未必不可也。臣恭賀聖上洪福齊天,威達海內。”

蔡京的這番神論,自然又撓到了徽宗皇帝的癢癢處。復燕乃是徽宗皇帝心裡一直在想、卻不好意思說出來的事情。徽宗皇帝之所以一直在想卻不好意思說出來,乃是因爲光復燕雲十六州的事情,自太祖起便成爲歷屆先帝的一樁心願,都想收復卻收復不回來,若是在朕的手裡收復回來,該是多大的榮耀?然而,徽宗皇帝心裡也清楚,以太祖、太宗之英武,尚且光復不了燕雲,以自己的能力,何以能光復燕雲呢?故此,徽宗皇帝心裡雖然一直想着光復燕雲,成就有宋以來最大的成就,卻不好意思說講出口來,他怕大臣們笑話他不自量力。

蔡京的話,引得徽宗皇帝轉憂爲喜,好不高興,親御大殿堂,受百官朝賀。

試想想,蔡京精明到如此,豈是一個算命先生所能矇蔽的?

況且,蔡京行事,根本沒有敬畏之心,他又豈是相信冥冥中虛無命運的?

因爲蔡京根本沒有敬畏之心,況且又有着非常淵博的文化,經多識廣,故此,對算命之類的事情,他是根本不相信的。

然而,此時的蔡京,初任宰相,正值春風得意,仕途風生水起之時,難免要擺出番從善如流的樣子來。爲了營造個平易近人的假象,蔡京故作了親和之態,就路邊與算命先生閒談起來。

蔡京道:“大師,恕我言語唐突,莫要見怪。”

算命的聞言道:“無妨。貧道風裡來,雨裡去,既閱人無數,也遭百般羞辱,甚的話語不曾聽過?對貧道而言,沒有甚的言語是唐突的。”

蔡京道:“即使如此,那我直來直去,還請先生教我。”

算命的聞言道:“大人只管講便是。”

蔡京看着算命先生的眼睛,問道:“據我所知,大凡算命的,皆是眼盲,先生何以兩眼炯炯?既觀得世間萬象,自然少了算命的可信度。先生以爲如何呀?”

算命的聞言,呵呵一笑,款款說道:“大人所言不虛,誠然如此。想那算命的,皆是心機高深之徒,明明眼明,卻裝了眼盲,總道是他看不見世間萬象,所言皆是命中所帶,哄人確信而已。大人試想,他若真是眼盲,何以能走洲過縣?明顯在騙人嘛!像我等貧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能觀人前生後世,無非憑得是真才實學,憑得是真本事,何故要裝作眼盲?多此一舉嘛!”

蔡京聞言,肚裡暗道,這老道,此等誇口,絕對上乘,吹牛之功,不在我下,既是如此,我得試他一試,看他本事究竟如何。

蔡京想好後,問道:“大師可知我是何人?”

算命先生心裡雖知眼前這位就是當朝太師蔡京,卻裝作不知,搖了搖頭說道:“大人具體爲何人,貧道實不知,然貧道觀大人面相,天庭飽滿,鼻直口方,氣質卓越,才華逼人,定是滿腹詩書,才高八斗;且看大人出行排場,隨行人員皆非貴即富,故此,以貧道之見,除過當今天子,廟堂上惟大人居尊,貴不可言啊。”

其實,算命的還看到了一點,那就是蔡京嘴角青筋凸顯,將來定是個餓死鬼!

這個蔡京未問,算命先生自然也不能直說。

蔡京聞言,心中暗喜,轉念一想,直道這人興許認得自己,故推辭說不認識而已,好讓我相信了他,更進一步地討我歡心,騙取些銀子,我且莊重一點,莫因幾句奉承話而輕薄。

故此,蔡京沒表露出更多的得意來。

算命先生也漫不經心,起步要走。

蔡京接着說道:“大師留步,我且問你,你既是能算出本官貴不可言,能否算算本官的運程長久?”

算命先生聞言止步,轉身看着蔡京答道:“大人一生,雖有波折,富貴難移。”

蔡京聞言,想到爲官的過程中,的確是曲折頗多,先後經歷了王安石、司馬光、章惇、曾布等人的周折,但總算是當朝爲相了,高居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可不就說明是曲折頗多、富貴難移嘛。

蔡京對眼前的算卦先生來了興趣,繼續說道:“大師明察秋毫啊!大師且慢走,我還想問問大師,萬望大師直言。”

算命先生道:“大人不妨直言,平道吃得就是指點迷津的飯,但有察覺,知無不言。”

“好啊!”蔡京說道:“我想問問大師,我的壽命如何?將來功德如何?”

蔡京話說得委婉,其實就是問他自己將來如何一個死法。

算命先生聞言,略微沉吟後,說道:“高壽!不過……”

蔡京急不可耐地問道:“不過怎的?”

算命先生答道:“不過大人將來會餓弊路途。”

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
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