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

顯然,作爲遼國子民的賈世忠,並不知道其義兄趙良嗣所獻的聯金滅遼之計,對於大宋王朝來講,究竟意味着什麼?也不知道該計策究竟會給大宋王朝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賈世忠可以不知道,許貫忠不能不知道。許貫忠覺得,關於宋金聯盟,共行伐遼及由此帶來的後果,有必要給賈世忠解釋清楚,好讓賈世忠對此有個清醒認識和正確判斷,也好在以後的行動中,能爲大宋朝做點事情,盡點中原故民的義務。

於是,許貫忠和賈世忠兩人,就宋金聯盟、共行伐遼,收復燕雲十六州疆域之事,展開了如下對話。

“賈義士且聽我言。契丹自從與我朝簽訂澶淵之盟後,兩國互派使者,互賀節慶,關係融洽,已百年結好。如今,趙良嗣投宋獻策,建議俺朝撕毀與契丹所定盟約,轉而與遠在混同江的女真結盟,雙方共同滅了遼國。賈義士想想,如此一來,滅了友好盟邦遼國,卻與虎狼之國女真爲鄰,豈不是脣亡齒寒,引狼入室?”

“大師在上,俺有疑惑,說將出來,還清大師指教。”

“賈義士但講無妨。”

“大師你也知道,上國與契丹本有着疆土之爭。燕雲十六州之疆域,巍峨險峻,乃上國之北部屏障。以大師只見,難道上國該不思進取,收復後晉石敬瑭時割讓與契丹的幽燕十六州疆域?”

“當爲則爲,不可爲則不爲。燕雲十六州乃中原故土,不論遲早,收復是必須的;然而,凡事要考慮時機及情勢。賈義士也該明白,兩害相權取其輕,假若收復燕雲十六州之疆域會帶來更大災難,燕雲十六州暫時不去收復,也是明智和正確的。目今,女真虎視眈眈,劍鋒直指大遼,假若我朝協助女真,滅了大遼,我國即失去了戰略緩衝之地,即使是收回了燕雲故土,也難免會引起宋金鋒爭,結果如何,還很難料定。”

“大師,世忠愚笨,有些事情,還是不甚明白,敬請大師指導。”

“賈義士有何賜教,但講不妨。”

“大師恕俺直言,俺想請教大師,即使上國不與女真結盟,那女真就不攻伐契丹了?既然女真一定要攻伐並滅了契丹,上國與女真結盟或結盟,又有什麼關係?”

許貫忠聞言,沉思了一會兒後,回答賈世忠道:“遼國疆域廣大,曾輝煌一時,若組織得當,女真人未必滅得了契丹;即使女真憑一己之力滅了契丹,其自身力量也將受到極大損耗,就無力再對我朝構成威脅了。這種情況下,我朝毀去與契丹百年和好之盟約,視宋遼百年間無戰事之現實於不顧,再與女真結盟,藉助女真之力量,夾擊契丹,以收復過去失土,契丹南北受敵,必亡無疑,貧道只恐到了那時,燕雲十六州未能取得,中原之地已被女真鐵騎踏破,百姓慘遭戰亂之苦了。”

賈世忠聞言,若有所悟,起身對許貫忠一拜,說道:“多謝大師指點,若是如此,俺當進趟京師,去尋俺那義兄趙良嗣,向其說明宋遼結盟、共行伐遼的利害關係,勸俺義兄,勿獻此誤國害民之策。”

許貫忠笑曰:“只恐賈義士用心良苦,卻於事無補。賈義士試想,你那義兄趙良嗣,爲了晉升,爲了飛黃騰達,已將聯金滅遼之策獻於朝廷,豈是能聽進人勸的?俺聽小乙兄弟說,聯金滅遼的海上盟約已經簽訂,只因江南方大王挑頭民變,朝廷一時無暇顧及,只得暫時擱置執行聯金滅遼之盟約;如今,江南方大王民變以平,接下來,估計朝廷將啓動聯金滅遼之事,舉兵北伐,攻佔燕京。如此情形,賈義士也當早做打算的好。”

聞聽許貫忠說到方大王挑頭民變時,銀芝低下了頭。

其實,許貫忠也是顧慮到銀芝在場,特意用方大王代替了“方賊”,用民變代替了“造亂”。

這時,坐在一旁的金霞嘴快,插嘴說道:“其實,這個趙良嗣俺們也知道。俺們初到東京,在吃飯的時候,聞聽到趙良嗣和兩個金國人談論結盟及何時出兵的情況,當時氣憤不過,還和趙良嗣及兩個金國人,打將了一架。”

賈世忠見說,吃了一驚,忙轉頭看向銀芝,問道:“你們和俺義兄趙良嗣已見過面?且打將了一架?”

銀芝點了點頭,說道:“正是!少莊主。”

許貫忠插嘴說道:“不打不相識嘛。也好,說不定以後還長打交道呢!只是不知現在朝廷是個什麼情況?是不是馬上就要打仗了?要是這樣的話,俺們得提前準備,好防意外。特別是賈義士,你乃燕京人士,宋遼兩國開戰,你那裡首當其衝,情形危機呀!”

賈世忠見說,沉思許久,說道:“若如此,俺得去趟南朝東京,尋俺那義兄去,打聽下現在的情況。”

許貫忠聽到賈世忠想去趟東京,找趙良嗣打探下情況,心裡就琢磨開了。

許貫忠心想,賈世忠和趙良嗣乃結拜兄弟,兩人關係必定好。朝廷那邊,趙良嗣是宋金聯盟的主要當事人,一定知道事情的進展情況。現在,由賈世忠去打探下情況,能掌握到更多的信息,我們也好提前防備,以免有意外情況發生時倉皇應對。

這時候的許貫忠,擔憂的是朝廷能否駕馭此事,擔憂的是百姓軍民們是否知曉即將發生在身邊的危急,是否已經有了充分準備。

因爲許貫忠想知道宋金聯盟的事情,目前已經進展到什麼程度了,故此對賈世忠說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俺朝前代大文學家、參知政事範仲俺文正先生,在他寫的《岳陽樓記》中的名句。範文正先生赤誠之心,溢於言表呀。”

賈世忠接嘴說道:“文正先生我知道,在契丹也是也是大名鼎鼎。”

“海內無不知文正先生的。”許貫忠道:“文正先生忠君愛國,乃一代楷模。”

賈世忠聞言點頭。

許貫忠看了眼賈世忠,繼續說道:“位卑未敢忘憂國。俺們雖是一介草民,然國家興亡,關乎每一個人之命運;時代的塵埃,落在個人頭上,就是座大山。做爲中原子民,若有外寇入侵,拋頭顱,灑熱血,奮力報國,這是必然的。既是賈義士有意去東京一趟,打探宋金聯盟的情況,我看行,而且非常有必要。只是此行,不知賈義士當與何人一同前往?”

這個情況,賈世忠還沒考慮。假如可能的話,賈世忠想和銀芝或金霞一同去;然而,男女結伴出遠門,多有不便,畢竟到目前爲止,他和銀芝、金霞之間,並沒有可以結伴出行的關係及理由。

賈世忠見問,心裡也不知道該和誰去?故此看了看許貫忠,沒有回答。

許貫忠想了想後說道:“原本,這趟東京,俺應該陪着賈義士去;然而,俺若陪着賈義士去了,等小乙兄弟回來,這裡便鬧翻天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許貫忠看着賈世忠,搖了搖頭,續說道:“故此,俺還不能離開。”

說畢,許貫忠又將目光看向銀芝。

銀芝見許貫忠看自己,遂將頭低下了。

銀芝心想,許貫忠說的不錯,他陪着賈世忠去了東京,我們留在這裡,等雲壁那廝回來了,我們和雲壁之間的血海深仇,是一定要報的,肯定不是你死,便是我活,可不就鬧翻天了;然而,許貫忠不離開,俺這個仇就報不了,本來就打雲壁那廝不過,在加上許貫忠拉偏架,這個仇如何得報?

想了好一陣後,銀芝說道:“既是少莊主打算往東京走一遭,不妨俺姐妹們陪着少莊主去,萬一有事,也好有個照應。”

賈世忠聞言,心裡自然是歡喜。

然而,銀芝公主他們曾和義兄趙良嗣打了一架,見面後雙方能否相容?不要在東京又打將起來了,事情就麻煩了,自己的臉面上也下不來。

隨即,賈世忠又想到,不管咋說,銀芝她們和俺義兄,無非就是打了一架而已,並沒有多大的仇恨;相比於雲壁,他們之間的仇恨就大多了,俺走了後,他們呆在這裡,等雲壁回來後,必然要發生爭鬥,到時候情況如何,誰死誰活就不好說了,如此的話,俺也放心不下,既是俺要走的話,也得把銀芝她們帶走。

如此想着,賈世忠轉臉看着許貫忠道:“既是銀芝她們要和俺一同去東京,那俺就和她們一同去;若不然,他們和燕青燕小乙爭鬥起來,俺不在跟前,俺也放心不下。”

許貫忠見說,心想也是,遂答應道:“既是如此,也好,賈義士就和銀芝公主一同去東京;不過,賈義士此番去,一路上要多加小心,早去早回。”

賈世忠答道:“那是自然。”

當即,賈世忠、銀芝一行與許貫忠告辭,踏上了前往東京汴梁的路途,去找賈世忠的結拜義兄趙良嗣,打探宋金聯盟執行情況。

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一章 引子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
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一章 引子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