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

雲朔方面,完顏粘罕統率12萬兵馬,氣勢洶洶而來,連克雲朔,快要抵達到晉陽城下了。

晉陽城裡,廣陽郡王、宣撫使童貫和河東北宣撫使譚稹、大將王稟、張孝純、辛興宗以及他從汴京帶來的學士馬擴等人,一同商量着如何應對金國兵馬。

童貫看着那幾人道:“諸位,要說起來,宋金兩國簽有盟約,金國背盟棄約,入侵俺大宋,失道的是他金國!以有道伐無道,勝之必然。如今,金國兵馬西侵而來,連克雲朔二州,看似兇猛,其實也有他的不利之處,最突出表現在勞師遠來,糧草供應不足。目今,咱們當做好兩手準備,一是與金軍和談,讓其遵約退兵;二是堅守晉陽,不使金兵再破晉陽。等穩住了戰線,再做打算。本王受聖上指派,主要是宣撫燕雲地區軍政事務,具體的事情還靠諸位了。”童貫如此說,是在情況危急時給自己留退路,好一走了之。

當時,那幾人並沒考慮過多,遂齊聲答道:“唯宣撫使之命是從!”

童貫道:“好!眼下當有勞馬學士先辛苦一趟,前去金營,探視下虛實。”馬擴受令道:“在下遵宣撫使之令,即刻前往雲朔。”馬擴起身離堂,前往雲朔方向打探金國兵馬情況。

大堂內,童貫令其他人立即整備兵馬,準備迎對金兵。

在前往雲朔的路途上,馬擴打馬急行在距晉陽六十餘里的地方,迎頭碰上蜂擁而來的金兵。

馬擴攔在路途中。金兵前鋒衝將過來。馬擴大聲叫道:“大宋使臣馬擴在此!速讓你家元帥出面來見。”金兵聞聽馬擴乃宋朝使臣,遂將其帶往完顏粘罕處。

馬擴道:“宋金兩國簽有盟約,互不侵犯,你國緣何金兵來犯?俺受大宋廣陽郡王之令,前來質詢,還請大帥給個說法。”

完顏粘罕道:“金宋兩國簽有盟約不假;但首先背盟棄約的是你宋國!營平灤乃我國南京,你國緣何暗中策劃留守張覺降宋?”

馬擴道:“內情必有曲直,凡事當先禮後兵。我朝廣陽郡王說了,你國可以派使前往我朝協商,不得輕啓戰端;戰事一起,生靈塗炭,就你國之實力,也難以支撐接下來的長久之戰,故此,本使特勸大帥勒馬停軍,退兵返國,否則,引發的一切後果,皆由你國承擔。”

完顏粘罕冷笑了兩聲,說道:“大軍即發,必有結果,焉有輕易退軍之說?來使,本帥和你沒有什麼好說的!你急速返回,告訴你家統帥,要麼來戰,要麼獻城投降,除此之外,絕無他途。”

馬擴道:“宋金兩國當先行停軍,待事情協商無果,再行大戰不晚;到那時,誰勝誰敗,尚且兩可呢!”

完顏粘罕道:“停軍斷無可能,但本帥可放慢進軍速度,派使臣同你一道前往晉陽,去見你家元帥,協商獻城歸順之事。”

話說到這個份上,馬擴沒有任何辦法,只好答應帶金國使臣前往晉陽,去見廣陽郡王、樞密使、宣撫使童貫。

馬擴遂帶着金國使臣,返回到了晉陽。

馬擴將情況稟告給了童貫。童貫當即接見金國使臣。

金國使臣對童貫說道:“金宋簽有盟約,相互間不得招降納叛,你國緣何招降我國南京留守張覺?”

“有這事?”童貫假裝不知,對金使說道:“本王統領燕雲軍政事務,既是發生如此重大事情,你國因何不和本王先說一聲?本王可以責令屬下歸還張覺,退還營平灤三州嘛!”

金使道:“你國燕京宣撫使王安中已將張覺斬首,並將首級送與我國二王子。”童貫不給金使說話的機會,打斷道:“既是我朝燕京王宣撫使已將張覺首級送於你國,你國因何還要背盟棄約,進犯俺大宋疆土?!回去告訴你家主帥,立即退兵,歸還俺朝雲朔等地,否則,王師北伐,勢如破竹,到那時候,本王約束不住衆將軍們,一舉打到你國,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童貫想用言語嚇阻住金軍。

金使冷笑了聲道:“本使受國相使派,專門來告訴你,要麼發兵迎戰,要麼獻城歸順,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延誤,否則,兵臨城下,將至壕邊,就再無言和之機會。”

“放肆!”童貫猛地拍了下案几,大聲說道:“本王好言相勸,你怎的不知好歹?你是甚人!也敢在本王面前狂言?本待將你打將出去,考慮到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慣例,且放你回去,告訴你家元帥,速速退兵,若惹得本王焦躁,發起大軍,勢如破竹,定叫你們有來無回。”

金國使臣憤然離開,回金軍去了。

金國使臣走後,童貫又問馬擴金國兵馬的情況。馬擴答道:“回宣撫使大人,下官在前往雲朔的路途中遇到金軍的,其聲勢浩大,前鋒已至距晉陽六十餘里處,隨時便兵臨晉陽城下了。”

童貫聞言,驚慌了起來,連聲說道:“怎麼辦?怎麼辦?諸位都說說該怎麼辦?”

王稟起身,高聲說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有什麼好說的?!和他打就是了!難不成把晉陽讓給他?”

童貫見狀,誇獎王稟道:“王將軍不愧爲天下名將。王將軍可率五萬兵馬爲前軍,前往晉陽東三十里下寨,迎對金國兵馬。辛將軍率五萬兵馬爲後軍,接應前軍。張將軍負責晉陽城防。”

王稟、辛興宗、張孝純三人齊聲答道:“末將遵旨!”

三人出了童貫宣撫使大廳。王稟隨即點起無萬兵馬,出晉陽城,東去三十里下寨去了。辛興宗也點起五萬兵馬,隨後出城,策應王稟的前軍。張孝純佈置兵馬,把守晉陽城池。

王稟率五萬兵馬至晉陽以東三十里剛下寨畢,金國兵馬便以抵達。王稟翻身上馬,率副將崔仁、董傑等人及數萬兵馬,迎擊而去。兩軍前軍射住陣腳,互成戰陣。

王稟視左右道:“哪位將軍出戰第一陣?”

王稟身側,崔仁高聲叫道:“末將出戰第一陣。”隨即持槍策馬,衝殺過去。金軍陣中,也馳出已將,舉着開山大斧,與崔仁大戰在一起。雙方鬥了十多個會合,崔仁手起一槍,將金將挑於馬下。王稟見狀,擡起手中長槍,大聲吼道:“殺!”率先殺向金軍。王稟身後,衆兵馬高喊着“殺!”衝向金軍陣列,金軍大敗,退十里下寨。王稟派人給童貫報捷。童貫得報,大喜,令王稟於晉陽東三十里下寨,金兵不攻,便不出擊;金軍若攻,則殺退金軍,持之已久,金兵自退。

王稟得令,於晉陽東三十里下寨。後軍辛興宗也於晉陽東十五里處下寨,作爲王稟兵馬的後援。

第二日,完顏粘罕親率十多員大將來到陣前。王稟也率十餘員戰將出陣。進軍陣中,衝出一員使錘的大將,高聲叫喊道:“大將完顏虎在此,南軍那位大將敢出來和俺大戰一場?”王斌身側,董傑拍馬而出,手持大刀,衝將過去。兩將策馬對衝,交嗎之策,咣噹一聲,錘和刀打在一起,火花一閃,交馬而過。兩人拉轉馬頭,又對衝對來。董傑也是員能戰大將,一把刀上下翻飛,打得金將完顏虎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二十回合後,完顏虎拉轉馬頭,敗回陣中。董傑正欲殺將過去,金兵陣中又衝出一將,手持一把鬼頭大刀,高聲叫道:“金將耶律衝來也!”高喊着,就衝到了董傑馬前,高舉着手中鬼頭大刀,往董傑兜頭砍來。董傑反手一刀,磕開了來將手中的鬼頭大刀。

耶律衝原本遼將,遼亡後歸順金國,正欲表現,遂使出了渾身本事,來戰董傑。董傑已殺敗一將,正戰得興起,遂於陣前,與耶律衝大戰二十餘會合,未分勝敗。

金軍陣中,又衝出一將,持一槓長槍,合戰董傑。崔仁見狀,策馬持槍而出,接住那員金將大戰起來,雙方又佔了二十餘會合,王稟恐董傑力有不支,遂鳴金收兵。

金將也策馬返回陣中。

王稟於陣前高聲叫道:“金帥聽着!宋軍大將軍王稟在此!俺等候你已多時,本當要與你大戰幾百回合,然本帥考慮到你軍長途跋涉,多有勞頓,既是勝你,也勝之不武,今日暫且停戰,待明日你軍攢足了力氣後,再戰不遲。”

完顏粘罕見說,怒火沖天,本欲一戰,但宋軍元帥已說出明日再戰的話,也只好收兵。

當日收兵後,因爲連續兩天都未戰果之故,完顏粘罕甚是惱怒,把手下衆將一頓臭罵,責令明日再戰,只能勝,不能敗,要儘快攻佔晉陽,向汴京進發。

完顏粘罕之所以惱怒,除了兩日來爲戰果外,還是擔心落後於東路的完顏宗望。完顏粘罕擔心完顏宗望率先攻下汴京,最大的功勞就成完顏宗望的了,故此又惱怒,又着急。

當日,王稟也連夜排兵佈陣,準備與金軍再戰。

相對於完顏粘罕在晉陽以東受阻,完顏宗望要順利的多,連續拿下邯鄲、安陽,抵達到了黃河邊上,就等着渡過黃河,逼臨汴京城下。

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一章 引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
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一章 引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