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

見衆人皆勸其留在晉陽,童貫心裡不悅,解釋道:“晉陽有諸位把守,本宣撫使甚是放心;本宣撫使不放心的是京師那邊。假如京師那邊有事,朝野震動,影響甚大,俺作爲朝廷樞密使,京師安危,俺義不容辭,責無旁貸,俺必須得回去。”

衆人聞言心想,聖上派你來統轄節制雲燕地區,就是因爲雲燕地區重要,你現在藉口朝廷那邊危急,是要臨陣逃脫。朝廷那邊除了你童貫,就在沒人了?既然你那麼重要,爲什麼沒留在朝廷反倒是被派到了雲燕地區?

晉陽知府張孝純考慮到金兵已兵臨城下,情勢危急,如此情形下,童貫臨陣逃脫,一走,必然影響士氣,致使軍心動搖,晉陽將不保。張孝純遂望童貫一揖,說道:“樞密使大人平西夏,定唐蕃,威震海內。目今,晉陽情勢危急,還望樞密使大人號令天下兵馬,全力抵禦金兵,確保雲燕疆域不失。”

童貫道:“俺正是要返回京師,號召天下兵馬,不僅要保雲燕,更要保京師。諸位就不要再勸阻本王了。”

童貫一會兒自稱樞密使,一會兒自稱宣撫使,一會兒又把他的廣陽郡王拿出來自稱,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雲燕地區與我無關,我只是宣撫,是視察,並不是實職,不負有實責。

童貫執意要回京,張孝純就急了,也顧不得忌諱了,竟譴責童貫道:“平時的時候,大王是何等的威風,一副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架勢;目今,金人背盟,大王當號令天下兵馬,全力抵抗,現在卻棄之而去,是要把河東全部丟給金人啊!大王試想想,河東丟失,河北將會如何?河北丟失,中原乃一馬平川之地勢,無任何天塹之險,京師豈是保的住的?棄晉陽而就汴京,非是爲保汴京,乃爲自保也!”

童貫被張孝純當衆譴責,勃然大怒,呵斥張孝純道:“你什麼意思?”張孝純答道:“沒什麼意思,就是想讓大王留下來,領導晉陽軍民堅守城池,以保晉陽不失。”童貫憤然笑道:“何其可笑!”張孝純道:“有甚可笑的?”童貫道:“我童貫受聖上之令爲宣撫,乃是宣慰燕雲的,不是來守衛疆域的。你定要留我,還要你們這些官吏大將做什麼?!”張孝純拍手嘆道:“今日終於見識到了。童大師一生威望甚高,事到臨頭卻畏縮恐懼,抱頭鼠竄,即使是回到京師,有何面目再見聖上呢?”張孝純當衆嘲諷,令童貫惱羞成怒,但考慮到只有這些人堅守在晉陽,自己才能抽身離去,故此顧不上和張孝純計較了,只是在心裡罵道:你懂個錘子!此時的聖上,正巴不得俺回去呢!

童貫遂將晉陽防務交給譚稹、王稟、張孝純、王稟等人,他帶着一千餘名精兵強將,往京師汴京去了。

與完顏粘罕在晉陽受阻不同,金國完顏宗望率領的東路軍進展順利,一路進發到了黃河岸邊。也是大宋該有這一難。地方官吏和廂軍將領們,在明明知道金軍南犯,明明抵擋不住金軍,明明知道金軍渡過黃河後汴京就要被攻陷的情況下,一潰而散,竟然連黃河以北村莊中的船隻都沒銷燬或藏匿,給金軍渡過黃河創造了條件;更可笑的是,驚慌中的大宋朝廷,竟然未緊急派兵馬去把守黃河,以至於金軍得以逍遙自在地渡過了黃河。

當時,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在大宋叛將郭藥師的嚮導下,來到了黃河南岸。黃河水浩浩蕩蕩,翻着波浪,向東流淌。完顏宗望帶着手下將領,勒馬停在黃河岸邊,望着寬闊的黃河,犯難了。完顏宗望心想,一來黃河難渡,二來若在渡河的過程中,遭到宋軍突擊,將損失慘重,搞不好會全軍覆沒。完顏宗望心裡有了見好就收的想法。

完顏宗望拉轉馬頭,策馬離開岸邊。衆將領也拉轉馬頭,跟在完顏宗望馬後。完顏宗望來到中軍大帳前,跳下馬來。手下將完顏宗望手中馬繮繩接住,將馬拉至一邊。衆將領皆下了馬,將馬交給兵士,跟在完顏宗望身後,進入到了中軍大帳。完顏宗望坐至帥位上,完顏闍木也坐在了側面座位上,劉彥宗等金國將領及大宋叛將郭藥師皆站立在在完顏宗望面前。

完顏闍木乃完顏宗望的叔父。原本,東路軍是由完顏闍木爲帥的,但考慮到完顏宗望的統帥能力更強於完顏闍木,故此由完顏宗望擔任主帥,而由完顏闍木做監軍。故此,完顏宗望對完顏闍木甚是尊敬,無需像其他將領一樣站着聽令,而是與完顏宗望坐着議事。

完顏宗望側眼看了下完顏闍木,道了聲:“叔父!”然後又轉眼看向衆將道:“衆將領,自越過長城,收復燕京,大軍一路南來,進展順利,連續攻陷了正定、大名、邯鄲、安陽等宋國州府,已經實現了警示宋國戰略目的。如今,大軍已進至黃河岸邊,缺少渡河工具,難以渡河。另外,國相所率西路軍被阻晉陽,宋國西軍隨時會進入潼關,馳援汴京。諸位將軍,若本軍冒然渡河,被宋軍突擊,恐有全軍覆沒之危險;所以,本帥意欲停止進軍,以鞏固已得之地。”

完顏宗望說畢,轉眼望向叔父完顏闍木。

完顏闍木沉吟了下後,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完顏宗望正要發佈停軍命令,大宋叛將郭藥師邁前一步,望完顏宗望一拜,說道:“元帥在上,末將有話要說。”完顏宗望道:“郭將軍有話,但講無妨。”郭藥師遂道:“元帥在上,大軍南來,所向披靡,勢不可擋,並未受到宋軍像樣的抵抗,說明宋軍已經潰敗了,根本無力抵擋大軍南下。目今,大軍已至黃河岸邊,宋國汴京近在眼前,指日可待,萬不可放棄如此之大好時機。”

完顏宗望道:“時機固然很好,然黃河寬闊,如何渡的過去?假若渡河中有宋軍突擊,又該當如何?”

郭藥師道:“宋軍潰敗,必然無暇顧黃河防務之事,黃河北岸村莊,必有船隻,元帥只管下令搜找船隻,必然能找到。等找到了船隻,必然能渡過河去,那樣的話,大軍兵臨汴京城下,汴京可取也!此無疑千古之功勳!至於元帥有宋軍突擊之憂,其實大可不必。末將歸順元帥之前,宋國皇帝便消減了燕京地區禁軍,只留一點廂軍,黃河北岸及對岸,並無兵馬把守。元帥、監軍在上,此千載難逢之時機,萬不可失。”

完顏宗望聞言,又轉眼去看完顏闍木。完顏闍木在完顏宗望看向自己時,用力點了點頭。

在郭藥師說這番話的時候,完顏闍木就在沉思,覺得郭藥師對宋國的情況熟悉,宋軍已被擊潰,這時候都不知跑哪兒去了,黃河邊必無防守兵馬,不如渡它一渡,真要是渡過黃河了,真的就成就前所未有之功勳了。故此,在完顏宗望看向他,徵詢他意見時,完顏闍木用力點頭,表示完全同意,堅決支持。

完顏宗望遂令劉彥宗等諸將道:“諸位將軍,立即派兵馬搜尋附近漁船,運載兵馬渡河!”

劉彥宗等將高聲答道:“遵令!”皆出帳而去。

果然,在停軍周邊村莊,金軍搜尋到了十多隻漁船。完顏宗望命令渡河。

十餘隻漁船開始往黃河南岸運送着金軍兵馬。

這個時候,從上游飄蕩而來一直漁船,一個漢子,光着上身,身上揹着弓箭,一手拿把大刀,一手掌着漿,嘴裡還高聲唱着小曲: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怕朝廷不怕官。水泊撒下天羅王,烏龜王八罩裡面。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求富貴不做官。梁山泊裡過一世,好吃好喝賽神仙。

渡河的金兵將領見狀,伏在船身上,大聲喝令道:“漢子!快快將船劃至岸邊,運送兵馬過河!”

駕船的漢子哈哈大笑,並不將船划向岸邊,而是向正在渡河的金兵劃了過來。渡船中的金將見來船上的漢子,赤裸着上身,揹着弓箭,手中拿把大刀,甚是驚恐,忙令船上兵士射箭。船上金兵聞令,紛紛搭箭在弓,拉滿弓弦,將箭射向來船。

來船上的漢子哈哈大笑,揮舞手中大刀,將一支支飛箭撥落。撥落飛箭後,漢子猛然從背上拿下弓箭,搭一直箭在弦上,拉滿了弓,嗖地一箭射將出去。那支箭像流星,飛向金兵渡船,將剛剛發號施令的金將射到在船身邊。船中金兵金將大恐。漢子哈哈大笑,駕船衝撞了過來。

岸邊金將即將情況報告給完顏宗望。完顏宗望大吃一驚,急與完顏闍木及幾個金將出了中軍大帳,策馬來到岸邊,查看情況。

河中,那漢子的船已經不見了。距岸邊金將報告,上游漂來一隻漁船,駕船漢子用箭射死將領一名,撞翻運兵船一隻,自己跳水逃了。

完顏宗望原擔憂是宋國有備,擔憂是大量兵船,知道僅僅是一隻漁船後,命令渡河將領道:“速在上游安排警戒,凡有船來,一律射殺,不得衝擊運兵船隻。”

手下將領得令,忙安排兵馬往上游佈防。

完顏宗漢拉轉馬頭,正準備返回中軍大帳,忽聽得“殺”聲一陣,忙望遠處望去,見有幾人騎在馬上,正和一些金兵廝殺在一起。完顏宗望又吃了一大驚,急忙策馬,奔向那邊,去查看情況。

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
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