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

李綱見說,心中大怒,滿臉怒容,痛斥白時中道:“宰相說得是什麼糊塗話!和談的前提是能戰,沒有與金軍對等的實力,不使金軍感到無贏之把握,和談從何而來?和談得了嗎?”

白時中也大怒,瞪着李綱說道:“是!留守說得是!說的極是,那本相問你,就現在朝廷的兵馬,有與金軍對等的實力嗎?抵得過金軍嗎?”

李綱反駁道:“宰相何其怕金軍也!待各路勤王兵馬抵達,朝廷兵馬無論在人數及戰力上,將遠勝於金國兵馬,朝廷是可以和金國一戰的。”

白時中嚷嚷道:“好!留守大人說得好!那本相問你,各路勤王兵馬現在何處?若金軍現在就開始攻城,若汴京被攻陷,你將置聖上於何種境地?!簡直是糊塗!幼稚!”

李邦彥也從旁插嘴道:“白宰相所言極是!打仗靠的是實力,是靠書本的嗎?留守大人也過於書生意氣了!”

白時中用欽宗皇帝的安全來脅迫李綱,李邦彥則以李剛乃文臣,並未有過帶兵打仗的經歷來貶低李綱,李綱便被兩個奸臣佞賊給說得一時無法回答。

欽宗皇帝趙桓見說,也紅了臉,因爲汴京防衛是他安排的,是他任命李綱爲汴京留守,全權負責汴京城防的,白時中、李邦彥說李綱糊塗、幼稚、書生意氣,不就是說自己糊塗、幼稚、書生意氣嘛!

見白時中、李邦彥圍攻李綱,李綱一時無言應對,御史中丞秦檜不願意了,出班說道:“依兩位宰相的意思,朝廷大軍該放棄抵抗,迎接金軍進城不成?”

半路中殺出個程咬金,秦檜猛然間一句,讓白時中、李邦彥一愣,隨即,白時中反應了過來,回道:“秦中丞有事說事,何必亂扣帽子。本相之意,非是要請金軍入城,而是給金軍一些好處,哄着他們撤軍。”

開封府牧張叔夜見說,跨出一步,給秦檜幫腔道:“白宰相所言差矣!金國是小孩?那金國貪得無厭,得隴望蜀,豈是給點好處就能打發回去的?”說畢白時中,張叔夜轉拜欽宗道:“啓奏聖上,以臣之見,以攻爲守,固守汴京,待各路勤王之師到來,驅逐金寇方是上策,萬不可輕易示弱,助長金軍之囂張氣焰。”

欽宗見說,微微點頭。

主和主戰雙方正在激烈爭辯着,忽然,執殿官急匆匆進來,高聲奏報道:“啓奏聖上,牟駝岡被金軍搶佔,二萬餘匹戰馬、大量草料均落入金軍之手。”

欽宗聞報,驚得從龍椅上站了起來,隨即又禿然坐在龍椅上,顯得無助無奈。

這個消息,不僅使欽宗大吃一驚,所有在場的大臣均大大地吃了一驚,大殿中頓時慌亂起來,衆大臣皆驚慌失措,六神無主,面面相覷。

白時中叫嚷道:“看看,看看,本相說什麼來!牟駝岡丟了,二萬匹戰馬沒了,草料沒了,大軍拿什麼抵禦金軍?打仗靠的是實力,不光是一腔熱血。”

李邦彥見狀,趨出一步,望欽宗皇帝一拜,奏報道:“啓奏聖上。牟駝岡失守,情勢於朝廷極爲不利。目今,都城兵微將寡,勤王之師一時又到不了,如此看來,除了割地求和,沒有別的辦法了。”

龍椅上,欽宗聞奏,又微微點頭。

李綱見狀,急忙出班奏道:“啓奏聖上。李宰相所請,萬萬不可答應。目前,金軍孤軍深入,所帶糧草不多,即使是奪了牟駝岡,也不能長期支撐其軍事行動,朝廷不必那麼怕他。當今之計,只有與其大戰,萬一出戰不利,也可閉城固守。同時,急催各路勤王之師火速前來,到那時候,內外夾擊,一定可以打敗金軍,割地求和的事,一旦幹了,就無回緩餘地了,臣奏請聖上,此事萬不可行。”

欽宗聞奏,又頻頻點頭。

秦檜、張叔夜也奏請欽宗,萬無行割地求和之事。

欽宗聞奏,沉思了一陣後道:“諸位卿所言甚是。目前,只有全力禦敵,方能固守汴京。諸卿聽旨!”

欽宗忽然要宣旨,大殿中百官忙肅靜,等待着欽宗宣旨。欽宗道:“着開封府牧張叔夜爲汴京防禦總都督,督促汴京防衛。開封府牧一職由禮部尚書王時雍接任,徐秉哲副之。欽此!”

張叔夜、王時雍、徐秉哲邁步出列,高聲答道:“臣等謹遵聖旨!”

欽宗皇帝趙桓忽然間有此旨意,乃是因爲張叔夜系徽宗皇帝親信,有許多事情,他操辦起來不太順手。欽宗皇帝要操辦什麼事呢?原來,這時候的欽宗,內心深處其實傾向於接受白時中、李邦彥的意見,想派使前往金營,商議割地求和,應付着金國撤軍。欽宗心中還有個打算,就是萬一議和不成,馬上離開京師,南下襄陽,以避風險。若走這步棋,開封府牧張叔夜極力主戰,到時候操作起來就不方便了。相對於張叔夜,王時雍、徐秉哲要好用的多。

欽宗故此有着一旨。

宣旨完畢,欽宗轉視衆大臣,問道:“諸位卿還有事情要稟報嗎?”

衆大臣皆搖頭道:“臣等再無事情稟奏。”

殿頭官便高聲要喝道:“無事捲簾退朝!”

殿頭官剛吼畢,一員大臣高聲叫道:“臣有事稟告!”

隨即,班列中邁出一大臣來。欽宗俯視了一下,見是御史孫覿。徽宗朝時,蔡攸得勢,推薦孫覿做了御史。欽宗新立後,孫覿發現蔡京父子漸漸失勢,爲撇清他和蔡京父子之間的關係,遂有意彈劾蔡京父子。現在,孫覿見老邁的蔡京及其兒子蔡攸都未來上朝,覺得是個機會,遂要出班彈劾蔡京父子。

欽宗見孫覿出列,有事要奏報,遂問道:“卿有何事要奏報?”孫覿高聲奏道:“啓奏聖上。臣奏請罷免蔡京父子所有職權,追究其貪贓枉法,亂政誤民之罪行。”

孫覿如此一說,衆大臣左右去看,才發現蔡京父子未來上朝。於是,許多大臣,尤其是御史們,紛紛出列,羅列蔡京父子的種種罪行,彈劾蔡京父子。

李邦彥見狀,出班奏道:“啓奏聖上,現在汴京防務乃是最爲重要的事情,當優先處理汴京防務之事。”

李邦彥也乃蔡京一黨,他怕追究蔡京等人的罪行,自然連累的他的頭上,故以汴京防務爲重中之重來遲緩此事。

孫覿及御史們見狀,又轉而圍攻起李邦彥來,說李邦彥與蔡京同爲一黨,誤國誤民,也應當予以追究。

對蔡京、王黼、童貫、朱勔、樑師成等人,欽宗早欲追究其責任了,只是對李邦彥,欽宗尚未下定決心予以追究。現在,見衆御史羣起而彈劾蔡京父子,又圍攻李邦彥,欽宗遂說道:“蔡京、王黼、朱勔、樑師成等人,迷惑聖聰,貪贓枉法,胡作非爲,以致今日之局面。對蔡京等同黨,予以嚴懲。衆卿聽旨!”

衆大臣停止了爭吵,一起望欽宗一拜,高聲答道:“臣等恭聽聖旨!”

欽宗下旨道:“今日之事,皆源自於蔡京一黨。念在蔡京乃太上皇御筆,年事已高,貶其爲秘書監,代理南京事務。貶王黼爲崇信軍節度副使,籍沒家產,令其轉道永州,無詔不得返朝。貶樑師成爲彰化軍節度副使,即日出京,不得有誤。朱勔消官流放,於循州關押。趙良嗣予以誅殺。着童貫立即返京,負責樞密院事務。欽此!”

欽宗此舉,無疑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衆大臣心中皆有怨言,覺得處置過輕;特別是童貫、李邦彥、蔡攸等人,並未受到處罰。其實,欽宗心中,另有打算。蔡京老邁,已是強弩之末,好對付。王黼、樑師成手中無兵權,先流放,後誅殺。朱勔造成江南民怨,罪不可赦,予以關押。趙良嗣首倡聯金滅遼並極力促成,罪不可赦,斬立決。童貫手中有兵權,尚且護送太上皇至亳州,不好冒然下手,只有先把其調回京師,剝奪其兵權,然後予以誅殺。至於李邦彥,欽宗目前上有依賴,遂暫時不動,待後視情況處置。

衆大臣並不知道欽宗心中的真實想法,遂紛紛出列,奏請誅殺蔡京等人。

欽宗道:“諸卿之奏,朕深爲理解。然目今情勢,汴京防衛乃重中之重,當首先做好,對蔡京一黨的處置,後續會有結果的。”

欽宗如此一說,衆大臣不好再奏請了,遂高聲答道:“聖上英明!臣等謹遵聖旨。”

隨即散朝。

當夜,欽宗單獨招白時中、李邦彥二人入宮,安排他們派使臣前往金營,商議割地求和之事。欽宗囑咐白時中、李邦彥道:“二位卿,此事只可暗中進行,萬不可讓李剛、張叔夜、秦檜等人知曉了。”

白時中、李邦彥答道:“聖上請放心,我們悄悄進行,絕不會讓李綱他們知道。”

“好!好!”欽宗道:“二位卿抓緊操作,勿使金軍強攻汴京。”

白時中、李邦彥領旨出宮。

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
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