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

睦州城中,祖士遠正高坐於右丞相府中,思考着最近以來的戰況。

最近以來,宋軍不斷挺進,接連攻佔下常、蘇、宣、湖四州,正在向睦州推進,漸次接近聖公大內幫源峒,這似乎不是一個好的結果。祖士遠正在爲此而煩惱。

祖士遠正煩惱着,府衙進來通報道:“丞相大人,北部關隘來人報告,從中原地界,來了一個秀才,名叫柯引,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三道九流,無所不通,善會陰陽,識得六甲風雲,辯得三光氣色,言東南方向有天子氣,故此尋來,謀就前程。”

祖士遠聞聽到府衙通報,心裡也很歡喜。

那中原乃藏龍臥虎之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明之光源遠流長,作爲文人的祖士遠也甚是羨慕,若是能結交中原的文人雅士,豈不也是一件快事?當即,祖士遠囑咐手下,帶着馬匹,速去關隘,務必要請得中原高人來府相見。

祖士遠手下得令,便隨兵卒一道,騎着快馬,來到關隘,接了柴進、燕青,前往睦州右丞相府與祖士遠相見。

祖士遠手下與柴進、燕青,騎着馬匹,一路疾馳,不多時便來到睦州城右丞相府,見到了方臘國右丞相祖士遠。

祖士遠見柴進、燕青到來,大喜,忙招呼着柴進、燕青坐定,吩咐上茶,然後一邊品着茶,一邊和柴進、燕青敘話。

祖士遠道:“相公從中原而來,定然經多見廣,且看俺東南地方,前程如何?”

柴進見問,遂搖動三寸不爛之舌,先是誇獎江南地方人傑地靈,物阜民豐,後言天子之氣聚於清溪,那地方必然要出天子。

祖士遠道:“相公你後知後覺啊!俺清溪已經出了天子,就是俺們的方聖公啊!在下不才,乃是我國的右丞相啊!”

柴進聞言道:“只是眼下。”

祖士遠聞言一驚,急問:“相公此言,乃是何意?”

柴進道:“丞相大人在上,且聽吾言。吾觀天象及丞相面相,江南天子氣漸濃,正在向中原方向瀰漫,將來,上國的疆域還會擴大,到時候,天下一統,聖公佔有中原,享九五之尊,丞相也貴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富貴無限,不似現在,偏偶一方,未得全展。”

柴進此言,明顯地是恭維祖士遠將來要做大國丞相。

祖士遠聞言大喜,直道中原相公實乃高人。隨即,祖士遠設宴招待柴進、燕青。爲獻媚方臘,祖士遠遂忙派人,引柴進、燕青至清溪大內,朝覲方臘。

柴進、燕青隨人來到清溪帝都。

柴進、燕青到了清溪方臘國帝都後,沒有直接去見方臘,而是首先拜見了左丞相婁敏中。

婁敏中原本清溪縣一教學先生,雖有點文章,苦不甚高。

柴進與其言談,見其言語迂腐,乃瞧出其好大喜功,故作清高,巧扮鴻儒,虛榮浮誇的性情來,故此便順其心意,極言其才高八斗,滿腹經綸,談吐非凡,氣質儒雅,實乃天下第一書生才子,我等窮儒仰望丞相如高山峻嶺,不可攀登。

柴進一番拍馬屁的話,直說的婁敏中心花怒放,手舞足蹈,得意忘形,歡喜無限。

隨即,婁敏中又在府中款待柴進、燕青,答應明日親帶柴進、燕青,進殿朝覲天子方臘。

次日,方臘升殿,當有左丞相婁敏中出班啓奏:“啓奏吾主,中原乃孔孟之鄉,今有一賢士,姓柯名引,文武兼資,智勇雙全,腹有古今文章,兼識天文地理,能辯六甲風雲,貫通天地氣色,因見咱江南地方天子氣象濃郁,一路追尋而來,現在朝門外恭候,靜盼吾主宣見。”

方臘聞聽了婁敏中此番言語,心中大喜,暗道上蒼有眼,果真要降一套皇帝的富貴與俺,以致天子氣象濃郁不散,連中原的秀才都看見了,這是何等喜慶之事!於是,方臘忙道:“既是有賢士到來,快快宣進殿來,與孤相見。”

各門宣官次第宣傳,着柯引進殿。柴進遂被門崗守衛引至殿前。那方臘高坐於簾後龍椅上,隱約可見。柴進拜舞起居,山呼萬歲。

方臘道:“賢士免禮,且到簾前,孤與你說話。”柴進聞言,趨身向前,來至簾前。方臘看時,見柴進儀表非俗,有龍子龍孫氣象。

倆人說話,柴進又是一番表白:“天子在上,臣柯引,乃中原一酸儒,自小父母雙亡,隻身學業,立志傳先賢之秘訣,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無奈,中原地方,天子氣象細弱,漸次南下,移至江南。臣往日夜觀乾象,見帝星明朗,正照東吳,方知賴身中原,將一事無成,故不辭千里之勞,望天子云氣而來,又見一縷五色天子之氣,起自睦州。臣今得觀瞻天子之聖顏,抱龍鳳之姿,挺天日之表,正應了此雲氣,方知天下歸屬,幸甚之至,柯引之事業,乃在此方帝都也!”

方臘被柴進一番言語說得龍顏大悅,再觀柯引,更有龍子龍孫氣象,便想到自己的大公主金芝,年方二十,至今未嫁,若嫁於柯引,豈不正合了自己天子之應?!

方臘心裡有了招柴進爲駙馬的想法。

當日朝畢,方臘叫執殿官安排柯引、燕青入館歇息,然後喚來了婁敏中,委其做媒,欲招贅柯引爲金芝公主駙馬。

婁敏中爲能給金芝公主張羅婚事,自然是榮耀之極,忙對方臘道:“吾主既有此意,臣下這就去辦,包管將此事辦得圓滿”

方臘大喜,即令婁敏中抓緊操辦。

婁敏中隨即到了國賓館,找到了柴進,雙手抱拳,嘴裡直道:“相公喜事。恭喜!恭喜!”

柴進聞言,心中疑惑,肚裡暗道:初來乍到,何來喜事?

見柴進滿臉疑惑,婁敏中忙道:“相公切莫疑惑,吾主見了相公,內心甚是喜歡。吾今日來,乃是要成全一段美好姻緣。”

柴進聞言,驚奇地睜大了眼睛。

柴進這廝誇道自己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三道九流,無所不通,善會陰陽,識得六甲風雲,辯得三光氣色,卻愣是沒看出自己將要成爲方臘的駙馬。

婁敏中續說道:“俺家聖公,生有兩個公主,一個叫金芝,一個叫銀芝。那金芝公主,年方二十,長得如花似玉,性情貞靜賢淑;那銀芝公主,年方十八,性情豪放,機警靈巧,武功高強。俺家聖公,對兩位公主甚是喜愛,今見相公,遂有意將金芝公主嫁於相公,特委俺來做媒,不知相公意下如何?”

柴進聞言,心中大驚,暗道:俺受公明哥哥之命,前來方臘清溪大內,刺探軍情,查訪地裡,好內外聯合,剿滅方臘,現如今,如何又能去做方臘駙馬?柴進急用眼去看燕青,想徵求燕青意見。

燕青假意天真,歡快地跳將起來,鼓着雙手,高聲說道:“甚好!甚好!俺們就是來投奔天子陛下的,既是天子陛下如此高看俺家相公,焉有不允之理?”

柴進也在心裡暗思,若不應允,接下來的事情便不好辦了。再說了,這江南地界,山清水秀,是個出美女的地方。對於久居北地的柴進,雖是後周皇室出身,見慣的美女全是北方佳麗,相對於江南美女而言,這水鄉之地,女子自然雅秀絕俗,性情柔美,肌膚嬌嫩,美目流盼,桃腮帶笑,氣若幽蘭,說不盡的溫柔可人。柴進的心中,未免有了一種期待。

見燕青首先應允了,柴進也順水推舟,對婁敏中說道:“多謝丞相成全,柯引感激不盡。”

婁敏中高興地說道:“好!好!事情就這樣定了,一切在我身上,全由我來主持。”說畢,婁敏中又看了眼燕青,道:“俺觀相公僕人,似乎比相公更加乖巧,待將來俺向吾主進言,一發把相公僕人也給銀芝公主招了駙馬。”

燕青聞言,俯身跪地,衝婁敏中連扣三頭,高聲致謝道:“深謝丞相擡舉,小人求之不得,感激不盡。”

婁敏中哈哈大笑,告辭而去,給方臘稟告情況去了。

婁敏中走後,柴進見燕青還跪伏在地,遂踢了燕青屁股一腳,罵道:“你這廝,原乃風流情種,欲結交方臘二公主,卻拉着俺下水,讓俺答應入贅方臘,做他的大駙馬,甚是可惡!”

燕青捱了柴進一腳,趕忙起身,見那婁敏中早已告辭離去,遂哈哈大笑。

柴進罵道:“你笑個鳥!”

燕青眨巴着眼睛,衝柴進壞笑着。

柴進待燕青不笑了,認真地問道:“小乙兄弟,俺們受公明哥哥之令,前來方臘大內做奸細,是要掌握他地形地理,好內中起事,與公明哥哥內外呼應,擒獲方臘,報效朝廷招安大恩。現如今,什麼事都尚未做,倒先做了方臘那廝的駙馬,如此一來,接下來又該當如何?”

燕青道:“既來之,則安之。就目前情況,方臘要招你爲駙馬,你能咋地?堅辭不就?那咱哥倆幹甚來了?大官人哥哥,以小乙之見,是方臘要將公主嫁與你,你只管做駙馬爺就是,接下來的事情,該怎辦就怎麼辦,這個你懂的。”

柴進聞言,點頭答道:“懂,這個俺懂。等有機會,俺動員二公主嫁了你吧。”

燕青笑道:“多謝大官人哥哥擡舉。”

兩人說着閒話,半日就過去了。

再說那婁敏中徵求得柴進同意入贅做駙馬的意見後,趕忙趕入宮去,覲見方臘,稟報道:“啓奏吾主,那柯引聞聽吾主招其爲駙馬,甚是樂意,臣特來稟報。”

方臘見說大喜,遂招贅柯引爲金芝駙馬,封官主爵都尉,並與次日成婚。駙馬隨行僕人,因無名無姓,只有個小名叫混子,遂一併賜名雲壁,封官奉尉。

自此,柴進、燕青,以柯引、雲壁之假名,身居方臘大內,享受起一番榮華富貴來。

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八章 奸賊蔡京 (2)
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八章 奸賊蔡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