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

汴京留守李綱被免職的消息,隨即被汴京城裡百姓軍民知道了。有李大人在,城在;城在,則命在。沒有個力主防衛的人,城池被攻破了怎麼辦?太學生及百姓軍民們聞聽到李剛被免職,十多萬人不約而同,彙集在皇宮外,請願恢復李剛職務,見到他們信任的种師道種大人。

那天,天還沒有亮,守衛皇城宣德門的士兵就看到影影綽綽的人,從東西南北四大街八小巷向皇宮彙集而來。凌晨時刺骨的寒風吹得人們瑟瑟發抖。

人越聚越多,他們的袍角被風捲得呼呼作響,眉鬢上也結起了霜。這些瘦弱的書生、貧弱的百姓、激奮的兵士,個個臉色凝重,目光堅毅,如同晨曦的天空中尚未退去的星星。

天色漸亮,士兵們逐漸看清楚,爲首的那一位,年約四十,個頭不高,薄脣稀須,麪皮白淨,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眼裡好像要噴出火來。

士兵裡有認得他的,此人名叫陳東,丹陽人,是太學生的領袖。前一陣子,就是他不斷上書,最後逼得欽宗趙桓將蔡京、王黼、樑師成、朱勔、趙良嗣等人,貶值的貶職,流放的流放,誅殺的誅殺。

御林軍兵士們對陳東也極爲敬佩,不肯上前驅離或毆打陳東。

人羣中的陳東,越上一高臺,面對着眼前幾百名朝夕相處的同學及密集的百姓軍民,振臂一揮,朗聲說道:“各位同窗,百姓軍民們!金寇佔我大宋河山,殺我大宋百姓,如今已然兵臨城下,多虧有李綱李大人艱難維持局面,才抵擋住了金寇的兵馬。如今种師道等幾位大人的援兵已至,其餘勤王兵馬也在陸續趕來,但李邦彥、白時中等奸臣佞賊,蠱惑聖聽,賣國求榮;那朝廷昏庸無能,畏敵如虎,居然把李大人、種大人撤職查辦,向金人乞降求饒。我們讀聖賢書,爲的是治國平天下,今日我等齊集皇城,就是要向朝廷上書,要求恢復李綱、种師道等大人的職務,查辦奸臣佞賊,誓死抵抗金寇!”

數百名太學生怒髮衝冠,一起高呼:“查辦奸臣,誓死抗金!”

太學生身後的百姓軍民也高聲呼道:“我們聽太學生們的,堅決要求查辦奸臣佞賊,誓死抵抗金寇。”

陳東高聲說道:“好!有了大家齊心協力,一致情願,我們就一定能讓朝廷廢除舊令,重啓李大人、種大人之職務,領導我們抗擊金寇!”

說畢,陳東再次轉身,正對着宣德門,從懷中掏出連夜寫好的奏書,高高舉過頭頂,跪倒在地。他身後的幾百名太學生也齊刷刷跪倒,所有人的目光都牢牢地盯住皇宮。太學生們身後的百姓軍民們也刷刷跪地。皇宮外跪滿了情願的人羣。

早有人將消息傳給了欽宗趙桓。

欽宗趙桓聞報,心裡大爲驚慌。其實,趙桓也一夜沒睡,他也睡不着。金人獅子大開口,索要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絹帛一百萬匹,牛馬萬頭,更要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現在,趙桓深刻體會到啥叫“脣亡齒寒”了。遼國在,尚能牽制金人;如今,遼國剛滅,金人就立刻過來攻打大宋,毫無信義可言。

趙桓心裡,對主張聯金滅遼的趙良嗣等人更恨了!那趙良嗣、王黼、蔡攸已被誅殺,尚有童貫逍遙法外。童貫那廝,欽宗已責令其返回京師了,緣何還未回來?欽宗心裡,已經決定誅殺童貫了,只是因爲童貫在太上皇身邊,無法下手。

昨天夜裡,欽宗一直在想這些事情,想着如何將金人糊弄出境。汴京留守李綱,執意要戰,並推薦來了姚平仲。那姚平仲也誓言旦旦的,要劫持金營,擒獲完顏宗望,搶回康王和太宰,圍殲金人,結果反被金人暗算,他自己也不知逃亡哪裡去了。

在與金人一戰上,欽宗也是迫切的,他希望一戰而定勝敗,以解決當前汴京及朝廷的危局,誰知道姚平仲戰力那麼差!現在可好,金人興師問罪來了,怎麼辦?除了答應金人退出的條件外,還能怎麼辦!欽宗既痛恨主張聯金滅遼的趙良嗣、童貫、王黼、蔡攸等人,又焦慮眼前的危機情勢。在白時中、李邦彥等人的逼迫下,欽宗不得不罷免了李綱的職務,卻又引來了太學生及汴京城中百姓軍民的鬧事。

欽宗趙桓本來就瘦,此刻更顯蒼白孱弱,連嘴脣都沒有一絲血色。趙桓接過陳東的請願書,一邊讀着,一邊皺起眉頭。朝廷的決定,是出於通盤考量的,這些太學生們懂個甚!誰不願意抗擊金寇?問題是能抗擊得了嗎?若能抗擊得了,金寇能兵臨汴京城下?!眼前着情勢,要麼魚死網破,和金人硬拼,將金人趕出去;要麼就是金人攻破城池,到那時候,連自己都得被擒,這如何得了?!自己要是被擒了,不要說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絹帛一百萬匹,牛馬萬頭,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就連整個朝廷、江山宗社都沒了!

欽宗未被陳東及太學生們的請願書打動,反倒堅定了趕緊給金人賠款及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的決心。

趙桓叫過執殿官,對其耳語道:“繞過宮外情願太學生及百姓軍民,快召白、李二位宰相入宮。告訴白、李二位宰相,入宮時,千萬莫讓太學生們發現了。”

執殿官奉旨出宮,去召白時中、李邦彥二人去了。

白時中、李邦彥聞召,穿了長袍,戴了棉帽,把臉遮得嚴嚴實實,悄悄入宮來了。進到殿中,白時中、李邦彥跪伏在地,口呼:“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欽宗道:“現在非同尋常,一些繁瑣禮節就免了。二位卿快快起身,速安排開封府王時雍、徐秉哲,向金人交納賠款、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

白時中、李邦彥答道:“聖上英明!只是宮門口那羣太學生,特別是帶頭的那個陳東,陛下打算如何處置?可否令兵士們斬殺了?”

趙桓疲憊地擺擺手道:“不、不、不,我大宋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學生們無非嚷嚷幾句,嚷嚷就嚷嚷吧,他們能比臺諫還嚷嚷得兇嗎?幾百個學生成得了什麼氣候,那個陳東還算是忠臣。這等小事你不要去管,趕緊辦好議和大事纔是正經。兩位卿分頭出宮吧,萬莫讓太學生們給糾纏住了。”

白時中、李邦彥遂從東西兩門,分別出宮。

那李邦彥出宮後,見宮外聚集的人越來越多了,足有數萬人。皇城已加強了守衛,御林軍嚴陣以待,槍矛林立,阻止衆人向前。

李邦彥心虛,將棉帽戴得更低,以遮住臉面。

李邦彥膽戰心驚地低着頭,從人羣側邊走,誰知陳東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李邦彥,不由得火冒三丈,大聲疾呼道:“李邦彥,你這個奸賊,方纔是不是又攛掇皇上議和了?!”

李邦彥目瞪口呆:“不不不,絕無此事!”

衆人羣情激奮,破口大罵,頓時喊聲震天,還有人掄起袖子就往前衝,李邦彥嚇得趕緊往回跑。衆人眼看他要跑回皇宮,紛紛就地取材,樹枝、瓦片、石塊如暴雨一般砸向李邦彥。縱然他身輕腿長,也不免中招。

李邦彥連滾帶爬,在御林軍兵士們的救護下,跑進宮去。

李邦彥灰頭土臉再次面見趙桓,稟告道:“啓奏聖上。那城中百姓受陳東哄惑,聚集宮外,臣出將不去。”

趙桓見說,也沒了主意。

趙桓沉吟了一會兒,又回到龍椅上,拿起御案上陳東的上書,讀將起來:“在廷之臣,奮勇不顧、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綱是也……”

宮門外,陳東等人見李邦彥溜了回去,莫不咬牙切齒。正在議論紛紛之際,宮內有旨意傳來:

“李綱用兵失利,不得已罷之,俟金人稍退,令其復職。”

這擺明了就是拒絕衆人的請求,執意要罷免李綱,討好金人,以便求和。

陳東氣得臉色蒼白,對太學生們道:“我等一心爲國盡忠,不料朝廷居然如此懦弱昏庸。李大人不能復職,我大宋無望矣!”

幾百名太學生有人睚眥俱裂,有人涕泗橫流。

“今日朝廷如不答應我們的請求,我們堅決不走。”

說罷,陳東重新跪倒。

大學生也都紛紛下跪。

不知道誰喊了一聲:“衝進宮去!”人潮如海,頓時騷動起來。

陳東急忙阻止道:“諸位稍候,不可衝撞宮掖,此乃重罪!”但人心澎湃,誰還顧得了那麼多,數萬人一擁,陳東被人潮推搡着向前。

人羣衝破宮禁,趕到了朝堂之外。見到鳴冤的登聞鼓,有人掄起鼓槌,咚咚咚地敲起來。有人用手拍,有人用拳頭砸,鼓聲震天,人聲鼎沸,勢如猛虎。

欽宗趙桓嚇得躲在內廷不敢露面。開封知府王時雍、徐秉哲聞訊,率御林軍兵士趕來。王時雍看出領頭的是太學生,便怒氣衝衝地斥責道:“你們食君祿,不但不爲君分憂,怎敢脅迫皇上?趕緊給我退下!”

衆人望着陳東,陳東眼見情同覆水,自己必須挑起這個擔子,便把頭一揚,正色道:“我們今天的確是脅迫天子了,但我們這些忠義之士來脅迫他,難道不比那些奸佞小人脅迫他好嗎??”

陳東話音剛落,掌聲雷動,情緒激動的百姓軍民竟然要動手去抓王時雍、徐秉哲。陳東趕緊帶領太學生攔住市民,高呼道:“大家不可犯法。”

王時雍、徐秉哲見勢不好,趕忙趁機逃走了。

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
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