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

北宋朝廷派在歙州的守將,名叫郭師中。因郭師中武藝超強,在東南諸將中,勇不可擋,老虎見了都犯愁,故此有“病關索”之綽號。

病關索郭師中聞聽方臘起事,且攻佔了清溪、睦州。早已氣憤填膺。現在,得知方臘部將鼓譟而來,要攻佔歙州,頓時焦躁起來,忙調遣兵力,統兵出城,迎擊方臘南軍。

方臘軍擂鼓前進,郭師中迎面而來。

兩軍甫經對陣,方臘軍中,忽然突出一班披髮仗劍的人物,將劍向空一指,隨即橫劍齊向官軍,併力衝入。

因承平已久,官兵本不知戰,更提防不住方臘軍有妖法,哪個敢去攔阻?霎時間旗亂轍靡,如鳥獸散。郭師中見狀,禁遏不住。混亂中,於亂軍中馳馬衝過來一南將來,大叫一聲:“看刀!”咔嚓一下,砍郭師中於馬下。可憐有“病關索”之稱的郭師中,頃刻間,並一命嗚呼了。

南軍潮水般衝往歙州。留守歙州官軍,見主將陣亡,大驚失色,不戰自潰,眼見得歙州被陷。

佔領歙州後,呂師囊留兵駐守,遂又率部,揮軍東進。呂師囊部,兵鋒所向,勢不可擋,連克富陽、新城,兵臨杭州城下,將至城郭壕邊,威逼北宋浙江統治中心杭州。

杭州乃是北宋兩浙路的首府,又是造作局所在地,也是朱勔曾經的收刮花石綱指揮中心之一,聚集着大批官吏和富商、地主。

因戰略要地,且繁花錦繡,故此,杭州城城郭闊遠,人口稠密,北依旱路,南臨大江,西面皆湖,守備甚是嚴謹。

呂師囊部聚集杭州城下,做攻城準備。

Wшw ◆тTk án ◆¢ o

爲協助呂師囊攻克杭州城,方臘急派皇太子方天定率部馳援,會同呂師囊部,共同圍困杭州,伺機攻克。

方天定率兩萬兵馬星夜疾馳,於杭州城下,與會同呂師囊匯合。兩人暗自設計,來攻杭州。

杭州知州趙霆,登城西望,遙見寇來如檣,已是驚慌得很。

趙霆正在遙望中,猛然見方臘軍陣中,衝出幾個長人,約高丈許,首戴神盔,身披氅衣,左手持矛,右手執旗,面目猙獰可怕。那趙霆頓時嚇得魂不附體,驚慌錯亂。

其實這種長人,統是大木雕成,中作機關,用人按捺,所以兩手活動,遠望如生。趙霆膽小如鼷,曉得什麼真假,當即下城還署。

知州府中,趙霆心神不定,躊躇起來。

躊躇了一陣後,趙霆拿定主意。三十六着,逃爲上着。

趙霆竟收拾細軟,挈了一妻一妾,趁着城中驚擾的時候,改裝出衙,一溜煙地奔出城外,自顧自逃命去了。

杭州置制使陳建,廉訪使趙約,見賊軍圍城,忙趨入州署,想與趙霆會商守禦事宜,不意署中已空空洞洞,並無一人。兩人見狀,急得跌腳;無奈之下,慌忙退出署門。

此刻,方臘匪黨已打破城門,一擁入城,攻往知州府。

陳建、趙約剛從知州府署門出來,正迎面碰着鼓譟而來的賊軍,逃避不及,雙雙被縛。

不多時,方臘隨後軍也進入杭州城中。前軍獻上陳建、趙約。方臘下令,將陳建、趙鈞斬首示衆。陳建、趙約遂被斬首,頭顱掛於城門之上。

方臘那廝煞是兇狠,既入城中,令黨羽遍捕官吏。方臘匪軍遂全城搜捕,統共獲得若干名,一一綁在州署門前。

方臘高坐堂上,置酒縱飲。

方臘放眼看到綁在州署門前的官吏,遂傳令道:“朕飲一盃,你等將所獲官吏殺一人,可斬首,可刀剮,務要有趣方好。”

隨即,方臘於大堂上縱酒。

方臘每飲一盃,兵士從綁在署門前官吏羣中推出一人來,或斬首,或刀剮,變着法兒殺人,最兇的是不令全屍,或臠割肢體,或剜取肺腸,或熬煮膏油,或叢鏑亂射,備極慘酷。

方臘見狀,興奮異常,高聲說道:“就是這般!朕即上位,就是要爲民除害,如此這般,方足紓公憤。”

也是朱勔惹了衆怒,百姓見狀,皆高聲叫好,全無憐憫之情。

方臘又下令黨徒,四處縱火,滿城屠掠,除有姿色的婦女取暴婬樂外,滿城軍民,多半殺死,直殺了六日方止。

除此之外,方臘還令衆匪收刮錢財,以備軍資。

呂師囊得知方臘已進入杭州,遂前來覲見方臘。

呂師囊望方臘致禮後,稟道:“吾主在上,臣有所言。”

方臘看了眼呂師襄,說道:“有話就講!”

呂師囊便奏道:“吾主在上,朱勔作惡,皆是奸臣蔡京使壞;正是那蔡京提攜了朱勔,使得朱勔爲害俺江南地方。臣聞蔡京祖上墳塋即在杭州,可派人尋找,挖出那廝祖上遺骨,暴於光天化日之下,以泄民憤。”

方臘聞奏,大爲讚許,遂派兵士,尋找蔡京祖墳。

方臘黨徒,多方打探,尋找到了蔡京祖墳,七手八腳,搗毀了蔡京祖上墳塋,挖出了蔡京祖上遺骨,拋灑於街,算是泄憤。

杭州既破,東南大震,告急警報,有如雪片,飛投京中。

時任宰相乃是剛剛排擠了蔡京的王黼。

此時王黼與童貫串通一氣,正準備着按與金人達成的約定,整師北伐,收復雲燕十六州呢,故此無暇顧及小寇。

那王黼怕徽宗見責,竟將警奏擱起,並不上奏。因此,江南方臘匪患,深居宮中的徽宗皇帝,並不知情。

時有淮南發運使陳遘,來京辦事,見匪情急矣,宰相王黼尚遮掩隱瞞,心中激憤,遂避過王黼,進入宮中,直接奏陳徽宗。至此,徽宗乃始知此番亂事。

徽宗既聞陳遘奏報,大吃一驚,急令童貫爲江、淮、荊、浙宣撫使,譚稹爲兩湖制置使,王稟爲統制,分率禁旅,即日南下。

又因陳遘疏中,謂浙兵無用,須調集外旅,速平匪亂。徽宗深以爲然,乃復飛飭陝西六路精兵,同時南征。

於是邊將辛興忠、楊惟忠統熙河兵,劉鎮統涇原兵,楊可世、趙明統環慶兵,黃迪統鄜延兵,馬公直統秦鳳兵,冀景統河東兵,六路兵馬,共歸都統制劉延慶節制。總計內外各軍,調赴東南,約得十五萬人。

各軍陸續南下,免不得費時需日。

至童貫等率兵抵達金陵,已是宣和三年孟春月中。

這時,方臘轉陷婺州,又陷衢州。衢州太守彭汝方被執,押至方臘處。不待方臘審問,彭汝方開口便罵,左一個賊,又一個寇,怒罵不休。方臘大怒,令將彭汝方斬首示衆。彭如方遂被南軍兵士拉出大廳,斬首示衆。

沒過幾日,方臘軍又攻陷處州,縉雲尉詹良臣率數十人出御,爲賊所擒,誘降不屈,也被殺死。

隨即,方臘嗣令杭州守賊方天定引衆六萬,陷崇德縣,轉攻秀州。

方天定得令,率南軍六萬衆,在攻陷了崇德縣後,又驅兵馬,來到秀州城下,將秀州城團團圍住,晝夜攻打。幸虧秀州統軍王子武,果敢善戰,號召兵民,登陴力御,斗大的秀州城,兀自守住,未被南軍攻破。

童貫率軍抵達金陵,稍事休整,留偏將劉鎮把守金陵,他率軍急進,抵達鎮江後,聞知秀州被圍,急檄王稟馳援,去救秀州。正巧熙河將辛興宗、楊惟忠亦領兵到來,兩路軍遂夾攻方天定,方天定支持不住,只好退走,秀州解圍。

方臘東攻不克,轉圖西略,連陷寧國、旌德諸縣,官軍被其牽制,又只得分軍西援,一時顧不到浙西。

童貫率兵,到了蘇州,知道花石綱引起的民憤太大,立刻私自用宋徽宗的名義,下了一道詔書,承認錯誤,並且撤銷了專辦花石綱的“應奉局”,把朱勔撤職。

東南的百姓看到朝廷取消了花石綱,徽宗皇帝也下了罪己詔,承認了錯誤,罷免了朱勔,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這時候,童貫使用了和談與征剿兩種手段,先是派人到方臘那裡下降書,承諾只要方臘投降朝廷了,保證不殺,並給予一定的官職;另一方面整頓戰備,準備進剿方臘。

信使打出了寫有“信使”二字的三角旗,一路尋至方臘行營,下了招降書。

那方臘全不似水泊梁山的宋江。對朝廷的招安,方臘嚴詞拒絕,將招降書唰唰幾把撕成碎片,擲於地上,喝令鍵卒,扯翻了信使,摁於地上,照屁股打了一頓棍棒,攆將了出去。

童貫派去的信使屁股被打得皮開肉綻,忍着痛疼,一瘸一拐地走了。

信使回到童貫大帳,將招降方臘不成反被棍打的情況,報告給了童貫。童貫聞聽到這個情況,氣得暴跳如雷,急令部屬,抓緊戰備,準備征剿方臘。

戰備整頓完畢,童貫再行進發,進剿方臘匪軍。

方臘起事,聲勢雖然鬧得挺大,但若是真打起仗來,遠不是訓練有素的官兵對手。所以,在童貫大軍的征剿下,方臘節節敗退,一直退到了幫源峒。

童貫指揮各路援軍,共計有三十萬人馬,四下裡將幫源峒圍困了起來。

方臘見情勢危急,急令部下帶領大部隊突圍,他自己帶領一小部分人員,牽制官兵。

方臘手下幾大元帥均不同意,紛紛說道:“聖上,您帶着部隊突圍,我們給您打掩護。”

方臘聞言,急令道:“情勢危急,不要再爭了。與你們相比,我的目標更大,童貫那個佞賊盯得是我,不是你們,只要你們能安全突圍,便是留得了青山,何愁沒有柴燒?你們要保全力量,繼續戰鬥。”

說完,方臘拖着已經受傷的身體,帶領一小隊人馬,突然殺向官兵,以此吸引官兵注意力,掩護其他人突圍。

衝至官兵陣中的方臘,揮舞着大刀,接連砍死數十名官兵。

方臘的刀刃砍得捲了起來,不能再用;於是,方臘便跳下馬,舉起一塊塊石頭,使勁地擲向官兵。

官兵中,有認得方臘的,大喊一聲:“此賊乃方臘!”

官兵聞聽到對方是方臘,爭功心切,揮舞着刀槍,圍了上來。方臘身邊的石頭也投擲完了,只能赤手空拳地與官兵對打。朝廷官兵見方臘已是困獸猶鬥,紛紛衝上去,搶着砍方臘的頭,好回去邀功。

可惜方臘沒有陳碩貞的運氣,此時,除了洶涌而上的官兵外,並沒有鳳凰飛至自己身旁,他好騎了鳳凰離去。當時方臘,身陷衆圍,寡不敵衆,被官兵一陣大刀,砍成了肉醬。

自此,方臘起義被滅,餘衆也陸續被征剿。

關於方臘的死,這是一種說法,似乎不甚有意思。

另一種說法來自《續資治通鑑》。

據說,宣和三年四月,王淵的裨將韓世忠,潛行至清溪溪谷,向一婦人問路,說要進峒去捉拿方臘。地方民衆也恨方臘濫殺無辜,欺男霸女,爲非作歹。那婦人便指給了韓世忠進峒的路徑。

韓世忠帶着手下三十餘名兵卒,衝入峒中。

峒中,方臘正擁抱着一個婦女在取樂。

方臘見韓世忠殺至眼前,急推開了懷中擁抱着的美婦,跳將起來,和韓世忠格鬥。

那韓世忠也是個有力氣的人。年輕時,韓世忠於大江游泳,一個大蟒蛇要吃他,他愣是用兩手掰住了大蟒蛇的上下脣,終是用計斬殺了大蟒蛇。

那方臘再猛也猛不過大蟒蛇嘛!

現在,韓世忠與方臘鬥成一團。

角鬥中,韓世忠猛然轉身,待方臘來攻他時,伸出一臂,將方臘死死勒住。方臘被勒的差點噎過氣去,韓世忠遂捆了方臘,押出峒去。

守候在峒口的是韓世忠的頂頭上司辛興宗。那辛興宗見韓世忠逮了方臘,命部下將方臘接收,把逮了方臘的功勞記在自己頭上。

這種說法也不甚有意思。

還有一種是民間的說法。

說方臘起兵前,其行蹤被他曾經扛活的里正方有常獲悉,方有常遂打算往縣衙裡去告發。不期想,方有常要告發方臘起義的消息被方臘知道了,方臘遂殺了方有常一家六口,只有方有常小兒子方庚因外出得免。

方庚聽說大軍征伐到此,爲報家仇,遂帶大軍,突入幫源峒中,擒獲了方臘。

上述說法都過於簡單,最有意思的是施耐庵老先生在《水滸傳》中的說法。

因爲本書接下來將講述水泊梁山招安後征剿方臘的情況,所以,本書取方臘乃是讓花和尚魯智深擒獲了的說法。

那魯智深乃宋江手下的步兵頭領,遵照師父智真長老“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偈言,在追趕方臘殘軍的時候,追入山林迷了路。

此時,出現了一個老和尚,帶着魯智深在山裡轉來轉去,最後轉至一茅草屋外,安頓着魯智深歇了。

那老和尚告訴魯智深說:“這屋裡已經給你準備好了一應食宿,你只管在這裡待着,如果這兩天看到樹林中鑽出一壯大漢子來,無需多說,只管打翻了抓住就是。”說畢,老和尚便自己離開了,只丟下魯智深一人在山林中。

魯智深目送老和尚離去,便進屋休息。

第二天,魯智深起了牀,躺在屋外草地上休息,果然見一壯大漢子從樹林中鑽將出來。魯智深想起老和尚的叮囑,也不搭話,只管提了禪杖,一杖將那漢子打倒在地,捆綁起來,再提溜起那人,仔細一看,被打倒捆綁之人,乃是方臘。

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
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