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

話說馬植在從阿典部落返回寧邊州的路途上,偶遇到了賈世忠,兩人相見如故,當即,拜天拜地,義結金蘭。兩人還約定,在方便的時候,馬植也辭了官職,返回幽州去。

當夜,馬植與賈世忠等人在草原上過夜。

第二天一大早,馬植與賈世忠相互告別,一個回寧邊州任所;一個趕着百十匹馬,回幽州南郊去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不說賈世忠趕着馬羣回幽州的事情,單說馬植回到寧邊州刺史府衙,急忙去見刺史蕭兀納。

蕭兀納見馬植回來,大喜, 忙招呼着馬植入座。

馬植於蕭兀鈉對面坐定,兩人便開始說女真及最近朝廷上發生的一些事情。

馬植對蕭兀納說道:“恩公在上,在下此番以買馬爲名,前往生女真阿典部落,見到了達特首領。達特首領對在下僞裝的南朝商人身份很感興趣,也非常希望與南朝就買賣馬匹達成協議,故此對在下極爲推崇,招待頗豐。恩公在上,在下在與達特首領交往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直接決定了將來朝廷的敵人乃是整個女真人,而非是女真的完顏部落。”

蕭兀納聞言,點着頭道:“何以見得?你繼續說。”

馬植道:“恩公面前,在下說話無需委婉,只好直來直去地說了。”

蕭兀納道:“但說無妨。”

馬植道:“多謝恩公。在下發現,女真人之間是有一些矛盾,但他們之間的這些矛盾,無非是同族之間的小矛盾,彼此間是容易解決的;他們與咱大遼之間的矛盾纔是最大的矛盾,是無法解決的矛盾。恩公在上,非是在下對朝廷不尊,實是有些事情必須要對恩公如實稟報。”

蕭兀鈉道:“你我之間,沒有什麼值得隱瞞,你只管說就是了。”

馬植雙手抱拳,說道:“多謝恩公大量。這之前,朝廷對女真人的彈壓,已種下仇恨的種子。現在,朝廷種下的這些仇恨的種子,已經生根、開花、並結了果。通過我和達特首領交談,我發現他們恨咱契丹入骨,人人以咱契丹爲敵;故此,在咱們大遼和女真其他部落發生爭鬥時,他們之間的小矛盾就會被擱置,反倒是團結在一起,共同來對抗咱們大遼。恩公在上,這纔是目今朝廷最爲棘手的問題。”

蕭兀納聞言,頻頻點頭,表示認同。

馬植見狀,受到鼓舞,繼續說道:“恩公派下官去打探情況,離間女真各部落的關係,挑起他們之間的矛盾;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個是做不到的,因爲在同族和朝廷之間,他們更認同同族之間的凝聚力。另外,女真人彪悍好勝,刀槍在身,習武不斷,一旦形成整體,戰鬥力很強;那完顏節度使又是個非常機警的人,完顏氏一家獨大,將來統一了生女真部落,對朝廷的威脅就大了。”

蕭兀納點頭道:“正是如此!眼看着目今局勢很是不妙,朝廷卻掩耳盜鈴,不願正視。”

馬植聞言,心中吃驚,睜大眼睛去看蕭兀納。

蕭兀納也看了看馬植,說道:“自去年起,陛下便已生病,今年以來,情況更加嚴重了,只怕是過不了今年。以前,皇太子被耶律乙辛所害,只留下皇孫阿果。皇孫乃俺自小輔佐長大,對皇孫的情況,俺太瞭解了,性情暴烈,貪好圍獵,豪放有餘,卻精細不足,並不把女真人的放在心上,如此一來,只怕女真人會乘勢崛起,以至於發展壯大到無法彈壓的程度呢!”

馬植驚詫地問道:“恩公在上,既是如此,我們該當如何?”

蕭兀納聞言,於座位上攤開了雙手,無奈地說道:“無可奈何,只好盡人事而已了。”

馬植溫言道:“恩公在上,想俺大遼,已二百年的歷史,疆域廣大,兵強馬壯,難不成就拿女真沒有辦法?”

蕭兀納道:“辦法自然是有,然陛下沒有這個魄力;假若陛下有這個魄力,不再整日裡遊畋圍獵,窮奢極欲,耽酒嗜音,斥逐忠良,任用羣小,而專力於發展國力,加強武備,對女真強力打壓加悉心安撫,即可穩定局面。”

馬植聞言道:“即使如此,恩公當向陛下進諫纔是。”

蕭兀納聞言笑笑,又無奈地搖了搖頭。

馬植便又問道:“恩公在上,目今情勢,我們當如何處之?”

蕭兀納道:“並無其他辦法,無非就是暗中緊盯女真人的動向,若有風吹草動,立即向朝廷稟報,由朝廷派兵彈壓。”

馬植道:“如此甚是被動,令人甚是不快。”

蕭兀鈉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誰讓咱們攤上了個不思進取的陛下。”

蕭兀納、馬植說了一陣話後,各自回府歇息。

自此後,蕭兀納坐鎮寧邊州,監視和彈壓着生女真部落,不使他們有不軌之舉。

又過了幾個月,正是大遼壽昌七年正月十一,蕭兀納忽然接到詔令,令其立即前往混同江御營見駕;寧邊州政事暫由馬植代理。除此之外,詔令再無其他內容。

蕭兀納聞詔,心裡疑慮,因爲正月初一,年已七十的耶律洪基,在上京清風殿接受包括蕭兀納在內的朝廷百官及各國使臣朝賀時,已顯得病重,如何現在又去了混同江?難道陛下的病情已好轉或痊癒?

蕭兀納心裡雖然疑慮,卻不便打聽,遂將寧邊州政務交由馬植,囑其小心從事,對女真人,靜觀爲主,莫要主動出擊,以免在關鍵時候招惹麻煩。

交代完這番事後,蕭兀納隨同朝廷使臣,一同趕往混同江耶律洪基御營,去見耶律洪基。

究竟何事如此緊急?原來,耶律洪基自臘月起病情便嚴重了。壽昌七年正月初一,耶律洪基勉強支撐着病體,在清風殿接受了百官及各國使臣朝拜。然而,因爲時間已進入冬天狩獵旺季的緣故,耶律洪基在清風殿歇息了一夜後,又不顧年高體弱且已病重的情況,率領皇孫耶律延禧及衆多大臣,來到混同江圍獵。

到了混同江的耶律洪基,勉強打了一天獵,又遭風寒侵襲,遂臥牀不起。

耶律洪基昏睡一陣,清醒一陣,便知道自己已經不行了,該交代後事了。於是,耶律洪基想起了已經返回寧邊州任所的蕭兀納。皇孫耶律延禧自小便由蕭兀納輔佐;耶律乙辛欲害皇孫耶律延禧時,又是蕭兀納識破其陰謀,保護了皇孫使耶律延禧。對蕭兀納,耶律洪基非常信任,遂詔令蕭兀納立即趕至混同江,好處理自己的後事及皇孫耶律延禧承繼大位的事情。

蕭兀納趕至混同江時,已經是正月十二。遼道宗耶律洪基病情更重,臥於行宮,專候着蕭兀納的到來。

蕭兀納抵達混同江,趕忙進入行宮拜見耶律洪基。

病榻上的耶律洪基見蕭兀納來了,大喜,竟然坐起身來。

蕭兀納見狀,趕忙跪伏於地,高聲說道:“臣蕭兀鈉敬祝陛下萬壽無疆。”

耶律洪基擺了擺手,吃力地說道:“蕭學士請起,莫要多禮了。”

蕭兀鈉將耶律洪基病重,不好違拗耶律洪基的意思,趕忙站起身來,說道:“多謝陛下隆恩。”

見蕭兀鈉站起身後,耶律洪基又指了指塌邊的座椅,讓蕭兀鈉坐於塌邊。、

蕭兀鈉彎腰行禮,嘴裡說道:“臣何德何能,敢於陛下身邊就坐?!多謝陛下,臣站着就是了,陛下有何吩咐,臣腦幹塗地,在所不辭。”

耶律洪基吃力地指了指塌邊座位,蕭兀鈉不忍耶律洪基病痛,遂趕忙坐於病榻旁的座位上。耶律洪基欣慰地笑了笑。蕭兀鈉心裡也感到了欣慰。

隨後,耶律洪基詔令皇孫耶律延禧及諸多大臣進見。

隨同圍獵的皇孫耶律延禧及衆大臣皆來到耶律洪基行宮,拜見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當即頒下旨令道:“由皇孫耶律延禧承繼大位。”

當時,耶律延禧已經是二十六歲的人了,長得高大威武,甚是雄壯。

耶律洪基看着跪伏在牀榻前的耶律延禧,態度殷切地說道:“阿果,你已是大小夥子了,我不在後,凡事當細心料理,不可莽撞。政務上的事情,多聽蕭學士指導。”

說着,耶律洪基轉眼去看坐於病榻邊的蕭兀納。

蕭兀納趕忙起身,跪伏在耶律洪基病榻前。

耶律洪基看着跪於病榻前的蕭兀納說道:“學士多有操勞。阿果自小便由學士輔佐,朕不在後,當悉心輔佐,不可有片刻鬆懈。”

蕭兀納聞言,哭泣地說道:“陛下放心,臣一定遵旨照行,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耶律洪基點了點頭,又看着耶律延禧道:“阿果,你性情剛硬,豪壯不羈,處事急躁,理當內斂。對東北女真,切勿輕視。南朝通好歲久,且溫和順道,你切勿生事,挑起矛盾,輕啓戰端。”

耶律延禧聞詔,磕頭道:“爺皇,阿果記住了。”

交代完諸事,耶律延禧及衆大臣退出。

當夜,耶律洪基又支撐了一夜,於第二日凌晨時,駕崩。

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
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