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

話說這個童貫,雖爲宦官,卻極爲崇拜武將,幻想着有朝一日,也成爲朝廷的軍事統帥,指揮千軍萬馬,馳騁疆場,建立不朽之功勳。童貫的這點心思,作爲老奸巨猾的蔡京,又如何猜測不到?故此,蔡京有如上之說。

童貫見說,自然是大爲驚喜,忙給蔡京施禮,感謝蔡京將來保薦他爲樞密院事。

這兩人是互相利用。

爲了保險起見,蔡京不僅向童貫行賄大量財寶,還囑咐童貫,遍賄宮中嬪妃。蔡京知道,徽宗皇帝那裡,不僅需要童貫爲自己說話,還需要徽宗皇帝的嬪妃們吹吹枕邊風,那樣才能更見效果。

童貫南行,帶回了蔡京的字畫和財寶,還按蔡京之囑咐,遍賄宮中嬪妃。隨後,在徽宗皇帝跟前,童貫拐彎抹角地說着蔡京的好話,引誘着徽宗皇帝啓用蔡京。

徽宗皇帝原本就欣賞蔡京的才華,將蔡京貶職,無非是警告下蔡京,好讓他知道他臣子的位置,不要飛揚跋扈,自己爲是。

童貫在徽宗皇帝面前說蔡京的好,徽宗皇帝心裡已經鬆動,有了再次啓用蔡京的想法。回到後宮後,和許多嬪妃談論朝廷上的事,許多妃子也直言蔡京的才華和能力,說蔡太師可堪使用。如此一來,徽宗皇帝不再反感蔡京了,遂再次啓用蔡京,令其官府原職,回京復事。

故此,蔡京得以三次任相。

蔡京欣喜若狂,漫卷詩書,收拾好行裝,離開杭州,返回東京,到朝廷復事,擔任宰相職務。

蔡京離開杭州時,也沒忘了朱衝父子,便將朱衝父子也帶回東京,安置在自家府邸,

那蔡京乃是童貫運作,得以從杭州被貶地複用入京的,故此投桃報李,極力保薦童貫爲樞密院事。

當時,樞密院事蔡卞被降職處分,由張康國擔任樞密院事。張康國意外死亡,又由鄭居中暫時代理樞密院事。

平時的時候,徽宗皇帝也常和童貫談論軍事之事,童貫誇誇其談,面面俱到,似乎也是行家,徽宗皇帝由此對童貫的軍事之才,有很深印象;然而,童貫乃閹人,是宦官,所以,那個時候,徽宗皇帝並未想到要讓童貫出任樞密院事,掌管朝廷軍事事務。

現在,蔡京推薦童貫爲樞密院事,徽宗皇帝還是猶猶豫豫,不好下決斷。

蔡京見徽宗皇帝猶豫,進一步進諫道:“聖上,臣觀朝中主將,若論行軍打仗,還是童貫更勝一籌。”

徽宗皇帝回道:“童貫是懂軍事,然童貫是個閹人,宦官,如何出任樞密院事?如何指揮千軍萬馬?恐不合適。”

蔡京彎腰一拜,說道:“聖上,戰爭以打贏爲目的,不在於是誰打贏的。既然童貫有軍事才能,何不一試,或許能成爲傑出的軍事家呢!”

徽宗皇帝笑道:“蔡太師,想那童貫,自入宮以來,便是給事宮掖,專事內務之事,既是懂點軍事,何以能統兵打仗?此事焉能當得兒戲?不妥,不妥。”

蔡京依舊堅持己見,進諫徽宗皇帝道:“聖上,不妨一試,我覺得童供奉官能夠勝任此職。”

當時,樞密院事由鄭居中代理,若是和鄭居中相比,童貫似乎更適合擔任樞密院事一職。在蔡京的堅持下,徽宗皇帝被說動心了,盯着蔡京的眼睛問道:“蔡太師,你覺得行?”

蔡京點着頭,堅定地說道:“行,絕對性行,聖上不妨一用,臣願意保薦,若有差錯,臣承擔保薦之責。”

既然蔡京如此說了,徽宗皇帝也就不再懷疑童貫的能力了,遂啓用童貫代理樞密院事。

自此,蔡京有和童貫同流合污了。

三次任相的蔡京較之以前,更加圓滑了,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很在意權力的追逐了,而是開始幹一些制度改革方面的事情,比如官制改革;其實,蔡京真正意圖是想進一步地獨攬大權。

古代中央政務大權,自唐以來,均是由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分權執掌,相互制衡;其中中書省掌出令(決策),門下省掌封駁(審議),尚書省掌執行。宰相大權亦不專於一人,由多人分權執掌。

若是還沿用自唐一來的官制,基本上就沒有蔡京弄權的機會了;故此,蔡京通過官制改革,變自唐以來三省分權爲由宰相來總領三省,政務不由中書、門下共議,取消了制約機制,使得他自己得以專權。

接着,蔡京又創立“御筆手詔”制度,將國初帝王內降手詔由中書、門下共議制度,變爲宰相府獨家審覈下傳,以至皇上御旨真假莫辨,違者動輒以“違制”定罪,形成了強悍自專、舉朝結舌的獨裁局面。

蔡京爲了抓軍權,建置澶州(今河南浚縣)、鄭州(今河南鄭州)、曹州(今山東荷澤)、拱州(今河南雎縣)爲汴梁之四輔,各屯兵二萬,並任用姻親宋喬年、胡師文爲郡守。禁卒於正月給錢五百,較以往驟增十倍藉以籠絡軍心。

除此之外,蔡京還向徽宗建議,仿照周代“王姬”稱號,一律稱“公主”爲“帝姬”。

徽宗皇帝也覺“帝姬”稱呼似乎更高大上,便予以採用。

自此以後,北宋公主全部改稱帝姬了。

爲了表彰蔡京的博學,徽宗還將他最喜歡的第二十六女趙福金即茂德帝姬下嫁於蔡京的五兒子蔡鞗。

學以致用的蔡京,通過兩次被罷相的教訓,進一步地總結經驗。這一回,蔡京總結出來的經驗,一是在徽宗皇帝面前說他壞話的人太多了;二是徽宗皇帝性情聰察,爲人機警,只要有人進諫他的不足,徽宗皇帝馬上就能覺察到,隨時就可以把他給罷了!

通過總結經驗,蔡京覺得,若要徽宗皇帝不再罷免他,就得讓徽宗皇帝玩物尚志,不關心朝廷瑣事,而徽宗皇帝不管的這些瑣事,全由他來把控,別人就說不上他的壞話了。

瞧蔡京這廝,總結經驗不是反思自己的錯誤,不是以後不幹壞事,而是如何讓徽宗不關心朝務,如何讓其他大臣說不上他的壞話。

蔡京總結出上述經驗後,就開始引誘徽宗皇帝貪圖安逸,不務正業。

那徽宗是個極好玩的人,這之前就被高俅、楊戩、王黼等人引誘得交往上了李師師,現在蔡京要哄惑他,他自然免不了要落入蔡京的設置好的圈套之中。

蔡京的策略,首先是以神仙土木之事,盅惑徽宗之心,使徽宗愈溺愈迷,不復經意政治及朝廷大事。

玩物喪志這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歷史上的皇帝,但凡信上了神仙,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辨別力了。始皇帝是那樣,漢武帝也是那樣。

這徽宗皇帝繼位後,先是寵信郭天信,繼而又寵信魏漢津。後來,郭天信因故被斥,魏漢津又年老而死,徽宗便沒了信奉之人。恰好這個時候,太僕卿王直給徽宗皇帝推薦了一個術士,名喚王老志。

徽宗皇帝面前,王直極言王老志極善陰陽八卦,能觀天象,乃是神人。

徽宗聞言大喜,隨即下旨,宣王老志進京覲見。

王老志乃濮州人氏,事親至孝,初爲小吏,不受饋賂,後遇異人,自稱是鍾離先生,授丹使服,便拋棄妻子,入山修道。後來結廬鄉間,爲人占卜,語多奇中。

王直向徽宗皇帝極力推薦王老志之時,蔡京正琢磨着如何迷惑徽宗皇帝的辦法,猛然聞聽到王直推薦王老志給徽宗皇帝,徽宗皇帝令王老志進京覲見,這個情況正中蔡京下懷;於是,蔡京先於徽宗,將準備奉詔入宮的王老志,迎居於自己府中,款待優厚。

席間,蔡京與王老志交談甚歡。

前不久的時候,蔡京致力於官制改革,倡導變公主稱呼爲帝姬,深得徽宗皇帝之心,徽宗皇帝遂將帝姬趙福金許配給蔡京的五兒子蔡鞗,而趙福金乃是徽宗皇帝最寵愛的劉妃生養的。

趙福金回孃家,娘倆閒諞,劉妃遂將徽宗皇帝與他說的情話說給了趙福金。趙福金與蔡鞗夫妻關係極好,遂又將徽宗皇帝與劉妃說的情話學給了蔡鞗。蔡鞗有記日記的習慣,遂將這個情況記入他的日記。而蔡鞗記的這個情況,被蔡京偶爾讀到,蔡京遂知道了徽宗皇帝和劉妃之間的情話。

爲了讓徽宗皇帝信任王老志,蔡京將徽宗皇帝和劉妃說的話,說給了王老志,暗囑王老志,在徽宗跟前,要如此這番。

王老志也欲結交蔡京,故此對蔡京之言,言聽計從。

隨即,王老志奉旨進殿,覲見徽宗皇帝。

爲顯示自己的神術,王老志在覲見徽宗皇帝時,特意神神秘秘地呈上一封密緘。

徽宗皇帝心裡好奇,接過王老志呈遞上來的密緘,打開了看。

王老志的密緘上,清楚地着去年中秋節時,徽宗皇帝與劉妃說的情話。

徽宗皇帝心中暗自稱奇!心道,神了,朕如此隱秘之事,這道士如何知道?難不成真的能預測未知?

徽宗皇帝暗歎王老志的神奇,遂賜王老志洞徽先生。

可不是嘛,連皇帝和妃子說的悄悄話都洞察得一清二楚,可不就是洞徽先生?!

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章 引子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
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章 引子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