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暗涌(五十一)

樑郡郡治宋城(今商丘)。

王道詢看着城外的隋軍,決定果斷出擊。

幾天前,隋軍達到了宋城以東,並且對王道詢進行了騷擾,由於沒有得到隋軍進兵樑郡的消息,鄭軍並沒有採取什麼措施,最初的時候,被隋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差點被隋軍爲數不多的士卒衝進城中。不過,反應過來的鄭軍旋即關閉了城門,並用弓箭對敵人施以還擊!

有驚無險,宋城之戰,最終隋軍倉皇撤走,鄭軍的損失並不大,可是戰馬卻被搶走了不少。這個消息,讓王道詢大爲震怒,將放牧戰馬的將領重重的責打了一百皮鞭,這才稍稍的解恨。

氣是出了,可是王道詢顯然還不滿意。王道詢與王世充的其他侄兒不同,他生性謹慎,是以王世充才讓他鎮守樑郡,防止彭城郡一線的隋軍滲入。雖然對隋軍的這種舉動非常的不滿,可是王道詢還是小心的派出了斥候,探查,得到了隋軍的詳細信息,這支隋軍並不多,竟然只有兩百人!

兩百人就想攻破宋城,這無疑是天方夜譚。在王道詢看來,隋將是在癡人做夢。根據隋軍的人數以及說話的口音,王道詢猜測,這些隋兵應該是從彭城郡而來,因此,這支隋軍的人數不多,也就顯得一點都不奇怪。

王道詢之所以在樑郡鎮守,是因爲彭城郡不戰而降之後,王世充大爲震怒,派出了六侄兒王道詢鎮守樑郡,以防彭城郡的隋軍。

食君之祿,爲君分憂,在到達樑郡之後,王道詢立刻派出了斥候,大量的探查,知道隋軍在攻取樑郡之後,駐守的兵馬並不多,之後東郡、滎陽郡又有戰事,爲此,李靖不得不抽調了不少兵力北上,滿打滿算,王道詢認爲,彭城郡的隋軍最多一萬人馬。

一萬人馬雖然不少,可是又要防禦彭城,又要分兵在谷陽防備南方,又要在符離、蘭陵一帶防禦來自下邳郡、東海郡的勢力入侵,這樣算下來,隋軍還有多少的兵馬可以調動呢?這一次,隋軍遠來,並沒有攻取虞城或是下邑,採取步步爲營的政策,反而是派出了一支奇兵對宋城進行騷擾,這樣的戰術,能有多大的結果呢?

按理說,王道詢最好是守在城中,等待隋軍自己撤退,畢竟隋軍的兵馬並不多,要想攻破樑郡郡治並不可能!在他看來,隋軍只不過是試圖對樑郡進行騷擾而已,至於隋將爲什麼要這麼做,王道詢猜測,隋軍或許是因爲虎牢關的戰局絞着,久攻不下。是以纔會派兵騷擾樑郡,給大鄭造成一個假象,那就是隋軍準備攻取樑郡之後,然後沿着潁川郡、襄城郡西進,從而從南部對洛陽進行包夾。

面對隋軍的攻勢,皇上一定會被隋軍所欺騙,從而調集精兵,防禦在樑郡一線,這樣一來,洛陽,尚或是虎牢關一帶必然會出現兵力上的削弱,從而使得在河內郡、滎陽郡的隋軍有機可趁!

如果是那樣的話,洛陽就直接面對了隋軍的攻擊,情況並不容樂觀啊!

只不過,這是隋軍的一廂情願罷了!王道詢冷冷的想着,他正在爲自己的猜測而高興,在他看來,隋帝的心中,打着的一定是這個主意!或許,他並不知道,自己在這裡鎮守吧!就算是隋將,也不定不清楚吧!

他一向低調,是王世充諸多侄兒之中,看似最爲平凡的一個,可是誰又知道,在隋鄭兩軍在虎牢關相持的時候,他卻被王世充委以重任,防備樑郡以東的隋軍呢?除卻鎮守襄陽的王弘烈,還有王仁則、王行本等人,藩王之中,並沒有誰受到這種殊榮。是的,在王道詢看來,這就是一種殊榮!

在他趕赴樑郡的時候,王行本已經被隋軍擊敗,那個曾經廣受矚目的荊王,居然一敗塗地,就是太子也受了傷,這是何等的恥辱!而他,這個父親都不看重,就連叔叔,大鄭的皇帝都並不看好的人就要立功了!

名義上,看起來是王世充對他的器重,可是他知道,這並不是,一點也不!在荊王敗北,王弘烈駐守襄陽,王仁則被派出去鎮守虎牢關之際,尚有王琬、王道誠、王道菱諸位親王,可是面對王世充的詢問,面對隋軍的大兵壓境,無論是王琬,還是王道誠等人,均是稱病在家更有甚者,病的非常的嚴重,幾乎不能下榻,奄奄一息的模樣。

有病?王道詢心中大笑,這些人,平素仗着是皇親,在洛陽城內飛揚跋扈,行爲非常的囂張。當然,這個時候,王道詢忘記了他也常常是這樣,甚至比起王仁則、荊王王行本還有過之還無不及。

就是在諸王都稱病的時候,他毅然站了出來,在他們驚訝的目光之中,毫不猶豫的挑起了鎮守樑郡的重擔,他就是要證明,他王道詢比起他的兄弟們,並不差,甚至比起他們還更加的優秀!

而今,就是一個好機會啊!經過探查,隋軍的兵馬並不多,況且是孤軍深入,虞城、下邑兩縣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不僅意味着隋軍的兵馬不多,還給王道詢提供了反擊的機會,可以從這兩地出兵,截斷隋軍的歸路,一舉殲滅入侵的隋軍。

這一次,隋軍的將領似乎叫劉蘭成。對於這個人,王道詢並沒有印象,不過,他帳下的將領,卻是頗爲吃驚,告訴他,劉蘭成非常的厲害。並告訴了當初劉蘭成是如何奪取北海郡的事蹟。

王道詢很是詳細的打探了劉蘭成的事情,那名原宋城的裨將也是事無鉅細的將所知道的事情告訴了王道詢。

如今的事情顯然和劉蘭成當初奪取北海郡的計策如出一轍,一點都沒有改變。名將?王道詢冷笑,可是這個名將只會這一招啊!王道詢有着足夠的信心擊敗隋軍。所以他在隋軍再度前來騷擾的時候,決定出擊。

既然隋軍並不多,只有兩百餘人,他還有什麼可以擔心的呢?

在王道詢的命令之下,宋城的鄭軍調動了起來,先鋒乃是他的裨將張大順,一個出身寒門子弟的年輕漢子,皮膚黝黑,當初乃是他的鄰居。張大順長的高高大大,頗有幾分力氣,經常上山打獵,一個人能擒殺老虎,非常的勇猛。後來,王世充掌控洛陽之後,他的兄弟王世偉、王世惲等人聞訊,帶着孩兒們紛紛趕往洛陽,投奔王世充。

也就是那個時候,王道詢帶上了張大順。多年的戰亂,張大順已經是父母雙亡,又因家窮,是以單身一人,並無牽掛。王道詢出言相邀,他立刻答應,或許能搏的一個富貴呢?

看着如散步一般,帶着十餘名士卒的劉蘭成,張大順的眼中閃過一絲殺意。前幾日,劉蘭成也是這樣一般,故意裝着很是悠閒的模樣,優哉遊哉的慢慢撤退。當初,張大順就被劉蘭成所惑,沒有再度追擊。當得知劉蘭成的兵馬並不多的時候,張大順非常的後悔。今天,當機會再度來臨的時候,張大順決定牢牢的將它掌握在手中,絕不丟棄!升官、富貴就在這一刻了啊!

在張大順的視線中,劉蘭成有些慌亂了,他似乎沒有想到鄭軍會果斷的出擊,所以他的身邊,依然是那十餘名的士卒,只不過,與第一日不同,他們都騎着戰馬。張大順瞧的很清楚,那些都是宋城的戰馬,上面的印記嫣然。在劉蘭成第一次設計的時候,鄭軍丟失了足有上百匹的戰馬。數目不小,所以王道詢纔會大爲震怒。

很快,一向沉穩劉蘭成拍馬而行,顯然是面對鄭軍的大批人馬,他也沉不住氣了,只得快馬疾奔!

“兄弟們,捉住劉蘭成,殿下一定會有重賞啊!”張大順大喊,手中揮舞着一支獵殺獵物的鉤叉,快馬加鞭!當初,在洛陽他亮出兵刃的時候,曾經遭到了許多人的嘲笑,可是今天,他要一叉定乾坤,爲他贏得功名、榮譽,讓所有小瞧他的人爲之而顫抖!

隨着張大順的呼喊,鄭軍加快了腳步,同樣的,劉蘭成也加快了腳步,朝着前方的密林奔去。

隋軍的這招,居然還在使用,讓張大順頗爲意外,他有些想不通,他懷疑隋軍的將領一定腦子有些問題,連日來,在鄭軍尚未查清隋軍虛實的時候,劉蘭成屢屢使用這招,在宋城城池下,虛張聲勢,然後在鄭軍派兵追擊的時候,躲入城外的密林之中,在此之前,他還會燃放溼木,使得天空一團烏黑。

果不其然,張大順帶着士兵越過一個小山崗的時候,他看到了前方烏雲捲起,在勁風的吹動之下,猛烈的撲了過來。他不由很是鄙視劉蘭成。

當初,宋城守將向王道詢稟告劉蘭成事蹟的時候,張大順也在一旁聽着,那個時候,他還以爲劉蘭成有多厲害,可是今日一見,也不過如此啊!連日來,使用同樣的計謀,不知變通,這算得上名將嗎?看起來,當初北海郡的那個守將應該是一個蠢貨,這才讓劉蘭成得手啊!

再說了,除卻了北海郡一戰,那個劉蘭成並沒有打過什麼打仗,由此,不是可以證明劉蘭成除了欺負那些笨蛋之外,根本沒有什麼本領!更何況,自己有這麼多的兄弟,何懼那十餘號人呢?就算密林之中有伏兵,總共兩百人,還不夠自己看的呢!

當然,張大順也不會想着在密林之中,和隋軍力拼,他要盡力在劉蘭成奔入密林之前,截住劉蘭成,將其擒獲!只要擒住了他,就是大功了。所以,他揮鞭,疾奔。不知不覺,他與鄭軍步卒已經脫離開來,身邊也只有十來名的騎兵跟隨了。

張大順策馬狂奔,不知不覺,已經落入了隋軍的圈套之中。

李靖走後,薛氏兄弟在齊郡、琅邪郡等地剿匪,而劉蘭成鎮守彭城郡,兵馬雖然不多,可是無論是薛氏兄弟,還是劉蘭成都不是沒有志氣之輩。建立功業,熱血男兒那個不想?是以,在隋軍重兵圍攻虎牢關之際,薛氏兄弟在空閒之際,與劉蘭成商議,決定出兵樑郡,攻擊僞鄭的側翼,配合虎牢關的攻勢。

因此,薛氏兄弟分兵駐守在彭城、琅邪諸郡,而劉蘭成則帶着爲數不多的隋軍,從豐縣出發,渡過淮河支流,繞過了虞城等地,晝伏夜行,這纔到達了宋城。兵力雖然不多,可是隻要能夠控制了宋城的首腦人物,餘下的就變得簡單了。更何況,應劉蘭成的要求,孟海公也出兵,由濟陰郡南下,出兵楚丘,在王道詢還在爲劉蘭成的疑兵困擾的時候,一舉攻下了楚丘,隨後兵進宋城!

因爲孟海公出兵突然,拿下楚丘之後立刻封鎖了全城,城牆上的旗幟也並未撤換,就算有人經過楚丘城外,也不知道楚丘已經落入了隋軍之手。這一戰,劉蘭成乃是誘敵,真正採取攻勢的卻是由孟海公親自帶隊的隋軍!

也正是如此,劉蘭成才幾度誘敵,麻痹鄭軍。而就在昨日傍晚,劉蘭成得到了孟海公已經抵達宋城北部的消息,這個消息讓劉蘭成心中一振,他明白,奪取宋城的時機到了。所以,他繼續前幾日的誘敵之策,爲的就是引出鄭軍主力,從而爲孟海公創造機會!

芒碭山之中,有着西漢樑國陵墓羣,地域廣大,一到夜間,倒也有些恐怖。孟海公征戰無數,更是出身豪族,飽讀詩書,根本不信鬼怪之說,是以毫不猶豫將士兵駐紮在此地。鄭軍雖然派出了斥候探查,可是因爲劉蘭成卻是在東南方向對宋城進行騷擾,是以其他幾個方向,王道詢雖然有派出斥候探查,可是那些斥候都是草草探查,並且樑國陵墓羣陰森恐怖,那些鄭軍那裡敢去。

就這樣,孟海公率領的隋軍駐紮在那裡,等待着劉蘭成的消息。

就在孟海公焦急等待的時候,劉蘭成已經和張大順的鄭軍交手,兩邊都只有十餘名士卒,是以這場搏鬥勢均力敵。對於張大順來說,他是想要殺掉或者生擒劉蘭成,奪取功勞;而劉蘭成卻是想要拖延時間。

他在撤退的時候,已經看見了宋城中的鄭軍三路出擊,朝着自己追來,是以他才故技重施,時快時慢,將鄭軍一路帶到密林之旁,儘量的給孟海公創造機會!在張大順率領十餘名騎兵殺來的時候,他毫不客氣的回擊。

兩邊均在奮力的廝殺,滾滾濃煙中,喊聲震天,雖然人數不多,可是都在奮力的廝殺!很快,隋軍的一百多人趕了過來,與張大順的援兵交戰在一起,密林前,成爲兩軍的戰場。宋城主力幾乎盡數出擊,王道詢就是想要一舉拿下劉蘭成,建立功勳。他將軍隊分成了三支,互相支援、配合,就是爲了防止劉蘭成的詭計。畢竟,雖然劉蘭成的士卒不多,可是王道詢相信,這個人一定不至於笨得送死,所以,他才下令士兵三路出擊,就算劉蘭成再狡猾,有什麼詭計,但是他不過兩百人,又能有什麼作爲呢?

爲此,他下令出擊的將領,每隔一炷香的時間,就要派兵回報軍情,當張大順在密林前截住劉蘭成的時候,他非常的開心。畢竟,劉蘭成沒有逃進密林,那就意外着即使劉蘭成有伏兵,也不能派上用場。所以對於劉蘭成的回身廝殺,王道詢認爲那隻不過是劉蘭成臨死之前的掙扎而已!

目光看向了東南,那裡依舊濃煙四起,或許,再有一炷香的時間,劉蘭成就會失敗了吧!想到此,王道詢微微一笑,建功立業,原來並不難啊!

王道詢將目光收回,挪動輕快的腳步,準備走下城牆,回府慰勞自己一番,可是這個時候,一個士兵急急忙忙的跑了上來,幾乎將王道詢撞倒在地。

“大膽!”王道詢的親兵立刻上前怒喝,手中拔出橫刀,怒目而視那人。

那名士卒急忙跪倒在地,道:“殿下,饒命啊,饒命啊!”

對此,王道詢只是微微一笑,心情好,他也就不計較了。“饒你不死,賜你二十皮鞭吧!”王道詢的嘴角浮起一絲微笑,“記住,要蘸鹽水!”以往,他就是這樣對付那些讓他不舒服的人,效果,非常的好。一想到那些人被蘸了鹽水的皮鞭抽打的死去活來,王道詢的心中就感到非常的快活。

或許,這是他對被蔑視的一種反擊吧!那個時候,只有通過這樣,他才感到了一絲快感!

那名士卒尖叫着大喊饒命,可是很快的,就被王道詢的親兵拖了下去。

邁着輕快的步伐,王道詢帶着親兵,走進了一間客棧。這家客棧看起來裝修的還可以,因爲心情高興的緣故,王道詢想要喝酒慶祝一番,因爲內心的渴切,他看見路邊有一家客棧,皆營酒食,也等不及回府了,就帶着親兵上前。

“啊,王爺光臨小店,小人不知,還請王爺恕罪則個!”那名老闆看見王道詢進屋,趕緊滿臉堆笑,連連躬身,彎腰。

“來點拿手的小菜,美酒多上幾壇!”早有親兵在王道詢的授意下,上前吩咐。客棧老闆連連點頭稱是,然後轉身吩咐店小二爲王道詢一行安排了雅座。

或許是這家客棧的辦事效率非常高,或許是王道詢的王爺身份威力很大,總之,不過半柱香的時間,酒水、小菜陸續端上了酒桌。

王道詢一個人坐着,身邊的親兵圍成一圈,保護着他。

“你,坐下,陪孤喝酒!”或許是因爲感到一個人喝酒無趣,王道詢指着其中的一名親兵,示意那名親兵坐下陪他喝酒。

“王爺,你是說卑職?”那名親兵有些受寵若驚,顯然想不通這麼多人裡面,王道詢居然會選中自己?

“嗯!”鼻孔裡飄出一聲,王道詢臉上露出不悅的神色,冷冷的將一口酒灌下,心中對這個反應遲鈍的親兵有些不滿。

“是,王爺!”那名親兵拿起酒壺,爲王道詢添滿酒,然後又爲自己添上,端起酒杯,笑道:“王爺,這一戰,張將軍一定能夠擊敗隋軍,如此大的功勞,皇上知道,一定會很開心的!卑職在這裡就祝王爺一路高升,加官進爵!日後大鄭就靠王爺你了!”

“說得好!”王道詢哈哈一笑,端起酒杯一乾而盡。

那名親兵也是嘿嘿一笑,將杯中的酒水喝盡,然後偏頭看了一眼在一旁守候的其他親兵,只見他們的眼中,神色不同,有的羨慕,有的不屑。那名親兵用鼻孔掃過衆人,就差冷哼一聲了。目光掃過衆人,那人收回目光,彎腰,然後端起酒壺,笑道:“王爺,卑職爲你添酒!”

王道詢點頭微笑,他被捧的很舒服,心中頗爲高興,看着酒杯,王道詢問道:“過了多久了?”

王道詢雖然問的不清不楚,可是他身邊的親兵顯然明白他的意思,當即有人點頭道:“王爺,一炷香的時間已經到了!”

“怎麼還沒有消息?”王道詢皺眉,當即有親兵聞言,緊走了幾步,到了店門口,瞧了又瞧,似乎並沒有傳令軍情的士卒趕回。他回頭,瞧了一眼王道詢,微微沉吟,再度探頭,只見街角,一個鄭軍跌跌撞撞的疾奔而來。

第一百零三章 洛陽攻略(十三)第八十三章 取金鏞(上)第九十六章 秋日(三)第六十八章 暗涌(六十)第十八章 暗涌(十)第五十一章 羅藝第八十一章 羅藝的決策第二十九章 剿匪第一百零二章 冬日的決定(三)第二十七章 奇兵第八十六章 定幽州(四)第二十八章 暗涌(二十)第四十七章 擒殺(上)第四十四章暗涌(三十六)第二更,五千五,求收藏訂閱第四十九章 暗涌(四十一)第二十一章 李淵第五十五章 暗涌(四十七)第一百章 冬天的決定(一)第四十三章 巫倉(上)第二十章 暗涌(十二)第十二章 暗涌(四)第三十二章 樂壽之戰(下)第三十五章 沙苑戰事(下)第一百零三章 冬日的決定(四)第四章 襄陽(中)第一百零二章 冬日的決定(三)第十一章 暗涌(三)第五十七章 暗涌(四十九)第十一章 暗涌(三)第二十三章 論策第八十五章 定幽州(三)第五十章 暗涌(四十二)第二十九章 暗涌(二十一)第九章 李大亮的敗亡(下)第八十八章 對策第十三章 殺匪第一章 震盪第六十八章 突厥南下(五)第三十八章 碎玉第十九章 暗涌(十一)第四十七章 無奈退兵第二十九章 童山(五)第八十一章 暗涌(七十三)第一百零一章 冬日的決定(二)第一百零九章 洛陽攻略(十九)第十四章 北上第四十章 李世民的計謀(上)第一百零八章 洛陽攻略(十八)第七十一章 暗涌(六十三)第六十八章 突厥南下(五)第三十二章 生死第十九章 挾持第三十五章 暗涌(二十七)第七十二章 暗涌(六十四)第四十一章 束手第二十二章 起兵第二十五章 童山(一)第一百零八章 洛陽攻略(十八)第三十一章 樂壽之戰(上)第五十章 暗涌(四十二)第三十七章 強敵第三十章 暗涌(二十二)第八十九章 慈澗(上)第二十四章 暗涌(十六)第一百零七章 洛陽攻略(十七)第七十六章 暗涌(六十八)第六十四章 暗涌(五十六)第三十八掌 暗涌(三十)第十五章 再戰(下)第二十八章 練武第五章 密議第十章%20有子(上)第十五章 沈光第八十九章 定幽州(七)第五十六章 暗涌(四十八)第四十九章 敘舊第四章 長安第二十四章 暗涌第二十三章 暗涌(十五)第二十五章 童山(一)第六十四章 突厥南下(一)第五十六章 暗涌(四十八)第十五章 再戰(下)第十二章春天戰事(上)第五十四章 退兵第十章 煞星第三十章 李世民的決定第一百章 冬天的決定(一)第四十六章 再戰藍田第四十八章 兵進長安第五十七章 暗涌(四十九)第二十章 水淹(下)第四十五章 李密的不滿第九十八章 洛陽攻略(八)第九十四章 洛陽攻略(四)第二十二章 起兵第八十三章 定幽州(一)第四十九章 暗涌(四十一)第五章 密議第四章 襄陽(中)
第一百零三章 洛陽攻略(十三)第八十三章 取金鏞(上)第九十六章 秋日(三)第六十八章 暗涌(六十)第十八章 暗涌(十)第五十一章 羅藝第八十一章 羅藝的決策第二十九章 剿匪第一百零二章 冬日的決定(三)第二十七章 奇兵第八十六章 定幽州(四)第二十八章 暗涌(二十)第四十七章 擒殺(上)第四十四章暗涌(三十六)第二更,五千五,求收藏訂閱第四十九章 暗涌(四十一)第二十一章 李淵第五十五章 暗涌(四十七)第一百章 冬天的決定(一)第四十三章 巫倉(上)第二十章 暗涌(十二)第十二章 暗涌(四)第三十二章 樂壽之戰(下)第三十五章 沙苑戰事(下)第一百零三章 冬日的決定(四)第四章 襄陽(中)第一百零二章 冬日的決定(三)第十一章 暗涌(三)第五十七章 暗涌(四十九)第十一章 暗涌(三)第二十三章 論策第八十五章 定幽州(三)第五十章 暗涌(四十二)第二十九章 暗涌(二十一)第九章 李大亮的敗亡(下)第八十八章 對策第十三章 殺匪第一章 震盪第六十八章 突厥南下(五)第三十八章 碎玉第十九章 暗涌(十一)第四十七章 無奈退兵第二十九章 童山(五)第八十一章 暗涌(七十三)第一百零一章 冬日的決定(二)第一百零九章 洛陽攻略(十九)第十四章 北上第四十章 李世民的計謀(上)第一百零八章 洛陽攻略(十八)第七十一章 暗涌(六十三)第六十八章 突厥南下(五)第三十二章 生死第十九章 挾持第三十五章 暗涌(二十七)第七十二章 暗涌(六十四)第四十一章 束手第二十二章 起兵第二十五章 童山(一)第一百零八章 洛陽攻略(十八)第三十一章 樂壽之戰(上)第五十章 暗涌(四十二)第三十七章 強敵第三十章 暗涌(二十二)第八十九章 慈澗(上)第二十四章 暗涌(十六)第一百零七章 洛陽攻略(十七)第七十六章 暗涌(六十八)第六十四章 暗涌(五十六)第三十八掌 暗涌(三十)第十五章 再戰(下)第二十八章 練武第五章 密議第十章%20有子(上)第十五章 沈光第八十九章 定幽州(七)第五十六章 暗涌(四十八)第四十九章 敘舊第四章 長安第二十四章 暗涌第二十三章 暗涌(十五)第二十五章 童山(一)第六十四章 突厥南下(一)第五十六章 暗涌(四十八)第十五章 再戰(下)第十二章春天戰事(上)第五十四章 退兵第十章 煞星第三十章 李世民的決定第一百章 冬天的決定(一)第四十六章 再戰藍田第四十八章 兵進長安第五十七章 暗涌(四十九)第二十章 水淹(下)第四十五章 李密的不滿第九十八章 洛陽攻略(八)第九十四章 洛陽攻略(四)第二十二章 起兵第八十三章 定幽州(一)第四十九章 暗涌(四十一)第五章 密議第四章 襄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