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古羌遺規

其後便是晉升城令者。

呂衝長子,呂常。爲薊國宿吏。南關恪守要衝,內建糧倉、武庫、馬邑、車房、兵器坊等,爲國之儲備重地。乃除大利城之外,百工聚集之地。今亦得千石俸,自不出意外。

陳羣、崔林皆少年翹楚,得食高俸亦屬正常。甄逸爲政之長安城,乃西域五十六國胡人聚集之地。和親時,五十五國公主的陪嫁隊伍,綿延數十里。駝隊塞道,足見人多。甄逸舉家逃難而來,本已受封上蔡令。陰差陽錯,因禍得福。今爲千石長安令,亦得償所願,心滿意足。

而胡輔,卻是意料之外。

三臺城不過初創。乃戰國舊城,原址重造。夾在益昌與高陽之間。與掘鯉西澱毗鄰。這纔過去多久,如何能屯田一萬頃,納民一萬戶?

知百官心存疑問。王太妃遂令胡輔當堂奏對。

原來。泰山四寇五人,與胡輔相交莫逆。知胡輔食俸不過三百石,時各領六百石俸之軍曲候之四寇,便欲與他分食俸祿。卻不爲胡輔所願。聽聞屯田萬頃,納民萬戶,便可得千石俸。遂將泰山族衆,悉數遷入城中。後五人隨蕩寇校尉顏良,南下討賊。俘虜來的賊衆及家眷,亦送入三臺城中。加之胡輔,耳濡目染,亦善圩田。掘鯉西澱,靠近三臺城的泥沼與水域,悉數闢爲良田。達成擢升條件。

“今有,北海一龍(華歆、邴原、管寧),崔琰三友(崔琰、公孫方、宋階),冀州三良(李歷、閔純、耿彧),潁川五傑(杜襲、趙儼、繁欽、陳羣、辛毗)。皆並稱於世,著名薊國。難得你能與泰山羣豪,相交莫逆。”王妃欣然說道。

不等校尉顏良開口,軍候孫觀便搶先答道:“回稟王妃,我等雖不通詩書經文,卻亦知‘義之所向,一往無前’。身受明庭舉薦之義,自當盡心回報。”

“此言大善。”王妃笑贊:“常聞盜亦有道。泰山羣雄能洗心革面,盡除匪氣。皆我薊國豪勇之輩。”

“謝王妃誇讚!”五人齊齊行禮。

有道是先國後家。

先升官職,再封宮職。管寧、閻柔、盧節、盧儉、劉渙、崔琰,治下百姓皆過二十萬衆。受封王宮行人,得食雙俸。

東凌礦井,金、銀、銅、鐵錠,源源不斷運來。趁水路通暢,各州豪商大族,又運來兩漢五銖錢無數。購買本季督亢新谷。薊王雖有令在先,糧價不漲。奈何只能以四出文錢等價購買。折算成兩漢五銖,則需千五百錢,方能購買一石。

且薊國鑄幣,從銅錫配比,文字圖案,打磨紋理,等諸多方面,設有先進的防僞工藝。極難仿鑄。

除去薊國將作館,一般人等,根本無法用兩漢五銖,回爐重鑄成四出文錢。

原因不復雜。

不同時期的兩漢五銖,質地皆有差異。若不做區分,統統熔成一爐銅水,便是神仙亦難救。唯有將不同時期的五銖錢,如元狩郡國五銖、上林三官五銖、昭帝五銖、宣帝五銖、小五銖、延武五銖、延帝五銖……銅錫配比,皆有差異。需分門別類,積少成多,再統一回爐重鑄。且回爐重鑄時,亦需添加不同的“爐料”。才能重鑄出薊國上幣,四出五銖。如此精益求精,亦非一般人等能夠盜鑄。

足重五銖,鑄造精美。薊王威信天下,薊國上幣故而價高。

黃巾亂後,羣盜蜂起。嘯聚山林,攔路剪徑。時常下山,抄掠民衆。乃至良田荒蕪,眼看顆粒無收,諸如青州、幷州、豫州、兗州、司隸等地豪商大族,紛紛北上薊國,販運督亢粳米。先前被豪強窖藏保值,不再流通的銅錢,亦大量現世。源源不斷運往薊國,購買名產。尤其是督亢粳米,更是粒粒難求。

大亂之後乃是大飢。大飢之後緊跟大疫。關東人心未定,良吏又多被流徙隴右。只剩貪官污吏,苦無治世能臣,賑災糧秣,救命之食,竟多被轉手販賣。乃至萬民飢流,無力生產。待賑災之糧吃完,又當如何。

關東世家大族,雖從薊國屯糧自守。卻難覓歡顏。衆皆無食,唯豪族塢堡有糧。與黃巾亂時,何其相似。飢不擇食,寒不擇衣。羣盜蜂起,裹挾爲寇。又是大亂之始。

正因吏治無存,朝中重開黨錮,重立州牧之聲,此起彼伏。便是以曹節、程璜爲首的大宦官,亦有鬆動。

想必,陛下亦堅持不了多久。

天下皆拭目以待。

西傾山,沼澤王庭。

“女豪,何事喚我?”王庭女巫,俯身行禮。

“薊王遣人送來聘資一億大錢。這門婚事,怕是無從反悔。”女豪自垂簾後笑道。

“……”女巫不置可否。此,不正遂了女豪心意麼。

“依族規,豪帥成婚前,需遣已婚‘豪婦’往姻親部落,與豪夫‘先配’,以身爲試。”女豪笑道:“許師可願爲我先試?”

“……”女巫強忍心中羞怒,仰面質問:“女豪欲報私仇乎。”

“我與許師,何來私仇。”女豪輕生一笑。

如前所說,鍾存乃母系氏族。族規中,確有許多古羌遺存。

最明顯,便是“試婚”、“走婚”與“搶婚”制。

豪帥成親前。需先遣家中容貌姣好,婀娜多姿且年齡稍大一些的寡婦,往豪夫處“試婚”。

豪婦的工作,相當重要。除去對新人進行必要的啓蒙及輔導,避免新婚之夜過門不入,獨闢蹊徑等尷尬發生。還兼有對新人能力,行“親側”之重任。此舉,類後世婚檢。若新人有先天缺陷,亦或過猶不及,力有不逮,長短不一,參差不齊等,諸多未盡人意之情形。皆需如實稟報。

待返回部落。經“豪婦”親口敘述,便可以此來判斷“豪夫”的身體狀況。如無問題,女豪則會順利出嫁,而這位代爲“試婚”的“豪婦”亦會作爲陪嫁。身份類似媵妾。

然,隨併入東羌各部漸多,西傾山中帶入許多漢人習俗。故此試婚之舉,已多有不用。

如前所說。法雖不用,法規仍在。好比“三人以上無故羣飲,罰金四兩。”若真要罰人四兩金,亦合法合規。

一言蔽之。女豪今日重拾古法,亦無可厚非。

只是,對耳濡目染,深受漢風漢習薰陶的女巫而言,實在是過於羞恥。分明是刻意玷污。

“若非公報私仇。陳規舊習,何必再提!”女巫怒從心起。

“許師將母豪之夫、子,盡數遣入王庭,不也是‘陳規舊習’?”女豪反問。

“族中寡居者,何其多也。爲何非我不可!”女巫怒問。

“薊王乃大漢王族,血脈高貴。許師亦我鍾存豪族之女,少時豔名遠播,正當匹配。”女豪輕答。

“我若不去,又當如何。”

“許師不去,則許女去。”

1.57 戰意正濃1.85 興兵討賊102 載滿而還168 英雄當出1.226 七進七出147 河漢無極148 輕雲閉月1.24 伏虎潛龍1.72 誤打誤撞215 按兵不動61 時不我待1.89 秉燭夜話104 龍吟虎嘯145 機關殺陣1.39 名臣歸京134 君何所求1.95 黃巾屯田1.90 萬軍叢中178 深明大義291 無能之輩1.26 何以解憂1.98 南港新城1.66 象軍初立104 窮無出路1.260 爲虎作倀1.4 買一饒一165 義而不罪15 安邦定國1.23 督亢城倉118 吐剛茹柔159 名不經傳1.238 一里之回145 夢寐以求143 雜羌兵諫127 三面合圍1.83 身世成謎1.278 殭屍自照1.8 馬桶廁籌141 曲水流觴1.27 優倡商賈1.59 飽虎飢鷹1.24 犁種宿野1.37芳蘭生門169 東西交構115 平生罕見138 王親國戚114 割肉飼虎132 一脈相承133 兵鋒四起1.25 張家謝禮119 作壁上觀15 正視己心1.68 斬旗奪船126 壯士八百1.52 空空如也127 萬法歸宗124 事與願違145 顯山露水150 洛陽上計106 大徹大悟1.52 契約精神1.98 水火相濟1.68 斬旗奪船122 左伯皮紙1.90 貴不可言1.7 雌雄莫辨195 無雙連環1.57 賞罰未定21 三人成虎135 四時充美191 天下雄兵1.67 畫地爲牢106 羌胡合流1.40 國之惡疾135 抱火寢薪1.25 黃龍見譙118 吐剛茹柔131 鳩佔鵲巢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33 無雙割草1.77 兼濟天下114 太平劫案143 動則生陽219 一身是膽251 入鄉隨俗1.2 平羌之策1.82 遼東婢女1.55 莫不如此136 和親之禮112 不辱君命175 綠洲熔爐165 義而不罪1.88 暗流涌動1.98 遊兵散卒31 垂綏琬琰191 另立門戶1.276 命喪宮門1.224 鬥戰取將163 戾氣摧城101 減矢之計
1.57 戰意正濃1.85 興兵討賊102 載滿而還168 英雄當出1.226 七進七出147 河漢無極148 輕雲閉月1.24 伏虎潛龍1.72 誤打誤撞215 按兵不動61 時不我待1.89 秉燭夜話104 龍吟虎嘯145 機關殺陣1.39 名臣歸京134 君何所求1.95 黃巾屯田1.90 萬軍叢中178 深明大義291 無能之輩1.26 何以解憂1.98 南港新城1.66 象軍初立104 窮無出路1.260 爲虎作倀1.4 買一饒一165 義而不罪15 安邦定國1.23 督亢城倉118 吐剛茹柔159 名不經傳1.238 一里之回145 夢寐以求143 雜羌兵諫127 三面合圍1.83 身世成謎1.278 殭屍自照1.8 馬桶廁籌141 曲水流觴1.27 優倡商賈1.59 飽虎飢鷹1.24 犁種宿野1.37芳蘭生門169 東西交構115 平生罕見138 王親國戚114 割肉飼虎132 一脈相承133 兵鋒四起1.25 張家謝禮119 作壁上觀15 正視己心1.68 斬旗奪船126 壯士八百1.52 空空如也127 萬法歸宗124 事與願違145 顯山露水150 洛陽上計106 大徹大悟1.52 契約精神1.98 水火相濟1.68 斬旗奪船122 左伯皮紙1.90 貴不可言1.7 雌雄莫辨195 無雙連環1.57 賞罰未定21 三人成虎135 四時充美191 天下雄兵1.67 畫地爲牢106 羌胡合流1.40 國之惡疾135 抱火寢薪1.25 黃龍見譙118 吐剛茹柔131 鳩佔鵲巢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33 無雙割草1.77 兼濟天下114 太平劫案143 動則生陽219 一身是膽251 入鄉隨俗1.2 平羌之策1.82 遼東婢女1.55 莫不如此136 和親之禮112 不辱君命175 綠洲熔爐165 義而不罪1.88 暗流涌動1.98 遊兵散卒31 垂綏琬琰191 另立門戶1.276 命喪宮門1.224 鬥戰取將163 戾氣摧城101 減矢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