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同流合污

“薊王必不會裹挾其中。”平樂觀黨魁精舍。得黨魁作保,平安出獄的車騎府長史許攸,一語中的:“董太皇此舉,必不能如願。”

同時出獄的主簿陳琳,遂問道:“何以知之?”

許攸答曰:“薊王乃純臣。行事有禮有節,從未僭越。且素不喜權謀之術。‘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薊王威信天下,霸業初成。焉能與二帝同流合污,操弄亡國之術。仁者所不爲也。”

黨魁張儉,博學古今。麾下黨人亦皆飽讀之士。然論知人善用,謀國有術,遠不及許攸一人。先前得林慮山傳書,命其營救許攸、陳琳等人。今日看來,果有大用。

心念至此,張儉遂一聲輕嘆:“萬里山河破碎,漢室內鬥無休。我若是薊王,亦難免心生退意。”

見舍內黨人唉聲嘆氣,士氣低落。許一聲長笑:“諸君何故如此?”

“國祚不繼,社稷難存。因何發笑?”便有黨人反問。

“麒麟天降,應運而生。終結亂世,還以清平。竊以爲,自桓靈以來,黃巾始亂,羣盜蜂起。天災人禍,今漢一息尚存。然二帝並立,宰割東夏(東方)。而後羣雄並起,亂世將至矣。”環視衆人,許攸忽涕泗橫流:“若把河西比作大漢一臂。東夏乃大漢心腹之地也。斷臂尚能求生。若遭穿胸洞背,剖心坼(chè)肝,焉有命乎!”

此言,聲情並茂,栩栩如生。與會衆人,無不聞之落淚。

唯獨黨魁,平靜如初:“子遠,可有良策?”

許攸拭淚言道:“二(太)皇遠遁,三宮無存。何後與陛下,骨肉至親。洛陽再無蕭牆之禍。然主少臣強之勢成矣。黃門式微,外戚凋零。天子能依仗者,唯剩西州莽夫。稍有不慎,亡國至矣。”

言罷,許攸偷看黨魁面色。“天子能依仗者,唯剩西州莽夫”,此言乃爲試探黨人心意。若聞此言,黨人中有人勃然變色,怒髮衝冠:“許子遠,視我等如無物乎!”

足見黨人心向少帝。

如若不然,則黨人另有其主。許子遠當可心安!

言罷,落針可聞。唯有黨魁,雲淡風輕:“子遠所言極是。陛下尚不及元服,便欲大權獨攬。黃門中常侍,所剩無幾。中小黃門難當大用。又無外戚統御羣臣。久必生亂。”

言及此處,黨魁目視許攸,意味深長:“天下板蕩,大亂將至。我輩裹挾其中,恐難獨存。唯有同舟共濟,方可護家小周全。”

許攸心領神會,笑問道:“少府只爲家小乎?”

張儉亦笑:“荀子曰:“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極。’若不能孝親,何談忠君。”

許攸這便了然。黨魁之意,先護黨人周全,再談報效明主。言下之意,黨人齊聚洛陽,散佈朝野。暗中圖謀,若爲外人所知,必雞犬不留,三族盡滅。首當其衝,在即將而來的宮廷之變中,黨人如何獨善其身。

這有何難。

許攸早有定計:“尚書令新喪,養女大婚。非漢室貴胄,焉能以日易月。此舉有悖人倫,少府當上表劾奏,引‘羣臣(黨人)’仿效。”此與曹孟德《拒王芬辭》,有異曲同工之妙。表面上,許攸是讓黨人撇清與此事幹系。實則乃欲造黨人不偏不倚,據理力爭之中立勢也。

“妙計。”黨魁含笑讚許。

言罷,黨魁離席下拜:“我輩幸覓‘智囊’矣。”

“不敢。”許攸志得意滿,恭敬回禮不提。

薊王宮,靈輝殿。

海上絲路圖,高懸正中。

“自日南比景、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蘇門答臘)’;又船行可四月,有‘邑盧沒國(緬甸)’;又船行可二十餘日,有‘諶離國’;步行可十餘日,有‘夫甘都盧國’。自夫甘都盧國船行可二月餘,有黃支國(印度東南海岸之康切普拉姆),有譯長,屬黃門,與應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離、奇石異物,齎黃金雜繒而往”。換言之,時下黃門內官,已在黃支國設立官寺。爲天子採買奇珍異寶。

“黃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雲。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斯里蘭卡)’,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注①)。”

市舶令田驊,命屬吏將往來船商上報航線圖,悉心彙總。待專開朝會時,娓娓道來。

“且說林邑國。”薊王居高言道。所謂出師有名。林邑國屢犯日南,侵奪田地,擄掠吏民。薊王賜加黃鉞,攻無道而伐不義,福莫大焉。

“林邑國,又作臨邑國。其地爲前漢時所設象林縣,又稱象林邑,略去象,故稱林邑。今漢永和二年(137年),有名爲區連者,殺害縣令,自稱林邑國王。交趾刺史樊演,徵交趾郡、九真郡之兵前往征討,漢軍因懼遠征,遂反(譁變)。順帝欲發荊、揚、兗、豫,四萬人馬討平,卻爲大將軍從事中郎李固,上疏力諫。順帝遂廢此意。林邑國得以存續至今。”田驊早有準備。

“區連,何許人也?”薊王又問。

“區連,亦作區憐。本是象林縣功曹,因與縣令不和,領千餘宗人造反。攻殺縣令,自立爲王。”田驊言道:“日南郡民,非越人,自稱占人。書言,‘(日南郡)男女裸體,不以爲羞’,‘深目高鼻,發拳(蜷)色黑’。若書中所言非虛,則皆爲化外野人。故不服王化,野性難馴。稍有異動,便焚燒官寺,殺害吏民。爲禍日久。”

趁中原大亂,無暇南顧。其後,林邑國,不斷侵蝕日南。及至南北朝時,已徹底佔領整個日南郡故地。在華夏史上存續足有六百餘年之日南郡,就此失去。隋唐雖重設日南,卻只有北部半幅地域,遠非漢時日南郡故地可比。

攜開立嶺南都護之威。

又爲以戰促練。實戰操練薊國水軍。三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薊王欲親征林邑。故纔有今日朝會。

環視羣臣,薊王笑問:“徵林邑,諸君可有妙計。”

薊王話音未落,羣臣皆望向幕府中丞賈詡。

果然衆望所歸。

119 濮陽之戰177 困龍之地136 借刀殺人157 江淮上甲168 暫費永寧1.38 爲國除賊21 三人成虎111 鳴蟬蛻殼1.65 象耕鳥耘136 後果前因1.89 一州之國31 直搗敵巢188 封大將軍140 盡數歸心143 動則生陽1.8 周鄭交惡1.55 洛陽一日152 烏蓮白卓134 君何所求21 真龍之子1.79 撤村並邑190 雲夢之野179 瑞輪蓂莢1.92 黃金分割129 欺君太甚1.87 鯤鵬之志159 名不經傳184 貪多必失144 無雙后妃14 步步生蓮61 穩紮穩打1.2 西邸驚變1.57 謀錄不盡180 同道中人1.97 借題發揮171 南北船閘188 舉火爲先139 江山易改1.80 火山女王1.36 寒光耀雪131 胡雜騎兵111 撤塔並港1.5 唯利是圖214 後生翹楚1.9 決裂諸侯1.262 認賊作父109 多管齊下163 女亞馬遜!120 滅頂之災1.56 痛並樂極181 呂布入陳1.79 別開生面1.22 我記下了1.93 共襄盛舉1.50 宮廷之變107 太上皇權1.97 借題發揮1.95 崔烈買官17 爲瓽所轠19 求之不得113 七國聯盟1.43 百般不厭187 九橫十縱140 不可思議1.95 閉門謝客41 閉關鎖國1.5 米中摻沙122 亦是豪傑152 善刀而藏1.5 空穴來風186 見機行事1.84 海賊寶藏1.94 與王雷同116 迴天無術145 兵臨龜茲221 非人臣也164 奴隸貿易1.39 驚弓之鳥109 突飛猛進1.256 全勝立威103 玉石俱焚173 有生之年1.82 爲人作嫁13 虛實失度132 江山共謀1.33 同舟共渡1.64 百練清剛1.255 突施冷箭1.76 世道無常1.80 關羽得子1.20 五供九賓11 檀口溫湯1.55 鬥戰決勝1.68 清溪橋樓13 敲山震虎164 追本溯源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89 終得圓滿16 降服烈馬1.99 進身之階
119 濮陽之戰177 困龍之地136 借刀殺人157 江淮上甲168 暫費永寧1.38 爲國除賊21 三人成虎111 鳴蟬蛻殼1.65 象耕鳥耘136 後果前因1.89 一州之國31 直搗敵巢188 封大將軍140 盡數歸心143 動則生陽1.8 周鄭交惡1.55 洛陽一日152 烏蓮白卓134 君何所求21 真龍之子1.79 撤村並邑190 雲夢之野179 瑞輪蓂莢1.92 黃金分割129 欺君太甚1.87 鯤鵬之志159 名不經傳184 貪多必失144 無雙后妃14 步步生蓮61 穩紮穩打1.2 西邸驚變1.57 謀錄不盡180 同道中人1.97 借題發揮171 南北船閘188 舉火爲先139 江山易改1.80 火山女王1.36 寒光耀雪131 胡雜騎兵111 撤塔並港1.5 唯利是圖214 後生翹楚1.9 決裂諸侯1.262 認賊作父109 多管齊下163 女亞馬遜!120 滅頂之災1.56 痛並樂極181 呂布入陳1.79 別開生面1.22 我記下了1.93 共襄盛舉1.50 宮廷之變107 太上皇權1.97 借題發揮1.95 崔烈買官17 爲瓽所轠19 求之不得113 七國聯盟1.43 百般不厭187 九橫十縱140 不可思議1.95 閉門謝客41 閉關鎖國1.5 米中摻沙122 亦是豪傑152 善刀而藏1.5 空穴來風186 見機行事1.84 海賊寶藏1.94 與王雷同116 迴天無術145 兵臨龜茲221 非人臣也164 奴隸貿易1.39 驚弓之鳥109 突飛猛進1.256 全勝立威103 玉石俱焚173 有生之年1.82 爲人作嫁13 虛實失度132 江山共謀1.33 同舟共渡1.64 百練清剛1.255 突施冷箭1.76 世道無常1.80 關羽得子1.20 五供九賓11 檀口溫湯1.55 鬥戰決勝1.68 清溪橋樓13 敲山震虎164 追本溯源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89 終得圓滿16 降服烈馬1.99 進身之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