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藥到病除

臨鄉的官田,並非一成不變。

不斷有流民舉家前來。先在臨鄉沿官道設立的十數個流民營地暫居。營地內設粥棚、湯池、醫帳、隔離營區。舉家入駐,調理好身體,便會被分到臨鄉各城安居。

每有一戶流民入住,官田便要分出五十畝。現有的兩百萬畝,不過能分四萬戶。按照流民家庭大致的人口組成,一戶不過四五人。夫婦二人、一兩個半大孩子,或有一兩位六旬左右的老人。

家中初生幼子和耄耋老者,皆未能抵達臨鄉,夭折或是病死於半道。

從《臨鄉集薄》上的人口數據,便可見一斑。

“年八十以上兩萬一千四百六十五,六歲以下廿三萬七千四百八十七,凡廿五萬八千九百五十二。”

“年九十以上三千四百九十人,年七十以上受杖一千六百九十三人,凡五千一百八十三,多前四百卅八。”

臨鄉百萬人口中。年紀在八十以上者,只有兩萬一千四百六十五人。年九十以上,更是隻有三千四百九十人。臨鄉本是一片白澤,別無寸土。百萬人口中,絕大多數皆是新晉移民。而流民又是移民中的大頭。能夠輾轉千里,一路風餐露宿,抵達臨鄉的,多半是年富力強者。老弱皆不幸死於半道。

那爲何六歲以下兒童,卻有二十三萬七千四百八十七?

原因也很簡單。抵達臨鄉後,生活富足,於是這二十三萬多是新生兒。臨鄉的人口組成,正如國之初。年齡結構偏輕,勞力充足,無過多老人需贍養。銳意進取,偏向對外擴張。

如前所說。通過上計,朝廷能掌握各地諸情。

關於臨鄉的衆多信息,皆藏在這一列列枯燥無味的數字之後。諸如大鴻臚、御史大夫、大司農等,朝廷重臣,通過《集薄》必然能得出許多關鍵信息。

看似無爲而治的大漢,卻擁有嚴密的監督體系。且能對天下各地,進行細緻的數據量化。實在是太強悍。

單單一年一度的上計,便可見一斑。

也得益於對治下人口、田畝、收支的科學統計,劉備可以未雨綢繆。規劃下一季的生產生活。比如,稻收完畢。劉備便第一時間抽調人手,對治下各處糧倉進行增修擴建。

臨鄉“城、邑十,港八,倉十,關一,砦二”。

城邑十座。港口八座。糧倉十座。關城一座。水砦兩座。

十座糧倉中,有八座位於港口。剩下兩座,皆是城倉:一座位於督亢,一座位於南關。督亢城倉,爲臨鄉最重要的官倉。田賦收繳、米糧支出,皆出此倉。因位於督亢坡頂,四面被幹欄重樓圍繞,易守難攻,卻也無從擴建。

南關城五百石的城倉,規模已然足夠。容糧過巨,反倒風險驟升。若賊人全力圍攻,必亂軍心。

雞蛋還是不要放在一個籃子的好。

剩下便於擴建的八座糧倉,皆是港倉。

南港、西林港、酈城港、東港、督亢港、大利港、南廣陽港、平曲港。

南港便是臨鄉港。東港便是益昌港。除去拆除港口的樓桑,剩下十座城池皆有港口。糧倉建於港口,乃是爲便於漕運。倉儲亦有獨立的體系。皆由督亢城倉下轄管理。劉備擢升大兄劉文爲食俸六百石城倉令,便是爲了管理臨鄉糧秣。

時下錢糧自然最爲重要。將糧食交給劉氏一族管理,正當其用。以老族長爲首的劉氏宗人,從此再無怨言。便是此因。

劉備少時,與宗人的關係並不算融洽。

少時跟母親說起要將老宅建成塢堡。母親未反對,卻說了個樊重的典故跟他聽。

樊重善於經營,把莊園管理得井井有條,所起廬舍皆重堂高閣,一派欣榮之景。母親要劉備要學樊重,讓涿郡劉氏也皆有‘重堂高閣,陂渠灌注’。並用前人之事,告誡劉備,自家和宗族,都要顧及到。

於是劉備將整個樓桑,建成了一座大塢堡。

說起來,劉備之所以能成爲今日之劉備。母親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

就是這個一身大小姐病。即便身處逆境,亦樂觀以待,相信人心向善,充滿了與周遭破落家境完全不相符合的天真浪漫,頗多閨閣書香意氣的母親。給了劉備最寬廣的心胸。

結合與生俱來的利落果斷,輕財重義。再融入後世高屋建瓴的大局觀和視野。才成就瞭如今的劉玄德。

劉備是一面鏡子。與之對照者,討厭、唾罵、鄙夷的,其實是內心深處那個最真實卑微的,醜陋的自己。

於是假仁假義,哭來江山諸如此類的評價,甚囂塵上。可無論如何詆譭,卻永遠抹不去劉備白手起家,無數忠臣義士盡相追隨,三分天下有其一;憑一州之力數次北伐,功虧一簣被無數後人扼腕嘆息的事實。

亦無法抹去直至今日,還有許多靠譜的說書人,願意去說他的故事。

且還有人願意聽。

八座港倉,皆擴增到五百萬石。

臨鄉可圩之田,或有千萬畝之多。明年有南廣陽城、大利城兩座新城全力圩田。還有南關、益昌、容城,繼續圍澱造田。皆可闢出足量新田,安置遷戶。故而兩百萬畝的官田,只增不減。今年被南部澱區水田拉低的產量,隨着馴田的深入,明年地力盡顯,均產還會走高。多置空倉,正當適宜。

兵精糧足,民心可安。

若不如此。劉備根基尚淺,又如何能守住三百里的地盤。

話說,隨着三位歸義侯就食封邑。此三人又皆以劉備馬首是瞻。部下牧民與臨鄉多有往來,且結親者亦逐漸增多。尤其是劉備娶了兩位如夫人後,漢胡和親趨勢尤其明顯。

口說無憑。實操爲重。

蓮夫人少時長於馬背,馳聘草原。一身騎術並未荒廢,且日精益湛,便是明證。

乘車輪舟陪劉備巡視各處港口。夜晚便歇息於船上。近幾日起牀忽嘔吐不止。本以爲是暈船所致,結果隨行侍醫診脈後,卻報有喜。

劉備大喜之餘,亦頗鬆了口氣。

華大夫藥方,果有奇效。

這便送回,好生養胎不提。

洛陽之行在即,三位夫人先後有喜。看來,只能由七色豔婢一路同行。

103 兵發西進1.296 可甘人下1.78 顧全大局1 分兵入關157 塵埃落定51 提頭之難170 自斷股肱1.269 負重而行101 善始善終17 猛虎搏兔1.6 驚天動地1.33 回馬箭術135 借兵剿匪1.43 切莫辜負119 濮陽之戰12 屠蘇續恨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56 仁道在邇128 意外之喜194 先聲奪人1.32 潔身守道130 南廣陽城215 按兵不動12 淫不破義147 河漢無極13 心有猛虎1.78 顧全大局1.203 無主之地133 奪母之恨71 命運時然1.85 九九歸原104 靡麗妖風1.99 生死相托1.257 珠璣深藏165 政均法平193 利大難估178 中洲一郡1.56 雨夜血染1.62 漢人西徙1.6 驚天動地146 黨人認主1.6 長轡遠馭101 三日之義1.63 福禍相依17 廢長立賢1.36 兵亂在即186 當仁不讓1.96 一億情義101 問鼎中原198 狗邪滅國1.20 生得好看1.58 夾縫求生1.79 河間奼女71 頓遜海渠157 類同相召103 蝮蛇螯手154 東孝西直168 面面俱到161 獵殺遊戲1.57 身後之憂1.99 生死相托11 佐世之才1.297 酸棗會盟1.43 白馬楊氏181 薊王獻寶1.48 百善孝先127 萬法歸宗160 巧不如拙1.90 兄弟之邦126 甲騎具裝1.9 車輪舫舟1.39 分功之義172 備思前後1.96 開年見喜1.38 一日成鹽1.22 其道大美178 一門爭義13 民情得疏184 天命有歸120 三英齊發1.63 泰山賊衆120 不忘初心122 亦是豪傑103 寡情薄義1.73 有教無類1.92 首鼠兩端1.85 多長爲宜159 威震西域199 飲恨兵退176 百越諸賢1.94 人情冷暖1.9 修繕祖宅1.67 莫測禍福10 義結金蘭1.96 一億情義114 一州之地1.75 粗中有細241 錐處囊中144 光武遺脈175 兵荒馬亂
103 兵發西進1.296 可甘人下1.78 顧全大局1 分兵入關157 塵埃落定51 提頭之難170 自斷股肱1.269 負重而行101 善始善終17 猛虎搏兔1.6 驚天動地1.33 回馬箭術135 借兵剿匪1.43 切莫辜負119 濮陽之戰12 屠蘇續恨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56 仁道在邇128 意外之喜194 先聲奪人1.32 潔身守道130 南廣陽城215 按兵不動12 淫不破義147 河漢無極13 心有猛虎1.78 顧全大局1.203 無主之地133 奪母之恨71 命運時然1.85 九九歸原104 靡麗妖風1.99 生死相托1.257 珠璣深藏165 政均法平193 利大難估178 中洲一郡1.56 雨夜血染1.62 漢人西徙1.6 驚天動地146 黨人認主1.6 長轡遠馭101 三日之義1.63 福禍相依17 廢長立賢1.36 兵亂在即186 當仁不讓1.96 一億情義101 問鼎中原198 狗邪滅國1.20 生得好看1.58 夾縫求生1.79 河間奼女71 頓遜海渠157 類同相召103 蝮蛇螯手154 東孝西直168 面面俱到161 獵殺遊戲1.57 身後之憂1.99 生死相托11 佐世之才1.297 酸棗會盟1.43 白馬楊氏181 薊王獻寶1.48 百善孝先127 萬法歸宗160 巧不如拙1.90 兄弟之邦126 甲騎具裝1.9 車輪舫舟1.39 分功之義172 備思前後1.96 開年見喜1.38 一日成鹽1.22 其道大美178 一門爭義13 民情得疏184 天命有歸120 三英齊發1.63 泰山賊衆120 不忘初心122 亦是豪傑103 寡情薄義1.73 有教無類1.92 首鼠兩端1.85 多長爲宜159 威震西域199 飲恨兵退176 百越諸賢1.94 人情冷暖1.9 修繕祖宅1.67 莫測禍福10 義結金蘭1.96 一億情義114 一州之地1.75 粗中有細241 錐處囊中144 光武遺脈175 兵荒馬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