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舉國之力

水上船宮三足烏,泊入臨渝港。遼海守郭芝,攜一衆屬吏,登船接駕:“臣等,恭迎王上。”

“衍長,免禮。”劉備伸手攙扶。薊國千里國土,水陸並進。乘公船,一日可達。都水署與都船署,合力確保航道暢通。逢朝會,百官夜航,雞鳴時便可泊入南港。換乘公車入王城,自不誤早朝。亦不誤沐休。

臨渝港,初名臨渝津。後不斷外擴,將碣石古港亦囊括其中。遂成今日大港。乃是與泉州、蓬萊、琅琊、句章、會稽、合浦,並稱大漢七大海港之一。

“津,水渡也。”換言之,渡口稱津。港,原指枝津,引申爲港灣。津渡不斷擴建,佔據整個港灣,便稱“港城”。故薊國凡稱港城,皆省稱“港”。港城濱水據灣。多與縣城分離。需足夠繁華,才能終如南港與臨鄉相接。不分彼此。

船吊先放薊王車駕。衆人乘側舷天梯,降落地面。

知王上親臨,港城萬人空巷。灑水洗地,焚香於道。生怕水草魚腥,污了王上雅興。

王上先設船戶,再興海市。民船出入,皆有水軍一路護航。生活向好,豐衣足食。焉能不感激涕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鑄山煮海,不過求三餐溫飽。蓬萊、琅琊、句章、會稽、合浦等地,水上人家,紛紛北投薊國,落戶爲民。足見人心向背。

遼海郡,轄四縣。沓氏、金州、海陽、臨渝,四縣隔海相望,環抱遼東。被薊王立爲遼海郡。數年前,二十萬高句麗,分置海陽、臨渝二縣,充實人口。沓氏、金州二縣,因扼守東、西半島水路,又是終年不凍之深水良港。四海船家,不斷北上。薊國十萬船戶中,有過半落戶在西沓津,東金州二港。二港背靠遼東半島,城池向內陸輻射,新築官道,可入“濱海道”,左通遼西,右入薊東。劉備已命郭芝,沿燕山東麓,築雄關。因依渝水而建,故名渝關。俗稱臨渝關。恪守半島咽喉。有關必有“稅”。輸往遼西商隊,出此關時,皆需足額交稅。

沿途所見,機關塔吊排設長堤,街衢腳手架林立。高樓廣廈,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從一片荒蕪人煙之沿海灘塗,到鱗萃比櫛,星羅棋佈,車水馬龍,遊人如織。不過數載光景。此,便是所謂“舉國之力”。

遙想當年,劉備僱蘇伯重修老宅,又建樓桑,再造臨鄉。並六縣爲國,增封二十縣餘。薊國營城術,之所以冠絕天下,又何嘗不是得益於,舉國之力。

薊國將作寺,名揚天下。寺中能工巧匠,稱“薊匠”,亦入薊國名產之列。便是西域五十五國王城,皆是薊匠督造。

《禮記·祭義》:“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便是謂將薊國制度“放之四海而皆準”。

“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邑曰築,都曰城“。又“城郭溝池以爲固”,故城邑又稱“城池”。又“三裡之城,七裡之郭“,內城而外郭,故城邑又合稱“城郭”。

華夏築城史,源遠流長。城市化率,更是首屈一指。環顧宇內,四海無有出其右。薊王又將城邑功能,再次放大。藉助大漢道路及車馬優勢,撤村並邑,二城雖相隔五十乃至百里。泛舟乘車,半日往返。城外支渠四通,水網縱橫,農人乘坐屜舟穿梭往來,借水運,更加迅捷。秧苗、稻穀、禾鯉及稻草,皆可船運入城。吊運裝車,送入自家曬場,及水利磨坊等,各憑所需。效率遠非人力可比。

所謂學以致用。墨門機關術,大放異彩。亦令墨門子弟,人數倍增。薊人衣食住行,皆深得其利。又如何能,輕易割捨。薊王煞費苦心。將“墨守成規”之先秦門派,盡歸世俗,融入百姓生活,造福於國於民。成大勢所趨。再無滅門之危。

所謂奇技淫巧,避恐不及。之所以對墨門趕盡殺絕,究其根本,還是疑惑不解。於是望而生畏,敬而遠之。

一言蔽之,存在即是真理。終歸要“有用”。

類比墨門將作寺。王學方技館,亦漸興盛。正因將,來自修仙門派的諸多方技,與神鬼剝離。吐酒石散,滅盡水瘟,足見一斑。

劉備若非親眼所見。如何能相信,二千年前的華夏先人,竟有高士名儒,不信神鬼。“無神論”竟在漢末,後繼有人。漢文明的強大,便在這支離破碎間,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河,浸入心田。洗滌他,因百年積弱,而喪失文明高地,被剝奪了話語權,所灌輸的一切謬誤,及對華夏曆史的曲解。

大漢,原來竟如此,兼容幷蓄,光融天下。

乃是無可匹及之“最初的傳火者”。守護初火的偉大帝國。

劉備高居主座,俯瞰滿堂羣臣。一時感慨萬千。

“諸位免禮。”略作停頓,薊王言道:“孤此來,乃爲訪民間百姓疾苦,問貪惰不職之官。”

“主公在上,何來疾苦。我等無不奮發,何來貪惰。”海陽令岑晊,起身奏曰。其父岑像,曾是南郡太守,以貪叨誅死。岑晊年少未知名時,拜訪同郡名士宗慈。慈以有道見徵,賓客滿門,以晊非良家子,不肯見。岑晊留門下數日,晚乃引入。慈與語,大奇之,遂將俱至洛陽,因詣太學受業。晊有高才,郭林宗、朱公叔等皆爲友,李膺、王暢稱其有“幹國之器”,雖在閭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後位列“江夏八俊”,受黨錮牽連,後被酈城令,南陽陰修“三舉鄉黨”,闢爲海陽令,得享千石高俸。因其父“貪叨誅死”。少時更因“非良家子”出身,而負俗之譏。故對“貪惰不職”,尤其敏感。

“公孝所言極是。”薊王安撫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善莫大焉。”

“主公明見。”岑晊渙然冰釋。

“海陽縣內,沙壘港,築畢否?”劉備笑問。

“稟主公,已築畢。”岑晊答曰:“縣中善水人家,多遷入安居。然港令一職,空懸至今,未得其人。”

119 萬全之策1.59 熟視無睹1.52 母子相見1.80 西邸賣官1.96 魂不守舍124 國士待之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21 怒海潮升1.92 姑息養奸1.23 三千珠履187 貨幣戰爭1.73 爲女聘師1.90 兄弟之邦132 七海雄心1.64 百練清剛1.20 何足掛齒126 投其所好119 萬全之策1.37 冰山露角112 幼獸初生1.96 百億地產130 抗颺虓虎1.75 粗中有細174 以謝天地144 田貴如馬1.75 粗中有細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59 心悅誠服173 有生之年118 吐剛茹柔1.62 陰陽連環1.76 智機千變139 江山易改51 提頭之難102 平波水砦1.243 斬將搴旗153 來龍去脈156 仁至義盡188 二桃三士1.94 與王雷同51 誰言廢立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232 繡衣追魂107 忍辱偷生19 馬兒快跑1.35 三高三服1.245 天下樓桑141 喬裝出兵1.266 驚悉隱秘167 王化之基134 天下初平182 馬齒徒增197 崢嶸已露1.54 一國之主128 揮金僚朋176 王田壽鯉151 董卓擲戟116 東部鮮卑1.77 酎金補齊51 以命填河1.75 蔡邕來了1.59 熟視無睹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35 南宮一遊147 制非常模1.56 靜觀其變172 三日獵狩1.33 劍器大宗1.27 板楯連弩1.88 二賊授首1.3 娘要嫁人197 崢嶸已露162 難言之隱1.248 火煉真金132 馬兒吃飽144 迎刃而解124 國士待之192 共赴國難109 舊友重聚128 堂議三問171 北薊南宛1.48 浴室水塔162 物我兩忘1.238 一里之回183 龍向天飛114 養袁自重211 攜民渡江1.93 助紂爲虐1.29 強渡漢水1.22 其道大美71 一較長短211 入主小沛103 玉石俱焚160 孕大含深1.82 爲人作嫁1.44 善利萬物1.292 威制天下148 暗語絃音1.32 皇后召喚191 魚梁血濺
119 萬全之策1.59 熟視無睹1.52 母子相見1.80 西邸賣官1.96 魂不守舍124 國士待之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21 怒海潮升1.92 姑息養奸1.23 三千珠履187 貨幣戰爭1.73 爲女聘師1.90 兄弟之邦132 七海雄心1.64 百練清剛1.20 何足掛齒126 投其所好119 萬全之策1.37 冰山露角112 幼獸初生1.96 百億地產130 抗颺虓虎1.75 粗中有細174 以謝天地144 田貴如馬1.75 粗中有細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59 心悅誠服173 有生之年118 吐剛茹柔1.62 陰陽連環1.76 智機千變139 江山易改51 提頭之難102 平波水砦1.243 斬將搴旗153 來龍去脈156 仁至義盡188 二桃三士1.94 與王雷同51 誰言廢立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232 繡衣追魂107 忍辱偷生19 馬兒快跑1.35 三高三服1.245 天下樓桑141 喬裝出兵1.266 驚悉隱秘167 王化之基134 天下初平182 馬齒徒增197 崢嶸已露1.54 一國之主128 揮金僚朋176 王田壽鯉151 董卓擲戟116 東部鮮卑1.77 酎金補齊51 以命填河1.75 蔡邕來了1.59 熟視無睹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35 南宮一遊147 制非常模1.56 靜觀其變172 三日獵狩1.33 劍器大宗1.27 板楯連弩1.88 二賊授首1.3 娘要嫁人197 崢嶸已露162 難言之隱1.248 火煉真金132 馬兒吃飽144 迎刃而解124 國士待之192 共赴國難109 舊友重聚128 堂議三問171 北薊南宛1.48 浴室水塔162 物我兩忘1.238 一里之回183 龍向天飛114 養袁自重211 攜民渡江1.93 助紂爲虐1.29 強渡漢水1.22 其道大美71 一較長短211 入主小沛103 玉石俱焚160 孕大含深1.82 爲人作嫁1.44 善利萬物1.292 威制天下148 暗語絃音1.32 皇后召喚191 魚梁血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