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養袁自重

“王上,一觀便知。”閻象上呈禮單。

白絹一疊,入手輕飄。駱俊轉呈陳王寵。

展開視之。白絹赤印,正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印。

絹無獻禮。唯有此印,居中下落,煞是醒目。

“貴使何意?”陳王寵,不解。

“我主所獻,便是此物。”閻象答曰。

“哦?”陳王寵猛然醒悟:“莫非……”

“正是。”閻象風輕雲淡,口出前漢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大殿落針可聞。

薊國羣仙會時,便有太平青領道于吉,爲薊王解讖。言,代漢者,宗王也。

時,天下皆以爲,必爲薊王,三興炎漢。然,時至今日,天下三分,薊王虎踞河北,並無南下之意。得傳國玉璽,莫非天命所歸?

陳王寵,一時浮想聯翩。

須臾,徑直起身,拂袖而去。

留下閻象,不知所以:“待客之道乎?”

陳國相駱俊,起身賠罪:“貴使安坐,稍後必見分曉。”

果不其然。稍後,便有黃門令,入殿傳語。駱俊遂起身,前往後殿,與陳王寵相見。

“且問國相,若天命歸陳(國),孤可爲帝乎?”陳王寵,背身相問。是何面目,不爲人知。

“這……”駱俊尚不知白絹所書,究竟何物。故一時無語。

陳王寵,遂以白絹相示。駱俊展開視之,頓時大驚失色:“此,亡國之物也。”

“傳國玉璽,天命所歸。國相何言亡國?”陳王寵反問。

“啓稟王上,謂‘時勢造英雄’。‘北有薊,莫縱繮’;‘橫海纛,速讓道’。薊國大漢一藩,薊王威震天下。其國枕山跨海,其軍遍佈四海。今又兼督四州,盡得河北豐腴之地。更加四方都護,轄百萬大軍。不可相爭也。”駱俊直言勸諫。“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猛虎尚在,猢猻何稱大王。

“合淮泗諸國,亦不可相爭否?”陳王寵又問。終歸心有不甘。

“王上何不見下邳王乎?”駱俊力諫:“薊王傳檄天下,不過令水衡、治粟二都尉圍城。薊國兵馬未動。下邳王,肉袒牽羊,不戰而降。何況,淮泗諸王,爲王太師,易(國)相奪權。所謂同盟,‘名得而實亡’。唯我一國之力,斷難相爭。”

“國相所言,孤已盡知。”陳王寵不置可否:“袁術遣使,以禮相待。”

“喏。”駱俊遂領命去。

是夜,城中館舍。

Wшw★ttκǎ n★℃O

閻象輾轉反側,坐臥不安。陳王寵,拂袖而去。陳國相,面沉似水。同車入館,一路無言。此行成敗,凶多吉少。

雖說以禮相待,然終歸差強人意。皆是表面文章。

“貴使安寢否?”夜深人靜,忽聞廊下低語。

閻象掌燈出室。

來者正是陳王宮黃門令:“貴使,請隨奴婢一行。”

“有勞。”閻象心領神會。黃門令深夜來訪,只因茲事體大,需掩人耳目。故白日相見,陳王寵拂袖離席。

出館舍,車行向東,泊於東門之池畔。

“(陳)城之東門內有池,池水東西七十步,南北八十許步,水至清潔而不耗竭,不生魚草。水中有故臺處,《詩》所謂東門之池也”。

步入池中亭。陳王寵已先至。

“下臣,拜見王上。”閻象趨步近前,肅容下拜。

“貴使免禮。”陳王寵笑道:“殿中失禮之處,貴使勿怪。”

“下臣,不敢。”閻象再拜。心中越發篤定。

賓主落座。陳王寵言道:“百步之內,唯孤與貴使。無隔牆之耳,亦無伏寇在側。孤有數問,貴使請實言。”

“下臣,敢不從命。”閻象氣定神閒,名士風範。

“袁長水,何所求?”陳王寵,必有此問。袁術曾爲“長水校尉”,亦有“路中悍鬼袁長水”之稱。今雖爲東吳車騎將軍,然卻非甄都天子所封。故陳王寵,仍用舊稱。

“我主,欲與王上結盟。”閻象實言相告:“共伐甄都。”

“甄都乃天子別都。”陳王寵不置可否:“袁長水,欲謀反乎?”

“非也。”閻象答曰:“今天下三分,再無共主。何來天子?董侯乃董賊所立,非大漢正朔,更非天下共主。王允割河北四州之地,行狐虎之威。易相奪國。淮泗諸王,敢怒不敢言。更放縱曹孟德侵奪田產,方有兗州之亂。今日待名門世林如仇寇,焉知明日待漢室宗王,又若何?”

此誅心之言。亦是淮泗諸王,心頭大患。

“既如此。袁長水,意欲何爲?”陳王寵又問。

“時,熹平元年,會稽妖賊許昌,起於句章,自稱‘陽明皇帝’。與其子韶,煽動諸縣,衆以萬數。”閻象窺視陳王寵,字字誅心:“王上,何不再與國相,‘共祭天神(注①)’。”

“嘶——”陳王寵,倒吸一口涼氣。前朝舊事,不料袁長水盡知。

“我主欲北上,據楚都壽春,取徐、揚舊土。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遠非‘妖賊’可比。”言罷,閻象以頭觸地。言下之意,國難當頭。陳王寵等,淮泗諸王,類比先前養賊自重,再行“養袁自重”。

“孤,如何能信,袁長水無不臣之心。”陳王寵追問。袁術若有不臣之心,必行噬主。那時,非但封國不保,更延禍關東。謂“偷雞不成,蝕把米”。莫過如此。

“我主欲以傳國玉璽爲質,王上當信之。”閻象再拜。

“待傳國玉璽至,必令袁長水如願。”陳王寵,金口玉言。

“下臣,領命!”閻象大喜。

翌日,閻象輕舟折返,日夜兼程,重回牛渚。

入帳告知袁術詳情。

“如此,且赴曲阿一行。”袁術先是一喜,轉而又道:“傳國玉璽,茲事體大。陛下若不願相贈,如之奈何?”

“明公豈不聞‘馬齒徒長’乎?”閻象答曰:“春秋時,晉用美璧、駿馬賄虞國君,先假道滅虢,後回師滅虞。先前所賄虞國君之美璧、駿馬,悉數取回。晉大夫旬息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今,以傳國玉璽相贈,不過暫存於陳王宮。他日取回,仍歸陛下也。”

“主簿言之有理。”袁術這便定計。

129 心腹大害91 龍有逆鱗1.3 風潮不減110 逐鹿之利146 何須十年1.99 謹慎擇友1.236 兵器時代41 雲開見日199 千里追兇177 拔毒食鮮147 昏夜奔襲142 陰風不止1.60 廣而告之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51 提頭之難1.72 涉海鑿河1.78 大藏書閣41 細數家珍1.298 同聲同氣116 迴天無術155 羊大爲美111 計程馬車1.53 馳名中外1.6 破財消災1.2 奉國守孝1.80 善水良才1.253 陰相與謀190 軍師節哀1.80 火山女王1.203 引狼入室113 芳蘭之舉124 國士待之1.67 畫地爲牢1.66 以稀爲貴1.224 鬥戰取將180 同道中人1.240 聽風即雨166 猛獸鬥場154 鹿死誰手181 臨時改意1.20 軟語溫言1.29 扶搖直上150 天地人和185 少不知味165 生而不凡131 綱舉目張166 白衣飛將152 縱敵長寇126 聚散有時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87 富貴同享1.244 徒有虛名114 百里之命241 楚河漢界1.66 象軍初立1.6 沐猴冠帶191 世衰道窮1.62 漢人西徙186 三方勢力165 生而不凡178 中洲一郡1.52 明珠有價104 我與爭鋒1.259 世道人心1.43 予取予求1.90 班師回國91 不脛而走1.70 公主智囊1.289 四面樹敵1.60 八關都邑1.56 風向突變119 時局崩壞122 西園火併1.62 兵不厭詐165 政均法平171 南北船閘11 禍起宮牆173 絲路流金1.205 長安小聚105 直言不罪145 無人接盤1.80 漢羌聯盟10 義結金蘭1.55 只爲薊吏116 我有一計133 首遭彈劾1.29 外合裡應1.24 多多益善114 百里之命123 上林冬狩41 河洛羣英116 奇兵襲城171 南北船閘61 語破天機1.47 丹陽勁卒216 觸類旁通1.38 誰人稱雄1.43 骨肉至親1.57 意欲何爲1.63 懸樓列肆
129 心腹大害91 龍有逆鱗1.3 風潮不減110 逐鹿之利146 何須十年1.99 謹慎擇友1.236 兵器時代41 雲開見日199 千里追兇177 拔毒食鮮147 昏夜奔襲142 陰風不止1.60 廣而告之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51 提頭之難1.72 涉海鑿河1.78 大藏書閣41 細數家珍1.298 同聲同氣116 迴天無術155 羊大爲美111 計程馬車1.53 馳名中外1.6 破財消災1.2 奉國守孝1.80 善水良才1.253 陰相與謀190 軍師節哀1.80 火山女王1.203 引狼入室113 芳蘭之舉124 國士待之1.67 畫地爲牢1.66 以稀爲貴1.224 鬥戰取將180 同道中人1.240 聽風即雨166 猛獸鬥場154 鹿死誰手181 臨時改意1.20 軟語溫言1.29 扶搖直上150 天地人和185 少不知味165 生而不凡131 綱舉目張166 白衣飛將152 縱敵長寇126 聚散有時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87 富貴同享1.244 徒有虛名114 百里之命241 楚河漢界1.66 象軍初立1.6 沐猴冠帶191 世衰道窮1.62 漢人西徙186 三方勢力165 生而不凡178 中洲一郡1.52 明珠有價104 我與爭鋒1.259 世道人心1.43 予取予求1.90 班師回國91 不脛而走1.70 公主智囊1.289 四面樹敵1.60 八關都邑1.56 風向突變119 時局崩壞122 西園火併1.62 兵不厭詐165 政均法平171 南北船閘11 禍起宮牆173 絲路流金1.205 長安小聚105 直言不罪145 無人接盤1.80 漢羌聯盟10 義結金蘭1.55 只爲薊吏116 我有一計133 首遭彈劾1.29 外合裡應1.24 多多益善114 百里之命123 上林冬狩41 河洛羣英116 奇兵襲城171 南北船閘61 語破天機1.47 丹陽勁卒216 觸類旁通1.38 誰人稱雄1.43 骨肉至親1.57 意欲何爲1.63 懸樓列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