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南宮一遊

劉備便問,不知是哪位太后召見?

黃門令左豐答曰,先是董太后,進而是竇太后。

劉備點頭道:以少令之見,本侯應先去拜見哪位太后?

黃門令左豐想了想道:可先見董太后,後見竇太后。

劉備這便點頭,更換朝服,與黃門令一同進宮。

兩位太后皆住在南宮。

劉備一路行來,目不暇接。黃門令左豐便充當嚮導,每到一處,便將該處的歷史起興娓娓道來。

如前所說,南北宮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宮門。門兩側有望樓爲朱雀門,東爲蒼龍門,北爲玄武門,西爲白虎門。南宮玄武門與北宮朱雀門經複道相連。南宮朱雀門爲南向正門,與平城門相通,可直達城外。由於皇帝出入多經朱雀門,故此門最爲尊貴,也格外巍峨壯觀。

《續漢書?百官志》有載:南宮,員吏九十五人,衛士五百三十七人。北宮,員吏七十二人,衛士四百七十一人。

可見,無論建築還是建制,南宮皆比北宮大。

南宮乃陛下及羣臣議政之地。

建築整齊有序,宮殿鱗次櫛比。主體宮殿坐落在南北中軸線上。自北而南依次爲:司馬門、端門、卻非門、卻非殿、章華門、崇德殿、中德殿、千秋萬歲殿和平朔殿。

中軸線東西兩側,各有兩排對稱的宮殿建築羣。

西側兩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東排爲鴻德門、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門、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爲雲臺殿、顯親殿、含章殿、雲臺、蘭臺、阿閣、長秋宮、西宮。

東側兩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西排爲金馬殿、銅馬殿、敬法殿、章德殿、樂成門、樂成殿、溫德殿和東宮。東排爲侍中廬、清涼殿、鳳凰殿、黃龍殿、壽安殿、竹殿、承風殿和東觀。

中軸線兩側的四排宮殿與中軸線平行,佈局規整,錯落有序。更凸顯主體宮廷的氣勢和威嚴。

此南北五排建築,若按與中軸線直交的橫向排列,又可分爲八排。如此一來,每座宮殿建築的前後左右皆有直道與相鄰宮殿相通。若站高臺俯視南宮,會看到一個甚是規整的格子布局。盡顯漢式建築規整、對稱的建築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

南宮宮殿羣,除了彰顯雍容大度的皇家氣派外,也是龐大政府機構所必須。

卻非門內卻非殿,本是南宮正殿。建武元年十月(25年),光武帝車駕入城,幸卻非殿,定都洛陽。卻非殿便成了光武帝處理國家大事的朝堂。許多軍國大事均由光武帝和大臣在此議決,進而發佈全國。明帝永平年間,造崇德殿,代卻非殿爲南宮正殿,直至漢末。

左豐說,今漢初時,北宮年久失修,故而一切事務皆在南宮處置。明帝即位後,方纔大修北宮。

劉備欣然點頭。做一個好黃門令的前提,必然要先做一個好向導。

嘉德殿在明光殿北,殿前有嘉德門,乃周時九龍殿舊址。九龍殿漢時已毀,只有九龍門尚存,九龍門時爲嘉德殿正門。九龍門立三銅柱。每柱有三龍纏繞,故而稱爲九龍門。陛下繼位後,追認亡父爲孝仁皇(只稱皇,而非帝),尊稱母親董氏爲孝仁皇后。奉居嘉德殿,改名爲永樂宮。

換句話說,陛下並未尊自己的母親爲太后。時下,稱太后者,只有竇太后一人。

然而。陛下既已爲帝,從尊號的繼承關係上說,孝仁皇后自然而然就成了孝仁皇太后。

故而南宮有二後。

太后召見外臣,必設屏風。

由親隨中常侍通稟。劉備這便趨步入殿,自跪屏下:“臣,劉備,叩見太后。”

“擡起頭答話。”頤指氣使的聲音,自屏後傳來。

“喏。”劉備緩緩擡頭,只見屏風後人影婆娑。居中正坐的自是太后,圍攏在身旁的多半是陛下妃嬪。

“先前所獻之物,朕甚歡喜。臨鄉侯費心了。”

“謝太后。”劉備再拜。

“聽聞是要了段太尉的宅子,住在殖貨裡?”董太后亦問家事。

“正是。”

“前些天,大長秋抱恙入明光殿請下聖諭。專爲臨鄉侯開洛陽小市。小市一開,必然日進斗金。聽聞臨鄉侯善經營持家,朕先前還不信。如今算是信啦。”

明光殿在鴻德門內。東臨卻非殿,乃尚書郎奏事之所。今漢設尚書檯代三公主政。內設尚書令一人,掌官員選舉以及尚書僕射、尚書上奏之事。尚書僕射秩六百石。分左右僕射,助尚書令處理事務,尚書令不在時,可代爲上奏。其下爲尚書。主管公卿、刺史、吏、外國及少數民族事務,下設左右丞各一人。六曹有侍郎三十六人,每曹六人,令史十八人。尚書令及屬吏奏事,皆在明光殿進行。

因手握官員升遷,人事任命之權,尚書令權利極大。

甚至許多官員要先往曹節府叩謝,再赴尚書檯辦理交接手續。足見曹節權勢之盛。還是那句話,他若不死,何來十常侍。

然而。太后此言是何意?

略作思量,劉備這便醒悟:“託陛下與太后洪福。若能日進斗金,臣必四時進獻。”

“咯咯咯……”太后笑道:“都說臨鄉侯天家麒麟,果然聰慧過人。朕,先謝過啦。”果然是索賄來着。

“臣,不敢。”劉備再拜。

“朕又聽聞,臨鄉侯喜事將近。正妻公孫氏,這便要誕下麟兒。”

“正是。”提及髮妻,劉備不由語氣一柔。

“兩位側室,亦有身孕。”

“是。”

“臨鄉侯後繼有人,可喜可賀。”此句發自肺腑。先帝無子,乃至皇位無法延續。當今陛下采女雖多,亦少子。聽聞後宮有一王美人即將臨盤。陛下頗多愛惜。

“謝太后。”

“朕有一問,臨鄉侯可答可不答。切勿掛懷。”太后又道。

“臣,洗耳恭聽。”

“有道是‘吃嫩娶小’。爲何臨鄉侯如此人物,卻要娶長母之妻?試想。再過十年,臨鄉侯風華正茂,可髮妻已垂垂將老。如之奈何?”

“韶華易逝,容顏易老。高岸爲谷,深谷爲陵。孔席不暖,墨突不黔。人生在世,匆匆百年。若能有一紅顏相伴到老,夫復何求?”

“……”許久,屏後響起一聲長嘆:“君侯乃是長情之人。”

又說了些閒話,董太后便放劉備離去。

剛出殿門,便有先前代爲通稟之中常侍,快步趕來。將一塊鳳鳥螭龍紋玉牌呈給劉備。言道,憑此玉,便可進出南宮。劉備謝過不提。

出永樂宮,黃門令左豐這便領劉備前往雲臺,拜見竇太后。

118 元服之禮211 入主小沛1.2 一夜動亂81 圍獵祭祖151 王者之心117 嫁禍安國169 麋家小妹180 羅襪未染195 勤王之師157 至人無己177 拔毒食鮮165 往昔之約81 忠奸莫辨1.96 防患未燃1.62 倉廩府庫195 無雙連環147 昏夜奔襲41 閉關鎖國1.60 接風洗塵152 涓滴成海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41 前身後世11 檀口溫湯11 誰主浮沉128 了無蹤跡51 誰言廢立1.76 牽繮執轡1.62 猜忌暗生136 悲秋盡露1.43 大軍圍城1.87 長樂未央193 西域使館1.55 鬥戰決勝108 積重難返130 民情如火1.8 神都洛陽107 無人可用1.42 兵行險着127 無詔不離142 投石問路1.73 衆口難調139 壟斷江山106 大徹大悟1.84 百工居肆91 心有滋蔓180 身有所長1.27 六縣俱名167 王化之基51 樑冀金山1.39 天予吾王170 黃泉相見127 金絲毛毯110 熊羆入夢106 大徹大悟1.72 天下黎庶135 兵出隴右12 料事於先172 席珍待聘1.48 反間之計1.46 鷹擊長空178 洞鑑古今1.98 斯人已去126 後繼有人131 美玉生煙1.250 天下之始1.95 互相成全1.36 寒光耀雪1.237 生死立判18 張家小胖1.23 移花接木178 洞鑑古今1.288 欲加之罪19 求之不得1.97 鳳引九雛1.96 酒精花露19 樓桑諸技16 重造京洛1.57 周不如漢1.267 老謀深算1.55 只爲薊吏136 甘心如薺1.90 蒼天已死147 昏夜奔襲1.39 妾無異議15 退居其次1.280 天下貴二1.83 尚書來訪1.86 恩深似海153 拾人牙慧1.84 清官難斷165 生而不凡91 熱度未消1.53 望廬而還186 福壽未央12 屠蘇續恨1.30 洛陽小市191 天下雄兵1.96 不幸之幸1.259 世道人心186 五子連臺
118 元服之禮211 入主小沛1.2 一夜動亂81 圍獵祭祖151 王者之心117 嫁禍安國169 麋家小妹180 羅襪未染195 勤王之師157 至人無己177 拔毒食鮮165 往昔之約81 忠奸莫辨1.96 防患未燃1.62 倉廩府庫195 無雙連環147 昏夜奔襲41 閉關鎖國1.60 接風洗塵152 涓滴成海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41 前身後世11 檀口溫湯11 誰主浮沉128 了無蹤跡51 誰言廢立1.76 牽繮執轡1.62 猜忌暗生136 悲秋盡露1.43 大軍圍城1.87 長樂未央193 西域使館1.55 鬥戰決勝108 積重難返130 民情如火1.8 神都洛陽107 無人可用1.42 兵行險着127 無詔不離142 投石問路1.73 衆口難調139 壟斷江山106 大徹大悟1.84 百工居肆91 心有滋蔓180 身有所長1.27 六縣俱名167 王化之基51 樑冀金山1.39 天予吾王170 黃泉相見127 金絲毛毯110 熊羆入夢106 大徹大悟1.72 天下黎庶135 兵出隴右12 料事於先172 席珍待聘1.48 反間之計1.46 鷹擊長空178 洞鑑古今1.98 斯人已去126 後繼有人131 美玉生煙1.250 天下之始1.95 互相成全1.36 寒光耀雪1.237 生死立判18 張家小胖1.23 移花接木178 洞鑑古今1.288 欲加之罪19 求之不得1.97 鳳引九雛1.96 酒精花露19 樓桑諸技16 重造京洛1.57 周不如漢1.267 老謀深算1.55 只爲薊吏136 甘心如薺1.90 蒼天已死147 昏夜奔襲1.39 妾無異議15 退居其次1.280 天下貴二1.83 尚書來訪1.86 恩深似海153 拾人牙慧1.84 清官難斷165 生而不凡91 熱度未消1.53 望廬而還186 福壽未央12 屠蘇續恨1.30 洛陽小市191 天下雄兵1.96 不幸之幸1.259 世道人心186 五子連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