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6 驚悉隱秘

北宮玉堂前殿。

“左中郎將?”

呂布聞聲止步:“你是何人。”

“奴婢吳伉,特來傳語。”便有一小黃門,掩人耳目,低聲答曰。

“爲何人傳語。”呂布又問。

“乃爲王太僕。”小黃門又答。

“不見。”時至今日,呂布還有何顏面,再見王允。

“左中郎將當見之。”吳伉暗將一物,遞給呂布。

正是髮妻琉璃耳璫。

“我妻隨身物,如何入你手。”呂布焉能不疑。定製琉璃,皆有鑲金紋飾。斷不會認錯。

“既持夫人之物,左中郎將何故見疑。”吳伉不敢多言:“一去便知。”

呂布一時左右爲難。

再擡頭,小黃門吳伉,已無影無蹤。

“莫非當中另有隱情?”呂布見左右無人,遂往北宮一行。

王允等人,皆關押黃門北寺獄。

呂布今爲董卓義子,聞不久便如董氏家門,一併封侯。且又勇武無匹,萬夫莫敵。南北二宮,無人敢忤逆。便是如衛將軍張濟等,亦禮讓三分。

王允並未與大將軍董重同謀。換言之,董重、張濟等人行事,董卓尚不得而知。且董重進出宮闈,伴駕董侯左右。內外諸事,尤其董卓種種倒行逆施,董侯焉能不知。

至於萬年公主,可曾當面哭訴。便不得而知。董侯畢竟董太皇親手養大。又曾爲逐鬼童子。知董卓夜宿龍牀,姦淫宮女,猶不知足。還欲褻瀆大漢公主。料想,董侯必暗生戒心。

此乃賊臣所爲,非人臣也。

再得大將軍董重,添油加醋。董侯心中所患,可想而知。

故“爲漢室除豭”之語,究竟是否出自董侯金口,南北二宮空穴來風,必有因由。

北宮乃衛將軍所轄。且宮中所居,皆爲妃嬪帝女。循例,若有宮妃誕下皇子或公主,即便天子駕崩,新帝登基。亦無需外遷,爲先帝守陵。可安居宮中,待皇子或公主長成,隨同就藩。死後,再葬入先帝陵。如桓帝繼位時,順帝虞貴人仍久居北宮。虞貴人爲衝帝,並舞陽長公主之母。母憑子貴,此處亦得彰顯。

然萬年公主,母出何人。宮中皆諱莫如深。且悉知內情,如十常侍等,皆已先後入土。趙忠更遠遁薊國。參見王美人故事。許,萬年公主母,亦出西園采女。爲何後所害。

公主究竟何人所生,已不得而知。且靈帝早崩。萬年公主,並未得“長公主”封號。

依漢制,皇女皆封公主(縣主),儀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號長公主,儀服同蕃王。出嫁前,萬年當加長公主號。奈何靈帝已崩,再無寵愛。

少帝年幼,爲賊臣所脅。自身難保,更無從顧及。

宮中亦有傳聞。先帝之所以不賜加“長公主”,只因慮及萬年公主出身。

時過境遷,流言蜚語,皆未能應驗。

言歸正傳。

正因北宮乃妃嬪公主所居。故董卓亦常出沒於此。呂布伴駕左右,亦爲人所知。故見呂布領兵入宮。宮人紛紛避讓,不敢攔住,更不敢多問。

便有心腹通稟。衛將軍張濟,亦不聞不問。

任憑呂布,直入黃門北寺獄。

“見過左中郎將。”不料竟是黃門令左豐當面。

“見過少令。”呂布下馬見禮。

“且隨奴婢來。”時至今日,二宮黃門,皆以左豐,馬首是瞻。黃門北寺獄,皆出左豐心腹。只需入獄中,斷不會走漏風聲。

順下監牢。

終見王允當面。逢正臘假期,百官罷朝。三司未及會審,故尚未用刑逼供。

左豐命人退避。待牢中只有二人,王允這才言道:“奉先勿驚。此乃老夫之計也。”

呂布驚問:“太僕此言何意?”

“正月旦會前,老夫入白馬寺,密語告知。嚴佛調依計行事,這纔將嚴夫人誆出。”王允一語驚醒夢中人。

“莫非太僕,乃行苦肉計也。”

“然也。”王允笑道:“龐舒,亦奉命行事也。”

“原來如此!”呂布驚疑不定,上前一步:“敢問太僕,意欲何爲?”

“殺賊!”王允擲地有聲:“董賊先後遇刺,行事謹慎。築萬歲塢自保,積三十年餘糧。非親信如牛輔等,不可登魚梁臺。奉先若無大功,焉能被董賊所深信。得李肅密報,知董卓欲以義子籠絡。故,老夫順勢而爲,出此下策,令董賊得償所願。”

胸中憤懣,一朝散盡。呂布淚流不止:“太僕何以棄身家性命於不顧。”

“我若不死,董賊難安。”王允竟出捨命殺賊之毒計,忠貞可鑑。

見呂布無語。王允又道:“累及奉先認賊作父,老夫之過也。”

“太僕何出此言。”呂布切齒言道:“舍某,區區薄名,誅賊臣以匡社稷。呂布何所惜!”

“甚好。”王允又問道:“可有後顧之憂。”

“唯一所患,乃夫人被禁萬歲塢中。”呂布切齒言道:“雖名爲父子,老賊卻以家小爲質。布,不敢不從。”

“如此,當先救嚴夫人。”王允當機立斷。

“當如何行事?”呂布忙問。

“奉先稍安勿躁。稍後必有計較。”王允似留有後手。

“也好。”

見黃門令催促,呂布這便先出。

一進一出,形勢急轉。尤其心中愧疚,一掃而空。

魚梁臺上,董卓正與一衆黨羽,籌備上陵禮。聞宮中密報,疑竇暗生。

待呂布返回,登臺問候。

董卓笑道:“我兒今日入宮,可有異常。”

“稟義父,別無異常。”呂布忽又想起一事:“王太僕遣人相約一見。”

“王允所爲何事?”董卓眼中厲色一閃。

“乃求我,全其家小。”呂布渾然無覺。

“我兒何所答?”董卓又問。

“答曰,朝廷之事,自有義父決斷。某當奉命行事,不敢徇私。”呂布義正辭嚴。

聞此言,董卓渙然冰釋:“我兒所言,深慰吾心。”

畢竟。王允等人,乃呂布告發。知必有一死,求呂布全其家小,亦是人之常情。俗謂斬草除根,以絕後患。以己度人。呂布焉能留王允家小,自取其禍。

故董卓深信不疑。

1.93 葡萄苜蓿1 末路之難153 巧施連環161 兵發關西135 四時充美18 滅國之危168 英雄當出1.24 麒麟之子61 怒其不爭271 自有取捨157 類同相召157 塵埃落定1.292 威制天下217 上交下讓135 各有奇謀137 共飲此杯1.65 攻略壽春1.64 輶軒之使1.59 增益人生1.247 愛屋及烏112 幣行天下153 志存高遠1.29 養女死士1.2 無孔不入109 吾道不孤1.73 西林馬場122 亦是豪傑154 鹿死誰手1.228 石來運轉1.92 多子多福1.250 天下之始1.70 青徐流民115 平生罕見1.87 長樂未央184 羔羊之素1.98 四海昇平112 幣行天下113 冰釋前嫌1.32 明隱之爭1.96 開年見喜104 掃榻以待101 東走西顧197 生命禮讚1.255 突施冷箭107 自知之明19 君前臣名1.82 遼東婢女1.2 無孔不入15 蔣幹遺書184 心有羈絆136 鴉雀無聲127 因時而變1.34 無法交換122 誰與爭鋒61 董卓獻車1.98 尾大不掉109 舊友重聚140 青雲之志1.97 借題發揮191 英雄少年1.55 洛陽一日123 反目成仇1.44 非同尋常156 偷樑換柱15 退居其次1.278 殭屍自照1.75 蔡邕來了114 養袁自重1.95 十面埋伏1.247 愛屋及烏128 欲蓋彌彰139 戶限爲穿164 首尾呼應1.37 魚目混珠143 向海而生106 偷天換日1.245 更始決裂129 欺君太甚1.48 浴室水塔1 全在水裡112 泊樓車位212 德不配位110 金聲玉振142 陰風不止1.24 家國同構145 機關殺陣112 幼獸初生41 功虧一簣1.92 多子多福177 青鳥傳信156 生死未卜104 見字如面1.77 攻心之策1.77 半島鎖鏈1.59 將星閃耀1.49 觀星定海124 絕境弄險19 馬兒快跑100 喜事將近1.26 羣雁無首
1.93 葡萄苜蓿1 末路之難153 巧施連環161 兵發關西135 四時充美18 滅國之危168 英雄當出1.24 麒麟之子61 怒其不爭271 自有取捨157 類同相召157 塵埃落定1.292 威制天下217 上交下讓135 各有奇謀137 共飲此杯1.65 攻略壽春1.64 輶軒之使1.59 增益人生1.247 愛屋及烏112 幣行天下153 志存高遠1.29 養女死士1.2 無孔不入109 吾道不孤1.73 西林馬場122 亦是豪傑154 鹿死誰手1.228 石來運轉1.92 多子多福1.250 天下之始1.70 青徐流民115 平生罕見1.87 長樂未央184 羔羊之素1.98 四海昇平112 幣行天下113 冰釋前嫌1.32 明隱之爭1.96 開年見喜104 掃榻以待101 東走西顧197 生命禮讚1.255 突施冷箭107 自知之明19 君前臣名1.82 遼東婢女1.2 無孔不入15 蔣幹遺書184 心有羈絆136 鴉雀無聲127 因時而變1.34 無法交換122 誰與爭鋒61 董卓獻車1.98 尾大不掉109 舊友重聚140 青雲之志1.97 借題發揮191 英雄少年1.55 洛陽一日123 反目成仇1.44 非同尋常156 偷樑換柱15 退居其次1.278 殭屍自照1.75 蔡邕來了114 養袁自重1.95 十面埋伏1.247 愛屋及烏128 欲蓋彌彰139 戶限爲穿164 首尾呼應1.37 魚目混珠143 向海而生106 偷天換日1.245 更始決裂129 欺君太甚1.48 浴室水塔1 全在水裡112 泊樓車位212 德不配位110 金聲玉振142 陰風不止1.24 家國同構145 機關殺陣112 幼獸初生41 功虧一簣1.92 多子多福177 青鳥傳信156 生死未卜104 見字如面1.77 攻心之策1.77 半島鎖鏈1.59 將星閃耀1.49 觀星定海124 絕境弄險19 馬兒快跑100 喜事將近1.26 羣雁無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