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 一里之回

西宮增城三重殿,乃甘夫人所居。

增城二重殿,今爲二宮太皇行宮。

薊王宮,一里之回,七重錯落。匠心獨運,巧奪天工。內中亭臺樓榭,一步一景。俯瞰大衍之數,五十王城。堆光如晝,繁華盛景。

比起洛陽南北二宮。薊王宮勝在鮮活煙火。

與國人一牆之隔。尤其南港,商賈雲集,遊人如織。鼎沸人聲,不絕於耳。更聞自鳴鐘聲悠揚。風雨無阻,四時長鳴。

二宮太皇,《朝聞日報》,人手一份。內外消息,一覽無餘。讀報遂成二位太皇,每日例行。

今日亦不例外。

“先前姐姐言,欲入司寒館。”放下日報,竇太皇柔聲問道:“時至今日,又當如何?”

“不去也罷。”董太皇忽生變故。

“何以改意。”竇太皇又問。

“只因甘夫人,母子得全。”董太皇言簡意賅:“料想,薊王亦會善待你我,不會輕言加害。又何必出爲道士,了此殘生。”

“原來如此。”竇太皇亦有所悟:“聞薊王另起甘泉宮,安置甘夫人母子。你我姐妹,久居薊宮。何不亦求離宮棲身。”

“莫非妹妹自覺不便?”董太皇又問。

“未有不便。”竇太皇答曰。

“西宮增城殿,乃王太后寢宮。與薊王北宮,一里相接。便是在洛陽宮中,我等距天子,亦未有如此之遙。何必見外。”董太皇寬慰道。

見竇太皇欲言又止。

董太皇心領神會,這便出言安慰:“妹妹且安心。常聞,順勢而爲,莫測天機。即便皇朝更迭,社稷交替。你我姐妹,自有歸宿。如甘夫人母子那般,亂世得全。”

“姐姐所言極是。”竇太皇這便心安。

覆巢之下無完卵。

末位之君,多難得善終。累及貴胄宗親,亦難保全。義帝放羊,新莽誅劉。前車之鑑,血淚斑斑。後世更有末代太后流落人間,攜後主皇后共入風塵:“爲後不如爲娼,更有樂趣。”

本是名門閨中秀,卻嘆爲後不如妓。

諺雲:“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又說:“得志貓兒雄過虎,落毛鳳凰不如雞。”

可謂一語破時局。

世態炎涼,人情寡淡。身不由己,由此而已。

正因心知今漢氣數已盡。亂世將至,二宮流血,幾成定局。一介女流,手無寸鐵。強求已是枉然。故二宮太皇,行舍斷離。假送嫁北巡之機,長居薊國不歸。

除去闢禍。亦有結好薊王太后,並薊王之深意。待炎漢三興時,能保住榮華富貴,身家性命。先前藉口平權。擢升王太妃爲王太后,王妃爲王后,足見示好之意,籠絡之心。

薊王母子,愛恨分明。有恩必償,有仇必報。趁今漢苟延殘喘,尚存一息,示之以好。他日,必有厚報。

爲何擇薊王家。只因代漢者,乃宗王也。比起董卓等人,夜郎自大,井底之蛙。二宮太皇,卻深知薊王已聚攏內外雄兵,收盡天下人心。

幕府封國並立。只需王莽現世,便可行光武中興。

須知。竇太皇,無寵無子。且竇氏一門,十不存一。何人稱帝,與其而言,並無差別。先前鞠城兵亂,若非賈文和單車勸諫。如今已避走漠北草原。

董太皇,前後二子登基爲帝。奈何事與願違,強求不易。靈帝早崩,合肥侯難當大任。再加皇位更迭,如同兒戲。本欲攜董侯北上稱帝。豈料又被何後所奪。時過境遷,意冷心灰。知大勢已去,明哲保身而已。

於公於私,如何能棄薊王宮別居。

有道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

後人誠不欺也。

時官渡戰後,曹操盡獲袁軍輜重圖書珍寶。方知朝中軍中,私通袁紹者衆。趨利避害,果然人之常情。

可想而知,欲通薊王者,何其多也。

恩師重回,三宮皆走。便如許攸、陳琳,亦先後投奔。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通薊。

“甘夫人處,又當如何?”待收攏思緒,竇太皇又問。

“甘夫人,母憑子貴,幾成定局。然若想入主薊王宮,恐殊爲不易。”董太皇久居深宮,自有主見:“時人皆知,天降流火,麒麟送子。故宮中傳聞,甘夫人完璧產子。此生當守身如玉。否則前功盡棄。”

竇太皇卻另有高見:“甘夫人乃方士甘始之女。何太后乃南陽屠戶之女。如何能混爲一談。”

“咦?”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思前想後,董太皇幡然醒悟:“假死脫身。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如此,當親往一見。”董太皇臨時起意。

“甘夫人母子,便居樓上。”竇太皇言道:“相逢即是偶遇。無需刻意。”

“妹妹言之有理。”董太皇嫣然一笑。

話說,爲尋址督造甘泉宮。趙忠、何苗一行,順下薊國渠。舟入雍奴藪中。

初冬將至,北國先寒。

廣袤千里雍奴藪,今皆爲良田。乃不下督亢秋成之豐鎬之地。薊王沿水路,將雍奴藪一分成二。臨薊國九河之?水、沽水、鮑丘水,分六縣於藪東、藪西。

西藪自北向南:京沚、雍陽、長蘆三縣。東藪自北向南:渠陽、鮑陽、長汀三縣。

另有臨泃(縣)蓋頂。藪中七縣,各徑百里,分築數十城。納齊民數百萬衆。

雄城京沚令兼領王宮行人周異,乃先前洛陽令。

與何苗乃是舊識。故此來,先入京沚。

京沚城,虎踞延陰、夏陽、佩陰,三城之央。乃雍奴藪北部雄城。立城之初,薊王便寄予厚望。乃至煞費苦心,將杜襲,趙儼,繁欽,“潁川五傑”中三人,分置三城。與周異守望相助,相向而行。

歷經多年,營城圩田。先前一片白澤,不毛之地。如今支渠四通,縱橫阡陌。四城大治,雄踞藪中。尤其京沚城,橫豎七裡。潛龍勿用,大衍缺一。

足有七七四十九衢。

薊國營城,橫豎多取三、五、七,之數。

順下千里薊國渠。

一路所見所聞,無不令何苗、趙忠等人,心曠神怡。

舟入藪北港。京沚令周異並潁川三傑,已恭候多時。

1.75 後會有期191 另立門戶180 破解之策142 斷不可棄171 南北船閘211 入主小沛186 董君一念1.9 車輪舫舟17 猛虎搏兔71 如同吹灰1.86 鼓角齊鳴163 佛道先後134 鮮卑利亞126 聚散有時100 連夜謀劃1.27 身後之謀1.97 板上釘釘1.76 世道無常184 心有羈絆15 五毒之冠1.84 盡入彀中1.68 斬旗奪船1.58 睚眥必報1.39 漢風速遞123 宦海沉浮215 按兵不動175 茱萸託思1.200 永安上壽1.28 暮夜有知137 共飲此杯105 未來可期1.296 可甘人下1.50 宮廷之變171 南北船閘123 文無第一11 誰主浮沉156 定鼎關中186 福壽未央15 生財有術1.74 判若鴻溝1.94 陽球誅暴1.209 轅門射戟1.29 扶搖直上110 羣雄並起189 天下信奉169 百日分曉1.77 酎金補齊158 兵貴神速103 鐵脊蛇矛271 自有取捨191 英雄少年1.273 同堂異室162 統一貨幣1.66 甕中捉鱉188 爲所欲爲183 欲取姑予1.80 關羽得子1.83 一網打盡1.78 捧珠之恩1.260 爲虎作倀160 解甲歸田1.86 兵鋒所指71 窮厄之寇145 夢寐以求1.37芳蘭生門1.78 陸城亭侯1.87 溫故知新1.64 懷瑾相報127 兔死狐悲1.47 帝國時代1.94 人情冷暖119 司金典農1.3 夜宿烏林10 時機未至1.54 七日血戰41 波橘雲詭121 一騎破萬199 飲恨兵退122 亦是豪傑121 一騎破萬1.4 只患不均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92 漢矛無纓183 長史女衛110 連環殺局133 往甯難了192 夫子之牆1.37芳蘭生門142 道破天機11 恨意叢生159 亂世之才1.58 後會無期156 金牌免死140 祓禊之會1.59 心悅誠服122 亦是豪傑1.226 七進七出183 長史女衛139 戶限爲穿151 便宜行事
1.75 後會有期191 另立門戶180 破解之策142 斷不可棄171 南北船閘211 入主小沛186 董君一念1.9 車輪舫舟17 猛虎搏兔71 如同吹灰1.86 鼓角齊鳴163 佛道先後134 鮮卑利亞126 聚散有時100 連夜謀劃1.27 身後之謀1.97 板上釘釘1.76 世道無常184 心有羈絆15 五毒之冠1.84 盡入彀中1.68 斬旗奪船1.58 睚眥必報1.39 漢風速遞123 宦海沉浮215 按兵不動175 茱萸託思1.200 永安上壽1.28 暮夜有知137 共飲此杯105 未來可期1.296 可甘人下1.50 宮廷之變171 南北船閘123 文無第一11 誰主浮沉156 定鼎關中186 福壽未央15 生財有術1.74 判若鴻溝1.94 陽球誅暴1.209 轅門射戟1.29 扶搖直上110 羣雄並起189 天下信奉169 百日分曉1.77 酎金補齊158 兵貴神速103 鐵脊蛇矛271 自有取捨191 英雄少年1.273 同堂異室162 統一貨幣1.66 甕中捉鱉188 爲所欲爲183 欲取姑予1.80 關羽得子1.83 一網打盡1.78 捧珠之恩1.260 爲虎作倀160 解甲歸田1.86 兵鋒所指71 窮厄之寇145 夢寐以求1.37芳蘭生門1.78 陸城亭侯1.87 溫故知新1.64 懷瑾相報127 兔死狐悲1.47 帝國時代1.94 人情冷暖119 司金典農1.3 夜宿烏林10 時機未至1.54 七日血戰41 波橘雲詭121 一騎破萬199 飲恨兵退122 亦是豪傑121 一騎破萬1.4 只患不均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92 漢矛無纓183 長史女衛110 連環殺局133 往甯難了192 夫子之牆1.37芳蘭生門142 道破天機11 恨意叢生159 亂世之才1.58 後會無期156 金牌免死140 祓禊之會1.59 心悅誠服122 亦是豪傑1.226 七進七出183 長史女衛139 戶限爲穿151 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