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攜民渡江

華雄並陳到,領五百王騎,重返小長安聚。

是夜,陰氏塢堡,中庭。

甘夫人母子,洗漱更衣。與陰瑜堂內相見。

“敢問夫人,欲往何處。”陰瑜問道。

“欲往魯國。”甘夫人答曰。

“如此,當南下襄陽,舟入漢水,再入淮泗,旦夕可至也。”陰瑜言道。

“如公子所言。”甘夫人不置可否。

陰瑜乃赤誠君子。甘夫人既不願道明真身,亦不便相問。這便起身告辭。關於甘夫人來歷,南陽一地,諱莫如深。陰瑜亦有耳聞。尤其攪動各方人馬,爭相入局。牽扯之廣,聞所未聞。

傳言,甘夫人乃薊王妃嬪。另有傳言,甘夫人乃出大漢深宮。

無論孰假孰真,身份皆貴不可言。

且與陰氏有送葬大恩。於公於私,既入陰氏塢堡,陰瑜自當護其周全。

新野居南陽盆地之中。陰氏塢堡,西臨沘水。又名比水、泌水。源出比陽縣東北,又西南流經新野縣東,至襄陽東北入淯水。舟行最爲便捷。

問清甘夫人動向。陰瑜自去安排舟船。

自亡命南陽,甘夫人母子皆車居。起居洗漱,多有不便。車入陰氏塢堡,稍得紓解。何況堂外還有趙雲守護。母子相擁,一夜安睡至天明。

日出時。五百精騎,一人雙馬。攜老小千餘,奔入塢堡。

往來奔逐,人馬皆疲。強驅必傷馬匹。陰瑜等人進言,甘夫人母子可先行。從衆避入塢堡,足以保全。

待五百王騎,養精蓄銳,再行不遲。

尤其千餘小長安聚中流民。除去三百青壯,餘下皆老弱婦孺,不堪一擊。且無足量舟船承載,途中必爲賊人所害。與其追隨赴死,不若就此定居。陰氏塢堡,足可容納。

甘夫人亦覺有理。遂與華雄等人商議。

慮及有趙雲、陳到二人隨行。甘夫人母子,自保無虞。華雄自不反對。

於是,甘夫人母子,乘船先行。與華雄等人,襄陽相會。

舟行數裡,忽見流民漫山遍野,奔逐哭號。似皆往新野而去。何後遂命陳到詢問。

便有老者,駐足答曰。南陽渠帥,盡驅聚中老小,皆奔新野陰氏塢堡。只因陰氏富庶,廣有積糧。

陳到如實通稟。

略作思量,甘夫人冷聲言道:“賊人此舉,乃嫁禍之計也。”

何苗言道:“賊人知我等送葬陰氏,故有此舉。”

“且速歸。”甘夫口出驚人之語。

“不可。”何苗進言道:“明知賊人驅趕百姓,行嫁禍之計。夫人焉能自投羅網。”

甘夫人言道:“若百姓皆因我母子,亡命新野。還有何面目,再見薊王。”

見何苗仍苦勸。遂以心腹之言相告:“若負此污名,他日我兒,何以爲君?”

何苗這才醒悟。何後今之所慮,已非爲己,而爲麟子也。且亦如所慮。薊王乃不世之明主。麾下皆治世之名臣。年不及而立,已有王子百餘。

他日裂土封國,必有取捨。若讓阿斗揹負此惡名,恐爲千夫所指。棄萬民於不顧,有其母必有其子也。

慮及此處。何苗不由心生慨嘆。話說,少帝亦出何後。若能如對麟子這般愛護,少帝又豈會與生母不親。反與養母親近。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趙雲、陳到,自無異議。於是重回新野。

遙見甘夫人一行,去而復返。陰瑜急來渡口相見。

“夫人因何折返?”

“賊人驅趕墟中百姓,皆投新野而來。我若隻身逃亡,必延禍百姓。”甘夫人答曰。

“此乃嫁禍之計也。”陰瑜勸道:“夫人若留,正中賊人詭計矣。”

“明知中計,亦不可獨行。”甘夫人言道:“秦胡賊兵,爲禍之烈,尤甚盜賊。若知我未中此計,必殺人泄私憤。那時,塢堡內外,血流成河。亦延禍公子,性命不保。”

“如此,且入堡中,再做計較。”事已至此,陰瑜亦多說無益。

車入塢堡,與華雄等人相見。

華雄亦是豪傑。自投奔薊王,守備函園。周遭袍澤同僚,皆思百姓之所思,急百姓之所急。函陵令魯肅,更愛民如子,名守之姿。身臨其境,耳濡目染。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華雄又豈能例外。

這便言道:“夫人心懷百姓,乃主公之福也。”

此話,發自肺腑。更助甘夫人,堅定留守之心。

“塢堡能容人幾何?”

陰瑜答曰:“不下數萬之衆。然存糧卻不足以久持。”

“賊人糧草何來。”甘夫人又問。

“乃盜人祖墳,賤賣換來。”

“賊人盡驅流民,齊投新野。料想,必一路尾隨。如此,人吃馬嚼,亦難久持。”甘夫人言道。

“誠如夫人所言,若無遊商販運,賊人亦無從久持。”陰瑜暗自驚訝。不料甘夫人竟有此見識。

“‘來而不往,亦非禮也’。賊人既出嫁禍江東之計,我等又豈能‘無計可施’。”何後似有定計。

“計將安出?”何苗忙問。

“先戰而勝之,後攜民渡江。”何後擲地有聲。

“喏!”衆人拜服。

趙忠側席陪坐。親眼目睹,不由心生慨嘆。甘夫人,已有女君之風。

聞甘夫人行事。青牛師亦言道:今日不避艱險,他日必有後福。

不出甘夫人所料。不等日落,陰氏堡外,已聚攏流民數千。皆出周遭如黃淳聚、黃郵聚、南就聚、夕陽聚等,墟中流民。

“悉數放入。”俯瞰遍野哀鴻,甘夫人心生不忍。

“夫人不可。”華雄急忙進言:“其中必伏有賊人細作。陰懷利刃,夜開城門。此戰危矣。”

“都尉且安心,此乃‘開門揖盜’之計也。”甘夫人道破心機。

華雄抱拳求問:“當如何行事。”

“只需如此如此……”甘夫人遂暗授機宜。

“遵命!”華雄大喜而去。

待佈置妥當。塢堡吊橋徐徐降下,華雄引一什王騎,出城接應。

“百姓速入塢暫避!”

流民自歡天喜地。賊人細作,亦喜從天降。不料此行,竟如此容易。遂裹挾流民,混入塢堡。只待大軍抵達,裡應外合,一戰而勝之。

181 三日分曉181 羣雄無首1.96 酒精花露167 遙遠綠洲1.95 崔烈買官103 水路遊擊1.84 清官難斷1.30 大醫治世149 聖上好驢1.57 借雞生蛋1.54 漢風不滅157 耕雲播雨1.43 骨肉至親1.44 白檀守備116 日黑水溢1.263 羌煮貊炙122 養虎成患11 恨意叢生163 戾氣摧城1.38 秋色平分105 天師三分1.200 終破隴關193 少不言愁1.58 金水商肆138 漏奪附黨1.27 天下瞠目219 一身是膽193 置酒高會114 一州之地81 融爲一體1.2 雞不下蛋189 天下宗王111 鳴蟬蛻殼140 懷利相接195 名門大姓136 借刀殺人154 無從科舉107 鑄造新幣153 來龍去脈1.28 將門虎子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04 我與爭鋒1.265 大有玄機102 腰牌傍身1.26 塢堡治所117 再爲羣雄143 未戰先亂170 黃泉相見102 殺良冒功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84 亂之道也111 計程馬車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16 如日之升17 輕徭薄稅110 逐鹿之利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203 引狼入室112 泰山捧日180 嶄露崢嶸1.57 意欲何爲143 以食爲天140 情理之中110 金聲玉振1.52 空空如也188 二日並天150 爲國秉筆1.8 拍案驚奇1.94 百官缺席1.70 公主智囊1.62 絕非杜撰1.94 百官缺席1.72 誤打誤撞164 四海承風1.94 規圓矩方16 山蠻甲冑194 焉知非福1.68 淮南大捷105 鳳闕龍樓41 早去早回178 萇孝仁皇139 龜茲諸情110 熊羆入夢175 石破天驚1.58 萬般皆好1.86 鼓角齊鳴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71 朝令夕改1 伏虣藏虎172 喜訊頻傳1.33 代父上疏136 遣子入侍122 見我如是1.23 百騎踏營1.43 骨肉至親185 少不知味155 瞞天過海1.68 西林大建1.82 年末大賞163 雙料博士
181 三日分曉181 羣雄無首1.96 酒精花露167 遙遠綠洲1.95 崔烈買官103 水路遊擊1.84 清官難斷1.30 大醫治世149 聖上好驢1.57 借雞生蛋1.54 漢風不滅157 耕雲播雨1.43 骨肉至親1.44 白檀守備116 日黑水溢1.263 羌煮貊炙122 養虎成患11 恨意叢生163 戾氣摧城1.38 秋色平分105 天師三分1.200 終破隴關193 少不言愁1.58 金水商肆138 漏奪附黨1.27 天下瞠目219 一身是膽193 置酒高會114 一州之地81 融爲一體1.2 雞不下蛋189 天下宗王111 鳴蟬蛻殼140 懷利相接195 名門大姓136 借刀殺人154 無從科舉107 鑄造新幣153 來龍去脈1.28 將門虎子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04 我與爭鋒1.265 大有玄機102 腰牌傍身1.26 塢堡治所117 再爲羣雄143 未戰先亂170 黃泉相見102 殺良冒功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84 亂之道也111 計程馬車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16 如日之升17 輕徭薄稅110 逐鹿之利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203 引狼入室112 泰山捧日180 嶄露崢嶸1.57 意欲何爲143 以食爲天140 情理之中110 金聲玉振1.52 空空如也188 二日並天150 爲國秉筆1.8 拍案驚奇1.94 百官缺席1.70 公主智囊1.62 絕非杜撰1.94 百官缺席1.72 誤打誤撞164 四海承風1.94 規圓矩方16 山蠻甲冑194 焉知非福1.68 淮南大捷105 鳳闕龍樓41 早去早回178 萇孝仁皇139 龜茲諸情110 熊羆入夢175 石破天驚1.58 萬般皆好1.86 鼓角齊鳴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71 朝令夕改1 伏虣藏虎172 喜訊頻傳1.33 代父上疏136 遣子入侍122 見我如是1.23 百騎踏營1.43 骨肉至親185 少不知味155 瞞天過海1.68 西林大建1.82 年末大賞163 雙料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