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爲人作嫁

“當今天子,亦不滿十歲。豈非良配?”桀不羣笑道。

“子錢家有所不知,論輩分我家壽兒猶長天子一輩,姑侄如何般配。”伏完再拒。終歸是捨不得拖自家女兒下水。

“君侯不聞‘親上加親’乎?”桀不羣說起漢宮舊事。

“所謂‘重親’者,乃是亂倫常之舉。斷不可爲也。”伏完心意已決。

見伏完咬死不鬆口,桀不羣終道明心意:“若如此,只剩一途,能償君侯所舉鉅債。”

“還望子錢家,不吝賜教。”伏完起身行禮。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即便先前義正言辭,然道義上終歸是過不去。

桀不羣,坦然受之:“君侯夫婦,坐擁二雄城,卻無法牟其利。何不交給我等,代爲打理。待收回子母銅錢,所欠鉅債,再完璧歸趙,還與君侯,如何?”

“嘶——”伏完倒吸一口涼氣,轉而言道:“如子錢家所言,今羣盜蜂起,道路斷絕。不其縣,尚有水路可通南北。饒是如此,海賊亦時常劫船騷境,船家苦不堪言,紛紛北投薊國避難。陽安縣,更深陷羣盜之中。城池已爲賊所據,官軍數次攻伐,皆功敗垂成。若要收復,談何容易。”

“陽安諸情,君侯知否?”桀不羣不爲所動,似早有慮及。

“陽安,乃春秋時道國都城,爲‘屏藩周室’。秦時屬潁川郡,漢設汝南郡。兩漢四百年間,曾三爲陽安侯國。前漢,綏和二年(前7年)五月,哀帝封舅丁明,爲陽安侯。待平帝元始元年(1年),丁明身死爵廢,陽安復爲縣。今漢,光武建武十七年(41年),廢皇后郭聖通之弟郭況,‘徙封大國,爲陽安侯’。元初四年(117年),開國重臣鄧禹之曾孫鄧珍,三封陽安,食三千五百戶。前後三家陽安侯,皆奪侯除國。今爲陽安長公主湯沐邑。”伏完娓娓道來。

一言蔽之,“乃是富庶大縣。”桀不羣言道。

“然也。”伏完答曰:“黃巾尚未亂時,民戶過萬,乃是一等大縣。”

“若能收回,何愁債臺高築。”桀不羣言道:“二縣若交給我等打理,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年。君侯舉債,便可還清。且長公主與君侯食俸,年年足奉,不差分毫。”

“此話當真?”如此利好,伏完走投無路,焉能不動心。

“如假包換。”桀不羣答曰。

“口說無憑。”

“立字爲據。”桀不羣高深一笑:“便以十年爲期。君侯還清欠債,且與長公主,年年足俸。”

“稍待!”伏完顧不得許多,起身而去。

桀不羣自斟自飲,亦不着急。

半個時辰後。伏完又急急忙返回:“此事,我已告知長公主。長公主並無異議。卻不知當,當如何施爲?”

“勞煩君侯並長公主,與我簽訂券書。並授封邑令、相等一切要職。全權打理二處食邑。”桀不羣娓娓道來。

“不其縣,尚能如願。然陽安,深陷賊窩,如何轉圜?”伏完問道。

“此事不勞君侯費心。”桀不羣言道:“只需訂立券書,無論成敗與否,君侯與長公主皆可坐享足額食俸。待滿十年,欠債一筆勾銷。”

“伏完並長公主,深謝君之大恩!”後顧無憂,焉能不敬謝。

“如此,待明日,我將親自登門。與君侯並長公主,訂立券書。”桀不羣言盡於此。

“恭候大駕。”伏完心滿意足,起身告辭。

待消息傳回幕府主記室,又上報右丞。

賈詡欣然一笑:“天下喉舌,盡歸我主矣。”

中堡,瑤光殿。

幕府文武同堂議事。

“不其、陽安二縣,皆是‘飛地’。”前軍校尉關羽問道:“又非大哥封國。十年後,需物歸原主。豈非爲他人做嫁衣。”

WWW⊙тTk án⊙¢Ο

賈詡笑道:“如雲長所言,此舉乃‘爲人嫁衣’,然與我主而言,卻是‘假道滅虢’之計也。”

關羽與張飛四目相對,這便抱拳言道:“還望右丞不吝賜教。”

賈詡遂道破天機:“主公乃當世明主,麒麟降世,天命所歸。今漢氣數已盡,能三興炎漢者,唯我主一人耳。今日封王薊國,明日當奮取天下。待‘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漢土’,‘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普天之下,皆爲我主所有,又何必在意,一城一池之得失。”

荀攸又爲衆人解惑:“誠如雲長所言,不其、陽安二縣,乃兩處飛地。然若善加經營,當可爲我主一用。試想,一旦兵鋒所指,有二縣就近供應糧草輜重,縣中城池闢爲大軍營地。豈非美哉?”

話已至此,關羽、張飛等武臣,焉還不知。喜得張飛直搓手:“右丞出手,非比尋常。不知,只此二城乎?”

“哦?”賈詡、荀攸並田豐、沮授,四大謀主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猛張飛叫嚷道:“右丞何不明言!”

荀攸再爲其解惑:“桓帝只此一女乎?”

“哦……”猛張飛似懂非懂。

薊王地宮耳室,記室掾娓娓道來:

“桓帝有三女,長女劉華,封陽安長公主,下嫁伏完。次女劉堅,封潁陰長公主,三女劉脩,封陽翟長公主。”

“漢制,皇女皆封縣公主,儀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號長公主,儀服同蕃王。”賈詡言道:“陽安、潁陰、陽翟三縣,皆在河南。亦飽受賊亂荼毒,食俸大減。卻不知潁陰及陽翟,二位長公主,今又如何?”

“二位長公主並未許配人家,仍居禁中。”記室掾答曰:“食邑皆有陽安長公主代爲打理。黃巾亂後,二縣民不聊生,多舉家逃難,食俸大減。”

“數年之間,已歷二帝。今少帝繼位,與桓帝之女,又能有幾分親。想必,宮中用度,亦漸縮減。節衣縮食,怨念自生。待陽安長公主如約獲利,潁陰及陽翟二位長公主,又焉能不動心。”賈詡笑道。

記室掾心領神會:“若三皇女皆如此,洛陽宗親貴胄,多如過江之鯽。焉能不羣起效仿。”

“家、國、天下。”賈詡眸光深邃:“我主已得民心,再得勳貴、宗室。大業成矣。”

1.75 真相大白1.2 燕燕于歸1.87 富貴同享108 與王共治1.97 以自爲方1.200 推賢讓能114 百里之命137 萬死不避120 四面合圍192 兵進隴關147 同類相動1.36 培肥改土131 猛虎破閘91 英雄同契1.239 神泉秀水1.99 敬而遠之179 三人爲衆1.99 進身之階1.55 莫不如此1.77 各有封賞105 胡口奪食1.64 定國之謀166 心生毒計1.93 自取其禍1.268 十日未卜1.28 將門虎子1.56 鮮活人聲1.77 望洋興嘆1.94 陽球誅暴41 雲開見日100 三馬同槽12 何方妖孽126 聚散有時188 風聞奏事1.47 爲朕所用1.33 出訪鴻儒194 無事相安19 求之不得1.35 三高三服1.99 謹慎擇友1.65 攻略壽春1.20 五供九賓1.63 築城爲先1.45 入園面後199 半天一夜142 陰風不止231 潛龍勿用1.88 二賊授首71 三令五申191 陰圖異計1.82 可以爲報136 甘心如薺1.292 威制天下1.28 挹婁廬士1.68 清溪橋樓1.200 永安上壽188 爲所欲爲1.65 洛陽邸報100 通明達照11 珠聯璧合1.49 覆水難收152 傳檄天下173 有生之年1.32 無心插柳1.57 賞罰未定1.54 薊國四師1.57 借雞生蛋1.62 兵不厭詐131 濯纓濯足1.248 火煉真金172 連珠合璧175 兵荒馬亂163 萬一之率1.64 朝聞夕逝1.68 萬乘巡海1.45 入園面後1.29 負荊請罪103 玉石俱焚143 七十二妃1.8 周鄭交惡1.35 西烏鐵騎1.78 麟不當見1.89 無銅身輕1.7 三家解兵142 道破天機107 以夢爲繭198 大權獨攬1.79 河間奼女1.49 上表回國1.47 再增三縣134 光融天下160 孕大含深142 萬物生輝168 面面俱到1.72 欲壑難平14 興師動衆159 蟬蛻龍變146 何須十年1.26 循跡追兇
1.75 真相大白1.2 燕燕于歸1.87 富貴同享108 與王共治1.97 以自爲方1.200 推賢讓能114 百里之命137 萬死不避120 四面合圍192 兵進隴關147 同類相動1.36 培肥改土131 猛虎破閘91 英雄同契1.239 神泉秀水1.99 敬而遠之179 三人爲衆1.99 進身之階1.55 莫不如此1.77 各有封賞105 胡口奪食1.64 定國之謀166 心生毒計1.93 自取其禍1.268 十日未卜1.28 將門虎子1.56 鮮活人聲1.77 望洋興嘆1.94 陽球誅暴41 雲開見日100 三馬同槽12 何方妖孽126 聚散有時188 風聞奏事1.47 爲朕所用1.33 出訪鴻儒194 無事相安19 求之不得1.35 三高三服1.99 謹慎擇友1.65 攻略壽春1.20 五供九賓1.63 築城爲先1.45 入園面後199 半天一夜142 陰風不止231 潛龍勿用1.88 二賊授首71 三令五申191 陰圖異計1.82 可以爲報136 甘心如薺1.292 威制天下1.28 挹婁廬士1.68 清溪橋樓1.200 永安上壽188 爲所欲爲1.65 洛陽邸報100 通明達照11 珠聯璧合1.49 覆水難收152 傳檄天下173 有生之年1.32 無心插柳1.57 賞罰未定1.54 薊國四師1.57 借雞生蛋1.62 兵不厭詐131 濯纓濯足1.248 火煉真金172 連珠合璧175 兵荒馬亂163 萬一之率1.64 朝聞夕逝1.68 萬乘巡海1.45 入園面後1.29 負荊請罪103 玉石俱焚143 七十二妃1.8 周鄭交惡1.35 西烏鐵騎1.78 麟不當見1.89 無銅身輕1.7 三家解兵142 道破天機107 以夢爲繭198 大權獨攬1.79 河間奼女1.49 上表回國1.47 再增三縣134 光融天下160 孕大含深142 萬物生輝168 面面俱到1.72 欲壑難平14 興師動衆159 蟬蛻龍變146 何須十年1.26 循跡追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