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肘腋之親

十月初一,上壽禮如期而至。

洛陽城門洞開。長信宮張燈結綵。上東門御道,百官車駕,列隊入城。齊赴竇太皇壽宴。

竇太皇已提早一日入宮。待上壽禮畢,便會遷回瑤光殿。連頭帶尾,前後不過三日。足見城中“煞氣之重”。羽林衛、虎賁郎,已補錄畢。正由二位中郎將,嚴加訓練。北軍五校亦各就各位。再加城門校尉趙延等,洛陽城內,兵卒愈發齊整,進出日漸有度。被黃門死士趁夜搬空的武庫,少帝亦命人採買足量樓桑兵甲充填。

並趁機將南北禁衛軍,向薊國制式武裝,飛快轉變。尤其機關兵器的規模運用,將整個帝都的防禦,大爲提升。洛陽八關,城防機關器亦在全面升級改造之中。待造畢,洛陽當如鐵桶一般。

薊王錄尚書事。令行禁止,天下十三州,無有不從。即便山高水險,道路斷絕。亦可將糧谷就近輸往海市,經由貲庫換回等價谷鈔,而後輕車上洛,於函園港市、金水小市等,洛陽各市,足量兌換成米糧,再輸入太倉、常滿倉,乃至粟市。

甚至爲省“百取一”的兌率,少帝下令,百官薪俸,無需兌換成錢穀各半。直以薊鈔發放。

百官薪俸,遂由錢穀各半,改爲通鈔加谷鈔各半。

上行而下效。大漢十三州,亦紛紛仿效。天下官俸,皆改爲薊鈔。

於是乎。銅錢作爲儲備貨幣,漸漸退出流通領域。

少帝百官,皆大歡喜。商賈百姓,喜聞樂見。赴京使節,無銅身輕。天下俱歡顏。

除薊王劉備外,竟無人知曉,鑄幣之權重。

薊鈔配樓桑八景。

通鈔印三足擎波、谷鈔印霜晚稻浪、畜鈔印橋樓歸市、鹽鈔印三壇朧月、樓鈔印白湖水榭、布鈔印青池漾月、器鈔印雲霄天梯、寶鈔印西林烽鼓。

八鈔配八景,皆有寓意。谷鈔兆豐年,六畜盈市中,器鈔應高升,樓鈔象水榭;堆鹽如山,恰似三壇朧月;薊錦印染,仿如青池漾月;通鈔聚財,好比三足擎波;寶鈔重器,猶比西林烽鼓。

尤其寶鈔,累次升值。扶搖直上九萬里。正如薊國兵鋒所指,所向披靡。尋常百姓,難得一見。宗室權貴,深藏不露。許多被主人帶入墓中,爲陪葬明器。饒是薊王,亦始料不及。

許有人問,四出文錢還鑄否?

自然要鑄。券鈔乃爲約定價值。薊國仍是銅本位。甚至後續很長一段時間,皆如此。

言歸正傳。

薊王曾爲竇太皇上壽。長信宮亦熟門熟路。王駕入城,宮門大開,長信太僕程璜,親出相迎。上呈禮單,入宮拜見竇太皇。

手持薊王禮單,中黃門高聲唱報。引宮中上下,無不嗟嘆。薊王有禮有節,果不其然。單“琉璃寶鈔千萬”,便聽得長信太僕程璜紅光滿面。須知,正如薊王年方廿五,已是三朝元老。竇妙爲太皇,亦不過而立之中,尚不及不惑之年。若能再活十載,薊王年年上壽,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得琉璃寶鈔一億,亦非難事。

千萬琉璃寶鈔,可購九阪懸樓一棟。懸樓今已作價一億大錢。且日漸稀少,有價無市。二宮太皇並少帝,皆闢禍園中,可想而知。洛陽八關,雖固若金湯,卻唯恐禍起蕭牆。能入函園棲身,既坐享帝都繁華,又後顧無憂。二全齊美。何樂而不爲。

長信宮,景福殿。

劉備攜偏妃董氏,貴人馬氏,美人鄒氏、杜氏,入殿。

薊王新婚繾綣,馬氏等蜜月中鰲頭獨佔。得薊王寵溺,瀲灩綽約。與薊王相伴成眷侶。舉案齊眉,當真羨煞旁人。

竇氏乃竇妙姑母。已爲薊王誕下麟兒。漠北沒鹿回部,經西域與薊國互市,日漸強盛。抄掠冰原野民,販賣西域。稱“毛人”。“八荒之中,有毛人焉。長七八尺,皆於人形,身及頭上皆有毛,如獼猴。毛長尺餘,短犛甡。”

冰原野人,皆身“長七八尺”,鬚髮豐饒濃密。因久居凍土,割野獸皮毛蔽體,故被稱爲“毛人”。與毛女翟姜,狀貌類同。身強體健,能耐極苦,先被都尉玄高價買來爲僕,用於南下開拓高原。待烽堠、城邑建起,青稞麥大成,則大量販入高原,戍邊屯守。冰原毛人與高原古羌,吃苦耐勞,不分伯仲。且極爲忠心,不輕易背主。高原城邑,亦有校館。傳授漢風漢俗,漢文漢話。如前所說,即便久居莽荒之地,尚未開化。然只需是人類,皆有堪稱神奇的學習能力。不出數載,聽說讀寫,因人而異。

且說神奇不神奇。

人逢喜事精神爽。簾後竇太皇,滿門橫禍,孤家寡人,尤顯真情可貴。諸母自入宮相伴,與竇妙母女團聚。深居簡出,亦難得與劉備相見。

趁今日上壽,諸母亦入簾內,詢問劉備家中諸事。比起週六百九十八丈的長信宮,諸母更喜十里樓桑,七樓頂閣。惦念太妃、義太妃,王妃。

諸母言,若等閒暇,諸事畢,當與太皇北歸,回薊國安居。

簾內竇太皇,聞聲目視劉備,且看如何作答。

劉備答曰:待少帝元服,一切當如諸母所願。

諸母喜不自禁。又言,雖與太妃常有書信往來,知曉薊國諸多新奇逸趣。終歸未能親眼所見。不知狀貌幾何。當身臨其境,方知是何等奇觀。

太皇寡言,陪坐簾後,亦心嚮往之。

與何太后並董太皇,醉心權利,迥然不同。竇氏一門凋敝,後繼無人。除沒鹿回部大人竇統娶胡女生子,唯薊王與竇瓊英誕下竇氏骨血。諸母與竇太皇,欲遠離洛陽是非之地,避走薊國,也算是有所依歸。

出殿前,竇太皇以親手縫製之香囊、紫綬回贈。禮輕情意重。劉備拜謝。話說,薊王隨身所佩。美玉出昆岡,太皇授紫艾。普天之下,如此恩厚,唯薊王一人。凡得薊王隨身玉佩相贈,皆平步青雲,無有例外。

然香囊卻是首賜。

香囊,古稱容臭。

“容臭者,容謂容受;臭謂香物,若今香囊,恐身有穢物觸尊者,故佩之。”《禮記》:“佩容臭。”注曰:“香物也。助爲形容之飾,猶後世香囊也。”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時人將香囊系在肘臂之下,藏於長袖之中。微微香氣從翩翩衣袖中,散溢而出。

所謂袖底生香。暗香浮動,如影隨形,自有魅力無窮。

換言之。比起紫艾綬,香囊更爲貼身。太皇贈以香囊,足見兩家“肘腋之親”。

135 爲主捉刀140 添兵增竈169 麋家小妹106 百般不利251 入鄉隨俗144 計斷九月157 與漢同休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55 鬥戰決勝107 克堅平難1.204 龍蛇混雜1.3 摔杯居首166 勝者爲王221 非人臣也138 故技重施1.254 忽然而已1.5 唯利是圖112 北國之春91 龍有逆鱗167 忠孝兩難139 壟斷江山1.87 三宮鼎立170 樹大招風149 白駒過隙1.45 好治不病1 雪夜敵蹤1.40 火雲如燒157 麥穗兩岐112 泊樓車位183 天佑吾王1.78 麟不當見1.2 無孔不入180 身有所長199 孤心甚慰114 貪婪無饜116 各有所求198 一夜易主1.289 四面樹敵71 各路神仙1.238 一里之回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61 獵殺遊戲1.7 披喪送親195 回京在即1.36 籠中之鳥1.3 貢金補全124 國士待之1.74 唐突佳人106 巡視南境119 時局崩壞170 黃泉相見130 鮮卑寇邊181 薊王獻寶121 怒海潮升1.45 好治不病1.68 燕人來也148 五帝之學152 南橘北枳1.6 王侯之樂1.228 石來運轉1.55 衆怒難犯150 爲國秉筆1.35 西烏鐵騎1.66 飛廉斬薙166 秦薊之好1.86 好生思量1.97 鐘鳴漏盡1.73 有教無類103 撲朔迷離162 難言之隱106 重症猛藥1.275 天下正色21 御風而行1.86 義舍病院12 縑車載禍157 麥穗兩岐61 董卓獻車1.92 輕身爲國221 大秦魚麗199 半天一夜1.42 唯有我等19 馬兒快跑163 佛道先後121 怒海潮升1.7 分庭抗禮1.290 春王正月129 心腹大害1.79 圍湖造屋136 甘心如薺115 帝王心聲1.35 暴虎馮河106 百般不利1.80 毋論大小1.30 大醫治世1.34 恩同再造142 陰風不止21 兵符將令194 輕車南下158 天下嚥喉177 拔毒食鮮
135 爲主捉刀140 添兵增竈169 麋家小妹106 百般不利251 入鄉隨俗144 計斷九月157 與漢同休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55 鬥戰決勝107 克堅平難1.204 龍蛇混雜1.3 摔杯居首166 勝者爲王221 非人臣也138 故技重施1.254 忽然而已1.5 唯利是圖112 北國之春91 龍有逆鱗167 忠孝兩難139 壟斷江山1.87 三宮鼎立170 樹大招風149 白駒過隙1.45 好治不病1 雪夜敵蹤1.40 火雲如燒157 麥穗兩岐112 泊樓車位183 天佑吾王1.78 麟不當見1.2 無孔不入180 身有所長199 孤心甚慰114 貪婪無饜116 各有所求198 一夜易主1.289 四面樹敵71 各路神仙1.238 一里之回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61 獵殺遊戲1.7 披喪送親195 回京在即1.36 籠中之鳥1.3 貢金補全124 國士待之1.74 唐突佳人106 巡視南境119 時局崩壞170 黃泉相見130 鮮卑寇邊181 薊王獻寶121 怒海潮升1.45 好治不病1.68 燕人來也148 五帝之學152 南橘北枳1.6 王侯之樂1.228 石來運轉1.55 衆怒難犯150 爲國秉筆1.35 西烏鐵騎1.66 飛廉斬薙166 秦薊之好1.86 好生思量1.97 鐘鳴漏盡1.73 有教無類103 撲朔迷離162 難言之隱106 重症猛藥1.275 天下正色21 御風而行1.86 義舍病院12 縑車載禍157 麥穗兩岐61 董卓獻車1.92 輕身爲國221 大秦魚麗199 半天一夜1.42 唯有我等19 馬兒快跑163 佛道先後121 怒海潮升1.7 分庭抗禮1.290 春王正月129 心腹大害1.79 圍湖造屋136 甘心如薺115 帝王心聲1.35 暴虎馮河106 百般不利1.80 毋論大小1.30 大醫治世1.34 恩同再造142 陰風不止21 兵符將令194 輕車南下158 天下嚥喉177 拔毒食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