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天下嚥喉

士異久居深宮。薊王恪守君臣之禮,未曾有半分逾越。多年前,自遷居王城。太妃便時有相問。士異皆託言婉拒。眼看年歲漸長,後宮佳麗日衆。若再行瞻前顧後,待後宮人滿,恐無一席之地。

家中長輩亦時常來函,字裡行間,又何必多言。今漢國祚將盡。能再續國祚,三興漢室者,又何必多此一問。

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又說“陰陽互根”。婦道人家,總歸要“向陽而春”。薊王爲人磊落,至剛至陽。此時還不負陰抱陽,締結連理,更待何時。

交州士氏,若能與薊王結親,當再興二百年矣。

今年開春,太妃又問。士異再難推脫。太妃喜告薊王,遂有今日朝上之事。如前所說,士異乃近臣,知曉薊國內外諸情,如何能輕放出宮。

此去交州提親,當乘海船。

劉備請二叔出面,主簿孫乾相陪。攜重禮,揚帆出海。順下交州不提。

正因滎陽,東有鴻溝,北臨大河,南望京索,西接洛陽。爲南北綰轂,東西孔道。通行四方,皆要經由此地。故曹操等人,纔會在此相會。

也正因其地勢險要。黃巾餘孽才欲奪此地。以爲先手。

時人皆知。楚漢相爭時,高皇取敖倉之粟,扼項羽於滎陽東,終以鴻溝爲界,中分天下。進而四面楚歌,一統天下。

換言之。暗中策劃的“滎陽之戰”,極有可能是黃巾餘孽後續計劃之“起手”。茲事體大,故須由“神上使”親自出馬。

時局暗流洶涌,一觸即發。州郡竟一無所知。只有一個可能。滎陽當地官吏,多裹挾其中。刻意隱瞞不報,故州郡未知。

萬幸。機緣巧合之下,曹操等人已有所覺察。

依服虔所言。年前,滎陽多有流民涌入。所操口音,乃出荊襄。其中多有奉黃老者。散居縣境,四處乞食。如蝗蟲過境。縣吏恐聚而生事,於是盡數驅趕境外。後一干人等,紛紛前往敖倉乞食。亦有部分心懷叵測者,暗中潛伏,相互串聯,陰懷不軌。

服虔家中老僕,幼子便被裹挾入夥。早出晚歸,行蹤詭秘。後爲服虔所知。雖語焉不詳,然以服虔之智,又豈能不心生警惕。於是暗加留意,漸有所獲。遂知曉“神上使”張曼成,竟潛伏入境。

滎陽扼守要衝,兼有敖倉之糧。再加流民散佈,便於舉事。細思極恐。待雪花路開,這便輕身北上,一爲尋訪故友,二爲遷居闢禍。

不料在都亭僦車時,與何苗等人偶遇。

“虎牢關上,駐有三千精騎。守將乃騎都尉丁原。麾下多幷州狼騎,驍勇善戰。黃巾餘孽如何敢在此地起事?”何苗猶不能全信。話說,先前幷州刺史丁原剿賊不利被黜。除爲騎都尉,屯兵河內。先帝崩後,奉大將軍命,駐守虎牢關。謹防關東逆亂,奔衝京畿。

虎牢關,乃洛陽東部門戶。此關南連嵩嶽,北瀕大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今漢以來,曾多次修繕。建武元年更名“成皋關”,先帝中平元年,又改“旋門關”。因在汜水之西,時人亦稱汜水關。

曹操亦點頭道:“虎牢距滎陽縣城,不足五十里。狼煙一起,瞬息可至。擇此地起事,智者不爲。”

孫堅一語中的:“敖倉之糧。”

“濟水又東經敖倉北,其山上有城,秦置敖倉其中,故曰敖倉。”敖倉始建於秦,廢止於宋。因地處咽喉,儲糧巨大,在秦漢時,尤顯重要。

“洛陽有武庫、敖倉,當關口,天下嚥喉。”

《漢書·孝安帝紀》:“(永初七年)九月,調零陵、桂陽、丹陽、豫章、會稽租米,賑給南陽、廣陵、下邳、彭城、山陽、廬江、九江饑民;又調濱水縣谷輸敖倉。”《東觀漢記》:“濱水縣彭城、廣陽、廬江、九江谷九十萬斛,送敖倉。”

正因系天下安危,舉足輕重。故兩漢以來,朝廷專設“敖倉令”一職,掌敖倉。前漢時,敖倉官屬大司農,今漢改屬河南尹。

河南尹何苗,正是敖倉令上官。

“現任敖倉令,乃是何人?”曹操試問。

“陳宮,字公臺。乃東郡人氏。”豈料何苗竟知曉。

“此人似有耳聞。”曹操亦覺熟悉:“敖倉令並非顯官,又遠在京畿之外,叔達因何知曉倉令姓名。”

何苗皺眉一笑:“此人常直言上書,直指時弊。亦多有獻策,字字……珠璣。某不厭其煩。然政績常列第一,故而知名。”

“原來如此。”既是東郡良吏,此去東郡的曹操,遂暗中留意。

孫堅又道:“年前,薊王冬季興兵,攻滅黑山。張燕等人分兵逃竄。一支或已南渡。欲取敖倉,亦未可知。”

“裡應外合,聲東擊西。”曹操幡然醒悟。

“敖倉周遭山谷,餓殍遍地。若黑山賊開倉放糧,必有流民裹挾入夥。”孫堅當機立斷:“速去敖倉,遲恐生變。”

“文臺且慢!”略作思量,曹操遂衝何苗言道:“虎牢關上有三千狼騎。叔達與公路,速去借兵。我與文臺,先往敖倉一行。”

“城中又當如何?”服虔忙問。

“先生萬勿聲張。張曼成戰敗而逃,不知爲慮,此來必爲疑兵,壯大聲勢。料想,並無力攻掠縣城。黑山賊,纔是大患。”曹操安慰道:“先生,且與叔達、公路同往虎牢。不日當見分曉。”

“如此,曹輕車、孫校尉保重。”服虔長揖及地。

“保重!”聽聞去虎牢借兵,何苗頓覺心安。神色自如,豪氣自生。

“保重!”五人就此別過,兵分二路。

幾乎同時。

一輛牛車,慢慢悠悠,駛出滎陽北門。

僦車童子尚未及冠,舉手投足,卻頗有英氣。下意識回望,見城頭友人仍揮手送別。這便問道:“既是訪友,先生何故來去匆匆。”

“君子淡以親。元直莫非不捨。”車內有人笑道。聽聲,似頗爲老邁。

“乃先生故交,與我何干。”少年言道。

“諸事已畢,自當早歸。”車內人嘆道:“四戰之地,大亂將至,不可久留。老叟弱少,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先生何以知之?”少年將信將疑。

“天機不可泄露。”車內人深長一笑。

133 首遭彈劾1.83 一網打盡143 七十二妃1.90 班師回國192 共赴國難154 衆星捧月21 赤心如故114 貪婪無饜1.57 借雞生蛋192 共赴巫山1.290 春王正月1.56 巡視國境181 薊王獻寶1.96 西行在即135 爲主捉刀195 回京在即1.56 一戰成名190 封賞羣臣1.35 多事之秋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253 軍法從事130 傭兵公會1.89 五味俱全11 恨意叢生189 天下信奉111 無名之輩180 破解之策138 豐收在望1.84 王道治國197 福莫大焉13 大賢良師112 泰山捧日141 曲水流觴166 心生毒計1.59 飽虎飢鷹1.96 防患未燃164 王道循環1.264 又見連環104 太平賊反1.59 飽虎飢鷹1.57 指點迷津1.33 同舟共渡194 天下共疾104 有生之年158 鐵壁鏵嘴1.60 故人夜來169 頂級名產136 遣子入侍140 懷利相接141 父子十祿174 夜半十分101 東走西顧166 勝者爲王1.46 鷹擊長空1.90 麥積冬狩194 焉知非福1.27 以身舉債1.29 同坑好友196 少年無拘140 盡數歸心196 神智夫人140 守土有功123 勇冠三軍1.224 碧血丹心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96 酒精花露1.73 衆口難調1.42 天下大同141 唯利機關177 困龍之地138 清波滌塵1.278 殭屍自照1.83 身世成謎178 中洲一郡1 全在水裡1.67 黑夜女王136 悲秋盡露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41 文昌武盛18 四面楚歌1.48 後宮爭鬥1.25 言之尚早190 迷途知返155 羊大爲美211 入主小沛190 並驅中原1.98 南港新城1.4 砥礪同行120 滅頂之災1.32 皇后召喚1.42 劉備四友155 恩威並濟1.53 驚濤暗涌100 三郡烏桓1.24 一如舊典118 元服之禮118 前覆後戒1.48 反間之計1.53 前朝舊事1.98 白湖水榭
133 首遭彈劾1.83 一網打盡143 七十二妃1.90 班師回國192 共赴國難154 衆星捧月21 赤心如故114 貪婪無饜1.57 借雞生蛋192 共赴巫山1.290 春王正月1.56 巡視國境181 薊王獻寶1.96 西行在即135 爲主捉刀195 回京在即1.56 一戰成名190 封賞羣臣1.35 多事之秋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253 軍法從事130 傭兵公會1.89 五味俱全11 恨意叢生189 天下信奉111 無名之輩180 破解之策138 豐收在望1.84 王道治國197 福莫大焉13 大賢良師112 泰山捧日141 曲水流觴166 心生毒計1.59 飽虎飢鷹1.96 防患未燃164 王道循環1.264 又見連環104 太平賊反1.59 飽虎飢鷹1.57 指點迷津1.33 同舟共渡194 天下共疾104 有生之年158 鐵壁鏵嘴1.60 故人夜來169 頂級名產136 遣子入侍140 懷利相接141 父子十祿174 夜半十分101 東走西顧166 勝者爲王1.46 鷹擊長空1.90 麥積冬狩194 焉知非福1.27 以身舉債1.29 同坑好友196 少年無拘140 盡數歸心196 神智夫人140 守土有功123 勇冠三軍1.224 碧血丹心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96 酒精花露1.73 衆口難調1.42 天下大同141 唯利機關177 困龍之地138 清波滌塵1.278 殭屍自照1.83 身世成謎178 中洲一郡1 全在水裡1.67 黑夜女王136 悲秋盡露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41 文昌武盛18 四面楚歌1.48 後宮爭鬥1.25 言之尚早190 迷途知返155 羊大爲美211 入主小沛190 並驅中原1.98 南港新城1.4 砥礪同行120 滅頂之災1.32 皇后召喚1.42 劉備四友155 恩威並濟1.53 驚濤暗涌100 三郡烏桓1.24 一如舊典118 元服之禮118 前覆後戒1.48 反間之計1.53 前朝舊事1.98 白湖水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