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添兵增竈

年前薊王上表。爲徹查先帝死因,求解禁廣宗城。

新帝欣然應允。自黃巾亂後,便一直封存的機關大陣廢墟。終得見天日。

薊王此舉,並不意外。

先帝之死,過於蹊蹺。以薊王之爲人。如何能不徹查,令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於天下。

先帝與薊王,相交莫逆,遠盛君臣之誼。乃世人皆知。先帝連遭奸人陷害,崩於沙丘臺上。於公於私,爲人爲己。薊王又豈能不爲先帝報仇雪恨。

不出意外。薊王緊跟上表,欲起兵剿滅黑山。新帝亦欣然應允。

話說,先帝曾賜加黃鉞,可代主征伐。新帝繼往開來,政令所出,一切如故。又賜虎賁。薊王權傾天下,猶勝先前。但有所求,必有所應。且剿滅匪患,亦利國利民。

更何況,薊王恪守臣節。行事有禮有節,未曾有半分逾越。如何行事,朝中內外,亦無可指摘。

與,自古以來,多春秋時節興兵不同。幕府大軍曾在西羌高原,興冬季攻勢。直搗王庭,逼鍾存女豪籤城下之盟。薊王三弟張飛,更一戰成名。想必,等不到開春,薊王已起大軍。

自白波渠帥郭太,死於黑山大寨。以楊奉爲首的白波賊,傾巢而出,興兵雪恨。攻入太行山中,與黑山亂戰一團。

無奈雪大封山,無處躲避,難以爲繼。飲恨退守白波老寨。

知二賊反目。新任冀州牧桓典,見有機可乘,這便快馬告知薊王。於是薊王,真欲冬季興兵,剿滅黑山賊寇,活捉黑山飛燕。陛下北巡遇襲身亡,許多未解之謎,唯從張燕之口,方能得知。

換言之。薊王興兵討伐黑山,最大心願,便是活捉張燕。以解心中未解之謎。

隆冬時節,滴水成冰。

白波谷,白波軍大寨。

“大哥!”韓暹頂風冒雪,掀簾而入。

“如何?”楊奉劈頭便問。

“信使在此。”韓暹便引一人入內。

“拜見楊大哥。”來者不是旁人,正是曾結伴菟園,後又同入薊王帳下的京畿遊俠,現爲幕府遊徼。

見到故交,楊奉大喜見禮:“多年未見,兄弟可好。”

“一切皆好,不知楊大哥可好?”遊徼抱拳相問。

“落草爲寇,一言難盡。”楊奉苦笑:“不瞞兄弟,我等歸心似箭,恨不能插翅飛到主公身側。”

事不宜遲。遊徼遂從後槽牙勾起一條絲線,將墜在腹中的細竹節小心拽出:“右丞密信在此,楊大哥速觀。”

“好。”楊奉等人欣喜若狂。自隨郭太落草,楊奉等人無一日不提心吊膽。今日終於撥雲見日,苦盡甘……“咦?”

卻聞楊奉一聲驚呼。又細細端詳,面上喜色全消。

“大哥何故遲疑。”韓暹等人不知所以。

“且自觀。”楊奉將右丞密信,遞給韓暹。

韓暹急忙接過。細看之後,面上亦驚疑不定:“右丞……何意?”

李樂、胡纔等之不及,先後傳閱。四目相望,皆面面相覷。

韓暹連忙問向送信遊徼:“右丞可還有言語帶到?”

“右丞言:楊大哥依計行事,三五載之內,必見分曉。”遊徼這便言道。

“先投郭太,再投董卓。”楊奉飽經歷練,漸可獨當一面。略作思量,已窺破端倪:“先前傳聞。新任幷州牧董卓,攜重禮北上。從南匈奴及鮮卑屬國,借來胡騎數萬。便爲剿滅我白波。今日又收右丞密信。要我等再投董卓。此消彼長。董卓先借胡騎,再得白波,手握十萬精兵。十萬精兵雙手奉上,右丞計將安出?”

韓暹等人亦覺不可思議:“右丞將十萬大軍,拱手讓與他人。莫非有……”

“不臣之心”,未及出口。便被楊奉揮手打斷:“右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智機千變,神鬼奇謀。又豈是我等能夠窺破。然,右丞對主公,忠心不二。毋需見疑。切記,禍從口出。”

“諾。”韓暹再不敢亂言。

“勞兄弟回稟右丞,我等自當依計行事。”楊奉肅容下拜。

“得令。”事不宜遲,遊徼即刻返回洛陽不提。

朝歌縣,鹿場山。蒼巖谷,黑山大寨。

數月之前,黑山賊爲報大賢良師之仇,興兵弒君。雖一擊而中,卻也損失慘重。山中太平死忠,黃巾宿賊死傷殆盡。又被白波軍背後一擊,宿賊傷亡慘重。唯有龜縮大營,據陷自守。鏖戰至隆冬時節,千里冰封。白波賊這才飲恨退兵。

自沙丘歸來。張燕深居簡出,閉門謝客。

直到方士襄楷到訪。張燕這才強打精神,大寨相見。

“渠帥別來無恙乎?”襄楷仙風道骨,隆冬時節,卻一身春衫。不爲天地所動。

“(張)燕自歸來,疑竇滿腹。還望先生不吝賜教,爲我解惑。”張燕抱拳道。

“此,皆出神上宗師之謀也。”襄楷開門見山:“靈帝崩而天下亂。新帝繼位,大將軍何進、驃騎將軍董重,宮中十常侍等,皆蠢蠢欲動。廢史立牧,便是大亂之始。不出數年,今漢國祚將盡。”

“何人能繼任大統?”此,纔是張燕心中最大疑團。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能取天下者,必在羣雄之中。”襄楷深邃一笑。並未明言。

“燕總覺得,此事背後,似另有高人。”張燕亦直言不諱:“王使君殺身成仁,一了百了。可惜靈帝因何箭瘡發作,血崩而亡。遂成未解之謎。且神上宗師又因何料定,靈帝必死於困龍臺上。亦未可知也。”

“神上宗師,智機高絕,神鬼莫測。掐指一算,能知上下五百年。豈是我等凡夫俗子,能望其項背。”襄楷笑着開解:“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前情往事,不說也罷。某此來,便奉神上宗師之命,爲百萬黑山,指點迷津。”

“先生所言極是。”張燕急忙抱拳道:“願聞其詳。”

“有幷州牧董卓,近日北上。從南匈奴王庭及奢延鮮卑屬國,借兵數萬。約定開春之後,剿滅白波。薊王亦上表,或亦等雪化路開,便出兵討伐黑山。所謂脣亡齒寒。白波若亡,黑山孤木難支。反之亦然。”襄楷言道:“爲長遠計。渠帥當早做打算。”

“依神宗之意,我等該當如何?”張燕再問。

“或北上薊國,負荊請罪。或南渡大河,與豫州黃巾合。”襄楷眸中精光一閃:“或沿大河順下,與青徐黃巾合。”

張燕不置可否,反問道:“若投董卓,神宗以爲然否?”

1.99 八賢共治116 日黑水溢130 輔車相依186 福壽未央1.90 貴不可言197 崢嶸已露176 薊王東歸1.76 牽繮執轡115 耕三餘一18 如芒在背197 試兒之禮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81 荒島求生1.68 燕人來也1.30 未琢璞玉12 二戚之爭1.228 義貫金石1.65 陰藏殺機155 羊大爲美1.52 明珠有價1.225 斜趨漢津1.285 共分天下1.32 銅錢雨落178 洞鑑古今141 以一濟全156 仁道在邇18 如芒在背1.83 一網打盡148 如期而至1.84 清官難斷1.43 龍生九子1.85 推己及人1.49 世平赴約1.99 敬而遠之167 王化之基1.78 顧全大局1.54 正中下懷41 波橘雲詭第2080章 1.269 和光同塵1.66 甕中捉鱉1.9 牛刀小試1.262 認賊作父1.58 夾縫求生175 石破天驚107 自知之明102 平波水砦1.265 大有玄機1.58 任重道遠1.39 天予吾王1.207 以退爲進1.206 猛將之烈197 崢嶸已露1.35 苦後回甘155 拳拳之心1.52 母子相見1.75 粗中有細142 請立宗廟1.90 蒼天已死1.203 引狼入室1.40 重整旗鼓128 魚遊燋釜147 河漢無極1.35 南宮一遊1.66 人財兩全142 陰風不止1.52 借刀殺人175 綠洲熔爐106 偷天換日1.36 兵亂在即1.74 肘腋之親176 封國在即1.97 玉色琉璃1.228 石來運轉1.72 天下黎庶175 兵荒馬亂161 漢祚復興1.228 石來運轉1.225 將星雲集165 浮萍無根128 欲蓋彌彰1.86 學壇祭酒105 紅顏易老1.8 劍拔弩張1.40 蜜蜂分箱1.2 西邸驚變1.4 只患不均1.66 甕中捉鱉1.83 尚書來訪188 舉火爲先1.94 貴不能言1.89 一騎絕塵213 重名載半1.280 天下貴二61 穩紮穩打1.44 輕卒銳兵1.78 陸城亭侯1.78 麟不當見102 捧日而立1.32 公孫二雄1.8 周鄭交惡
1.99 八賢共治116 日黑水溢130 輔車相依186 福壽未央1.90 貴不可言197 崢嶸已露176 薊王東歸1.76 牽繮執轡115 耕三餘一18 如芒在背197 試兒之禮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81 荒島求生1.68 燕人來也1.30 未琢璞玉12 二戚之爭1.228 義貫金石1.65 陰藏殺機155 羊大爲美1.52 明珠有價1.225 斜趨漢津1.285 共分天下1.32 銅錢雨落178 洞鑑古今141 以一濟全156 仁道在邇18 如芒在背1.83 一網打盡148 如期而至1.84 清官難斷1.43 龍生九子1.85 推己及人1.49 世平赴約1.99 敬而遠之167 王化之基1.78 顧全大局1.54 正中下懷41 波橘雲詭第2080章 1.269 和光同塵1.66 甕中捉鱉1.9 牛刀小試1.262 認賊作父1.58 夾縫求生175 石破天驚107 自知之明102 平波水砦1.265 大有玄機1.58 任重道遠1.39 天予吾王1.207 以退爲進1.206 猛將之烈197 崢嶸已露1.35 苦後回甘155 拳拳之心1.52 母子相見1.75 粗中有細142 請立宗廟1.90 蒼天已死1.203 引狼入室1.40 重整旗鼓128 魚遊燋釜147 河漢無極1.35 南宮一遊1.66 人財兩全142 陰風不止1.52 借刀殺人175 綠洲熔爐106 偷天換日1.36 兵亂在即1.74 肘腋之親176 封國在即1.97 玉色琉璃1.228 石來運轉1.72 天下黎庶175 兵荒馬亂161 漢祚復興1.228 石來運轉1.225 將星雲集165 浮萍無根128 欲蓋彌彰1.86 學壇祭酒105 紅顏易老1.8 劍拔弩張1.40 蜜蜂分箱1.2 西邸驚變1.4 只患不均1.66 甕中捉鱉1.83 尚書來訪188 舉火爲先1.94 貴不能言1.89 一騎絕塵213 重名載半1.280 天下貴二61 穩紮穩打1.44 輕卒銳兵1.78 陸城亭侯1.78 麟不當見102 捧日而立1.32 公孫二雄1.8 周鄭交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