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有教無類

港口坐落之地,被劉備命名爲“洱灣”。

時有洱水。《漢書·地理志》:“又有洱水,東南至魯陽,亦入沔(水)。”

似耳有水,取名洱灣,正當適宜。薊王取名,亦有出處。

背靠之半島,寬約六裡半,山勢綿延,乃天然屏障。出半島,便是大海。進出潟湖,十分便利。背後無名山峰,週五裡。沿山而下,至港口,約二里半。實地考察後,劉備遂圈定橫豎皆二里半長之區域,命匠人規劃對馬港城。

一期工程,足可納民四千戶。

阪上築塢,居高而守。鱗次櫛比,順延而下,排建幹欄重樓,連接港口。上下左右,四地同時破土。幹欄重樓,不拘泥於地形。只需夯實樁柱,阪上築城,便捷無比。而樁柱的另一個重要作用,便在於加固山坡。如同無數根加強筋,釘入山體,即便暴雨如注,亦不能撼動分毫。

別說眼下這座不足百丈的海島矮丘。便高聳千丈如隴山,薊國工匠亦能排建懸樓。

地形,完全不是問題。

定標尺,撒白堊。凡有標記之樹木荊棘,悉數伐盡。大塊山石,以機關衝錘砸碎,就地積存備用。幹欄重樓,除克地勢,還絕蟲蛇。唯一不同,海島需防暴雨大風。從石基、木料、牆磚、瓦當,皆從堅從重。除非百年一遇,對馬島蕩然無存。否則,定可安然無恙。

薊國營城,實在是太強悍。

磚瓦,皆未隨船帶來。劉備少時北上白檀,便已就地燒造。何須渡海搬磚。磚窯剛剛砌起,一體燒造下水管網的大龍窯,亦隨之建好。機關塔吊卸下足量石炭,二窯同時開爐。

一時煙氣瀰漫,全島可見。

巫師去搬救兵,不日或將領大隊人馬返回。

劉備不擔心水面。明輪大船,一字排開。以倭人簡陋的獨木舟,如何能攻上海灘。待岸上工地,立起木柵營牆。機關馬車,居中圈建匠人營地。內外雙重保險,劉備遂心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說服首領,到戰爭動員,再到拔營出兵,抵達戰場。皆需不菲的時間。

以島夷的文明等級,一來二去。少則十天半月,多則數月。至於規模,不好說。然從史書千餘家的記載不難推測,當不會太多。憑各船所攜兵士,綽綽有餘。

十日後。對馬津,果見倭人舟船出沒。遙見巨船神宮,紛紛四散逃竄。又過數日,四周山林,亦現倭人蹤跡。卻只遠遠窺探,不敢近前。

劉備命鬥艦開道。遊麟號沿探明水路,巡視潟湖。船上鼓聲震天,號角雄渾。藏身兩側山林內的倭人,敬如神明。渾身抖如篩糠,如何還敢再戰。

港城一日千里。

整片荒島,皆被闢出。白線縱橫交錯,樁柱、腳手架,各式機關器林立,與四周山林迥異。各處皆需人手。已入大舡,修習半月的數百島夷,終是派上用場。做些簡單的搬運及清理工作,很快上手。

正如劉備先前自嘲。島夷,終歸也是人類。智商及悟性,遠超一般靈長類。

切記,島夷也是人類。

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遙見工地有同類出沒,藏身附近山林的島夷,漸起騷動。便有部首領,詢問巫師:“長人”身邊,可是你族人。

巫師不敢隱瞞,點頭稱是。試想,一羣矮人,一羣巨人。一目瞭然,如何狡辯。

此意味着:長人並未殺戮我等種輩。族長權衡再三,遂下決心。與巫師一同前往長人營地,問其來由。

見巫師入營。同族島夷,紛紛上前問候。同類相聚,各自壯膽。首領、巫師,皆鬆一口氣。登大船神宮,拜見薊王劉備。見邪馬臺使,方知原是漢家國王,渡海立港。

又聞邪馬臺女王,已將對馬島贈與薊王。二人這才徹底安心。

如先前所言。時下島夷,尚無國土概念。對“女王贈與薊王”的理解,也並非是將整座島嶼,連同島上倭人,一同打包相贈。而是特指那些“不礙事”、“不佔地”、“不常去”、“無有用”的荒山野嶺。比如眼前這座洱灣,送給薊王。

一言蔽之。邪馬臺女王將“除我之外”的對馬島,贈與薊王。女王此舉,被島上原住民,所認可、接納。

也正因有倭女王的存在,才成功化解了一場,一邊倒的屠殺。對薊王與島夷而言,皆是利好。

話已說開,矛盾自解。雙方化干戈爲玉帛。

薊王設宴款待,席上山珍海味。臨行又贈華服綵衣。二人如在夢裡。話說,倭人五短身材。劉備命船上女工,改取童子服飾相贈。饒是如此,其華美,亦遠超島夷想象。天衣無縫,亦不過如此。

作爲回禮。部落首領遂贈部衆五百,舉家遷來。入選倭人,各個喜氣洋洋。拖家帶口,乘獨木舟駛入洱灣。

兩套漢服,竟換口五百。饒是薊王,亦始料未及。

出手便是五百人。

換言之,島上倭人,或遠不止數千之衆……

不錯,不錯。

先入住移民大舡,速成向化。再與漢人相處,行潛移默化。千餘勞力,足夠築城開港所需。

留錦帆司馬胡玉,主持營造。劉備領拆除了甲板上層建築的大半船隊,折向隔海相望的釜山港。此後再無需薊王親臨。便有薊國明輪海船,源源不斷抵達對馬港,轉運人員物資,接力築造港城。

航線衆多,港口林立。航運由此興盛。從業人口,輕而易舉,突破十萬。都船署,繼鹽府之後,亦爲薊國雄職。

都船令李永,與典韋一同,揚名天下。政務陡增。幸有二位船丞輔佐。爲專理海外港口,李永上疏,請立中都船丞。並保舉睢陽劉凊,爲中都船丞。

話說,典韋北上,便欲爲劉凊殺李永。後三人和解。劉凊又與史渙同族,多年前,舉家搬入薊國安居。

睢陽,因在睢水之陽得名。魏惠王十年(前360年)掘鴻溝,串聯睢水,通大河與淮水。睢陽因水而興,遂成漕運重鎮。劉凊家道中落,後借漕運發家,亦稱善水之才。

李永舉劉凊,成爲美譚。“劉李永凊”遂成典故。常被後世引爲例證,爲“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註解。

“船籍”與“船證”綁定。“船戶”,亦屬編戶。

擁有船籍,便可在薊國各港城間,往來泊居。船戶與漁戶最大的不同,便在於:船戶多行往來運輸,少有漁捕。僦船亦與僦車雷同。船商販賣東西,船戶販運南北。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船商名下若無足量商船,可僦船出海。如此當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及成本。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國人若想泛舟遠行,亦可僦船前往。

此例一開。四海船家,紛紛北上。投奔薊國。

爲何?

船戶爲編戶,船民便是齊民。

爲薊國民,各項福利,舉不勝舉。何須多言。

航海人口,日漸增多。

大航海持續積勢。

1.244 徒有虛名196 服牛乘馬18 士異出仕134 累世通家1.34 旁門左道1.25 美人無極147 輕身入城1.77 學富百車146 何須十年1.30 一門出仕1.253 陰相與謀1.20 皇命加身178 天下表率127 萬法歸宗1.35 多事之秋1.49 以道御術1.97 堪比高官126 投其所好173 絲路流金1.253 陰相與謀1.32 明隱之爭1.78 顧全大局161 畢協賞罰150 待我長成1.49 觀星定海12 再見恩師195 避無可避1.76 洛陽來使103 水路遊擊1.4 陰陽連環169 先登陷陳130 海內狂徒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84 如約而娶1.76 峰迴路轉159 畢生之年16 五日京兆1.43 薊國鋤奸1.6 以物易物1.74 青虹下墜114 太平劫案150 一戰功成1.47 以儆猢猻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32 公孫二雄1.76 智機千變1.244 薊國民貴1.44 勸善禁惡61 董卓獻車1.49 上表回國146 東井戒火1.57 身後之憂1.35 苦後回甘1.93 香餌懸魚1.287 悉誅涼人1.36 籠中之鳥12 戰意橫生184 貪多必失187 西運東輸126 名公之胄1.33 劍器大宗1.32 公孫二雄18 如芒在背132 馬兒吃飽15 平輩相交1.29 同坑好友1.48 立冬兵發18 千里圩田157 塵埃落定155 果然民貴1.62 五陵少年1.22 其道大美180 一罪足矣104 我與爭鋒150 萬石國老180 嶄露崢嶸166 落子無悔1.82 爲人作嫁119 時局崩壞15 平輩相交1.34 先禮後兵132 江山共謀1.230 面目全非115 天下棋局1.207 又見白袍125 除舊迎新1.44 白檀守備12 半城煙火21 博士披香1.70 奉詔和親197 崢嶸已露1.58 耿雍認主1.96 防患未燃1.236 溫水三登10 多子饒妻190 封賞羣臣107 太上皇權15 正視己心154 一念之間18 再起兵禍
1.244 徒有虛名196 服牛乘馬18 士異出仕134 累世通家1.34 旁門左道1.25 美人無極147 輕身入城1.77 學富百車146 何須十年1.30 一門出仕1.253 陰相與謀1.20 皇命加身178 天下表率127 萬法歸宗1.35 多事之秋1.49 以道御術1.97 堪比高官126 投其所好173 絲路流金1.253 陰相與謀1.32 明隱之爭1.78 顧全大局161 畢協賞罰150 待我長成1.49 觀星定海12 再見恩師195 避無可避1.76 洛陽來使103 水路遊擊1.4 陰陽連環169 先登陷陳130 海內狂徒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84 如約而娶1.76 峰迴路轉159 畢生之年16 五日京兆1.43 薊國鋤奸1.6 以物易物1.74 青虹下墜114 太平劫案150 一戰功成1.47 以儆猢猻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32 公孫二雄1.76 智機千變1.244 薊國民貴1.44 勸善禁惡61 董卓獻車1.49 上表回國146 東井戒火1.57 身後之憂1.35 苦後回甘1.93 香餌懸魚1.287 悉誅涼人1.36 籠中之鳥12 戰意橫生184 貪多必失187 西運東輸126 名公之胄1.33 劍器大宗1.32 公孫二雄18 如芒在背132 馬兒吃飽15 平輩相交1.29 同坑好友1.48 立冬兵發18 千里圩田157 塵埃落定155 果然民貴1.62 五陵少年1.22 其道大美180 一罪足矣104 我與爭鋒150 萬石國老180 嶄露崢嶸166 落子無悔1.82 爲人作嫁119 時局崩壞15 平輩相交1.34 先禮後兵132 江山共謀1.230 面目全非115 天下棋局1.207 又見白袍125 除舊迎新1.44 白檀守備12 半城煙火21 博士披香1.70 奉詔和親197 崢嶸已露1.58 耿雍認主1.96 防患未燃1.236 溫水三登10 多子饒妻190 封賞羣臣107 太上皇權15 正視己心154 一念之間18 再起兵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