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難爲人臣

是夜,呂布攜麾下精騎,直撲甄都城下。不料吊橋高懸,碧水環繞。並無人接應。

“甄令荀彧,必有防備。”呂布遂看陳宮。

“荀文若,才智高絕,不在我之下。”陳宮望城而嘆:“曹孟德確有識人之明。”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呂布又問。

“甄都雄城,強攻必損兵折將。”陳宮已有定計:“將軍且書信丁豫州,速引軍城下。二軍夾攻,大事可成。”

“也好。”呂布新納丁原女爲次妻。自當同氣連枝,有求必應。

慮及家小,呂布又道:“今妻兒皆在城中,若爲人質,該當如何。”

陳宮寬慰道:“將軍毋憂。宮,已有萬全之策。”

呂布忽生慨嘆:“待此事畢,不知公臺,何去何從。”

“願效犬馬之勞。”陳宮早有決斷。

“孟德才智,十倍於我。”呂布笑問:“何以棄之?”

“無他。‘道不同,不相爲謀’。”陳宮答曰。

稍後,張邈攜門客死士,護佑呂布家小,衝殺出城。呂布急忙引兵接應。甄都守軍斬殺死士,重升吊橋。城頭亂箭射下,將呂布逼退。

萬幸,薊國機關車駕,銅牆鐵壁。妻兒皆無恙。

好言寬慰,送入後帳。呂布遂解心頭之患。

“荀文若,確有萬全之備。”張邈渾身披血,帳前請罪:“功虧一簣。”

“無妨。”陳宮先言:“三日當見分曉。”

呂布亦好言寬慰。紮營城下,以待天明。

翌日,太師府。

“衛將軍府長史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太師府長史張邈、主簿陶丘洪,司隸校尉李肅及邈弟張超,並車騎將軍營,俱反。”不其侯伏完,輕車來報。

“兗州如何?”王太師表情肅穆。

“兗州郡縣皆應呂布,唯鄄都、範、東阿不動。”不其侯伏完答曰。

“博平如何?”王允又問。

“博平乃曹孟德封邑。長史陳宮,兼領博平相,恐亦難保。”伏完答曰。博平與青州平原郡、冀州甘陵國接壤。乃兗州邊城。

“奉先因何舉兵。”王允心中已有答案。

果不其然。伏完答曰:“聞,乃三萬關東遊兵裹挾。”

“此乃連環計也。”王允已窺破全局:“必出陳宮之謀。”

尚書令桓典求問:“請太師明示。”

“李肅獻計,廣招遊兵散卒,乃其一。張邈渡江求二袁,兵亂泰山乃其二。如此外合裡應,調曹孟德東征,挾呂奉先舉兵。遂有今日之危。”王允慨嘆:“老夫,大意了。”

自出奇謀,兵不血刃,平定關東。曹孟德再驅合肥侯過江。形勢一片大好。君臣難免鬆懈。更加此次兵亂,乃出陳公臺背後謀劃。舉事一干人等,又是幕僚府吏。謂“家賊難防”。正如眼前這般。王允縱王佐之才,亦猝不及防。

“關東名門豪右,欲逐曹孟德。”不其侯伏完,斟酌言道:“必不會爲難我等。”

“非患關東士林,只恐呂奉先、曹孟德,再難爲人臣。”王允一語中的。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尚書令桓典再問。

“且看兗州,誰人稱雄。”王允答曰。

甄都南門譙樓。

“文若。”程立提劍登樓。

“仲德。”荀彧一宿未眠。

“情勢如何。”肅清內應,程立亦錦衣血染。

“呂布城下紮營,正待援軍。”荀彧氣定神若,謀定後動:“料想,豫州牧丁原,正攜人馬,長驅而來。(兗州)從事薛悌來報,除鄄都、範、東阿,餘下郡縣,皆已陷落。”

“不料竟是陳公臺。”程立恨意難平。三人相交莫逆,竟不知陳宮有反意。

“明公誅邊讓,令公臺自疑。遂起反意。”荀彧一針見血:“《置屯田令》,盡破關東塢堡。殺邊讓,絕悠悠衆口。豪右名門,豈能坐以待斃。今日舉州而反,乃出昨日之怨也。”

“是喜是憂?”程立問道。

“喜憂各半。”荀彧慨嘆:“關東易主,四起戰亂。明公與呂布,恐難兩全。”

“我輩該當如何?”程立又問。

“料想,明公必先滅泰山劇賊,再引軍回。呂布攻鄄都不克,必西屯濮陽。與明公對峙。範縣、東阿,乃明公就食之地,斷不可失。”荀彧言道:“我若是陳公臺,當自將兵取東阿,再使偏師取範。”

“今舉州皆叛,唯此三城得免,宮等重兵臨城,吏民驚怖。若無我等親往,以安其心,三城必動。”程立言道:“我本東阿人,宜往撫之。”

“可。”荀彧贊同:“呂布兵分數路,攻取郡縣關津。城下兵少,難以兼顧。待援軍至,則難脫身。”

“今夜出城。”程立言道。

“成敗在此一舉。”荀彧長揖及地:“我與仲德同進退。”

“同進退。”程立目光如炬,神情堅毅。

樑甫縣。

甫一作父。前漢置。因樑父山爲名。今漢爲侯國。

衛將軍大營。

兗州從事薛悌,日夜兼程,快馬通報。衆將方知,兗州不保。

“甄都如何?”夏侯惇喝問。帳中將校,家小皆在甄都。若爲呂布所拿,恐難兩全。

“甄都尚在。”薛悌答曰:“範、東阿二縣,亦未陷落。”

知曉兗州軍情,曹操不驚反笑:“呂布雖得一州,卻不能據東平,斷亢父、樑甫,截泰山之道,乘險阻我。乃屯濮陽,便知其無能爲也。”

泰山在左,亢父在右,與泰山餘脈樑父山,夾東西咽喉要道,至稱陰陽。

戰國時,齊國於其地,居高臨下,築亢父城,素爲軍事重鎮,乃兵家必爭之地。《遁甲開山圖》中曾述其境:“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樑父主死。”

亢父在西南,樑父位東北。二者皆爲險地。亢父之險在於沼淖,樑父之險在於險峻。

“明公,宜速回。”薛悌諫言。

“不可。”曹操斷然道:“勝負未分,若此時退兵,必遭賊人反擊。”

“賊人據險自守,仰攻不易。如之奈何。”夏侯淵恨聲道。累日試探,賊衆皆不肯輕出。今日方知,乃誘敵之計也。

“此一時,彼一時。”曹操笑道:“今兗州爲呂布所佔,賊人計成。必輕而無備。只需略施小計,足可戰而勝之。”

“計將安出?”諸校求問。

1.75 粗中有細1.85 帝國拼圖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37 和親典禮198 大權獨攬1.254 忽然而已1.22 薪盡火傳151 天作之合241 錐處囊中1.200 得而誅之139 空谷傳聲1.34 牛刀割雞1.59 各有歸宿140 青雲之志149 鳳燃九天1.38 爲國除賊187 得道不易143 未戰先亂1.73 大雅無傷1.3 風潮不減1.69 義立而王169 百日分曉1.89 五味俱全136 遣子入侍1.43 予取予求198 封侯廟食1.9 修繕祖宅160 能者居之100 蛛絲馬跡1.24 犁種宿野192 夫子之牆183 瓦釜雷鳴16 白馬公孫1.30 一書在手115 帝王心聲14 撒豆成兵186 福壽未央156 仁至義盡1.37 魚目混珠1.7 無郭之都167 王化之基1.49 以道御術149 乘風而至119 時局崩壞150 待我長成101 問鼎中原155 恩威並濟1.249 唱罷登場1.23 移花接木130 瑌石武夫1.89 終得圓滿1.36 再見太后18 世道居奇1.78 捧珠之恩119 北海一龍178 萇孝仁皇138 故技重施1.48 八方旅人1.5 捅馬蜂窩156 討董聯盟1.95 西園八校139 空谷傳聲114 養袁自重1.53 人生百戲1.44 輕卒銳兵176 左膀右臂18 四面楚歌1.73 死無對證130 海內狂徒1.230 列宿歸位1.94 熨斗直衣1.7 無郭之都1.29 外合裡應1.7 酈城大建1.46 辟邪三寶181 羣雄無首175 漢世之傑1.67 六尺之孤172 萬載千秋1.76 峰迴路轉1.37 冰山露角124 表裡相合61 衝風之末1.27 以身舉債183 天佑吾王1.273 同堂異室116 孟嘗遺風143 向海而生108 浮生若夢1.82 捷足先登16 天下富貴162 物我兩忘160 女中豪傑1.224 碧血丹心1.224 碧血丹心118 幷州狼騎91 車騎填巷1.89 一騎絕塵150 自證清白130 抗颺虓虎
1.75 粗中有細1.85 帝國拼圖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37 和親典禮198 大權獨攬1.254 忽然而已1.22 薪盡火傳151 天作之合241 錐處囊中1.200 得而誅之139 空谷傳聲1.34 牛刀割雞1.59 各有歸宿140 青雲之志149 鳳燃九天1.38 爲國除賊187 得道不易143 未戰先亂1.73 大雅無傷1.3 風潮不減1.69 義立而王169 百日分曉1.89 五味俱全136 遣子入侍1.43 予取予求198 封侯廟食1.9 修繕祖宅160 能者居之100 蛛絲馬跡1.24 犁種宿野192 夫子之牆183 瓦釜雷鳴16 白馬公孫1.30 一書在手115 帝王心聲14 撒豆成兵186 福壽未央156 仁至義盡1.37 魚目混珠1.7 無郭之都167 王化之基1.49 以道御術149 乘風而至119 時局崩壞150 待我長成101 問鼎中原155 恩威並濟1.249 唱罷登場1.23 移花接木130 瑌石武夫1.89 終得圓滿1.36 再見太后18 世道居奇1.78 捧珠之恩119 北海一龍178 萇孝仁皇138 故技重施1.48 八方旅人1.5 捅馬蜂窩156 討董聯盟1.95 西園八校139 空谷傳聲114 養袁自重1.53 人生百戲1.44 輕卒銳兵176 左膀右臂18 四面楚歌1.73 死無對證130 海內狂徒1.230 列宿歸位1.94 熨斗直衣1.7 無郭之都1.29 外合裡應1.7 酈城大建1.46 辟邪三寶181 羣雄無首175 漢世之傑1.67 六尺之孤172 萬載千秋1.76 峰迴路轉1.37 冰山露角124 表裡相合61 衝風之末1.27 以身舉債183 天佑吾王1.273 同堂異室116 孟嘗遺風143 向海而生108 浮生若夢1.82 捷足先登16 天下富貴162 物我兩忘160 女中豪傑1.224 碧血丹心1.224 碧血丹心118 幷州狼騎91 車騎填巷1.89 一騎絕塵150 自證清白130 抗颺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