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接風洗塵

百里臨鄉,晚稻雖已盡數收割入倉。河風中依舊瀰漫着濃郁的稻香。諸將和劉備一樣,心懷舒暢。

船入水砦,樓桑在望。

白湖水榭,濱水長廊,人山人海。見少君侯矗立船頭,頓時山呼海嘯,歡聲雷動。

劉備微笑擺手,自有風儀。

樓桑諸將拱衛左右,器宇軒昂。白檀大捷,早已遍傳天下。樓桑豈能不知?少君侯夜襲王庭,血戰七日,早有流傳。如今凱旋,樓桑邑民與有榮焉。

誰不敬英雄。

一衆家臣趕到迎接。兩位家丞、數名城長,還有留守諸將,學壇士子皆在列。

接風洗塵,復歸家中。

見過母親、義母、義弟,公孫氏。劉備沐浴更衣,大宴羣臣。

五里長街,又擺下流水長席。與以往不同。這流水的席面,皆是邑民自行操辦。長席擺到誰家門前,便由這家主人歡喜操辦。樓桑富足,邑民自當盡心操持。數千精兵,皆是自家子弟。卸甲更衣,與好友兄弟一併入席,氣氛熱烈。此次兵發北進,劉備身先士卒。麾下皆是以一當十之虎賁。兵甲齊備,又是守城,故而並無過多折損。少數重傷亦妥善救治。如今正在醫館內養傷。

夜襲歸城時,西烏鐵騎曾與鮮卑王騎相拼,稍有折損。劉備已命人重金撫卹,全家除稅賦徭役,子女皆優待。

丹陽白毦,名動天下。皆入酒壚,自有少君侯出資宴請。

席間觥籌交錯,推杯換盞。漢、蠻、胡,又有何不同。除了打聽戰事,所說最多便是封賞。此戰殺敵兩萬三千七百六十一。即便有丹陽白毦以一當十。剩下戰功亦足夠分潤。

須知,許多邑民宅院,多是分期付款。如此美宅,少君侯只作價十萬錢。可對一般邑民來說,仍是一筆鉅款。不知此次軍功,能賞多少錢。

有功豈能不賞。少君侯自不會吝嗇這些許的銅錢。

樓桑上下,皆有喜氣。

人都殺了,何須忌酒。劉備與文臣武將,舉杯痛飲。席間又令樂伎、舞姬,歌舞助興,共享王侯之樂。

年歲漸長,身體成熟。劉備深得恩師酒豪真傳。竟將一衆能臣悍將放翻。這便乘興罷宴,命繡衣吏將家臣好生送回,又親送義父黃忠回前院歇息。清水敷面,散了酒氣。拜見母親,便乘天梯直升三樓酣睡不提。

翌日。

劉備便在五樓書房,詢問臨鄉政事。

各項支出賬目,兩位家丞皆瞭然於胸。這便娓娓道來。

今年少君侯封邑,共計稻作五十萬畝。三百萬畝水澤,闢出約六分之一。五十萬畝水田,畝產六石有餘,共獲新谷三百萬石!

三十稅一,督亢城倉屯入新糧十萬石。

這還只是六分之一田畝的產量,若督亢水澤皆被闢爲良田。督亢城倉百萬石的存量,不出數年便可滿倉。

劉備甚爲欣慰。

家丞之後,各城長亦紛紛上報。

樓桑長樂隱來報,樓桑新晉誕生、因婚嫁娶、九族投奔,除去生老病死,新增邑民三千有餘。百業興盛,安居樂業。

酈城長郭芝來報,酈城已建宅院六千餘戶。納淮泗丹陽百姓,八萬餘衆。酈城爲農邑,每戶有宅地九百方步(0.375畝)。酈城橫豎五里(1裡=415.8米),呈矩形。可建宅院一萬七千三百零六座。除去街巷、曬場、治所、商肆等設施,足可建起萬座宅院。也就是說,酈城能輕鬆容納一萬居戶。

漢律規定,萬戶以上縣,稱令,秩六百至千石(dàn)。

劉備這便笑言,若酈城民戶過萬,當榮升郭芝爲酈城令。

郭芝大喜拜謝。

督亢城長管寧來報,督亢城已建幹欄重樓五千座,納山蠻百姓,六萬餘衆。陸續還有大別山蠻、廬江蠻遷來。義舍內,常隔離千餘口。確定沒有傷寒瘟疫,便會乘車輪舟抵達督亢城。入住新居,劃分田地。督亢城內街巷已鋪設過半。幹欄五層樓閣依次命名爲:下樓、中樓、上樓、頂樓、天樓。最接地氣的下樓,支撐重樓的樁柱皆已防腐包磚。四面牆體亦壘砌完善。城邑以四門營造法建造,每一座重樓便是一座攻守戒備的塢堡,南蠻又悍勇善射。若遇兵亂攻城,保管有來無回。

督亢城倉長,大兄劉文來報,城倉已督造完成。本季入新谷十萬石。又說,常有邑中官吏來問,下年賦稅能否錢穀各半?

如前所說,樓桑百業興旺,繁華鼎盛。需要用錢的地方有很多。少君侯亦說,田賦只收谷不收錢。蓋因貲庫銅錢積壓甚多。可與少君侯不同。邑中百姓需要花錢的地方卻有很多。每戶美田五十畝,每季可得新谷三百石。一家人食之不盡,且明年又可得谷三百石。如此反覆。故想以谷價折成稅賦。

劉備笑道,有何不可?

劉文大喜而去。

臨鄉諸城上計,亦統計完成。

陳逸爲計掾,田驊爲計吏,劉修爲計佐,負責少君侯治下所有城邑的上計。

樓桑,計兩千三百七十八戶,兩萬四千三百二十餘口。

西林,計六百零二戶,五千四百三十餘口。

酈城,計六千四百一十八戶,八萬一千七百九十餘口。

督亢,計五千七百九十四戶,六萬九千八百八十餘口。

臨鄉共計:一萬五千一百九十二戸,十八萬一千四百二十餘口。

其中,約三成半爲淮泗百姓。一成爲丹陽百姓。四成爲大別山蠻。半成爲青冀流民。還有一成爲臨近鄉民。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劉備治下,竟有十八萬民衆!

樓桑更是從一個小小的村落,變成繁華的城邑。而劉備也從一個家道中落的童子,搖身一變,成了富甲一方的大漢臨鄉侯。

人生際遇,當真神奇。

有了這十八萬百姓。再大興圩田。不出數年,三百萬畝的水澤,便會種滿。那時,可產新谷一千八百萬石!

三十稅一,少君侯年入田賦六十萬石!

能存糧百萬石的督亢城倉,只需兩年便能裝滿。

到那時,方可稱:兵精糧足。

與三郡烏桓以糧互市。待邊郡荒田皆種上苜蓿。烏桓、匈奴,變遊牧爲農牧,北疆可定。

1.80 火山女王81 忠奸莫辨165 天下至理127 賊臣當道1.38 溯谷而行1.90 海島傳聲121 上下勠力145 機關殺陣1.48 八方旅人110 逐鹿之利123 呼之欲出18 世道居奇110 門下五吏148 附內而生129 垂簾理政1.239 雪落無聲141 人間正道113 另有所圖120 四面合圍160 孕大含深193 依山下寨1.87 鯤鵬之志190 軍師節哀186 董君一念135 佳偶天成1.7 分庭抗禮1.36 培肥改土160 巧不如拙1.92 南有喬木130 抗颺虓虎128 勢不兩立179 蠢蠢欲動1.20 軟語溫言109 突飛猛進155 萬物之極1.48 微觀天下1.292 威制天下1.94 此生足矣111 無名之輩1.58 任重道遠1.53 驚濤暗涌1.252 花期正盛196 少年無拘1.57 賞罰未定19 遊麟可用1.74 判若鴻溝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23 宦海沉浮1.38 麒麟識英1.49 覆水難收1.97 鳳引九雛1.36 寒光耀雪1.99 生死相托1.74 樓桑重器1.66 甕中捉鱉154 查無此人198 封侯廟食199 千里追兇1.83 身世成謎1.45 名臣碩老31 綬帶密詔131 濯纓濯足1.67 莫測禍福12 淫不破義136 和親之禮1.28 挹婁廬士1.39 一棒成名158 鐵壁鏵嘴1.4 砥礪同行152 善刀而藏130 鮮卑寇邊132 馬兒吃飽130 民情如火120 三方妥協184 如約而娶113 單耳陶杯1.36 培肥改土191 明燈指路1.65 形勢急轉1.95 白虹貫日155 拳拳之心163 佛道先後179 胴體雕青186 董君一念1.8 劍拔弩張1.7 披喪送親1.52 借刀殺人199 孤心甚慰1.87 性命相托1.28 暮夜有知51 以尹天下10 寡義廉恥1.47 以儆猢猻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35 九流學派109 麴氏先登103 玉石俱焚195 回京在即1.86 恩深似海1.2 圈地爲邑
1.80 火山女王81 忠奸莫辨165 天下至理127 賊臣當道1.38 溯谷而行1.90 海島傳聲121 上下勠力145 機關殺陣1.48 八方旅人110 逐鹿之利123 呼之欲出18 世道居奇110 門下五吏148 附內而生129 垂簾理政1.239 雪落無聲141 人間正道113 另有所圖120 四面合圍160 孕大含深193 依山下寨1.87 鯤鵬之志190 軍師節哀186 董君一念135 佳偶天成1.7 分庭抗禮1.36 培肥改土160 巧不如拙1.92 南有喬木130 抗颺虓虎128 勢不兩立179 蠢蠢欲動1.20 軟語溫言109 突飛猛進155 萬物之極1.48 微觀天下1.292 威制天下1.94 此生足矣111 無名之輩1.58 任重道遠1.53 驚濤暗涌1.252 花期正盛196 少年無拘1.57 賞罰未定19 遊麟可用1.74 判若鴻溝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23 宦海沉浮1.38 麒麟識英1.49 覆水難收1.97 鳳引九雛1.36 寒光耀雪1.99 生死相托1.74 樓桑重器1.66 甕中捉鱉154 查無此人198 封侯廟食199 千里追兇1.83 身世成謎1.45 名臣碩老31 綬帶密詔131 濯纓濯足1.67 莫測禍福12 淫不破義136 和親之禮1.28 挹婁廬士1.39 一棒成名158 鐵壁鏵嘴1.4 砥礪同行152 善刀而藏130 鮮卑寇邊132 馬兒吃飽130 民情如火120 三方妥協184 如約而娶113 單耳陶杯1.36 培肥改土191 明燈指路1.65 形勢急轉1.95 白虹貫日155 拳拳之心163 佛道先後179 胴體雕青186 董君一念1.8 劍拔弩張1.7 披喪送親1.52 借刀殺人199 孤心甚慰1.87 性命相托1.28 暮夜有知51 以尹天下10 寡義廉恥1.47 以儆猢猻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35 九流學派109 麴氏先登103 玉石俱焚195 回京在即1.86 恩深似海1.2 圈地爲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