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民情如火

先國後家,內政外交。

左右國相,逐條上稟。

曹呂相爭,袁術逆襲。數月之中,關東局勢,紛繁複雜。各方勢力,犬牙交錯。你方唱罷我登場。煞是熱鬧。

“天子如何?”薊王問道。

“困守甄都。”左相奏對:“幸賴荀彧固守,朝廷尚未傾覆。”

“荀彧有安邦定國之才。”薊王言道:“呂布雖有陳宮,仍不及也。”

“主公明見。”中丞賈詡持芴跽奏:“兗州之亂,乃因曹操《抑兼併令》下,名門破家,豪右均田。故有張邈、陳宮等人,裹挾呂布,舉州而反。然百萬黎庶,民心所向。呂布久必自潰。兗州兵禍可解。”

“袁術因何成事。”薊王又問。

“臣竊以爲,必與淮泗諸國,莫大幹系。”賈詡足智多謀,焉能看不破:“王太師易相奪國,淮泗諸王,唯恐殃及。故行養袁自重。”

“漢中,江東又如何?”薊王三問。

“史侯併合肥侯,整頓吏治,安撫流民。二地頗有大治之相。”左相崔鈞奏對。三分天下,形勢所迫。唯有勵精圖治,奮發圖強。臥薪嚐膽,不敢有一日之疏。何來昏庸之主,自尋死路。

一言蔽之,生存所迫,不敢放縱。

此乃薊王所樂見。亦出衆謀主所謀。幽、冀、並、涼四州,即便與薊國早有往來,如冀州更多諸侯國,然河北名門豪右,仍如過江之鯽。隨薊吏逐漸接管郡縣治政。《圩田制》與《二十等爵》,深入推行。矛盾日益激化。

非與爵位匹配,必行分戶析產。讓宗族鄉黨的凝聚力,迅速瓦解。循例,祖田宗地,皆需分與族中子弟。戶戶一頃。不可有失。旁親末枝,首先脫離。人口占半數以上。餘下宗親,雖廣有田地。卻無足夠勞力,躬耕管理。更加薊國能工巧匠,支渠四通,修路築堤。將先前陂澤野地,悉數闢爲良田。分與失地佃戶,登記造冊,編戶爲民。即便農閒,仍可客庸各地,賺取日薪。何來閒暇,充作免費勞力。

勞力缺失乃其次。待家中子嗣長成,需分戶析產。戶戶宅院一棟,良田一頃,牛馬機關器,不一而足。此乃薊國版《推恩令》。亦是《二十等爵》,減等繼承製使然。

參考漢律中“襲同爵(注①)”,“降等承(注②)”之律法。與《薊法》相匹配。

須知。豪右大姓,多數無爵。所佔田宅,薊王雖不收回。卻勒令,必依《薊法》,分戶析產。“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皆需宰割祖田。直至無田可分,方纔作罷。不能兼人並土,且還不斷分割。不出三代,再無名門,更無大姓。

明知飲鴆止渴,非長久之計。卻無可奈何。只因薊國四百城港,待薊王三百子嗣長成,亦分割之。

我主尚且如此,何況爾等乎?

上行而下效。薊王不惜將大漢一藩,切成破碎支離。

一衆豪強,敢怒不敢言。然背後煽風點火,暗中勾連,不惜買通朝中高官。做垂死掙扎。四州暗流洶涌,如火民情。

首當其衝,便是河西四郡。

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爲防有人鋌而走險,積怒而反。輔漢大將軍營,並薊國將校,出鎮四州要地,便爲威懾宵小。

“爲何是河西?”薊王必有此問。

“回稟主公。河西四郡,扼河西走廊。絲路咽喉,千里流金。兩漢以來,多有關東大姓,舉族遷入,久爲豪強。然自主公流徙羌氐諸胡,遍置牢營,引古羌順下冰原。便有如涼州大人,舉家東遷以避。時流徙牢營,並無河西四郡。”右相耿雍,持芴跽奏:“如今,主公兼督四州。《薊法》行於河西。故引四郡騷動。”

簡而言之,薊王動了河西大姓的既得利益。

先是農田,其次商賈。如前所說,時下關稅,層層盤剝。糧谷出三關,竟交稅過半。爲避重稅,東西絲路商人,往往於河西四郡交接。爲當地大姓所販。而後偷運出關。或是關稅虛報,以貴充賤,矇混過關。賺取巨大稅差。

正因關津稅高,纔有居延外道興起。

今,薊王只取一稅。關稅陡降。絲路商人,喜大普奔。無需與河西當地豪強利益交割。徑直出關,往來東西。

田宅分割,利益切割。多措並舉,雪上加霜。

俗語謂“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四郡大姓心中愁怨,可想而知。

然忌於薊王赫赫威名,隴右八百萬羌氐諸胡,幕府數萬雄兵。故不敢輕舉妄動。尤其,薊王討平長城馬賊,收攏賊屍,築爲京觀。

往來觀者,無不震懾。

便是河西,亦有傳聞。

薊王征戰天下,所向披靡。區區四郡,能有何爲。

於薊王而言。卻不可不防。

“民情如火,亟待紓解。”薊王居高下問:“諸位可有良策。”

“回稟主公,臣,竊以爲。可效中丞,平象林之策。”藪東守樂隱,持芴跽奏。

“三族鼎立。”薊王輕輕頷首:“此計可行。”鮎魚效應,屢試不爽。

轉而又問:“當如何施爲?”

“西域各部,並涼州羌氐。左右遷居。”樂隱奏對。

“諸位以爲如何?”

“臣等,附議。”

薊王這便定計:“命,西域都護府,擇域外各部,內遷河西;涼州牧,並隴右幕府屬吏,擇羌氐諸胡,外出河西。各取五萬戶爲宜。”

“喏。”羣臣領命。

“命,金城都尉宋建、隴西都尉馬翼、張掖屬國都尉張恭、居延屬國都尉張遼、護羌校尉韓遂、護氐校尉馬騰,秣馬厲兵,守備郡境。受(輔漢)偏將軍鞠義節制。”薊王雖再未西征,然隴右軍事民情,盡在心中。

“臣等,遵命。”羣臣下拜。

“命,綏西右將軍徐榮,統西域聯軍一萬,東入陽關待命;綏西左將軍程普,統西域聯軍一萬,入玉門關待命。”

“臣等,遵命。”百官拜服。“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猛虎搏兔,亦用全力。

左右夾攻,腹背受敵。

不戰則已,一戰功成。

184 心有羈絆198 封侯廟食192 猛虎羣狼1.55 洛陽一日167 萬里征程1.95 互相成全1.45 何愁不嫁19 人不渡己1.63 泰山賊衆181 羣雄無首111 義高於律1.254 除舊佈新1.84 東海揚塵115 天下都北156 開卷有益143 向海而生133 強者之姿1.86 鼓角齊鳴187 奪舍續命123 上林冬狩173 有生之年1.52 二宮流血130 海內狂徒1.27 身後之謀1.229 吞光五鳳1.69 強宗驍帥1.39 天予吾王168 無法拒絕142 道破天機138 漏奪附黨1.259 世道人心181 未得其主1.28 地陷神術140 祓禊之會1.87 鯤鵬之志1.96 西行在即1.204 龍蛇混雜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79 撤村並邑1.44 豐取刻與1.6 以物易物128 魚遊燋釜1.58 割發代首1.66 甕中捉鱉1.28 地陷神術156 生死未卜109 麴氏先登261 寄神免禍213 橫空出世165 義而不罪1.86 兵鋒所指14 公孫劍器134 鮮卑利亞129 棋逢對手164 成家立業179 胴體雕青1.42 變置社稷154 衆星捧月104 見字如面186 福壽未央1.96 魂不守舍1.9 決裂諸侯1.34 恩同再造140 守土有功1.27 六縣俱名163 佛道先後1.50 大河之子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87 良平之奇140 懷利相接1.258 搶佔先機124 明以照奸115 平生罕見1.88 皆有所屬1.54 一國之主1.65 東界牧馬195 名門大姓183 天佑吾王61 穩紮穩打109 寧有種乎1.84 東海揚塵1.32 一線生機1.87 大漢風骨1.65 如湯沃雪1.87 大漢風骨125 息事寧人1.228 義貫金石109 多管齊下111 鳴蟬蛻殼1.77 學富百車1.33 以衆擊寡194 天下共疾113 芳蘭之舉173 畝鍾之田159 威震西域1.89 薰蕕異器1.54 七日血戰177 青鳥傳信191 何必談錢166 大材小用
184 心有羈絆198 封侯廟食192 猛虎羣狼1.55 洛陽一日167 萬里征程1.95 互相成全1.45 何愁不嫁19 人不渡己1.63 泰山賊衆181 羣雄無首111 義高於律1.254 除舊佈新1.84 東海揚塵115 天下都北156 開卷有益143 向海而生133 強者之姿1.86 鼓角齊鳴187 奪舍續命123 上林冬狩173 有生之年1.52 二宮流血130 海內狂徒1.27 身後之謀1.229 吞光五鳳1.69 強宗驍帥1.39 天予吾王168 無法拒絕142 道破天機138 漏奪附黨1.259 世道人心181 未得其主1.28 地陷神術140 祓禊之會1.87 鯤鵬之志1.96 西行在即1.204 龍蛇混雜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79 撤村並邑1.44 豐取刻與1.6 以物易物128 魚遊燋釜1.58 割發代首1.66 甕中捉鱉1.28 地陷神術156 生死未卜109 麴氏先登261 寄神免禍213 橫空出世165 義而不罪1.86 兵鋒所指14 公孫劍器134 鮮卑利亞129 棋逢對手164 成家立業179 胴體雕青1.42 變置社稷154 衆星捧月104 見字如面186 福壽未央1.96 魂不守舍1.9 決裂諸侯1.34 恩同再造140 守土有功1.27 六縣俱名163 佛道先後1.50 大河之子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87 良平之奇140 懷利相接1.258 搶佔先機124 明以照奸115 平生罕見1.88 皆有所屬1.54 一國之主1.65 東界牧馬195 名門大姓183 天佑吾王61 穩紮穩打109 寧有種乎1.84 東海揚塵1.32 一線生機1.87 大漢風骨1.65 如湯沃雪1.87 大漢風骨125 息事寧人1.228 義貫金石109 多管齊下111 鳴蟬蛻殼1.77 學富百車1.33 以衆擊寡194 天下共疾113 芳蘭之舉173 畝鍾之田159 威震西域1.89 薰蕕異器1.54 七日血戰177 青鳥傳信191 何必談錢166 大材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