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微觀天下

如何準確繪製一卷山川地形圖,時下工匠,各自法門。

墨家乃集大成者。後墨門式微,工匠離散,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散落在諸多先秦兩漢文獻史料中的墨門筆記,才被後人整理記錄,得以重見天日。

魏晉時,有裴秀,在總結前人繪圖經驗時,發現不少有益之法。於是對各家之法進行歸納整理,提出“製圖六體”。創造性的歸納出,繪製地圖的六條原則。分別是:分率、準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並按此法,親自完成了《禹貢地域圖》的測繪。此乃華夏最早之《地圖集》。

“分率”爲比例尺,“準望”即方向,“道里”即距離,“高下”指高差,“方邪”乃坡度,“迂直”則爲高低與距離之換算。

裴氏製圖六體,準確闡明瞭地圖比例尺、方位和距離的關係,對後世地圖測繪,影響致遠。

同時期,還有劉徽所著《海島算經》。利用“重差法”測量海上地形地貌。亦爲地圖學提供了數學基礎,乃華夏最早一部《測量數學》著作。

шωш▪ttk an▪¢ ○

後有唐僧“一行(張遂)”,利用自制“黃道遊儀”、“水運渾天儀”等大型天文觀測儀器及演示儀器,在黃河流域沿南、北同一條線,擇若干測量點,分別測量每個點的北極星高度,及任兩點間的地面距離,並由此計算出子午線的長度。

其結論是:北極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離便相差三百五十一里又八十步,此,便是子午線一度的長度(131.3千米)。對比後世精確計算出的子午線一度(111.2千米),雖有二十千米的誤差(誤差率僅有0.18),仍不失準確。因而稱其爲,世界上最早“準確測量出”子午線長度之人。

一言蔽之。北極星的高度,即是當地的地理緯度。只需知曉兩地北極星高度之差,即知兩地緯度差,由此可得出子午線長度。

反之,若知子午線長度,又測量出兩地北極星高度之差,便可精確得出兩地緯度之差。

此結果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對後世,地圖測繪,同樣影響深遠。

首先,北極星相對北極點是不動的,仰望北極星的仰角,便是當地的地理緯度,故與測量季節無關(請注意)。

其次,子午線是相等的半圓,跨度一百八十度(180°),因而地球的形狀,亦不影響其測量(再請注意)。

只需在晴朗的夜晚,於船上仰望北極星。準確測量出仰角,便可準確計算出二地間的緯度之差。

“司南”是否爲真正意義上的指南針,後世並無定論。然自從劉備“麒麟降世”,指南針便確已出現。所有薊國海船,皆設有“針房”,用於安置“司南”。劉備已命蘇伯等人,研製“航海羅盤”。諸如指南針、白琉璃、等物料齊備,只需將其中所含物理融會貫通,航海羅盤出世,應當不難。

時下羅盤,稱“栻盤”。多爲漆木質地。與後世“風水羅盤”大同小異,由圓形天盤和方形地盤組成。上刻二十八宿星。天盤、地盤,中心以軸相連,地盤四角與天盤有雙線相接,內嵌一大二小,三顆竹珠,用於旋轉,結構複雜而精巧。

只需稍加改造,便可製作成航海羅盤。

而在“航海羅盤”未出現前。先人們,已採用星象來辨識方位。

據《漢書·藝文志》載,前漢時,可充作海上導航的星象書,已有《海中星占驗》十二卷,《海中五星經雜事》二十二卷等,計一百三十六卷之多。皆是前人在海上總結出的天文經驗及規律。記錄航海中對星座、行星等位置判定,以定航線。

然而,經由太陽或星座,僅能確定航向,無法精確定位。更無法確定航速。

至於“牽星過海”,“拋繩計節”,還都是後話。時下尚無需遠洋航行。倭國列島與三韓半島,隔海相望。只需越過對馬海峽,即便遇上颶風、洋流,以倭國列島之狹長,終歸能尋到邪馬臺國。

只需在對馬島立港,作爲中繼。薊國明輪海船當可經泉州港、南津港、濟州港、釜山港、對馬港,往來三韓半島及倭國列島。算算時日,前往邪馬臺的船隊,不日便將返回。

得益於薊王少年時,樓桑縮微模型圖的測繪和製作。

薊國良匠,皆能以“一方”爲單位,準確繪製地圖。

“縱橫一丈”稱“一方”。此乃“一方丈”之省稱。換言之,將“一方丈”縮小成“一寸見方”,乃薊國最常用之城池繪圖“分率”。

便是匠人所謂:“一方之土微縮於方寸之間”。

薊王早有言在先。薊國所有地圖及海圖,皆以“一里見方”。於是乎,在“一寸見方”的方格內,繪圖出一里海圖。便是所有薊國海船,出海時所奉王命之一。

如何計算航速,又成了縈繞薊王心頭的未解之謎。在劉備看來,航速之所以難以計算,正因茫茫大海上,無法計算船隻的相對速度。與陸地不同,海水是流動的。

知劉備爲測量航速一籌莫展,左國令士異進言道:何不用“流木法”?

劉備一愣:且速速道來。

“流木法”乃爲華夏先民,最先創造的“海上計程法”。此法,不晚於漢代,已應用於航海活動。

按三國時,東吳人萬震《南州異物志》所載。流木計程法,具體操作如下:一人在船頭將木塊投入海中,另有一人同時向船尾跑去,要確保“人與木”同時到達船尾。如此一來,已知船身長度,及奔跑時間,便可測算航速,進而計算航程。

此中有兩個關鍵:其一,同時出發,同時抵達;其二,要能精確計時。若用諸如“一炷香”,顯然太過粗放。用漏刻,亦難以計算“分秒之差”。

靡顏膩理,口舌生津的高等女祭司,亦在百忙之中,仰面言道:何不用沙漏?

一語驚醒夢中人。

沙漏不復雜。與時下漏刻大體相同。如前所說,白琉璃和細沙粒,隨手拈來。製作當不復雜!沙漏勝在攜帶方便,且不受地域所限。如時下北方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漏刻自無法在戶外使用。且不受水壓所限,沙漏比漏刻當更精確。

解鎖琉璃燒造術後,許多造物,應運而生。

窺一斑而知全豹。且看,何爲東西合璧!西方機關術,亦有大機巧。當然,學識淵博的高等女祭司,亦功不可沒。

薊王向來有功必賞。

這便隻手勾起,抱入池邊溫牀。

“玉樹後庭前,瑤草妝鏡邊。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圓。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

1.8 馬桶廁籌71 各路神仙1.79 當不至於148 如期而至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7 忽左忽右135 喜得千金178 爲戰而生114 難兄難弟1.94 百官缺席108 禮不可廢1.52 母子相見1.86 精兵盡出161 空前絕後175 菩薩女蠻159 衆星拱辰187 西運東輸112 泊樓車位1.92 家賊難防1.26 何以解憂1.67 六尺之孤14 興師動衆1 天羅地網216 觸類旁通1.26 太后召見151 終破鄴城1.47 以儆猢猻199 孤心甚慰176 薊王東歸159 亂世之才18 千里圩田100 連夜謀劃1.3 香消玉損1.65 攻略壽春1.240 聽風即雨1.87 三宮鼎立156 偷樑換柱1.34 大難不死180 烏程白虎1.85 多長爲宜214 後生翹楚156 定鼎關中1.96 魂不守舍31 垂綏琬琰1.92 輕身爲國188 二桃三士1.66 麒麟騰空199 半天一夜41 黃驃產子175 菩薩女蠻131 鳩佔鵲巢1.42 善利其器1.253 軍法從事1.44 善利萬物179 三人爲衆1.55 馬踏聯營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216 五射之術51 天下一國1 羣雄上洛148 輕雲閉月1.2 圈地爲邑10 義結金蘭1.89 未改初心1.25 美人無極1.36 渾天大陣1.50 無中生有143 雜羌兵諫1.6 長轡遠馭183 龍向天飛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06 偷天換日137 萬死不避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43 大展宏圖1.87 三宮鼎立1.49 將計就計1.75 愁雲散盡215 班姑蔡女1.49 上表回國1.92 南有喬木1.28 雌雄雙劍1.204 猶樂思沛131 胡雜騎兵1.82 倉樓藏秘1.73 大雅無傷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34 先禮後兵1.245 天下樓桑134 天下初平1.98 千金之軀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77 酎金補齊1.200 永安上壽1.45 入園面後1.79 字挾風霜1.62 陰陽連環18 四面楚歌1.9 雄甲天下127 先入爲主
1.8 馬桶廁籌71 各路神仙1.79 當不至於148 如期而至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7 忽左忽右135 喜得千金178 爲戰而生114 難兄難弟1.94 百官缺席108 禮不可廢1.52 母子相見1.86 精兵盡出161 空前絕後175 菩薩女蠻159 衆星拱辰187 西運東輸112 泊樓車位1.92 家賊難防1.26 何以解憂1.67 六尺之孤14 興師動衆1 天羅地網216 觸類旁通1.26 太后召見151 終破鄴城1.47 以儆猢猻199 孤心甚慰176 薊王東歸159 亂世之才18 千里圩田100 連夜謀劃1.3 香消玉損1.65 攻略壽春1.240 聽風即雨1.87 三宮鼎立156 偷樑換柱1.34 大難不死180 烏程白虎1.85 多長爲宜214 後生翹楚156 定鼎關中1.96 魂不守舍31 垂綏琬琰1.92 輕身爲國188 二桃三士1.66 麒麟騰空199 半天一夜41 黃驃產子175 菩薩女蠻131 鳩佔鵲巢1.42 善利其器1.253 軍法從事1.44 善利萬物179 三人爲衆1.55 馬踏聯營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216 五射之術51 天下一國1 羣雄上洛148 輕雲閉月1.2 圈地爲邑10 義結金蘭1.89 未改初心1.25 美人無極1.36 渾天大陣1.50 無中生有143 雜羌兵諫1.6 長轡遠馭183 龍向天飛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06 偷天換日137 萬死不避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43 大展宏圖1.87 三宮鼎立1.49 將計就計1.75 愁雲散盡215 班姑蔡女1.49 上表回國1.92 南有喬木1.28 雌雄雙劍1.204 猶樂思沛131 胡雜騎兵1.82 倉樓藏秘1.73 大雅無傷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34 先禮後兵1.245 天下樓桑134 天下初平1.98 千金之軀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77 酎金補齊1.200 永安上壽1.45 入園面後1.79 字挾風霜1.62 陰陽連環18 四面楚歌1.9 雄甲天下127 先入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