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九流學派

南港,萬人空巷。

皆來目睹新婦風貌。話說,王上屢被賜婚,皆是國色天香。料想此次亦不例外。安貴人生平,亦漸爲人所知。“安侯”安世高之女。爲大長秋兼領尚書令曹節收養。自幼長於禁中,知書達理,一身貴氣。諸如此類。

既是送嫁,必有交接。

先由送親使,誦讀竇太后賜婚敕令。而後與迎親使交接。禮樂奏響,隊伍次第登岸。換乘王宮車駕,赴靈輝殿,行貴人婚儀。

王妃、貴人、美人,儀軌大有不同。“六宮稱號,惟皇后貴人,金印紫綬。”

儀軌極高。

曹節曾言:“若計成,當以‘貴人禮’聘之。金章紫綬,居於王宮大殿。薨後玉柙銀縷,伴駕長眠。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僅此一句,便知大不同。

馮氏爲美人,便無此待遇。

待送嫁隊列與迎親隊列,合二爲一。便有王宮車駕,列隊船下。伴着人羣的驚歎,安貴人驚鴻一瞥,登車遠去。

二宮太皇先行入車,並未露面。

一路鼓吹幢麾,浩浩蕩蕩,駛向王都。

沿途民衆,自發焚香道旁。衣錦披繡,張燈結綵,普天同慶。爵民可錦衣車行,一妻一妾。亦是王法所定。

薊國二十等爵深入人心。與分戶不析產之《圩田制》,相得益彰。

或有人問。如此好事,薊人豈不皆如薊王這般,螽斯衍慶,子嗣綿延。事實確如此。然薊國戶數,一直維持在七八(7.5)之間。究其原因,薊人多擇長子成家後,再誕下次子。只因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有很多。讀書、習武、蹴鞠、賽馬……

一言蔽之,絕不能讓我子,未戰先怯。人生尚未落子,便投子認負。輸在了起跑線上。編戶齊民如此,更何況爵民乎。得聞詳情,薊王一聲長嘆。可憐天下父母心。古往今來,莫不如是。

諸如營城術、通渠術、治水術、機關術、造船術、造紙術、印刷術、冶鐵術、鑄器術……凡薊國專屬,皆爲大熱學科。

最近又興航海術。聞市舶寺招收航海學徒,三千名額被一日掃空。

許多路遠,未能入選。齊聚市舶官寺門前。一時羣情激奮。

劉備專開朝議。

薊國三守五尹十六令,幕府重臣,悉數在列。

市舶令田驊,始料不及:“三千人已是上限。寺中屬吏,苦無人手可用。”

“意料之中。”劉備輕輕頷首,並不怪罪:“奈何三千之數,之於千萬國民,杯水車薪。樂府傳舞樂,將作寺授機關,都水署必是河渠,市舶寺自是航海。孤以爲,太過散亂。”

“主公意欲何爲?”上庠令鄭玄,聞絃歌而知雅意。

“何不匯聚一堂,另立‘大學’以授之。”

“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爲大務,立大學以教於國,設庠序(學校)以化於邑。”鄭玄言道:“大學與太學,當如何區分。”

“太學壇,傳顯學。大學,授雜學。”劉備言道。

“韓非子曰:“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稍後,又有陰陽、儒、墨、名、法、道,‘六家’之說。前漢劉歆再增‘縱橫’、‘雜’、‘農’、‘小說’,爲‘十家’。班固曰:‘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後去‘小說家’,時人將餘下九家,稱爲‘九流’。敢問主公,顯學、雜學,當如何區分。”上庠令鄭玄,博古通今,果然大才。

“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薊王出口成章:“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有其道理。今《薊國百科全書》編撰有序。當集百家之大成。或稱‘大儒學’。除此之外,諸子百家,皆入雜學。”

“主公之意,乃將‘大儒學’置於百家之上。”鄭玄心領神會。

“然也。故太學壇傳授大儒學,兼顧百家之精髓,稱‘本科’。大學則分門別類,專授雜學,稱‘專科’。”

“原來如此。”羣臣紛紛醒悟。本專之分,已道明一切。大儒學,本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對諸子百家進行提煉優化,融入儒學門下。然若要專修各學派,便可入薊大學。

太學、大學,一點之差。高下立判。

“如此,當無需有顯學與雜學之分。”上庠令鄭玄言道:“便以本、專稱之。”

“甚好。”劉備輕輕頷首。

“敢問主公,大學立於何處?”左國令黃承彥,起身奏問。

“當是交通便利,人流密集之地。”劉備居高下問:“諸君可有高見。”

薊都尹婁圭當仁不讓:“當在國都之內。”開玩笑。一棟奇觀建築的加成,婁子伯焉能不知。

薊都尹既開尊口,餘下三守四尹,皆不好與其相爭。

“如此,便在南廣陽,擇址興建薊大學。”薊王靈光一現。

南廣陽城與南廣陽港,隔巨馬水相望。城池在北,港口居南。薊國黃金水道,路經年不凍,船隊往來如織,販運薊國名產。南廣陽城、港,富庶可比樓桑。兩座堅城各納民衆,二萬戶,及一萬戶。南廣陽一地,有民近三十萬衆。乃督亢秋成之重鎮。港中有五千船戶落戶,亦是航運重鎮。只可惜被籠統歸爲“督亢地”,名聲不顯。督亢者,乃薊國心腹之地也。

“喏。”婁圭大喜下拜。得薊大學入駐。南廣陽必將聞名天下。

便在送嫁船隊出發前。將作館上呈微縮模型,幾經修改完善,薊大學隨之擇址興建。

因在南廣陽,故稱“南學”。周時,有東、南、西、北四學,並太學稱“五學”。

因次於太學。故大學主官,稱“下庠令”。銀印青綬,秩二千石。《禮記·王制》:“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鄭玄注曰:“下庠,小學也。”薊國小學、中學,乃是各城學、校。下庠,遂改大學之意。

首任“下庠令”花落誰家,尚無定論。洛陽嫁車已至。

薊王身披華服,立於靈輝殿殿前。恭迎二宮太皇並安貴人、馮美人,車駕入宮。

恰逢雲開日現。

一縷暖陽,揮灑殿前。薊王人中麒麟。丰神俊逸,溢彩流光。

155 拳拳之心51 以尹天下182 馬齒徒增91 車騎填巷190 且要珍惜1.45 好治不病186 五子連臺1.28 火燒長社1.87 大漢風骨1.48 百善孝先1.237 露華勻玉1.54 薊國四師131 美玉生煙195 青史留名10 多子饒妻1.98 水火相濟1.32 銅錢雨落160 巧不如拙165 片羽吉光151 終成眷屬156 薊王子館15 平輩相交195 名門大姓1.205 請君入徐1.239 神泉秀水1.27 以身舉債114 難兄難弟1.96 魂不守舍13 民情得疏1.2 雞不下蛋1.67 莫測禍福1.250 與君年少1.95 互相成全153 巧施連環156 仁至義盡21 三人成虎16 嫁禍江東1.32 上下求索143 七十二妃1.22 其道大美104 見字如面1.5 奉身以死133 兵鋒四起1.70 價低者得114 太平劫案19 君前臣名15 正視己心145 夢寐以求1.40 洛陽酒家105 天師三分1.2 圈地爲邑103 入幕之賓1.3 貢金補全1.58 狐虎之威1.59 亂我心曲193 應運而生159 白波立寨1.99 北疆來人166 囈語少年100 與我一戰118 求死不易71 以鹿爲幟156 定鼎關中101 減矢之計191 魚梁血濺181 未得其主160 遠見卓識146 有恃無恐101 向虎山行1.47 倉樓覆道130 不可定期105 天師三分1.43 樓桑特產1.52 漢越親和1.49 以道御術1.84 東海揚塵1.60 伏波定海114 割肉飼虎199 款到發貨1.79 當不至於1.74 黃金臺上1.23 孤軍誘敵163 顧此失彼1.88 立象林苑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29 負荊請罪1.69 張飛劫親126 分胙之禮231 司馬爭先1.27 天下瞠目114 闢禍樓桑1.75 永不更迭1.99 北疆來人156 偷樑換柱1.300 出頭之機1.76 牽繮執轡1.58 睚眥必報1.59 大興土木135 佳偶天成13 大賢良師
155 拳拳之心51 以尹天下182 馬齒徒增91 車騎填巷190 且要珍惜1.45 好治不病186 五子連臺1.28 火燒長社1.87 大漢風骨1.48 百善孝先1.237 露華勻玉1.54 薊國四師131 美玉生煙195 青史留名10 多子饒妻1.98 水火相濟1.32 銅錢雨落160 巧不如拙165 片羽吉光151 終成眷屬156 薊王子館15 平輩相交195 名門大姓1.205 請君入徐1.239 神泉秀水1.27 以身舉債114 難兄難弟1.96 魂不守舍13 民情得疏1.2 雞不下蛋1.67 莫測禍福1.250 與君年少1.95 互相成全153 巧施連環156 仁至義盡21 三人成虎16 嫁禍江東1.32 上下求索143 七十二妃1.22 其道大美104 見字如面1.5 奉身以死133 兵鋒四起1.70 價低者得114 太平劫案19 君前臣名15 正視己心145 夢寐以求1.40 洛陽酒家105 天師三分1.2 圈地爲邑103 入幕之賓1.3 貢金補全1.58 狐虎之威1.59 亂我心曲193 應運而生159 白波立寨1.99 北疆來人166 囈語少年100 與我一戰118 求死不易71 以鹿爲幟156 定鼎關中101 減矢之計191 魚梁血濺181 未得其主160 遠見卓識146 有恃無恐101 向虎山行1.47 倉樓覆道130 不可定期105 天師三分1.43 樓桑特產1.52 漢越親和1.49 以道御術1.84 東海揚塵1.60 伏波定海114 割肉飼虎199 款到發貨1.79 當不至於1.74 黃金臺上1.23 孤軍誘敵163 顧此失彼1.88 立象林苑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29 負荊請罪1.69 張飛劫親126 分胙之禮231 司馬爭先1.27 天下瞠目114 闢禍樓桑1.75 永不更迭1.99 北疆來人156 偷樑換柱1.300 出頭之機1.76 牽繮執轡1.58 睚眥必報1.59 大興土木135 佳偶天成13 大賢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