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世道居奇

“公臺所慮,操焉能不知。”曹操嘆道:“豪強大姓,吞併良田,隱匿人口,結牆自守。然賦稅何來,糧草何出?”

見羣僚無語。曹操又道:“常聞‘奇貨可居’。諸位可知,今時今日,何謂‘奇貨’?”

陳宮、程立四目相對:“‘奉天子’乎?”

“然也,非也。”曹操先是點頭,又隨之搖頭:“奉天子,亦是‘世道’。故今之奇貨,便是今之世道。”

“世道居奇。”荀彧若有所思。

“然也。”曹操嘆聲一笑:“叔侄紛爭,羣雄逐鹿。小者據塢堡,大者割州郡。或合縱連橫,或遠交近攻。然兵馬、舟車、糧草、輜重,從何而來?”

“稅賦。”陳宮答曰。

“非也。”曹操伸手遙指:“皆出豪強塢堡。今,上達天子,下至斗食。無豪強資助,皆不得衣食。爲籠絡豪強,無所不用其極。先前,合肥侯南陽稱帝。關東豪強,以汝南袁氏爲首,鄉黨親朋,竊據高位。州郡鄉里,凡官吏,皆出朋黨;凡佐史,皆爲子弟。上下勾連,左右遮掩。吏治如此,民生何如?倚重豪強,必許以重利。兼併良田,豢養奴衆,壟斷四野仍不知足。今竟欲宰割天下,覬覦天子大位。故與豪強爲伍,‘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久成大害,智者不爲。”

“明公所言極是,然事有輕重緩急。豪門大姓之害,乃兩漢四百年,積重使然。‘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明公剛與關東決裂,樹敵四面,不可再生內亂。”陳宮苦勸。

“公臺之意,我已盡知。”曹操如何能不知,內憂外患,取禍之道。

平心而論。曹操亦不願與關東世家,刀兵相向。不惜與羣雄決裂,奉天子入兗。正因豪強大姓,囤積居奇。坐等羣雄,不請自來,願者上鉤。入塢堡,行利益交換。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羣雄逐鹿,耗費可想而知。然兵馬糧草,皆屯於高牆之後。羣雄爲求取,必行交易。或許以高官厚祿,或結秦晉之好。自上而下,政令所出,無不爲豪門服務。如稍後九品中正,被惡意篡改。明知遺禍無窮,仍推行天下,絕寒門出路。

何以至此。

一言蔽之,趨利避害,人性使然。此便是一家獨大之危害。誠如恩師少時諄諄教誨。豪門寒門,皆是百姓。寒門貴子,乃君之道。

少時不知何爲“寒門貴子”。待爲人主方知。貴子,便是寒門出路。生而貧窮,不足爲懼。然世代相傳,遂成頑疾。便是家國之禍。

貧窮若成世代相傳的疾病。爲治病續命,必有人鋌而走險,無所不用其極。即便引狼入室,認賊作父。亦在所不惜。

終歸“飢不擇食,寒不擇衣”。

君以草芥待我,我必仇寇報之。

於漢人而言。家仇國恨,便是如此利落。

逢災年,豪門大姓囤積米糧,無非求財。逢亂世,豪門大姓,錢糧兵甲,無所不積,欲求天下也。

甄城行宮。

此宮傳聞春秋時已有。齊桓公先後六次,與各路諸侯會盟於此。

董侯畢竟年少。出奔洛陽,一路無驚無險。遷居於此,雖不比南宮玉堂殿,金碧輝煌,天子氣象。然勝在古韻遺風。

尤其太師、太傅,羣臣皆在。

上朝如舊,並無不同。飲食起居,亦有左豐相伴。

即來則安。又聞各方兵馬,四出洛陽。薊王收拾殘局,重造帝都。假以時日,再遷回不遲。

“兗州更近壽春。”董侯問計羣臣:“爲今之計,該當如何。”

王允奏曰:“回稟陛下。關東沃野千里,地廣物豐。四方將軍,領四州之牧。且大河之北,幽、冀、並、涼,四州之地,有薊王坐鎮。年年奉獻如舊。待府庫充盈,兵馬強壯,陛下傳檄天下,四起雄兵。何愁天下不定,漢室不興。”

“太師所言,甚慰朕心。”董侯欣然言道:“朕與諸君共勉。”

“陛下明見。”羣臣下拜。

逃出洛陽,利弊皆有。然好處顯而易見。尤其與青、徐、荊、揚四州相連。青州牧劉岱,終如願以償。得薊國翥鳳艦隊。與曹操蓋海,扼大河上下水路。直通河海。見堅船利炮,橫衝直闖,所向披靡。徐州牧陶謙,亦有所動。

遣別駕麋竺,出使薊國。求購艦隊。艦隊除去船隻,更滿載武具。如飛雲號,船載萬件兵甲,千匹良馬,弓弩三千,箭矢十萬。艉艙還有水陸兩用,攻城舫車一輛。作價十億,物超所值。且還涵括,船員培訓、維護升級,諸如此類,服務甚是周全。

同爲巨賈。麋竺抵達泉州。先入田韶府邸。

飛雲、蓋海、遊麟、翥鳳,四大艦隊得其一,足可縱橫河海。話說,飛雲、蓋海、翥鳳三艦隊,皆爲田韶販賣。

每售一支,田韶便得升爵一次。

販賣飛雲時,連升三爵。爲十二等之“左更”。販出蓋海時,又升二爵,爲十四等之“右更”。販出翥鳳,再升一爵,爲十五等之“少上造”。

於是乎,薊國民爵,遂成定律:

五大夫以上,每升一爵,作價十億;次立同功,減升一等,直至一等。相同的功勞,初授與二授,三授,皆次減一等。四授之後,僅爲一等。

二十等列候,非功不受。列候之上,非劉不王。

換言之,田韶再販出一支艦隊,仍可再升一等爵。至十六等“大上造”。

“薊國民貴”,典出於此。言下之意,薊國爵民爲貴。亦言指民爵太貴。

東海壽麋,如雷貫耳。同爲巨賈,田韶焉能不聞其名。

中門相迎,大宴賓客。

麋竺儒雅,言談舉止,君子之風。田韶大奇之。遂星夜入王城,薦於薊王當面。

聞麋竺出使,薊王感慨忽生。

恰逢月初朝會。

召入靈輝殿中相見。

“下臣麋竺,拜見王上。”

“貴使免禮。”薊王居高言道:“賜座。”

“謝王上。”百官注目,麋竺榮辱不驚。果然俊傑。

1.44 勸善禁惡196 遠古迴響13 改造閭里1.88 腰纏萬貫151 君臣之約145 貴麟二子134 一刀之威13 藥入病走192 共赴巫山1.200 終破隴關171 無福消受179 胴體雕青164 首尾呼應1.54 一國之主196 百年大計135 抱火寢薪1.84 蟾宮折桂159 亂世之才117 水淹三軍15 平輩相交1.204 龍蛇混雜153 志存高遠156 薊王子館1.8 拍案驚奇1.44 降集氐羌137 共飲此杯1.76 智機千變61 穩紮穩打1.60 八關都邑1.272 董卓赴宴178 中洲一郡1.8 神都洛陽1.45 權利覺醒13 虛實失度133 兵鋒四起119 司金典農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2 平羌之策105 野火燎原104 靡麗妖風136 悲秋盡露136 和親之禮1.35 多事之秋1.48 反間之計1.8 北面而事101 減矢之計1.5 奉身以死185 諸王稱臣1.220 迫在眉睫1.93 古羌懸棺1.75 蔡邕來了197 因時而化155 萬物之極1.23 移花接木1.99 生死相托1.84 王道治國144 攻堅克難175 石破天驚148 三舉鄉黨1.9 策封爲王173 王取幾何51 流民來附1.56 拱手相送231 司馬爭先1.65 洛陽邸報1.66 甕中捉鱉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50 人中呂布158 常山之蛇126 向死而生1.98 白湖水榭105 烈女龐娥1.232 繡衣追魂121 上下勠力122 亦是豪傑114 太平劫案281 過猶不及1.244 薊國民貴142 投石問路171 朝令夕改1.30 旱極而蝗1.23 百騎踏營281 過猶不及121 各取所需1.57 周不如漢1.4 大禍滔天131 綱舉目張112 幣行天下103 兵發西進164 成家立業151 董卓擲戟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80 賊兵來襲113 對面而弈1.76 獻圖明志15 督亢新城1.70 孤芳自賞138 漏奪附黨1.39 天予吾王15 退居其次
1.44 勸善禁惡196 遠古迴響13 改造閭里1.88 腰纏萬貫151 君臣之約145 貴麟二子134 一刀之威13 藥入病走192 共赴巫山1.200 終破隴關171 無福消受179 胴體雕青164 首尾呼應1.54 一國之主196 百年大計135 抱火寢薪1.84 蟾宮折桂159 亂世之才117 水淹三軍15 平輩相交1.204 龍蛇混雜153 志存高遠156 薊王子館1.8 拍案驚奇1.44 降集氐羌137 共飲此杯1.76 智機千變61 穩紮穩打1.60 八關都邑1.272 董卓赴宴178 中洲一郡1.8 神都洛陽1.45 權利覺醒13 虛實失度133 兵鋒四起119 司金典農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2 平羌之策105 野火燎原104 靡麗妖風136 悲秋盡露136 和親之禮1.35 多事之秋1.48 反間之計1.8 北面而事101 減矢之計1.5 奉身以死185 諸王稱臣1.220 迫在眉睫1.93 古羌懸棺1.75 蔡邕來了197 因時而化155 萬物之極1.23 移花接木1.99 生死相托1.84 王道治國144 攻堅克難175 石破天驚148 三舉鄉黨1.9 策封爲王173 王取幾何51 流民來附1.56 拱手相送231 司馬爭先1.65 洛陽邸報1.66 甕中捉鱉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50 人中呂布158 常山之蛇126 向死而生1.98 白湖水榭105 烈女龐娥1.232 繡衣追魂121 上下勠力122 亦是豪傑114 太平劫案281 過猶不及1.244 薊國民貴142 投石問路171 朝令夕改1.30 旱極而蝗1.23 百騎踏營281 過猶不及121 各取所需1.57 周不如漢1.4 大禍滔天131 綱舉目張112 幣行天下103 兵發西進164 成家立業151 董卓擲戟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80 賊兵來襲113 對面而弈1.76 獻圖明志15 督亢新城1.70 孤芳自賞138 漏奪附黨1.39 天予吾王15 退居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