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各有封賞

薊王宮,正殿。

送走顏良,劉備不由得一聲長嘆。

饒是奇謀百出的幕府左丞荀攸,亦難料到,顏良竟是那個被泰山太守張舉收買的琅琊賊酋。而此行目的,是爲混入薊國,裡應外合,伺機縱火。

豈料誤打誤撞。登頂黃金闕,獲黃金千兩,二千石高官。

見劉備禮賢下士,欲當場拜爲校尉。顏良何須再做遮掩。這便將實情悉數道出。滿堂譁然。劉備遂命顏良先下去等候,先與羣臣商議。

“該當如何?”環視羣臣,劉備開口。

見二位國相併未答話,荀攸這便起身言道:“將計就計。”

“顏良身份已破,如何將計就計?”劉備問道。

荀攸笑道:“世人皆知有名喚顏良者,登臨黃金闕,得千兩黃斤,獲二千石高位。又豈知此顏良是彼顏浪?”

“李代桃僵。”劉備恍然大悟。

“胡輔改名薦書,着實是一步妙棋。”荀攸又道:“只需爲顏良安一個妥當的出身,世人又豈能生疑。”

劉備看向兩位國相:“國中可有合適之地?”

“薊國並無顏氏聚落。”左國相崔鈞少時曾領崔氏商隊往來北地,這便言道:“今安平國堂陽縣有顏氏村邑。可假此出身。”

“如此甚好。”劉備一想,似乎不妥:“安平屬冀州,乃太平道大本營,日久必會露出破綻。”

荀攸答道:“無妨。祖籍不同於營生之地。顏良少小離家,漂泊異鄉亦是常理。且說,只需待此戰事了,顏良身份當不公自宣。就此與過往一刀兩斷,忠心輔佐王上,豈非兩全其美。”

“如此,二位國相且去安排。只說是堂陽顏良,而非是琅琊顏浪,登臨黃金闕。”劉備這便笑道:“顏良來投,真乃天助我也。”

“主公,可否等顏良等人立功自效,再封賞不遲。”耿雍言道。

劉備看向荀攸:“左丞以爲如何?”

“回稟主公,臣以爲,此事宜早不宜遲。”荀攸答道。

“左丞何出此言?”耿雍這便起身相問。

“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又曰:‘君以國士待我,我當以國士報之’。主公授以二千石高俸,令其爲國士。顏良必投桃報李,效以死力。”荀攸答道。

“原來如此。”耿雍這便行禮道:“雍,受教了。”

荀攸亦回禮,起身後又獻一策:“顏良此行有心腹數人。如他所言,五人稱‘泰山四寇’。可一併封爲六百石軍曲候。授以:印綬、兵甲、戰袍,官服、良馬等,命其招安餘衆。若能策反泰山賊衆,反戈一擊。張舉、張純,必敗。如此一來,南路賊軍便不足爲慮。只剩北路數萬烏桓。此戰易耳。”

“如此……且聽左丞之言。”劉備利落果斷。兩害相權取其輕。泰山賊不妨先用之。待事畢,再整頓軍紀,誅殺害羣之馬不遲。

事不宜遲,劉備這便召來胡輔。由他陪同顏良返回黃金臺,宣佈王命。

見顏良去而復返。移居劇辛小金臺獨棟別館內的,孫康、孫觀、吳敦、尹禮、昌霸等人,終是放心。又見書生胡輔,亦各自心安。人皆如此,總是信熟疑生。故而劉備纔會讓與顏良等人有一面之緣的胡輔前來宣詔。

屏退左右,胡輔自居上首。

顏良肅容跪地。見大哥如此,衆人雖不知何故,卻也急忙跟着跪地。互相交頭接耳,各自搖頭皆不知所以。

胡輔取詔書在手,朗聲誦讀:“光和五年,九月廿一,薊王詔曰:‘孤少時家貧,三餐不繼。屯田自養只求溫飽,後附民多有投靠,小村變邑,邑又爲城,今並六縣爲國,成一方諸侯。以己度人,自不想萬千國民與孤少時一樣,忍飢挨餓。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落草爲寇,又豈能長久。今日爲賊,明日爲賊,日日爲賊,此生爲賊,豈能再令兒孫爲賊乎?爲子孫長遠計,大丈夫當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爲國效力,以覓封侯,恩澤子孫。孤言出必行,他日若立新功,當如此例。’”

一詔讀完,胡輔又取一詔:“封顏良爲校尉,號:蕩寇。秩比兩千石,‘銀印青綬’,孫康、孫觀、吳敦、尹禮、昌霸,皆爲軍曲候,秩比六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黃金千兩,人各兵甲一套、戰袍十件、四季朝服及西極良馬一匹。”

滿堂寂靜無聲,須臾,只聽顏良沉聲呼喝:“臣,領詔謝恩。”

“臣,領詔謝恩。”五人急忙附和。

將兩份加蓋薊王璽印的詔書,收攏成卷,又裝入錦囊。胡輔這便雙手捧給顏良。

顏良雙手接過,收入袖中,這才起身。身後五人亦隨之站起。

昂揚大漢,赳赳丈夫。

胡輔仰望顏良,不禁笑道:“士別三日,刮目相看。校尉已位列二千石高官。胡輔,衷心爲校尉賀。”

“謝先生保舉之恩,賜名之義。”顏良抱拳回禮,便又開口道:“不知先生可否再爲顏良取一表字。”

“有何不可?”胡輔亦是年少,百無禁忌:“所謂‘良禽擇木,賢臣擇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何不叫:公擇。”

“多謝賜字。”顏良這便默記在心。

“顏良,顏公擇。”身後孫康、孫觀、吳敦、尹禮、昌霸亦在口中唸叨。

“以後但凡用到在下,便可到學壇來尋。”將將口出,胡輔又笑着擺手:“哦,實不相瞞,王上因我舉薦校尉等人有功,已破格提拔爲三臺城長,只需沿南易水順流而下,不日便可到三臺城下。”

“城長多少石?”昌霸忍不住問道。

“秩三百石。”

“太少,太少!”五人中便叫囂:“何不與我等五人平分。如此每人亦有……”

“五百石。”胡輔笑着搖頭:“諸位厚愛,胡輔心領。官俸乃是王上所賜,豈能分與他人。以後切莫如此。再者說,若能安民百萬口,闢田百萬頃。便會由‘長’升爲‘令’,那時,可領俸千石。”

“原來還能升!”衆人這才罷休。又紛紛嚷道:“百萬之口,何須煩神。我等幫你湊齊便是!”

話說,不知爲何,胡輔這個小書生,非但一點都不讓人厭煩,還甚是與我等莽撞人對路。難怪大哥沒把他劈成兩片。

“若無他事,我便回宮覆命。三臺城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胡輔肅容下拜:“諸君,後會有期。”

“後會有期。”以顏良爲首,堂內衆人心有慼慼,紛紛抱拳相送。

胡輔一片公心,保舉顏良等人。顏良幸不辱命,登頂黃金闕,坐享二千石高俸。因舉薦有功,胡輔又破格官拜三臺城長。一來一回,便是交集,如此反覆,便有交情。

時人重義,胡輔和顏良等人,自當越發親密。

158 鐵壁鏵嘴14 死而不僵41 黃驃產子191 世衰道窮1.7 野火將熄166 囈語少年134 一刀之威126 分胙之禮1.56 英雄末路1.7 無郭之都1.205 請君入徐1.4 安漢興劉169 改弦更張1.58 耿雍認主1.97 堪比高官1.4 大禍滔天171 朝令夕改1.72 炎漢控火1.26 以直報怨10 時機未至1.20 皇命加身121 書生意氣201 廣瞻博望61 木已成舟41 細數家珍152 傳檄天下1.243 斬將搴旗1.98 正大光明12 屠蘇續恨1.43 龍生九子21 赤心如故145 狡兔三窟1.35 三高三服146 有恃無恐194 心生瑕釁1.277 賊臣授首1.226 七進七出192 共赴國難1.96 百億地產110 金聲玉振149 聖上好驢1.73 死無對證17 輕徭薄稅1.245 更始決裂1.8 環璧珠玉1.68 西林大建1.76 洛陽來使1.24 君前披香1.59 亂我心曲1.256 全勝立威121 萬舟齊發1.45 權利覺醒51 天下一國1.47 帝國時代176 左膀右臂1.43 龍生九子1.249 幸有一子1.32 無心插柳1.87 年終臘賜127 無詔不離1.42 唯有我等1.94 規圓矩方104 北上販馬1.24 伏虎潛龍145 督亢秋成1.288 欲加之罪1.234 王允解懸1.99 黃雀伺蟬151 董卓擲戟71 命運時然144 計斷九月1.56 巡視國境116 日黑水溢1.79 河間奼女162 舉棋不定106 名不虛傳189 轉機忽現1.8 周鄭交惡124 羌亂再起1.8 劍拔弩張107 克堅平難102 平波水砦1.33 四郡亡胡1.43 薊國鋤奸1.207 又見白袍1.26 循跡追兇1.283 石牛糞金141 唯利機關1.88 立象林苑169 先登陷陳17 廢長立賢191 魚梁血濺1.84 蟾宮折桂1.20 互不相識1.60 廣而告之11 洛陽安家131 濯纓濯足192 夫子之牆1.80 毋論大小172 備思前後
158 鐵壁鏵嘴14 死而不僵41 黃驃產子191 世衰道窮1.7 野火將熄166 囈語少年134 一刀之威126 分胙之禮1.56 英雄末路1.7 無郭之都1.205 請君入徐1.4 安漢興劉169 改弦更張1.58 耿雍認主1.97 堪比高官1.4 大禍滔天171 朝令夕改1.72 炎漢控火1.26 以直報怨10 時機未至1.20 皇命加身121 書生意氣201 廣瞻博望61 木已成舟41 細數家珍152 傳檄天下1.243 斬將搴旗1.98 正大光明12 屠蘇續恨1.43 龍生九子21 赤心如故145 狡兔三窟1.35 三高三服146 有恃無恐194 心生瑕釁1.277 賊臣授首1.226 七進七出192 共赴國難1.96 百億地產110 金聲玉振149 聖上好驢1.73 死無對證17 輕徭薄稅1.245 更始決裂1.8 環璧珠玉1.68 西林大建1.76 洛陽來使1.24 君前披香1.59 亂我心曲1.256 全勝立威121 萬舟齊發1.45 權利覺醒51 天下一國1.47 帝國時代176 左膀右臂1.43 龍生九子1.249 幸有一子1.32 無心插柳1.87 年終臘賜127 無詔不離1.42 唯有我等1.94 規圓矩方104 北上販馬1.24 伏虎潛龍145 督亢秋成1.288 欲加之罪1.234 王允解懸1.99 黃雀伺蟬151 董卓擲戟71 命運時然144 計斷九月1.56 巡視國境116 日黑水溢1.79 河間奼女162 舉棋不定106 名不虛傳189 轉機忽現1.8 周鄭交惡124 羌亂再起1.8 劍拔弩張107 克堅平難102 平波水砦1.33 四郡亡胡1.43 薊國鋤奸1.207 又見白袍1.26 循跡追兇1.283 石牛糞金141 唯利機關1.88 立象林苑169 先登陷陳17 廢長立賢191 魚梁血濺1.84 蟾宮折桂1.20 互不相識1.60 廣而告之11 洛陽安家131 濯纓濯足192 夫子之牆1.80 毋論大小172 備思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