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規圓矩方

李肅答曰:“茲事體大,後將軍焉敢矯詔。舍闔家老小,只爲誆騙府君。”

袁紹問道:“你且說來,後將軍奉何人之詔。”三宮鼎立,外加少帝,詔出何人,雲泥之別,自當問清。

“箇中隱秘,末將不知。後將軍約府君並河內王府君,洛陽一聚。當見分曉。”李肅答曰。

“哦?”袁紹心中一動,這便言道:“河內太守王匡,並後將軍與我,皆出大將軍(何進)幕府。莫非,後將軍信上所言,乃出太后詔命。”

“末將實不知也。”李肅一問三不知。

正如李肅所言,茲事體大。行事不密,凡有外泄,必是夷三族之重罪。然若事成,則平步青雲,他日執掌朝政,亦未可知也。一言蔽之,成王敗寇。

富貴險中求。勝敗在此一舉。

少頃,袁紹這便暗下決心:“且回覆後將軍。紹,定如約而至。”

“喏!”李肅大喜拜退。

送走李肅,袁紹又取董卓密信細細端詳。見並無破綻,非系僞造,這才安心。無論奉誰人之詔,事若能成,一本萬利。大將軍何進兵敗身死,袁紹等人,紛紛外放闢禍。

遠離京畿,權利中心。袁紹又豈能甘心。且薊王雖是至交好友,已有言在先,只輔滿五載。待他離朝歸國,少帝年幼,朝政必爲何董二戚所奪。再無出頭之日。

思前想後,此乃唯一機會。

趁平樂會盟,朝廷無暇他顧。與董卓、王匡等,於洛陽密會。一來,問清來龍去脈。二來,探聽虛實。三來,待價而沽。攫取利益最大。

思前想後,並無不妥。袁紹這便準備上京事宜。

會盟必擬盟書,昭告天下。

盟書必有璽印。

空口無憑,立字爲據。上至朝堂,下至百姓,無有例外。正如凡薊鈔,皆印薊王之璽。乃是憑證。羅馬皇后魯琪拉,謀刺未遂,被禁孤島。先前持有的皇后印章,皆被沒收。劉備已問過,唯有一枚貼身收藏的皇后印戒,得以倖免。

印戒,屬於“印珠”。

印珠,乃是一種刻有圖案、圖案、文字、抑或只刻有文字的印章。是兩河流域,史前至晚期青銅文明的標誌之一。幾千年來,兩河流域及絲綢之路的沿線各古國,皆在使用。後世亦稱西亞印珠,滾印,薩珊印珠等等。

按其外形,可簡單分爲:柱印、章印、印記石(Intaglio,常被製成戒指和項墜)等。

這枚紅瑪瑙半寶石黃金印戒,雕刻的正是如假包換,魯琪拉的頭像。

與魯琪拉的輪廓,幾乎一模一樣。斷不會有假。

唯一遺憾,印面太小。與少帝準備啓用的傳國玉璽,高下立見。着實不匹配。所謂相形見絀。既是從兄弟之邦,斷不可相差太大。徒惹人非議。

少帝問計薊王。

薊王言:此事易耳。取與傳國玉璽大小相若之昆岡美玉,請金市西域良工,爲秦後雕刻國璽。

少帝問道:若被人詬病,大秦國璽乃是僞造,豈非不美。

少帝行會盟之禮,乃繼位以來,頭等大事。故務求盡善盡美。

略作思量,薊王言道:何不將秦後印戒,與新造國璽,合併成“子母套印”。如此“母傳子”,自無可厚非。

謂母子連心。此舉既合乎禮法,又傳遞了效力。少帝欣然點頭,言:大善。

薊王這便命人去金市,尋來自羅馬的匠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出半日,珠寶匠便被帶到薊王當面。

一問方知,西域珠寶匠,本是伊特拉斯堪人(Etruscans)。故鄉在羅馬以北的意大利西北部。伊特拉斯堪人,是優秀的工匠,擅長各種金屬工藝尤其是珠寶製作。他們打造的珠飾和印珠等小飾品,工藝上乘,深受羅馬人所喜。

當然,是以羅馬的工藝及審美而言。換做大漢,實不值一提。

單單一尊“錯金博山爐”,足以傲視西陸。

尋他來,便是要十足的“羅馬造物”。足可,以假亂真。不對,本來就是真。總之,無可挑剔。

又請羅馬皇后,親自設計印面。不久,一隻頭頂皇冠,伸展雙翅,腹嵌一面鸞形盾牌,雙足各抓長矛並羽箭的雙頭鷹素描。栩栩如生,呈送到薊王當面。

劉備心領神會。雙頭鷹,分別看向東西,指代羅馬皇后欲長居西域,串聯東西二大帝國。雄鷹展翅,翱翔萬里,不墜青雲之志。鷹爪各持長矛並利箭,其意不言自明。最後,鷹身鑲嵌的鸞盾,不出意外,便是爲嵌入改造後的魯琪拉頭像印章。

至於周遭如何修飾,便看伊特拉斯堪珠寶匠,如何發揮。

且皇后特意叮囑,當刻成圓印。

《管子》曰:“以規矩爲方圜則成,以尺寸量長短則得。”《漢書·律曆志上》:“夫推歷生律制器,規圓矩方,權重衡平,準繩嘉量。”便是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又謂:“天圓地方”。

方與圓,便是天地宇內也。

單從魯琪拉煞費苦心,鑿刻大秦皇后璽印,便知其復辟之意。

自入漢土,一路親眼所見。凡官吏,必身配印綬。凡公文,必下籤印。凡券書,必按手印。便是流通東西南北,無往不利的薊鈔,膜下亦壓有薊王璽印。大漢既如此持重。入鄉隨俗的魯琪拉,焉能不倍加慎重。

大漢薊王,爲大秦皇后制印。背後之深意,不言自喻。

凡授印。便意味着,魯琪拉的合法地位,得以在大漢,尤其西域,完全彰顯。授印,之於漢廷,乃心腹大事。凡番邦異國,必先得大漢任命,方能被絲路各國所認可。

四百年來,莫不如是。足見一斑。

天圓地方之說,華夏源遠流長。

慎重起見,劉備遂上報少帝。

太史令等,朝中善明天官、讖緯、算術者,皆言:若授予秦後“天圓璽印”,是否暗藏拔高之意。畢竟“天上地下”。高出大漢一籌。

少帝輕輕頷首。又問薊王:該當如何。

薊王言到:何不取“玉琮”,內圓外方之形貌。

“圓中牙身玄外曰琮。”“琮,八方象地。”且華夏自古,便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之禮制。換言之,鑿刻成玉琮,亦不出“(天圓)地方”之意。禮制與大漢等同。

此言一出,衆皆稱善。

太史令單颺拜服:王上真乃神人也!

少帝亦喜笑顏開,心滿意足。果然“薊王無難事”。

萬事俱備。

只待『秦後璽印』鑿刻畢。便可登臺會盟。

152 南橘北枳178 洞鑑古今191 明燈指路1.85 佩韋佩弦125 伏路把關1.22 馬兒成名1.57 借雞生蛋167 綠洲公社1.49 世平赴約1.238 一里之回161 狐假虎威157 與漢同休116 孟嘗遺風118 義重於生130 紅塵濁世1.44 輕卒銳兵1.67 畫地爲牢1.93 自取其禍149 內外雙軌1.90 班師回國1.86 學壇祭酒115 天下都北1.66 百艸滋茂1.9 車輪舫舟17 忽左忽右1.96 百億地產1.92 輕身爲國1.84 海賊寶藏1.70 海瀕廣潟14 一龍仕主1.47 一念之差1.20 五供九賓15 各有算計1.65 如湯沃雪129 棋逢對手1.223 陌路相逢189 夾縫偷生1.53 吾道東流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44 攻堅克難149 厲兵秣馬122 溫室藥圃1.224 碧血丹心1.92 多子多福1.20 言稱必效122 溫室藥圃61 語破天機175 石破天驚106 羌胡合流1.40 火雲如燒1.49 和則增壽128 堂議三問1.70 價低者得91 飯稻羹魚1.72 天國之味126 分胙之禮1.228 石來運轉178 洞鑑古今10 桃園結義1.23 百騎踏營1.39 一棒成名1.79 圍湖造屋193 置酒高會14 萬象更新41 功虧一簣138 漏奪附黨127 三面合圍158 攻城拔寨121 功在不捨14 步步生蓮127 賊臣當道147 制非常模1.6 王侯之樂1.66 以稀爲貴1.22 其道大美1.82 膂臂當車1.47 一念之差107 克堅平難144 光武遺脈1.67 冬季攻略100 連夜謀劃1.44 善利萬物1.77 兼濟天下184 是個難題172 自掘墳墓1.44 螽斯衍慶1.44 豐取刻與175 菩薩女蠻188 以身應讖173 能者多勞157 與漢同休1.49 和則增壽108 禮不可廢134 君何所求1.23 王宮女官1.44 閉門造車1.85 推己及人19 求之不得140 添兵增竈121 非此即彼
152 南橘北枳178 洞鑑古今191 明燈指路1.85 佩韋佩弦125 伏路把關1.22 馬兒成名1.57 借雞生蛋167 綠洲公社1.49 世平赴約1.238 一里之回161 狐假虎威157 與漢同休116 孟嘗遺風118 義重於生130 紅塵濁世1.44 輕卒銳兵1.67 畫地爲牢1.93 自取其禍149 內外雙軌1.90 班師回國1.86 學壇祭酒115 天下都北1.66 百艸滋茂1.9 車輪舫舟17 忽左忽右1.96 百億地產1.92 輕身爲國1.84 海賊寶藏1.70 海瀕廣潟14 一龍仕主1.47 一念之差1.20 五供九賓15 各有算計1.65 如湯沃雪129 棋逢對手1.223 陌路相逢189 夾縫偷生1.53 吾道東流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44 攻堅克難149 厲兵秣馬122 溫室藥圃1.224 碧血丹心1.92 多子多福1.20 言稱必效122 溫室藥圃61 語破天機175 石破天驚106 羌胡合流1.40 火雲如燒1.49 和則增壽128 堂議三問1.70 價低者得91 飯稻羹魚1.72 天國之味126 分胙之禮1.228 石來運轉178 洞鑑古今10 桃園結義1.23 百騎踏營1.39 一棒成名1.79 圍湖造屋193 置酒高會14 萬象更新41 功虧一簣138 漏奪附黨127 三面合圍158 攻城拔寨121 功在不捨14 步步生蓮127 賊臣當道147 制非常模1.6 王侯之樂1.66 以稀爲貴1.22 其道大美1.82 膂臂當車1.47 一念之差107 克堅平難144 光武遺脈1.67 冬季攻略100 連夜謀劃1.44 善利萬物1.77 兼濟天下184 是個難題172 自掘墳墓1.44 螽斯衍慶1.44 豐取刻與175 菩薩女蠻188 以身應讖173 能者多勞157 與漢同休1.49 和則增壽108 禮不可廢134 君何所求1.23 王宮女官1.44 閉門造車1.85 推己及人19 求之不得140 添兵增竈121 非此即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