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9 幸有一子

水榭有玉石階,通往渠水。

暖玉生煙,如霧似幻。

拾級而上。甘夫人與何妃行禮後,雙雙入座。

水榭,由火山(石)條石築基,陰沉大木懸空搭建。人居泉上,水繞樓榭。雲蒸霞蔚,宛如仙境。薊王常與后妃,遊曲水至此休憩。歡聲笑語,繞樑餘音。

四人對坐,心思各異。萬籟俱靜,一時無語。

“先前,夫人登船,劫走貴子。便爲今日相見。”董太皇有感而發。

時與竇太皇二人,行陳倉暗度之計。假送嫁爲名,雙雙棄宮潛逃,北上闢禍。不料被何後識破。明以華雲號相送,卻攜人潛入暗道,一舉掠走貴子。令董太皇北國立帝之苦心,付諸東流。悔恨交加,乃至一病不起。若非薊王簾下寬慰,恐已撒手人寰。今日相見,骨鯁在喉。

王美人貴子,便是董侯。亦是當今董卓所立天子。

“太皇明見。古語曰:‘蝮蛇螯手,壯士解腕。’爲求脫身,唯行此計。”甘夫人誠實作答。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時至今日,亦無需後悔。

“那時,夫人已知,史侯無從久居大位。”董太皇又問。

“荀子曰:‘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甘夫人答曰:“妾,竊以爲。權謀之術,先權而後謀。唯大權在握,方能順勢而爲,操弄權術人心。無權而謀,乘危履傾,自尋死路也。”

“時史侯爲帝,何謂無權?”董太皇反問。言下之意,貴爲九五之尊,豈無皇權。

“凡今漢,言獨攬大權者,又豈是少年天子。”甘夫人答曰。主弱臣強,幾成今漢慣例。

“唉……”董太皇一聲長嘆:“夫人果稱神智。”

竇太皇遂問:“計謀與權謀,有何異同?”

“同爲損人利己。”甘夫人答曰:“不同在於,計者,算也。權者,衡也。”

“算、衡,又有何異同。”竇太皇追問。

“算者,取其重。權者,取其平。”甘夫人又答。

“夫人言下之意,『算取輕重,權擇平衡』。”竇太皇心領神會。能有此真知灼見,甘夫人果有神智之名。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甘夫人並未說破。言語間,似有所保留。

“薊王擅謀乎?”董太皇忽問。不刨根問底,又豈能甘心。

“薊王情長遠謀,焉能不善乎?”甘夫人反問。

“薊王行事,計(謀)乎,權(謀)乎?”此乃董太皇,真心求問。亦是心中所憂。

“愛恨分明者,如何行權謀。”甘夫人一語破天機。

“心中必有輕重。”不料竇太皇,竟已領會。

一直枯坐無言之何妃,忽出驚人之語:“計分善惡。而權謀無。”

“何以見得。”竇太皇眸透讚許。

“袁隗本無罪。史侯卻誅其滿門。”何妃言道:“足見史侯心中,並無善惡之念。”

“道義。”甘夫人一語中的。

“正是道義。”衆皆信服。

“正因薊王愛恨分明,光融天下。故諸如賈詡、李儒、許攸等,足智多謀之輩。紛紛投王之所好,勿投王之所惡。”甘夫人早將薊王君臣看透。

“許子遠,設五星連珠奇謀,便爲證薊王之真僞善惡。亦讓天下皆知,王之道(義)。”竇太皇如何還能不醒悟。

“計謀、權謀,合稱謀術。又稱謀略。善此事者,稱謀主也。’”甘夫人言道:“謀主多無善惡。然人主(謀主之主)當有之。而後一氣貫通,上行而下效,便是王道。人主若無,一氣貫通(沆瀣),上行而下效,遂成霸道。”

“道者,途也,路也。”董太皇終於動容:“夫人神智,我等小覷多矣。”

“妾,不敢。”甘夫人再拜。

謂“殊途同歸”。甘夫人並二宮太皇,先後北上,避入薊王宮。時過境遷,恩怨情仇,皆如過眼雲煙。皆該放下。舉重若輕,何樂而不爲。

“王上另築甘泉宮,意欲何爲?”前事既了,董太皇又問時政。

“乃爲阿斗認祖歸宗。”甘夫人,旁觀者清。

“若爲易京又當如何。”董太皇追問。

“若爲易京,當比壽春。另立新帝,割據河北。”甘夫人直言:“先據幽、冀、並、涼,四州之地。而後上下夾攻,四面合圍。滅關東羣雄,除近(長)江宗賊。待重拾祖宗神器,昭告天下,告廟列祖。行認祖歸宗大典。如此,薊王當爲太上皇。無需受禪,便已稱帝。”

“而後又當如何?”董太皇急問。

“太皇不聞『海內十洲』乎?”

竇太皇已先醒悟:“語出《海內十洲記》。武帝既聞西王母說,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此十洲,皆人跡所稀絕處。”

“天有五帝,海有十洲。秦漢和親,薊王娶秦後,續白帝血脈。若有一日,得海西大秦之地。與秦後所出,可稱西方天子乎?”甘夫人笑言。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董太皇眸生異彩,莫測心機。

竇太皇亦慨嘆:“聞薊王欲將所闢海外荒洲,皆封爲諸王子國。如今看來,薊王雄心,盡攬海內十洲,亦不足以納也。”

“幸爲夫君生一子。”何妃與有榮焉。

聞此言。座上三人,各異神情。

“常來共浴如何?”董太皇出言相邀。語氣真誠,不似作假。

“敢不從命。”二人異口同聲。

言罷,四人相視而笑,心結盡消。這便結伴入水,暢遊曲水石渠。

薊王宮,一里之回(“回”字一里),七層錯落。若鋪展開來,比南北二宮亦不逞多讓。身處其中,全無拘束,樂得逍遙。只需錯峰出行。不與薊王碰面即可。

正如甘夫人,順下伊水。許子遠,循走夏路。終歸有跡可循。若每每出人意表,行事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乃至意外頻發。絕非人主之福。

如此,趁薊王入寢,四人結伴而來。暢遊一渠曲水,樂哉,樂哉。

待回宮。

簾內阿斗,早已飽食酣睡。

甘夫人,隔琉璃暖窗,俯瞰靜夜雪落,萬家燈火。一時神遊天外。

如小妹所言。與君,幸有一子。

18 決心未定1.92 僅此足已211 攜民渡江163 百夷來朝1.98 衣帶秘詔193 應運而生159 無當飛軍1.90 萬軍叢中81 初見端倪1.88 皆有所屬173 戰團威力1.62 倉廩府庫1.37 魚龍漫衍127 萬法歸宗152 善刀而藏192 共赴國難161 畢協賞罰144 唯剩一問1.250 天下之始1.87 富貴同享1.33 天助我主100 難爲人臣184 如約而娶188 二桃三士177 四海雄心1.79 圍湖造屋140 孤家寡人1.50 下辯除石1.263 羌煮貊炙109 寧有種乎1.7 野火將熄189 夾縫偷生117 嫁禍安國108 積重難返163 萬一之率1.48 立冬兵發146 心安吾鄉1.3 摔杯居首1.230 面目全非136 悲秋盡露1.83 以貲徵賦1.68 淮南大捷1.69 貨比三家10 坐井觀天163 萬一之率194 焉知非福261 寄神免禍145 寡人無情110 金聲玉振134 君何所求110 連環殺局81 圍獵祭祖1.86 學壇祭酒1.68 清溪橋樓1.57 賞罰未定144 田貴如馬1.50 下辯除石188 風聞奏事1.69 洛陽紙貴128 廢史立牧1.86 兵鋒所指1.284 宜若登天1.82 遼東婢女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15 龍見於野143 七十二妃180 羅襪未染1.49 觀星定海198 大權獨攬107 林間馬場142 上谷烏桓1.46 有褐有衣1.39 天予吾王1.36 培肥改土118 吐剛茹柔11 大器已成134 一刀之威1.2 無孔不入107 克堅平難1.242 兵棋演武195 青史留名1.39 一棒成名191 世衰道窮1.96 魂不守舍144 遷都壽春61 衝風之末1.290 春王正月1.37 兵發北進1.200 推賢讓能1.44 善利萬物216 五射之術198 一夜易主1.89 未改初心130 不可定期193 順天行事1.30 鐵臂神弓172 春晝初長1.23 百騎踏營1.96 挾私報怨1.87 年終臘賜
18 決心未定1.92 僅此足已211 攜民渡江163 百夷來朝1.98 衣帶秘詔193 應運而生159 無當飛軍1.90 萬軍叢中81 初見端倪1.88 皆有所屬173 戰團威力1.62 倉廩府庫1.37 魚龍漫衍127 萬法歸宗152 善刀而藏192 共赴國難161 畢協賞罰144 唯剩一問1.250 天下之始1.87 富貴同享1.33 天助我主100 難爲人臣184 如約而娶188 二桃三士177 四海雄心1.79 圍湖造屋140 孤家寡人1.50 下辯除石1.263 羌煮貊炙109 寧有種乎1.7 野火將熄189 夾縫偷生117 嫁禍安國108 積重難返163 萬一之率1.48 立冬兵發146 心安吾鄉1.3 摔杯居首1.230 面目全非136 悲秋盡露1.83 以貲徵賦1.68 淮南大捷1.69 貨比三家10 坐井觀天163 萬一之率194 焉知非福261 寄神免禍145 寡人無情110 金聲玉振134 君何所求110 連環殺局81 圍獵祭祖1.86 學壇祭酒1.68 清溪橋樓1.57 賞罰未定144 田貴如馬1.50 下辯除石188 風聞奏事1.69 洛陽紙貴128 廢史立牧1.86 兵鋒所指1.284 宜若登天1.82 遼東婢女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15 龍見於野143 七十二妃180 羅襪未染1.49 觀星定海198 大權獨攬107 林間馬場142 上谷烏桓1.46 有褐有衣1.39 天予吾王1.36 培肥改土118 吐剛茹柔11 大器已成134 一刀之威1.2 無孔不入107 克堅平難1.242 兵棋演武195 青史留名1.39 一棒成名191 世衰道窮1.96 魂不守舍144 遷都壽春61 衝風之末1.290 春王正月1.37 兵發北進1.200 推賢讓能1.44 善利萬物216 五射之術198 一夜易主1.89 未改初心130 不可定期193 順天行事1.30 鐵臂神弓172 春晝初長1.23 百騎踏營1.96 挾私報怨1.87 年終臘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