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改弦更張

八及之首,天下黨魁。張元節應闢出仕,轟動京畿。

自古便聞,良禽擇木,良臣擇主。今張儉應大將軍府之闢出仕。令大將軍何進,聲名日隆。天下名士,三公四府,爲何爭相徵闢。除爲朝舉良才,贏的身前身後名與利,亦是主因。

又謂“傳承有序”。今張儉應大將軍徵闢,何進便是其“恩主”。若募爲府掾,則有“君臣名分”。換言之,張儉乃出大將軍府一脈。日後飛黃騰達,位極人臣,亦會感念舊主之恩。對大將軍何進及何氏後人,頗多全護之意。如此,代代相傳,遂成今日之大漢吏治。亦令察舉制,大行其道:茂才、孝廉、光祿四行;另有特設科目如,賢良方正、賢良文學、明經、明法、至孝、敦厚,不一而足。

類似諸情,兩漢比比皆是。話說,當年薊王豪擲十億,向先帝索來蘭臺小吏李文優。時先帝令李儒轉投薊王家,當殿行認主大禮。亦是“傳承有序”。得前主應允而轉投後主,合禮法,循倫常。乃世間常態。若爲屬吏,由恩主舉薦給朝堂,或舉薦給上官,亦是“傳承有序”,無可厚非。家國同構,家國天下。只需有序,便無“貳臣”之毀。否則“背主負恩者,人臣之首惡”。被天下唾棄。

換言之。何人舉薦,時下亦至關重要。許多屢闢不就,亦因“擇主而待”。闢與應闢,二相得利。便是後世所謂“雙贏”。

黨人憤世嫉俗,隱居避世,不在少數。正因不與世俗苟同,不與奸佞合污。又才華橫溢,品行高潔,故引天下敬重。

前後二次黨錮,悠悠二十載。黨人多半凋零,十不存一。碩果僅存者,尤顯重名。張儉乃士林人望。古稀之年,折身出仕。如何能不轟動天下。

先前。對出身屠戶之大將軍何軍,頗多輕慢的權貴士人,如今紛紛改弦更張。朝野遇見,爭相下拜,道一聲:“大將軍安好。”

試想。名高如張儉,皆應大將軍之闢。天下還有何人,能望其項背。

君比張公何如?

吾遠不及也。

既如此,不敬張公所敬之人,何其不敬哉!

於是乎。文武百官,紛紛改換門閭。朝中騎牆派,更齊投大將軍麾下。大將軍何軍,龍驤虎步,步履生風,盡顯宿臣姿容。

悉知張儉來投。何太后,亦驚喜莫名。話說,自家阿兄……竟有此神通。着實令人刮目。自天降流火,麒麟送子。何氏一門,光耀在望。祖宗庇護,蒼天有眼。

黨魁出仕,扶立幼主。洛陽朝堂,氣象一新。

少帝拜爲少府,位列九卿。不出數載,必爲三公。自張儉入朝,黨人自成一派。凸立於三宮及外戚之外。少帝每每以朝政相問,張儉皆直言不諱。不疾不徐,卻振聾發聵。許多剖心之言,絲毫不避,令少帝欽佩不已。

時,正值內宦勢弱,少帝年幼,竇太后又無慾把持朝政,聽之任之。朝中百官,更無人敢與張儉對峙。人不斷壯大。乃至張儉以觀《熹平石經》爲名,重遊太學,引太學生萬人膜拜。

洛陽才子,慕名而來。車輛障道,阻斷交通。京師紛紛傳聞。唯郭林宗遊洛陽時,方見此盛貌。

世人皆知,郭泰出身寒微,家世貧賤而早孤。年輕時師從屈伯彥,三年業畢,博通墳籍。善談論,美音制。乃遊於洛陽。身長八尺,相貌魁偉。與李膺等交遊,名重京師,被太學生推爲領袖。爲“八顧”之首。第一次黨錮之禍,太常趙典舉爲有道,故世稱“郭有道”。官府辟召皆不應。他雖褒貶人物,卻不危言駭論,故不在禁錮之列。後爲避禍而回鄉授業,弟子千人。建寧元年,聞謀誅宦官事敗,“三君”皆遇害,郭泰哀慟不止,於次年正月逝世。年僅四十有二。

時“自弘農函谷關以西,河內湯陰以北,二千里負笈荷擔彌路,柴車葦裝塞塗”,四方之士皆來會葬。蔡邕親爲其撰碑文。

竊以爲。大漢士人,與後世文人,雲泥之別。斷不可等量齊觀。

漢賦四大家之揚雄曾言,“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爲”。蔡伯喈勸諫漢靈帝裁撤鴻都門學上書中亦說:“夫書畫辭賦,才之小者。”事實也早已證明,書畫辭賦,與治國安民,乃兩碼事。斷不可,混爲一談。

朝堂之上,董驃騎竟不敢與大將軍相爭,而避其鋒芒。足見張儉之聲名赫赫。

何進志得意滿,沾沾自喜。遂大宴賓客。席間,借敬酒,離席下問:“敢問張公,某我當何爲?”

張儉答曰:“何不學前大將軍竇武。”

“前朝舊事,某所知甚少。還請公教我。”大將軍何進,亦不見外。

“前大將軍竇武,任時,闢名士,納才俊。廉潔奉公,不受禮賄。妻、子衣食,僅夠吃穿。時對西羌連年用兵,又逢天災,萬民饑饉。竇大將軍將所賜,皆分與太學生。又車載食飯,道施流民。故得號“三君”,爲天下所仰慕。”張儉諄諄善誘。

大將軍何進,似有心得:“得名重天下,又當如何?”

“宜當挾重名之勢,網羅名臣高士,結外鎮諸侯,清君側,扶幼主。如伊尹、霍光舊事。執宰朝政,安定天下。”張儉之言,仍不疾不徐,卻不啻洪鐘大呂。令何進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此乃外戚專屬“威名變現”之路!

與藩王專屬之“威信變現”之路,有異曲同工之妙也。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爲財死,鳥爲食亡。”歸根結底,一句話:趨利避害,人之常情。

“多謝(張)公,指點迷津。”何進肅容抱拳,大禮參拜。時至今日,何進終於“活明白了”。所謂“追名逐利”。名利、名利,先名而後利。原是一回事。

“大將軍速速請起。”張儉急忙離席攙扶。

待起身,倍思前後,何進忽一聲長嘆:“我差薊王遠矣。”

張儉笑問:“大將軍何出此言。”

“有感而發,讓公見笑。”大將軍何進,一笑了之。

張儉輕輕頷首:“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老朽恭喜大將軍,既‘知己’又‘知彼’也。”

何進再拜,起身後放聲大笑。與會衆人,面面相覷。皆不知所以。

倒是許攸,目光閃爍,亦喜亦憂。

唉,粗鄙屠夫,亦得其道也!

1.54 一字之師146 大而化之141 曲水流觴1 天羅地網132 爲君取食105 野火燎原1.65 攻略壽春1.280 天下貴二186 氾濫成災1.28 奇貨可居1.55 只爲薊吏1.37 魚龍漫衍1.3 夜宿烏林146 握髮吐哺1.222 神器更易1.50 明日未知151 便宜行事1.87 富貴同享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6 驚天動地123 文無第一1.69 塞向堇戶101 如虎添翼152 九令五尹1.222 神器更易1.78 四海英雄121 各取所需1.9 三危既宅146 鑄軌直道168 絕地天通1.25 辛陳杜趙51 以尹天下174 恰如其分136 遣子入侍1.48 鬼神難誣1.48 後宮爭鬥145 兵臨龜茲1.26 敦煌六姓1.60 廣而告之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93 自取其禍1.68 女王之牙172 自掘墳墓1.44 閉門造車1.46 大亂在即13 藥入病走129 心腹大害1.93 再築新城130 不可定期104 靡麗妖風103 人力秧機196 百年大計192 漢矛無纓1.35 南宮一遊17 猛虎搏兔1.33 代父上疏1.232 繡衣追魂1.289 四面樹敵1.6 驚天動地193 事不過三138 故技重施135 佳偶天成1.245 更始決裂1.65 西羌兵諫181 薊王獻寶111 鬥智鬥勇1.48 八方旅人1.9 策封爲王163 女亞馬遜!1.26 再無歸期1.233 一步之先142 各有心機1.208 命不該絕100 取之有道1.202 多事之冬1.230 列宿歸位100 三郡烏桓1.224 鬥戰取將1.49 覆水難收1.22 毋需言反1.64 輶軒之使1.97 以自爲方1.64 輶軒之使1.99 衆不可逆105 野火燎原100 取之有道124 絕境弄險151 終成眷屬138 豐收在望1.83 一網打盡51 天下一國165 政均法平103 玉石俱焚1.55 安得猛士1.233 一步之先1.44 白檀守備179 清白無鬼118 亂臣賊子135 兵出隴右1.75 粗中有細
1.54 一字之師146 大而化之141 曲水流觴1 天羅地網132 爲君取食105 野火燎原1.65 攻略壽春1.280 天下貴二186 氾濫成災1.28 奇貨可居1.55 只爲薊吏1.37 魚龍漫衍1.3 夜宿烏林146 握髮吐哺1.222 神器更易1.50 明日未知151 便宜行事1.87 富貴同享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6 驚天動地123 文無第一1.69 塞向堇戶101 如虎添翼152 九令五尹1.222 神器更易1.78 四海英雄121 各取所需1.9 三危既宅146 鑄軌直道168 絕地天通1.25 辛陳杜趙51 以尹天下174 恰如其分136 遣子入侍1.48 鬼神難誣1.48 後宮爭鬥145 兵臨龜茲1.26 敦煌六姓1.60 廣而告之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93 自取其禍1.68 女王之牙172 自掘墳墓1.44 閉門造車1.46 大亂在即13 藥入病走129 心腹大害1.93 再築新城130 不可定期104 靡麗妖風103 人力秧機196 百年大計192 漢矛無纓1.35 南宮一遊17 猛虎搏兔1.33 代父上疏1.232 繡衣追魂1.289 四面樹敵1.6 驚天動地193 事不過三138 故技重施135 佳偶天成1.245 更始決裂1.65 西羌兵諫181 薊王獻寶111 鬥智鬥勇1.48 八方旅人1.9 策封爲王163 女亞馬遜!1.26 再無歸期1.233 一步之先142 各有心機1.208 命不該絕100 取之有道1.202 多事之冬1.230 列宿歸位100 三郡烏桓1.224 鬥戰取將1.49 覆水難收1.22 毋需言反1.64 輶軒之使1.97 以自爲方1.64 輶軒之使1.99 衆不可逆105 野火燎原100 取之有道124 絕境弄險151 終成眷屬138 豐收在望1.83 一網打盡51 天下一國165 政均法平103 玉石俱焚1.55 安得猛士1.233 一步之先1.44 白檀守備179 清白無鬼118 亂臣賊子135 兵出隴右1.75 粗中有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