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 石牛糞金

許攸所言“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典出先秦。

《蜀侯迎金牛》:蜀侯性貪,秦惠王聞而欲伐之。山澗峻險,兵路不通。乃琢石爲牛,多與金,日置牛後,號“牛糞之金”,以遺蜀侯。蜀侯貪之,乃塹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卒師隨後而至,滅國亡身,爲天下所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注①)。

遂有“石牛糞金”,喻“貪小失大,因利忘害”。

此典故,後世始見載於,北齊劉晝之《劉子》。然時下人盡皆知。

大雅之堂,不便言糞。然與會之人,皆心領神會。

言下之意,薊王踞道義之巔,居高臨下,無往不利。何必自毀根基,自甘墮落。

“‘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謹擇也,仁人之所務白也。絜(qiè治)國以呼禮義,而無以害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爲也。’”薊王所誦,正是千古名篇《荀子·王霸》:“‘故曰:『以國齊義,一日而白』,湯武是也。湯以亳,武王以鄗,皆百里之地也,天下爲一,諸侯爲臣,通達之屬,莫不從服,無它故焉,以義濟矣。是所謂『義立而王』也。”

“主公明見。”羣臣下拜。

湯亳武鄗,皆百里之邑。然僅憑百里之地,卻令天下爲一,諸侯爲臣,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別無它故,國以義濟矣。

不料盧少保,竟淚目。

盧少保諄諄教誨,孜孜不倦。少時名言警句,何其多也。譬如“可比光武”。譬如“胸有猛虎”。衆所周知,薊國大儒學,起於《荀子》。薊王言行合一,恪守義立王道。回憶三墩爲學點滴,盧少保足可告慰。

見盧少保潸然淚下,萬石國老位列,皆心有慼慼。何爲師?以身證道也。

薊國四百城港,今多已破萬戶。即便大朝會,已擡升至“比千石及以上”方可與會。亦足有四百長吏。此還不算輔漢幕僚。先前使者張種,驚詫於無名之輩,皆有建樹。

實則大謬矣。薊人只重實才,不重虛名。三食高俸,有德才者居之。名聲雖不見洛陽,然國中皆有美名。

靈輝殿中宿吏,皆身有典故。足可證明。

“立春伊始,萬物萌新。”薊王居高言道:“今季稻作,不可弛也。”

“臣等,遵命。”

午時將至,遂開宮宴。

鐘鳴鼎食,君臣同享。

稍後,醒鑼奏,朝議續。

先國後家。午後多爲內政。諸事不明,長吏上報。右相逐次誦讀,先經百官共議。再由薊王定奪。

謂舉一反三。“一竅通,百竅通”。諸如興陵園葬。四百城港,自無需再問。葬制亦隨之確定。墓穴尺寸,墓碑大小,乃至殉葬明器,皆有定數。陵山頂,乃陵宮之所在。自上而下,開鑿石階,劃分墓區。一座陵山,足供數十年所需。待陵山葬滿,地宮亦造畢。再啓新山,爲下一代諸王預備。

薊王麒麟天降,應運而生。重重舉措,皆因地制宜,推陳出新。絕無蜃樓海市,立意標新。薊國葬制,乃出脫於王陵葬制。換言之,滿山墳冢,皆爲諸王守陵。山腹中必興地宮,待王百年,遂入葬“封丘”。

境內無荒山。可擇荒地,堆土成丘。薊國營城術,冠絕天下。堆個土丘還有何難。

更何況,國中大儒,自陳少師,始興薄葬之風。封丘甚矮,明器甚少。薊王先前,多有不忍。趁薊國葬制確立,薊王遂於王子館旁,紫淵之畔,劃定陵山。乃爲嫡長子劉封籌建王陵。

時人事死如事生。早修陵園,乃是莫大福澤。

薊王此舉,本爲解佔地之困。不料卻收奇效。試想,滿山墳冢,家祭不斷。盜墓賊,無立錐之地。如何盜掘王陵。

後世,甚至有相鄰諸王,爭奪國中名士鴻儒,爲己陪葬。名士大儒,坐地起價:非明主不入。知微見著。薊王一脈,可想而知。

終歸,身正爲範。

散朝後,百官列隊出宮。

許攸與中丞賈詡等人,談笑風生。與先前拘謹,判若兩人。相約(鸞棲)館中小酌,各自登車。

鸞棲館,便在門下署內。距幕府一牆之隔。凡國中宿吏,皆喜擇此聚會。國中名士大儒,則喜王子館會。車行紫淵王子館。聆聽國老真知灼見。

薊國吏治健全,各司其職。便有海內名士慕名而來,陰懷名刺,於席間,呈遞手稿詩文,諸國老觀後,稍作點評。舉入黃金臺,四方館。

能否“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登頂天下聞”。且看腹中可藏經綸。

《周易·屯》:“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便是指此。

若三五好友小酌,薊國四百城港,酒壚何其多也。“三人以上無故羣飲,罰金四兩”。敘舊、聽書,皆是因由。何必多此一問。

薊王恥於蓄奴。薊人紛紛仿效。便是西域胡姬,亦入樂籍。可想而知,且樂姬伶人,多棲身各城樂坊。高官長吏府中,無需自養。臨事聘請即可。

換言之,私贈優伶之風,薊國幾乎絕跡。

或有人言,飽食思淫,人之常情。無妨。薊國二十等爵,爵民享納妾之權。一妻一妾,一妻二妾,一妻八妾。何必出外打野。

至於收繼婚。分戶不析產之《圩田制》,早已杜絕。一戶十餘口,並二戶六七口。一進一出,其利之大,何必多言。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爲財死,鳥爲食亡。

北宮合歡殿前,琉璃軒。

如前所說,殿前堂陛之間,近檐處兩邊有檻楯,如車之軒,故稱。檻楯,又稱欄楯。

謂“百金之子不騎衡”。注曰:“衡,樓殿邊欄楯也。”《纂要》雲:“宮殿四面欄,縱者雲檻,橫者雲楯。”合稱“檻楯”。

於是乎,檐下並四面檻楯包裹之處,便稱爲“殿前之軒”。二重殿之軒,再向外延,便是大平座。薊國宮殿,多已包裹三重夾膠清鋼琉璃壁。透光采暖,擋雨遮風,兼顧防護於一身。

“妾等,拜見夫君。”正是安貴人等,侍寢后妃。

137 恩怨無主61 怒其不爭112 泰山捧日1.39 分功之義1.65 三歲見老143 向海而生130 瑌石武夫148 附內而生124 明以照奸196 服牛乘馬1.66 百艸滋茂41 黃驃產子104 太平賊反1.223 陌路相逢1.78 大藏書閣1.250 天下之始100 三馬同槽199 有容乃大12 料事於先41 黃驃產子162 一戰揚名1.96 百億地產1.22 勿爲禍先1.82 倉樓藏秘155 寤寐思服1.55 負陰抱陽195 名門大姓108 外徵內討141 投水而舂128 揮金僚朋1.70 價低者得116 東部鮮卑1 實木地板1.58 夾縫求生1.7 分庭抗禮18 豈若麒麟1.230 列宿歸位1.292 威制天下102 家國天下144 無雙后妃1.269 負重而行106 勿以爲念128 揮金僚朋160 巧不如拙1.68 燕人來也199 飲恨兵退19 求之不得1.2 奉國守孝41 閉關鎖國1.77 攻心之策184 天命有歸1.74 樓桑重器140 盡數歸心1.200 終破隴關1.37 粉墨登場140 情理之中1.53 驚濤暗涌130 不可定期108 天下名騎1.58 狐虎之威1.56 靜觀其變1.37 魚目混珠103 人力秧機137 我有三策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51 藏龍臥虎115 平生罕見134 一刀之威195 勤王之師1.56 痛並樂極125 校場演武186 見機行事138 盡如人意1.6 破財消災1.226 全民參與136 後果前因105 禮樂刑政1.78 怦然心動186 五子連臺1.63 擊鞠大賽1.206 饔飧不濟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62 兵不厭詐16 乾坤倒懸1.2 奉國守孝1.24 多多益善41 閉關鎖國1.243 十有八九125 賽馬效應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05 直言不罪1.7 小夥伴們113 冰釋前嫌1.2 雞不下蛋81 荒島求生1.288 欲加之罪14 萬象更新17 猛虎搏兔193 西域使館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
137 恩怨無主61 怒其不爭112 泰山捧日1.39 分功之義1.65 三歲見老143 向海而生130 瑌石武夫148 附內而生124 明以照奸196 服牛乘馬1.66 百艸滋茂41 黃驃產子104 太平賊反1.223 陌路相逢1.78 大藏書閣1.250 天下之始100 三馬同槽199 有容乃大12 料事於先41 黃驃產子162 一戰揚名1.96 百億地產1.22 勿爲禍先1.82 倉樓藏秘155 寤寐思服1.55 負陰抱陽195 名門大姓108 外徵內討141 投水而舂128 揮金僚朋1.70 價低者得116 東部鮮卑1 實木地板1.58 夾縫求生1.7 分庭抗禮18 豈若麒麟1.230 列宿歸位1.292 威制天下102 家國天下144 無雙后妃1.269 負重而行106 勿以爲念128 揮金僚朋160 巧不如拙1.68 燕人來也199 飲恨兵退19 求之不得1.2 奉國守孝41 閉關鎖國1.77 攻心之策184 天命有歸1.74 樓桑重器140 盡數歸心1.200 終破隴關1.37 粉墨登場140 情理之中1.53 驚濤暗涌130 不可定期108 天下名騎1.58 狐虎之威1.56 靜觀其變1.37 魚目混珠103 人力秧機137 我有三策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51 藏龍臥虎115 平生罕見134 一刀之威195 勤王之師1.56 痛並樂極125 校場演武186 見機行事138 盡如人意1.6 破財消災1.226 全民參與136 後果前因105 禮樂刑政1.78 怦然心動186 五子連臺1.63 擊鞠大賽1.206 饔飧不濟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62 兵不厭詐16 乾坤倒懸1.2 奉國守孝1.24 多多益善41 閉關鎖國1.243 十有八九125 賽馬效應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05 直言不罪1.7 小夥伴們113 冰釋前嫌1.2 雞不下蛋81 荒島求生1.288 欲加之罪14 萬象更新17 猛虎搏兔193 西域使館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