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列城豪俠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本姓聶,祖上爲馬邑之謀的發起者,聶壹。後爲闢禍而改姓張。張遼年方十五,便舉郡吏。勇武過人,深得豪俠敬重。

話說。輔漢大將軍,在石門障偶遇呂奉先。心血來潮,這便臨時起意,率軍轉往度遼營募兵。

攪擾了莊周清夢的蝴蝶,再次扇動翅膀。

先是從營官高順口中,得知列城豪俠的存在。又經度遼將軍府丞之手,將名冊上的列城豪俠,盡數劃歸輔漢大將軍麾下。令到雁門。這趟差事,便落到了年初纔將將舉爲郡吏的張遼頭上。初出茅廬的愣頭青,便馬不停蹄,領衆豪俠自雁門關趕來。

正因年少氣盛,才獨闖大營。被對上眼的莽撞人,連灌三杯,人事不省。

待醒來,已換了人間。

劉備亦是豪傑。

營中五校。二位義弟不說,便是典韋、徐晃、周泰又差到哪去。皆是江湖有名豪傑。周典並進,菟園解驂,諸如此類。典之所出,人盡皆知。

與劉備一見,列城豪俠納頭便拜。口稱:主公。

當中有豪俠出身淮泗,與史渙相熟。竟不料在此重逢。破例,劉備許史渙等人與衆豪俠,把酒言歡,一醉方休。

翌日醒來。樓桑兵甲已擺上牀頭。西極良馬正拴在帳外。除去飛龍爪與追魂弩。甲騎具裝,盡皆取之。史渙欲引衆淮泗出身的列城豪俠,入繡衣吏。不料卻被婉拒。皆言:我等以元嗣大哥馬首是瞻。

細問之下,便又引出一豪傑。

韓浩,字元嗣,河內豪傑。數年前犯禁徒邊,爲人勇烈果敢,位列衆列城豪俠之首。

史渙一見如故。以武會友,不分勝負。戰至正酣,劉備親出爲二人拆招。把二人手臂言道:既一見如故,何不結爲兄弟。

擇日不如撞日。史渙、韓浩,這便義結金蘭。韓浩爲兄,史渙爲弟。“把臂弟兄”,遂成典故。

劉備欲升韓浩爲旗閣長,又被婉拒。韓浩言:願爲先登陷陳。

劉備欣然點頭。

先升高順爲別部假司馬。再升韓浩爲六百石軍曲候。同歸別部司馬麴義帳下。待立新功,再酌情擢升。

今漢官名,凡加“假”者,均取“副貳之意”。假司馬即司馬副貳。

“軍假司馬”,乃佐軍司馬,管理軍務。“其不置校尉部,但軍司馬一人。又有軍假司馬、假候(軍假(曲)候),皆爲副貳。”

列城豪俠與諸如:淮泗豪俠、金城豪俠,以地域著名的豪傑不同。列城豪俠,來自五湖四海。皆是以武犯禁,因罪徒邊的囚徒。人生四大鐵,一起同過窗。無論寒窗還是鐵窗。皆是強烈的情感羈絆。

論單兵及小隊作戰,豪傑堪稱天下之冠。

正因亦是豪傑,劉備方深知豪傑性情。故不做勉強,聽之任之。

豪俠鬥戰無敵,卻需防暗箭。人馬具裝,皆披“精煉吞光秘環鎧”。取犀牛皮、犛牛皮、馬鹿皮,三層髹漆合甲,外裹精煉龍骨絞絲環。既輕便,又防刀劍。久而久之,遂成陷陣營制式裝備。稱“陷陣甲”。

而“軍中鐵匠”一職,在輔漢大將軍兵車營地,含義亦大爲不同。只需達到一定的功勳,獲得一定的武功爵或軍功爵位,便可開啓不同段位的訂製裝備。最大程度的揚長避短。

量身定做的意義,不言自喻。

鐵匠鋪的機關馬車營地,由高爐精煉、衝錘鍛打、生皮髹漆、甲冑編綴等不同功用的百餘輛機關馬車,拼組而成。類似酒壚、湯池、馬廄、軍市,皆如此般。營地立在那裡,便是一座功能齊備的兵車障城。

後勤全部機關化,足見薊國之強。

一萬輛機關馬車,價值幾何。可參比風靡洛陽的機關驢車的售價。如此富庶,直令人瞠目結舌。

大營鐵匠鋪。

只穿中衣,任由幾位函人,丈量周身的張遼。目光呆滯,似宿醉未醒。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

稍等,稍等……

一覺醒來,怎就換到了輔漢大將軍麾下?

且還由文轉武,連升數級。

醉前是斗食小吏。醉後已是六百石軍曲候。領新募入營的八百幷州騎士。

八百騎士,漢胡皆有。弓馬嫺熟,善長矛馬槊。可堪大用。

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怎無人問過我的想法。

大將軍果然雷厲風行。每每出人意表。

最大的問題是,爲何這些看似困難無比,非人力可及,常稱“匪夷所思”之事,在大將軍當面,卻完全不是問題。雁門太守收到大將軍親筆手書,如獲至寶,受寵若驚。每每大宴賓客,遍示衆人。凡親眼得見,皆與有榮焉。

至於一個名叫張遼的少吏,誰人又會在意。

該如何跟孃親交待。跑了趟差,便不得其返。回不去了啊……

“張軍候,尺寸已量妥。只是軍候尚年輕,身形還會生長。若覺得不妥,可隨來隨改。”良工笑道。

“多謝。”張遼這便起身道謝。自回營帳不提。

到現在,腦瓜子還嗡嗡的哇。

經停半月,收穫頗豐。

劉備正欲拔營出發,揮師長安。這日,忽有一胡騎奔入營中。

乃是高車十四部盟主,歸義王副伏羅氏的信使。

岳丈大人來使,劉備自不敢怠慢。

確定封泥無誤,這便擰開細牛角,取出密信。

細細讀完,這便恍然大悟。屏退左右,劉備低聲問道:“你便是‘沒鹿回’部落之人?”

“正是。”信使俯身答道。

“所爲何來?”劉備再問。

“我家大人心繫故國,欲率衆北歸,定居薊國。不知王上能否應允?”信使道明來意。

此事牽扯甚廣,需從長計議。且行事需隱秘,一旦外泄,定會惹禍上身。尤其天下播亂,宗室乃陛下心頭大忌。薊王更需謹慎。

想了想,劉備這便言道:“貴使且回。所求孤已心知。待掃平逆亂,多則三五載,少則一年半載,孤自有計較。”

“喏!”信使大喜而去。

劉備如何能想到,漠北竟還有一支日漸強盛的‘沒鹿回’部落。且與自己有如此之深的淵源。

真乃,天助我也。

1.75 大漢一藩251 英雄輩出165 浮萍無根171 事出有因1.83 身世成謎159 畢生之年71 戲送大禮191 天下雄兵91 不脛而走176 百越諸賢1.7 披喪送親1.6 長轡遠馭1.30 大醫治世1.67 六尺之孤71 三令五申136 甘心如薺1.99 衆不可逆113 七國聯盟1.247 櫟陽雨金1.80 毋論大小130 不可定期1.29 負荊請罪165 浮萍無根121 書生意氣1.67 勝券在握1 十里少年120 隨行就市51 以命填河1.98 南港新城1.93 共襄盛舉183 天佑吾王1.27 出宮闢禍125 急流勇退185 董卓無文194 輕車南下1.22 我記下了1.60 羣羌之力1.48 八方旅人135 爲主捉刀196 遠古迴響108 名動西京134 天下初平1.60 轉禍爲福102 王道在北199 有容乃大1.8 拍案驚奇151 平定龜茲14 撒豆成兵71 頓遜海渠178 深明大義1.58 睚眥必報1.20 互不相識139 與民爲伍1.2 無孔不入133 勝負之期1.94 長城邊患189 天下信奉160 遠見卓識122 火燒濮陽1.86 兵鋒所指1.87 性命相托173 能者多勞271 自有取捨168 面面俱到1.94 長城邊患1.37 兵發北進1.257 美事將近1.254 忽然而已1.8 拍案驚奇122 溫室藥圃1.9 三英齊聚122 左伯皮紙1.96 防患未燃136 包羅萬種115 亡胡千家1.5 千家萬戶14 一龍仕主181 薊王獻寶1.3 全身而返1.60 接風洗塵215 按兵不動144 攻堅克難1.56 痛並樂極1.7 無郭之都133 歸期已定1.62 倉廩府庫134 君何所求1.54 薊國四師138 故技重施125 急流勇退176 封國在即1.59 飽虎飢鷹1.66 有女士異1.48 百善孝先139 開枝散葉1.78 風起雲蒸1.75 金闕在望16 乾坤倒懸1.295 求仁得仁138 清波滌塵
1.75 大漢一藩251 英雄輩出165 浮萍無根171 事出有因1.83 身世成謎159 畢生之年71 戲送大禮191 天下雄兵91 不脛而走176 百越諸賢1.7 披喪送親1.6 長轡遠馭1.30 大醫治世1.67 六尺之孤71 三令五申136 甘心如薺1.99 衆不可逆113 七國聯盟1.247 櫟陽雨金1.80 毋論大小130 不可定期1.29 負荊請罪165 浮萍無根121 書生意氣1.67 勝券在握1 十里少年120 隨行就市51 以命填河1.98 南港新城1.93 共襄盛舉183 天佑吾王1.27 出宮闢禍125 急流勇退185 董卓無文194 輕車南下1.22 我記下了1.60 羣羌之力1.48 八方旅人135 爲主捉刀196 遠古迴響108 名動西京134 天下初平1.60 轉禍爲福102 王道在北199 有容乃大1.8 拍案驚奇151 平定龜茲14 撒豆成兵71 頓遜海渠178 深明大義1.58 睚眥必報1.20 互不相識139 與民爲伍1.2 無孔不入133 勝負之期1.94 長城邊患189 天下信奉160 遠見卓識122 火燒濮陽1.86 兵鋒所指1.87 性命相托173 能者多勞271 自有取捨168 面面俱到1.94 長城邊患1.37 兵發北進1.257 美事將近1.254 忽然而已1.8 拍案驚奇122 溫室藥圃1.9 三英齊聚122 左伯皮紙1.96 防患未燃136 包羅萬種115 亡胡千家1.5 千家萬戶14 一龍仕主181 薊王獻寶1.3 全身而返1.60 接風洗塵215 按兵不動144 攻堅克難1.56 痛並樂極1.7 無郭之都133 歸期已定1.62 倉廩府庫134 君何所求1.54 薊國四師138 故技重施125 急流勇退176 封國在即1.59 飽虎飢鷹1.66 有女士異1.48 百善孝先139 開枝散葉1.78 風起雲蒸1.75 金闕在望16 乾坤倒懸1.295 求仁得仁138 清波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