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深明大義

衛將軍張濟,言盡於此。

簾內太后,亦無言以對。

待哭到力竭,無人相勸,何苗唯有收聲。

小將張繡,忍不住抱拳相問:“大將軍可有決斷?”

前大將軍何進,攻打二宮時,命何府死士,火燒永樂宮。令小將張繡一戰成名。年紀輕輕,便爲五官中郎將。錦繡前程,不可限量。

何苗能有何決斷。唯有背身不答。耍起無賴。

衛將軍張濟,一聲長嘆。抱拳進心腹忠言:“臣受薊王重託,護天子周全。時至今日,唯盡力而爲。臣等,告退。”

“衛將軍且慢。”簾內何後忽言道。

“臣在。”張濟不疑有他。

“來人,請‘董侯’入殿。”太后遂傳口諭。

“喏。”少頃,長樂太僕趙忠,領董侯入內。

“叩見太后。”董侯雖年幼,然舉止得當,頗有儀容。

太后柔聲言道:“此人乃衛將軍張濟,董侯隨之,可全性命。”

“遵命。”董侯再拜起身,又衝張濟行禮:“有勞衛將軍。”

張濟急忙避過:“太后何意?”

“衛將軍可將董侯,置於魚梁臺上。料想,太師既得董侯,必不會再爲難百官。”太后言盡於此。

衛將軍張濟,如何還不領悟:“遵命!”

太后此舉,可謂神來之筆。

董卓既得董侯,心滿意足。水到渠成,必行廢立。少帝雖難免被廢,然性命無憂。有薊王虎踞在北,董卓如何膽敢大逆不道,屠戮漢室。

且背後深意,遠不止此。

衛將軍張濟,登臺獻寶,乃是納投名狀。董卓必引爲心腹。然張濟究竟如何行事,且觀後效。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太后深知董卓爲人也。

南郭,東罼圭苑。太師府,魚梁臺。

誠如張濟所言。爲防夜長夢多。董卓盡遣虎狼兵士,將洛陽內外,三公九卿,並朝中百官,悉數車載至臺上。

卓謀廢帝,會重臣於臺上。議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爲治。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廟,爲天下(共)主。欲依伊尹、霍光故事,立勃海王(董侯),何如?”

太僕王允曰:“案《尚書》,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宮。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過千餘,故霍光廢之。今上富於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

卓怒,罷坐,欲誅允,少府勸之,得免。遂命兵士,驅趕下臺。

便在此時,心腹愛婿,中郎將牛輔入殿通稟:“衛將軍張濟求見。”

“哦?”董卓略作思量,這便言道:“請來一見。”

“喏。”

須臾,衛將軍張濟,並五官中郎將張繡,攜一錦服童子,昂然入內。

“末將,拜見太師。”

“衛將軍身前何人?”董卓劈頭便問。

“乃王美人貴子,董侯是也。”張濟實言相告。

“嘶——”董卓將信將疑:“聞董侯豢養於太后宮中。如何與衛將軍至此?”

“此乃太后之意。”張濟遂將前因後果,和盤托出。

董卓仰天長嘆:“不料太后,深明大義。董某竟無言以對。”

與會百官,亦各自嗟嘆。太后明知事不可爲,故先行示弱。亦是示好。

唯有如此,方能令董卓如願。唯有令董卓如願,方能保全少帝,並西宮太后,及何氏滿門。

換言之,太后已“投子認輸”矣。

果然。董卓離席,先請董侯入主座。而後仗劍立於座下,環視殿中文武百官,吐氣開聲:“既是太后之意,諸位可有異議。”

“我等,無異議。”少府張儉,離席下拜。

“我等,無異議。”百官隨之離席下拜。便有忠臣如太傅楊彪,早已泣不成聲。

董卓冷眼旁觀,無動於衷。

坐榻之上,小董侯正襟危坐,似懂非懂。

南宮玉堂殿。

史夫人面色倉惶,踉蹌入內:“陛下,大事不好。”

“阿母且說來。”少帝似有覺悟。

“衛將軍張濟,未能將大將軍何苗,緝拿歸案。反領一錦衣童子,車駕出園,直上魚梁臺。”史夫人深吸一口氣:“臺上門內弟子傳語,言……”

“錦衣童子,可是王美人貴子,朕之二弟,勃海王(劉)協?”

“正是。”

“太后已認輸矣。”少帝慘笑:“不出二日,大位不保。”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史夫人驚慌無措。早已忘記,此話,向來是少帝問她。

“阿母可願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少帝忽正色問道。言下之意,借史門死士,暗設埋伏。待董卓入殿,擊而殺之。

“這,這……”史夫人言道:“日前遇刺,董卓身披三層軟甲,仍險遭不測。時至今日,如何肯輕身入宮。十萬大軍圍城,我等勢孤,恐難有勝算。”

“阿母亦認輸矣。”少帝笑中帶淚:“朕,養虎成患,追悔莫及。若薊王在朝,何至於此?”

“陛下,妾,妾……”史夫人感同身受,欲哭無淚。

羣臣既無人反對。董卓遂馬不停蹄,命一干人等,行廢立事宜。

只需三日期滿。董卓攜大軍並百官逼宮。

廢少帝,立勃海王爲新帝。

函園,遺芳裡,尚書令許攸宅邸。

得許攸提前通報,大將軍府主簿陳琳,倖免於難。伏於許攸宅中精舍,未受波及。

待許攸車駕回府,急忙趕來相見。

引入密室,許攸撫掌笑道:“事成矣。”

“王莽現世?”陳琳問道。

“然也。”許攸遂將魚梁臺上之事,和盤托出。

陳琳一聲慨嘆:“不料竟是太后,先投子認輸。”

“太后此舉,大有深意。”許攸言道:“不戰而降,絕非太后所願。”

“子遠何出此言?”陳琳求教。

“太后所謀,尚未窺破。”許攸如實以告。

陳琳輕輕頷首,遂又言道:“我有一言,不吐不快,還望子遠勿怪。”

“你我同生共死,何必見外。”許攸肅容答曰。

陳琳遂將心腹之言,娓娓道來:“子遠爲大漢社稷,不惜以身噬虎。然所作所爲,多行不義,恐爲天下非議乃其一。被薊王所惡乃其二也。俗語曰‘三人成市虎’。足見人言可畏。若他日,薊王三興漢室,起兵稱帝。忌子遠身負惡名,薊王如何重用?”

1.75 一錢太守1.49 銷金洞窟1.240 聽風即雨1.75 後會有期1.90 多錢善賈1.79 心願終了31 垂綏琬琰1.80 漢羌聯盟1.97 板上釘釘179 三人爲衆1.92 南有喬木1.4 各懷鬼胎193 事不過三169 頂級名產1.97 莫問神鬼134 玩於股掌1.93 花開七朵159 無當飛軍125 此事拿手1.68 西林大建71 窮厄之寇1.34 恩同再造1.38 祠堂傳藝198 絕席而坐1.40 不義不親175 京兆三休1.60 八關都邑61 怒其不爭1.254 忽然而已1.76 舉世無雙1.253 陰相與謀123 反目成仇1.93 花開七朵154 數年之期1.268 十日未卜166 落子無悔186 見機行事100 通明達照176 薊王東歸1.99 謹慎擇友135 爲主捉刀105 直言不罪185 少不知味121 非此即彼193 少不言愁1.95 互相成全1.82 狹路相逢71 瀝粉貼金148 五帝之學1.236 兵器時代1.96 海賊圍城136 矛頭所指1.28 暮夜有知1.37 魚龍漫衍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56 偷樑換柱173 有生之年145 夢寐以求176 盜書續命1.56 人馬如龍1.66 麒麟騰空81 四子降臨1.20 嶄露頭角15 平輩相交51 樑冀金山1.63 懸樓列肆1.54 薊國四師1.72 天國之味1.277 賊臣授首1.257 珠璣深藏170 列城豪俠1.49 和則增壽108 同舟共販1.85 多長爲宜113 翻雲覆雨221 大秦魚麗1.78 河北豪傑122 火燒濮陽124 表裡相合165 義而不罪109 吾道不孤161 漢祚復興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56 靜觀其變197 運籌決算1.88 二賊授首1.67 畫地爲牢172 喜訊頻傳1.200 矇混過關159 舉國之力110 連環殺局178 萇孝仁皇1.65 陰藏殺機157 澤被後世1.82 膂臂當車147 不負韶華1.250 天下之始127 賊臣當道129 山海之盟1.92 南有喬木
1.75 一錢太守1.49 銷金洞窟1.240 聽風即雨1.75 後會有期1.90 多錢善賈1.79 心願終了31 垂綏琬琰1.80 漢羌聯盟1.97 板上釘釘179 三人爲衆1.92 南有喬木1.4 各懷鬼胎193 事不過三169 頂級名產1.97 莫問神鬼134 玩於股掌1.93 花開七朵159 無當飛軍125 此事拿手1.68 西林大建71 窮厄之寇1.34 恩同再造1.38 祠堂傳藝198 絕席而坐1.40 不義不親175 京兆三休1.60 八關都邑61 怒其不爭1.254 忽然而已1.76 舉世無雙1.253 陰相與謀123 反目成仇1.93 花開七朵154 數年之期1.268 十日未卜166 落子無悔186 見機行事100 通明達照176 薊王東歸1.99 謹慎擇友135 爲主捉刀105 直言不罪185 少不知味121 非此即彼193 少不言愁1.95 互相成全1.82 狹路相逢71 瀝粉貼金148 五帝之學1.236 兵器時代1.96 海賊圍城136 矛頭所指1.28 暮夜有知1.37 魚龍漫衍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56 偷樑換柱173 有生之年145 夢寐以求176 盜書續命1.56 人馬如龍1.66 麒麟騰空81 四子降臨1.20 嶄露頭角15 平輩相交51 樑冀金山1.63 懸樓列肆1.54 薊國四師1.72 天國之味1.277 賊臣授首1.257 珠璣深藏170 列城豪俠1.49 和則增壽108 同舟共販1.85 多長爲宜113 翻雲覆雨221 大秦魚麗1.78 河北豪傑122 火燒濮陽124 表裡相合165 義而不罪109 吾道不孤161 漢祚復興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56 靜觀其變197 運籌決算1.88 二賊授首1.67 畫地爲牢172 喜訊頻傳1.200 矇混過關159 舉國之力110 連環殺局178 萇孝仁皇1.65 陰藏殺機157 澤被後世1.82 膂臂當車147 不負韶華1.250 天下之始127 賊臣當道129 山海之盟1.92 南有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