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轉禍爲福

新任下邳相,王宏,字長文。太原祁人,乃王太師同鄉。

先前,王允舉同郡人宋翼爲左馮翊、王宏爲右扶風。三輔兵多糧廣,京兆尹劉陶鎮守多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王宏爲右扶風時,依山居險,築陳倉下城。專爲互市而用。短短數載,三輔大治。後董卓篡權,欲收王允入獄而殺之。恐二郡爲患,乃先徵翼、宏。

宏謂翼曰:“董賊以我二人在外,故未危王公。今日就徵,明日俱族(滅族),計將安出?”

翼答宏曰:“雖禍福難量,然王命,所不得避也!”

宏又勸曰:“董賊所患,唯王公一人耳。王公大才,必有誅賊之計。董卓既死,其黨易制耳。我等當固守三輔,爲王公外應。董賊見你我二人,拒不就徵,必不敢輕言加害(王允)。此‘轉禍爲福’之計也。”

宋翼從之,二人皆得以保全。

今朝廷東遷,三輔遠離甄都,不再持重。王允又將二人調回,命王宏領下邳相,宋翼領琅邪相。治開陽,領十三縣。另有前尚書僕射,扶風人士孫瑞拜爲東海相(注①)。治郯縣,領十三縣。皆是徐州大國。

熹平元年(172年)十月,先帝誅勃海王滿門。陳王寵,竊以爲先帝舊事重提,欲除後患。故提前謀劃。與樑王劉元、沛王劉琮、下邳王劉意、彭城王劉和、琅邪王劉據、東海王劉祗“共祭盟誓”,欲效前漢七國,結盟自保(詳見:《四海·101 問鼎中原》前後劇情)。更不惜養賊自重。

先帝崩後,新帝(合肥侯)繼位。爲解七國連橫之禍,遂將東海王劉祗,自魯郡遷回故國東海郡。稍後,又將魯郡封給麟子阿斗,新立魯國。

董侯又封王允長子,侍中王蓋爲彭城相。治彭城,領八縣。下邳、琅琊、東海、彭城四國相加,有民二百三十八萬衆。窺一州而知全境。

除河北四州爲薊王所轄。漢中,淮南,鞭長莫及。青徐豫三州郡國,皆有國相到任。

王允兵不血刃,優勢佔盡。

或有人言,爲何擇王國下手,不取州郡。只因大漢郡國並行。國中有主,如虎伏山中。少後猢猻作祟乃其一。國主擁王權,家國天下,位列居中,薊王總王權之極。可行狐虎之威,乃其二也。

若擇一般郡縣,不牽扯三級封建特權,薊王鞭長莫及。

國君亦是君。

一言蔽之,大漢家國天下。有薊王虎踞河北,何人敢欺君罔上,大逆無道。

國相笮融,乃陶謙任命。今朝廷命王宏繼之,下邳自當奉命。

稍作思量,下邳王自當曉以利害。遂命人勸說笮融,開城相迎,不可抗命。笮融斷然拒絕。下邳王亦不強求。只需世人皆知,王有勸降之舉,足矣。事後朝廷追究,下邳王足可自辯。結果不重要,儀軌不可缺。

遙看四門緊閉。新任下邳相王宏,亦不心急。

暫居都亭,上報甄都。

逢朔望大朝。王允上表。言,賊相笮融,挾持國主,以下犯上。求董侯下令,薊王出兵清剿。

董侯言聽計從。遂六百里詔命薊王,攻無道,伐不義。

薊王何所爲,天下皆拭目。

薊王宮,靈輝殿。

奉董侯詔命,薊王專開朝議。

“我主既奉天子,征討不臣,乃王命所出也。”賈詡一語中的。

右相持芴跽奏:“稟主公,下邳王同出漢室。今被賊相所脅,恐性命不保。宜先傳檄聲討。若笮融仍不悔悟,再發兵不遲。”

“臣等,附議。”重臣齊聲。

“先傳檄聲討,再命治粟都尉朱治,令麾下兵馬,順下淮泗。水衡都尉佐之。”薊王從諫如流。

“喏。”薊王不動國中一兵一卒,亦不命水衡都尉前往。反徵調治粟都尉,其用意不言自喻。此乃昭告天下也。無出意外。待事畢,薊王當上表,將治粟都尉,併入輔漢大幕府。並水衡都尉,分掌內外水路,沿線事宜。治粟水衡,二全齊美。

“沂水於下邳縣北西流,分爲二水,一水於城北西南入泗,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亦注泗,謂之小沂水。水上有橋,徐、泗間以爲圯,昔張子房遇黃石公於圯上,即此處也。”

下邳城,大小沂水環繞,共入泗水。

水衡都尉鉅艦,枝津無從鋪展。治粟都尉鬥艦,正當適宜。

先聞薊王傳檄,天下震動。再聞調治粟都尉艦隊討賊,羣雄駭然。

話說,治粟都尉,乃九卿之宗正所舉,爲益陽長公主取食。時人皆以爲,不過長公主一家將耳。豈料竟爲薊王所用。

都尉朱治,字君理。丹楊故鄣人,初爲縣吏,後舉孝廉,州里闢其爲從事。隨荊州刺史王叡,討伐黃巾,多有功勳。出身丹陽,又出入荊南,麾下二千兒郎,多出丹陽並荊蠻。再加樓桑兵甲,大利(匠人城)機關。戰力可想而知。

另有江夏賊張虎、陳生,率麾下三千義賊,攜大小船隻數百艘來投。拜爲左、右治粟司馬。五千人馬,足可一用。

更有水衡都尉旗下六將,烏程豪帥嚴虎、嚴輿、鄒他、錢銅,並高涼賊帥衡毅、錢博。計精銳一萬,舟船千艘。分從中山洲甬東港,薊國泉州港,相約馳援。

時水衡都尉周暉,心憂麾下六將皆出身草莽。不通戰法,不明軍紀,散兵遊勇,不足託付。於是書報薊王,薊王問計王傅。將六將及麾下健兒,分批調入薊國各處水軍大營,由國中宿將,嚴加操練。今學有所成,各有精進。

以戰代練,小試牛刀。

下邳賊相笮融,如何相爭。

心驚膽戰,又難捨富貴。進退維谷,惶惶不可終日。

忽見城外沂水,一夜帆滿。

正是治粟、水衡二都尉。

下邳城已被圍成水泄不通。

若此時棄城,數千信衆,如何橫渡。唯有堅守城池,待二都尉糧盡退兵。

水衡都尉周暉,乘遊麟腹中鬥艦幼麟號,與治粟都尉朱治座艦楚雀號,相遇沂泗交口。

“周都尉。”

“朱都尉。”

31 清忠五宦105 未來可期154 鹿死誰手151 終成眷屬1.89 一騎絕塵134 君何所求1.2 西邸驚變1.83 身世成謎167 麒麟可乎123 上林冬狩1.43 樓桑特產186 當仁不讓105 紅顏易老1.33 無雙割草1.234 四大氐王41 功虧一簣1.96 西行在即1.72 羚羊掛角14 西域風雲121 功在不捨160 兵威將膽185 有神無鬼110 攻略河西1.32 銅錢雨落149 厲兵秣馬186 鬼火焚街105 足可稱道1.86 好生思量1.56 巡視國境185 有神無鬼137 我有三策128 了無蹤跡117 無人清白1.82 狹路相逢1.78 河北豪傑174 恰如其分1.52 洛陽金市107 以夢爲繭1.95 本末倒置100 與我一戰168 千里投懷1.43 切莫辜負161 空前絕後91 熱度未消195 無雙連環1.38 明日爲王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36 借刀殺人1.68 斬旗奪船147 制非常模1.43 大軍圍城1.22 百死莫贖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2 爲君之道1.52 漢越親和1.33 無雙割草168 有求必應169 百日分曉190 一較高下122 刀槍莫及18 張家小胖198 封侯廟食141 父子十祿151 終破鄴城1.259 世道人心151 天作之合104 靡麗妖風1.79 別開生面1.39 分功之義1.7 雌雄莫辨1.76 智機千變160 能者居之1.44 降集氐羌1.226 全民參與1.47 丹陽勁卒1.54 一字之師149 半壁江山197 試兒之禮133 金針撥障1.66 有女士異172 三日獵狩146 漢宮女主1.200 終破隴關14 西域風雲1.9 三英齊聚1.67 六尺之孤1.283 石牛糞金18 士異出仕123 反目成仇1.96 酒精花露146 大而化之130 不可定期152 傳檄天下81 初見端倪31 垂綏琬琰1.4 安漢興劉1.228 石來運轉1.55 衆怒難犯166 大材小用167 一去不返
31 清忠五宦105 未來可期154 鹿死誰手151 終成眷屬1.89 一騎絕塵134 君何所求1.2 西邸驚變1.83 身世成謎167 麒麟可乎123 上林冬狩1.43 樓桑特產186 當仁不讓105 紅顏易老1.33 無雙割草1.234 四大氐王41 功虧一簣1.96 西行在即1.72 羚羊掛角14 西域風雲121 功在不捨160 兵威將膽185 有神無鬼110 攻略河西1.32 銅錢雨落149 厲兵秣馬186 鬼火焚街105 足可稱道1.86 好生思量1.56 巡視國境185 有神無鬼137 我有三策128 了無蹤跡117 無人清白1.82 狹路相逢1.78 河北豪傑174 恰如其分1.52 洛陽金市107 以夢爲繭1.95 本末倒置100 與我一戰168 千里投懷1.43 切莫辜負161 空前絕後91 熱度未消195 無雙連環1.38 明日爲王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36 借刀殺人1.68 斬旗奪船147 制非常模1.43 大軍圍城1.22 百死莫贖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2 爲君之道1.52 漢越親和1.33 無雙割草168 有求必應169 百日分曉190 一較高下122 刀槍莫及18 張家小胖198 封侯廟食141 父子十祿151 終破鄴城1.259 世道人心151 天作之合104 靡麗妖風1.79 別開生面1.39 分功之義1.7 雌雄莫辨1.76 智機千變160 能者居之1.44 降集氐羌1.226 全民參與1.47 丹陽勁卒1.54 一字之師149 半壁江山197 試兒之禮133 金針撥障1.66 有女士異172 三日獵狩146 漢宮女主1.200 終破隴關14 西域風雲1.9 三英齊聚1.67 六尺之孤1.283 石牛糞金18 士異出仕123 反目成仇1.96 酒精花露146 大而化之130 不可定期152 傳檄天下81 初見端倪31 垂綏琬琰1.4 安漢興劉1.228 石來運轉1.55 衆怒難犯166 大材小用167 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