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鑿路先鋒

隴右,大震關。

自侯瑾出山相助,被劉備表爲涼州別駕。別駕,即“別駕從事史”,乃刺史屬吏之長,因隨刺史出巡時要另乘專車,故稱別駕。涼州英才,紛至沓來。周生烈爲治中,即“治中從事史”,亦稱“治中從事”,同爲刺史高級佐官之一,主衆曹文書,州之選署及衆事,位僅次別駕。

蘇則表敦煌太守,曹全表酒泉太守。令狐溥表張掖太守。索翰表武威太守。郡太守無需薊王出面,皆由新任涼州刺史閻忠,自行表奏。

河西四郡,先被薊王攬入懷中。四位太守堪稱循吏,皆青史留名。屬吏中又多西人。四郡如冀州,表面上歸於涼州刺史所轄,實則皆是薊王掌控。

話說,百萬羌人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皆由幕府所轄。涼州各郡太守,又皆投在薊王門下。隴右一地,盡歸薊王所轄,亦早晚之事。表奏,不過“流於形式耳”。

閻忠又代薊王,表張恭爲張掖屬國都尉,馬翼爲居延屬國都尉。

馬翼,字伯輔。爲偏將軍馬騰之兄。身長九尺,威風凜凜,爲人忠烈,甚有祖風。劉備見之甚喜。便破格提拔爲居延屬國都尉。諸如索韶、索隆,氾孚、氾鹹,敦煌大族子弟,或爲一縣令長,或爲刺史佐官,皆獲重用。薊王不拘一格,唯才德是舉。隴右寒門大族,盡數歸心。

自高居護羌校尉之職,韓遂便將手中那份空白表奏呈回。終歸未得金城太守之位。然卻心滿意足。畢竟,比起一郡之守,護羌校尉權柄更重。無它,只因手握兵權。韓遂殺邊章等人,並其部衆。如今皆編入護羌校尉麾下。韓遂竊以爲,亂世之中,手握重兵,纔是生存之道。

劉備遂令刺史閻忠,表河東聞喜人毋丘毅,爲金城太守。

漢陽太守,乃幕府從事中郎傅燮所舉。前涼州刺史宋梟屬吏,範津。其人在北地郡任職時,對傅燮有舉薦之恩。前任刺史被黜,一衆屬吏皆隨之去官。新任涼州刺史閻忠,自募新員,前任屬吏多未錄用。範津一直賦閒在家。得傅燮保舉,這便出任漢陽太守,坐享二千石高俸。人生際遇,確是神奇。

隴西太守李參,字相如。沉靜有謀。時金城、漢陽二郡羌人皆反,唯有隴西諸羌身受李參恩義,未曾裹挾其中。李參其人,能謹守郡境,境內民衆未遭兵亂荼毒,亦算是守土有功。戰後,西涼官場巨震,大小官吏多去官下獄。唯有他無過有功,穩坐太守之位。不愧字相如。劉備自當重用。得薊王禮遇,李參感激不盡。隨自投門下,認薊王爲主。

關於武都太守人選,劉備卻慎之又慎。

原因有二。武都連通漢中、西蜀,乃通關咽喉要地是其一。白馬羌、參狼羌等羌胡聚集,牽一髮而動全身是其二。如此要地,歷來皆爲循吏牧守。

歷任武都太守中,便有一人居功至偉。

李翕(xī),字伯都,漢陽阿陽人。

建寧三年,出爲武都太守。到任後,見本郡“西峽道”乃通往漢中、益州之咽喉要道。卻因地勢險絕,行走十分不便。爲通險道,李翕遂與功曹李昊等人定策。命屬吏仇審修治東阪,李瑾修治西阪。道路修成後,時人作頌刻石,頌其德政,鐫刻有摩崖石碑《西狹頌》。建寧四年,李翕又主持修建了略陽縣“析裡橋閣”。建寧五年,閣棧道修通。鄉民又作《郙閣頌》讚譽。

李翕勤政愛民,每到一地,政績卓著,萬民稱頌。

歷三郡,立二碑。實乃漢之良吏。

繼任者扶風茂陵人耿勳,亦不逞多讓。有《耿勳表》流傳後世。

李翕於建寧三年到郡,耿勳於熹平二年三月出任武都太守。兩任太守,皆留有碑文傳世。足見一斑。

奈何十餘年前的陳年舊事,隨二位太守離任,劉備已無從得知。劉備亦親自前往李翕漢陽老家拜訪。見家門緊閉,牆頭荒草叢生。詢問鄰里。皆言道,多年前,李翕稱病致仕後,四處雲遊,不知所蹤。家人亦遷往別處,空留老宅在此。

劉備甚是失落。

回程時,見劉備面色不愉,陪同前來的荀攸旋即問道:“主公因何悶悶不樂?”

劉備嘆道:“訪大賢不遇,焉能不悵然若失。”

與李儒相視一笑。荀攸又道:“主公可是看中李翕開山通路之才?”

劉備欣然點頭:“知我者,諸君也。”

李儒這便笑道:“武都太守懸而未決,主公又令雕零渾前往歸義城提點宋建。我等便知主公之深意也。”

“武都連通巴蜀。乃隴右南下益州咽喉要地。漢中今有妖賊盤踞。黃巾未滅,又出五斗米。邪教皆我心腹之害。定要除之而後快。”劉備道出心聲。

“若尋昔日鑿路先鋒,並非難事。”李儒已成竹在胸。

“哦?”劉備喜道:“計將安出。”

李儒笑答:“尋下辨仇靖,一問便知。”

“下辨仇靖?”劉備這便醒悟:“可是碑文落款之人。”

“然也。”

仇靖,字漢德,武都下辨道人。華夏首開摩崖石刻題字落款之先河,便是《西狹頌》、《耿勳表》,兩塊碑文的始作俑者,仇靖。

二文既爲仇靖所做,自當對鑿山開路一事,知之甚詳。如李儒所言,衆人下落,仇靖必然心知肚明。

“哈哈!”劉備大喜:“傳令,速去下辨。”

“喏!”史渙這便領命。

洛陽金市。

關西、關東賊滅,商路重開。金市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帝都繁華依舊。行人神采飛揚,別無不同。

胡姬酒肆。二樓精舍。

換着常服的掖庭令畢嵐,春風得意,推門而入。

待看清舍中相約之人,畢嵐大驚失色,脫口而出:“是你!”

“正是在下。”那人落杯,起身相迎。正是潛逃在外的永巷令徐奉。

畢嵐以袖遮面,轉身欲走。卻被人攔住去路。擡頭一看,亡魂皆冒:“你…你…你……”

“故人在此,大內官何不入坐一敘。”侯殷和煦一笑。

卻令畢嵐如墜冰窟,毛骨悚然。這便顫聲問道:“二位誆奴婢到此,究竟…意欲何爲?”

“畢大人且安心。”侯殷仍笑:“此來,一不爲謀財,二不爲害命。只爲詢問修造南宮諸事。”

“修造南宮……”畢嵐頓時變了臉色:“二位欲入宮行刺乎?”

“非也,非也。”徐奉起身將畢嵐拖入精舍:“只問薊王之事。”

“薊王?”畢嵐更覺雲山霧罩:“南宮關薊王何事。”

三人落座,掩上舍門。

徐奉舉杯相邀:“且聽我慢慢道來……”

1.23 百騎踏營1.9 三英齊聚1.34 旁門左道124 事與願違198 東歸洛陽1.45 江淮雙生146 鑄軌直道110 熊羆入夢157 定不辜負61 語破天機1.283 石牛糞金101 東走西顧118 元服之禮1.45 名臣碩老41 黃驃產子152 善刀而藏169 白玉之精137 百無禁忌191 魚梁血濺1.24 家國同構1.49 生者如斯176 盜書續命1.42 天下大同1.22 勿爲禍先111 撤塔並港1.36 計中之計123 上林冬狩1.20 生得好看41 河洛羣英18 豈若麒麟138 必有後報130 輔車相依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2 圈地爲邑1.64 懷瑾相報1.205 請君入徐1.7 分庭抗禮139 不爭正妻119 衆星拱鬥170 乞伏來投106 甘之如飴114 難兄難弟13 紅顏薄命1.66 海賊中計1.242 兵棋演武1.62 陰陽連環134 君何所求12 爲君之道125 偶露崢嶸123 同憂相救16 乾坤倒懸1.50 人中呂布1.84 蟾宮折桂144 無雙后妃1.50 無中生有1.94 人情冷暖155 果然民貴150 萬石國老150 幻痛未滅154 東孝西直1.89 未改初心138 戰爭紅利1.5 空穴來風160 成人之美156 仁道在邇1.25 美人無極181 歪門邪道219 一身是膽19 君前臣名162 物我兩忘1.249 唱罷登場193 少不言愁1.62 兵不厭詐143 三釁三浴115 龍見於野162 統一貨幣132 馬兒吃飽1.7 野火將熄11 恨意叢生102 腰牌傍身1.76 智機千變144 無雙后妃1.48 微觀天下122 亦是豪傑172 席珍待聘176 盜書續命172 備思前後1.77 始料未及1.57 身後之憂172 席珍待聘135 四時充美1.64 聞薊色變193 依山下寨103 鐵脊蛇矛1.76 峰迴路轉197 笑林始祖1.37 粉墨登場1.34 內憂外患1.48 百善孝先1.49 世平赴約
1.23 百騎踏營1.9 三英齊聚1.34 旁門左道124 事與願違198 東歸洛陽1.45 江淮雙生146 鑄軌直道110 熊羆入夢157 定不辜負61 語破天機1.283 石牛糞金101 東走西顧118 元服之禮1.45 名臣碩老41 黃驃產子152 善刀而藏169 白玉之精137 百無禁忌191 魚梁血濺1.24 家國同構1.49 生者如斯176 盜書續命1.42 天下大同1.22 勿爲禍先111 撤塔並港1.36 計中之計123 上林冬狩1.20 生得好看41 河洛羣英18 豈若麒麟138 必有後報130 輔車相依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2 圈地爲邑1.64 懷瑾相報1.205 請君入徐1.7 分庭抗禮139 不爭正妻119 衆星拱鬥170 乞伏來投106 甘之如飴114 難兄難弟13 紅顏薄命1.66 海賊中計1.242 兵棋演武1.62 陰陽連環134 君何所求12 爲君之道125 偶露崢嶸123 同憂相救16 乾坤倒懸1.50 人中呂布1.84 蟾宮折桂144 無雙后妃1.50 無中生有1.94 人情冷暖155 果然民貴150 萬石國老150 幻痛未滅154 東孝西直1.89 未改初心138 戰爭紅利1.5 空穴來風160 成人之美156 仁道在邇1.25 美人無極181 歪門邪道219 一身是膽19 君前臣名162 物我兩忘1.249 唱罷登場193 少不言愁1.62 兵不厭詐143 三釁三浴115 龍見於野162 統一貨幣132 馬兒吃飽1.7 野火將熄11 恨意叢生102 腰牌傍身1.76 智機千變144 無雙后妃1.48 微觀天下122 亦是豪傑172 席珍待聘176 盜書續命172 備思前後1.77 始料未及1.57 身後之憂172 席珍待聘135 四時充美1.64 聞薊色變193 依山下寨103 鐵脊蛇矛1.76 峰迴路轉197 笑林始祖1.37 粉墨登場1.34 內憂外患1.48 百善孝先1.49 世平赴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