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生者如斯

“若取九轉之丹,內神鼎中,夏至之後,爆之鼎,熱,內朱兒一斤於蓋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須臾,翕然俱起,煌煌煇煇,神光五色,即化爲還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昇天。”

所謂“還丹”,乃合九轉丹與硃砂再次提煉而成。至於能否白日飛昇,且看如何定義“飛昇”。

對於服丹者而言,靈魂出竅,逃離紅塵(約莫等於腦死亡)。未嘗不是一種解脫。至於旁觀者如何作想,並不重要。因爲“子非魚”,安知魚樂或魚不樂。此,或是“莊子非魚”之真諦。

再看丹室佈局,亦大有深意。煉丹爐所釋煙氣,自裹挾有與“九淵尋珠術”相匹配之秘藥。或是後世所稱“吐真劑”:注射麻醉劑(東莨菪鹼)後,患者會進入一種特殊的鎮靜狀態,能在無意識狀態下,準確回答問題。

仙門的高妙便在於,先構建幻境。最高等級的幻境,時稱“蜃境”。取海市蜃樓之意。構建幻境的目的,自是令“中術者”,信以爲真。

至於服用還丹,除去儀式感所產生的心理暗示。必要的輔助藥劑,亦蘊含其中。隨丹丸在腹中徐徐溶解,而持續釋放藥效。能適度激發中樞神經,搜尋某些被“遺忘”的記憶碎片。與後世許多禁藥,功效類似。

服藥後,左慈與劉惇雙雙入定。二人雖閉目,然眼球卻自皮下,來回滑動。須臾,左慈猛睜眼發問:“你是何人。”

“平原……平原……平原……”不料第一問,竟變生肘腋。有口難言,莫過如此。

掙扎數次,只見劉惇猛張嘴:“呔!”

張到極致的下頜,扯動冠纓。機簧乍響,寒芒一閃。

藏於道冠內的暗器,電射而出。直取對面左慈。

左慈猛側身,堪堪避過飛針。

再看劉惇。竟耳鼻溢血,頹然癱坐。再無聲息。

“不好!”左慈長袖一拂,數枚銀針,刺入頸間各處要穴,封住逆血。

待飛身趕到座前,劉惇已氣若游絲。若非左慈及時出手相救,此時劉惇已(腦)溢血而亡。

端是好險。

“驪龍假寐!”探查過劉惇脈搏,饒是左慈,亦心生駭浪:“千金寶珠,必出自九重之淵,黑龍頷下。驪珠易得,定趁龍熟睡。若龍醒,焉有命活!”

劉惇竟能抗拒催眠。若有此道行,自可開宗立派。又何必投身左慈門下。

顯然被人,暗施禁術。便是劉惇自己,亦未察覺。

“究竟是何方神聖,竟能窺破老朽獨門秘術。”左慈徒生風聲鶴唳之感:“老夫當真小覷了天下英雄。”

“靈臺通天臨中野。”注曰:“頭爲高臺,腸爲廣野。”劉惇靈臺受創,難以甦醒。好在性命無憂。假以時日,或可轉圜。書報主公劉備。言,線索就此斷絕。

究竟是何方高人在背後暗中設謀。已不得而知。然能有此心機道術者,普天之下屈指可數。

再加今時今日,還遊走人間,不過寥寥數人。清領派于吉,便是其中之一。

只需按圖索驥,終有真相大白之日。在此之間,當小心防備。觀天閣女仙,責無旁貸。爲防萬一,此去洛陽,亦需擇麻姑等人隨行。

薊王雖屢次和親。然三朝元老,位高權重,萬衆矚目,已今非昔比。

自靈帝講武平樂觀,二宮屢起兵禍。乃至伏屍遍地,血流成河。再加先帝守陵宮人,大量回溯。陰氣淤塞,夜晚常聞鬼魅之聲。

宮內宮外,愁雲慘淡,人心惶惶。

二位太皇問計千秋觀中高人。言,當假薊王聘娶馬貴人之機,號令三軍,行阿閣演武。借麒麟至陽之氣,驅盡鬼魅魍魎。

上元夫人,亦有類似言語,述之太后。

高皇乃赤帝子。薊王既出高皇血脈,又是麒麟降世。自是火命。加之赤鹿焰角,三足踆烏,皆應赤陽。當無往不利。

時人對《陰陽五行說》深信不疑。否則,先帝也不會命薊王爲珊瑚婦人續命。

於是,三宮又各自去信,與薊王商定,講武之事。以幕府五校爲中軍,合八關衛士、南北二軍、西園衛等,共組三軍,講武於阿閣鞠城,震懾宵小,驅盡鬼魅。

薊王以輔漢大將軍“錄尚書事”。位同大將軍,居三公上。若薊王離朝就國,則由幕府左右二丞賈詡、荀攸,代主理政。換言之,薊王不在洛陽時,尚書檯便等於搬到二崤城,官堡薊國邸內。正與二宮太皇及少帝暫居的瑤光殿,毗鄰。

爲便於上朝,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皆暫錄入二崤城門籍。趕在山門對百姓開啓前,百官車駕列隊上山的場面,遂成園中一景。

多年前,先帝爲在西園大興土木,而廣輸天下花木。張讓等人,百般刁難,乃至花木大量堆積。後得薊王悉數購入,用於修造函園。園內美景,乃集天下之靈秀。街巷閭里,皆以青石鋪路。絲履入園,一塵不染。二崤城,九阪塢下諸峰,林壑尤美,蔚然神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天家帝胄,皆在二崤城中。洛陽權力中心,亦隨之移位。南北二宮,只剩先帝長公主及何太后棲身。俗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對二宮太皇並何太后而言,亦是好事一樁。

何進舉兵前,何太后有備無患,將何氏滿門家小,皆遷入西園暫居。躲過滅門之禍。大將軍府內一干人等,也已遣散大半。何太后索性將宅第賜給何苗,改名車騎將軍府。令何進家小,長居西園之中。

終歸人死不能復生。“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洛陽內外,無論天家還是百姓,皆需收拾心情,繼續過活。

薊王都,靈輝殿。

黃巾亂後,羣盜蜂起。朝政日非,宗賊大興。不得已,行廢史立牧。各州雖平,然州牧、將軍,擁兵自重,大有尾大不掉之勢。

如何妥善處置,亦需薊王與朝臣細細斟酌。再加鞠城演武,諸如此類,皆費時費力。

洛陽諸事,皆需善後。少則半載,多則數年。薊王上洛,斷不能早回。

萬幸國中吏治健全,足可長治久安。

81 融爲一體158 攻城拔寨1.36 一金知心1.55 情義無價124 成王敗寇181 未得其主1.50 人中呂布198 東歸洛陽162 繩之以法164 四海承風1.76 洛陽來使1.58 睚眥必報138 清波滌塵160 解甲歸田1.223 陌路相逢149 白馬非馬1.40 兵車夜行181 歪門邪道160 能者居之119 匡弼輔正171 北薊南宛148 輕雲閉月1.5 唯利是圖116 東部鮮卑105 未來可期183 長史女衛110 逐鹿之利122 刀槍莫及1.202 白馬銀槍10 雕版印鈔195 青史留名1.24 犁種宿野108 浮生若夢1.80 漢羌聯盟183 放任自流1.93 香餌懸魚251 英雄輩出145 寡人無情148 三舉鄉黨103 水路遊擊1.89 薰蕕異器143 向海而生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55 拳拳之心122 火燒濮陽112 果然有差119 時局崩壞1.226 全民參與1.56 風向突變150 一戰功成19 遊麟可用1.77 半島鎖鏈1.268 十日未卜113 冰釋前嫌177 困龍之地1.27 路中捍鬼1.27 板楯連弩1.20 軟語溫言134 天下初平1.3 夜宿烏林41 黃驃產子169 以日易月1.5 捅馬蜂窩133 勝負之期1.57 指點迷津177 坐等期滿1.86 兵鋒所指16 重造京洛1.282 不擇手段1.44 輕卒銳兵1.65 如湯沃雪1.57 周不如漢192 夫子之牆171 鮮卑五姓1.43 天機莫測91 英雄同契91 車騎填巷150 待我長成1.40 兵車夜行144 無雙后妃133 往甯難了139 江山易改13 匹夫無罪189 天降大任124 表裡相合1.96 酒精花露1.38 人頭落地197 福莫大焉1.56 雨夜血染1.95 互相成全126 聚散有時1.36 渾天大陣1.66 以稀爲貴12 料事於先119 司金典農158 顛倒黑白105 烈女龐娥1.244 薊國民貴198 狗邪滅國1.56 痛並樂極
81 融爲一體158 攻城拔寨1.36 一金知心1.55 情義無價124 成王敗寇181 未得其主1.50 人中呂布198 東歸洛陽162 繩之以法164 四海承風1.76 洛陽來使1.58 睚眥必報138 清波滌塵160 解甲歸田1.223 陌路相逢149 白馬非馬1.40 兵車夜行181 歪門邪道160 能者居之119 匡弼輔正171 北薊南宛148 輕雲閉月1.5 唯利是圖116 東部鮮卑105 未來可期183 長史女衛110 逐鹿之利122 刀槍莫及1.202 白馬銀槍10 雕版印鈔195 青史留名1.24 犁種宿野108 浮生若夢1.80 漢羌聯盟183 放任自流1.93 香餌懸魚251 英雄輩出145 寡人無情148 三舉鄉黨103 水路遊擊1.89 薰蕕異器143 向海而生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55 拳拳之心122 火燒濮陽112 果然有差119 時局崩壞1.226 全民參與1.56 風向突變150 一戰功成19 遊麟可用1.77 半島鎖鏈1.268 十日未卜113 冰釋前嫌177 困龍之地1.27 路中捍鬼1.27 板楯連弩1.20 軟語溫言134 天下初平1.3 夜宿烏林41 黃驃產子169 以日易月1.5 捅馬蜂窩133 勝負之期1.57 指點迷津177 坐等期滿1.86 兵鋒所指16 重造京洛1.282 不擇手段1.44 輕卒銳兵1.65 如湯沃雪1.57 周不如漢192 夫子之牆171 鮮卑五姓1.43 天機莫測91 英雄同契91 車騎填巷150 待我長成1.40 兵車夜行144 無雙后妃133 往甯難了139 江山易改13 匹夫無罪189 天降大任124 表裡相合1.96 酒精花露1.38 人頭落地197 福莫大焉1.56 雨夜血染1.95 互相成全126 聚散有時1.36 渾天大陣1.66 以稀爲貴12 料事於先119 司金典農158 顛倒黑白105 烈女龐娥1.244 薊國民貴198 狗邪滅國1.56 痛並樂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