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同憂相救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瑤姬又問。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關薊王宗族,當小心爲上。切莫延禍上身。”上元夫人已有定計。

“那人屍身,又當如何處置。”妖姬問道。

“待查驗之後,宜當早日斂葬。”上元夫人言道。

“喏。”瑤姬遂去傳命。千秋觀內諸夏仙門,皆以西王母派,馬首是瞻。只需傳下口諭,自有人料理完備。斷不會出差池。

三足踆烏船宮。

“一命嗚呼?”薊王亦得報。

“正是。”賈詡答曰:“此人借宿千秋觀客舍。翌日清晨,斯人已逝。”

“被滅口否。”劉備問道。

“無病無災,自行飛昇。”賈詡答曰。

“言出何人。”劉備追問。

“乃上元夫人,親自查驗。”賈詡又答。

劉備輕輕頷首,再問:“背後可有主謀。”

“尚未得知。”賈詡再答。

“速查清此人身份。師出何門,所爲何來,又受誰人指示。”劉備隱約覺得,此事大有蹊蹺。若只說是巧合,焉能令劉備信服。

然再深思。族兄劉平,人如其名。中正平和,長者之風。守備薊國邸,兢兢業業。往來南北二宮,亦無半分差池。長於接人待物,迎來送往。卻非足智多謀,治世能臣。在薊王麾下,亦未入肱股重臣之列。

捨命圖謀,所爲何來?

一言蔽之,捨命圖謀薊王族兄,利益點在哪。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連命都可以捨棄,足見利大。

然,利益何來。

船宮上下皆不得而解。

自古道“無巧不成話”,“無酒不成席”。

平心而論。一切更像是一場巧合。而非故意。

只可惜薊王不信。賈詡等,薊國謀主,更不信。

不出三日,無名方士,大略行蹤,已漸被掌握。洛陽八關都邑,固若金湯。出入皆需傳證。無名方士並未留下名錄。換言之,乃是翻山越嶺,抄小道入京。正因如此,才篳路藍縷,衣衫不整。遊繳四出,於洛陽市中,問過周遭樵夫獵戶,果有所得。此人尾隨入山獵戶,經獵徑入洛陽。因是遊方術士,故獵人並未見疑。且路上還頗多照顧。火塘夜宿時,相互閒談。問及出身。答曰,乃平原人氏,少時隨恩師雲遊四方。日前恩師羽化昇仙,只剩孑然一身。

獵戶又問,既是傳道恩師,爲何不守孝三年。

方士言,身兼大任,需遠赴洛陽。待諸事畢,自當追隨恩師,早晚相伴。

獵戶見他言辭懇切,故信以爲真。並未起疑。

凡樵夫、獵戶。皆往來洛陽各市,售賣薪柴、獵貨。薊王門下游繳,多出京畿遊俠。行走市井閭里,任俠仗義,出手闊綽,故深受百姓所敬。正因如此,方能問出實情。

上報幕府中丞賈詡。賈詡又入船宮,通稟主公劉備。

“身兼大任,遠赴洛陽。追隨恩師,早晚相伴,”薊王言道:“換言之,大任已畢,故隨恩師而去。”

“主公明見。臣,亦如此想。”賈詡答曰。

“果真爲孤,族兄而來?”劉備又問。

“恐,正是如此。”賈詡直言。

“此事怪異。”劉備言道:“可曾查到此人出身。”

“如此人所言,少小離家,雲遊四方。不在編戶之列,恐難追查。”賈詡再答。

“化外仙門,出人意表。”劉備言道:“若當真看破紅塵,又何必貪慕世間繁華。”

“亂世出妖孽。”賈詡一語中的:“西王母等,諸夏仙門,齊聚洛陽。無論是敵是友,主公皆不可不防。”

“命門下游繳,繼續追查。至於族兄,亦命國醫,好生照顧,切莫有失。”劉備言道。

“喏。”賈詡拜退。

諸夏仙門,當真棘手。時人深信不疑。薊王亦不可妄動。難不成,亦夷修仙者三族乎?

與其敵對,不若收歸己用。薊王在方技館之外,另設四海館,將仙術與方術並稱爲“四方令”,亦是權宜之策。篤信神鬼,亦是時代侷限。非人力能及。

“平原人氏。”劉備忽想起平原方士襄楷。遂將無名方士畫像,六百里傳回黃金臺,四方館。交由四方館長朱建平麾下南北相師,詳加辨認不提。

歲末亦未消停。

官堡,薊國邸精舍。

劉平頭纏紗巾,素服入前堂。

“守丞無恙否?”正是呂布登門問候。

“有勞左中郎將掛念,偶感風寒,並無大礙。”劉平見禮後,請呂布入座。

“聽聞守丞路遇遊方術士,施以酒食。料想,便是此時,染上風寒。”呂布言道。

“何以知之?”劉平一愣。

“守丞不知。此人不過一日,便伏屍千秋觀內。必然惡疾纏身,倒伏路中。非是飢渴無力,不支倒地。”呂布久居邊郡,對草原大疫,知之甚祥:“所幸守丞未沾其身,故僅染風寒。若染惡疾,斷難轉圜。”

“此人已死?”劉平表情說明一切。

“正是。”呂布答曰:“外人尚不得而知。”

“如此,左中郎將,如何知曉?”

“薊王門下游繳龐舒,乃布舊識。昨日夜宴,密語告知。”呂布小聲答曰。

“原來如此。”劉平目中含悲,情難自已:“想我少小離鄉,二十載乃歸。遊學之苦,唯有自知,見他篳路藍縷,生無可戀。平,忽心有慼慼。故纔出手相救。不料事與願違。仍未能,助其脫困。”

呂布抱拳道:“情濃傷身,守丞珍重。”

“哦?”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平遂問道:“左中郎將莫非亦感同身受。”

“守丞既問起。布,自不敢隱瞞。”呂布言道:“自得知安素與王上舊事,布日夜憂思,寢食難安。故才與一衆好友,遊玩取樂。”

“效用如何?”劉平再問。

“寥寥。”呂布笑答。

四目相對,劉平亦笑。

不知不覺,心中憤懣,竟大有好轉。劉平不禁感慨:“與左中郎將相識,真乃平之幸也。”

“不敢。”見劉平大有起色,呂布亦開懷:“‘君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哦?”劉平面露驚喜:“左中郎將,亦讀趙長君之韓詩乎?”呂布引用,乃出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趙長君,早年爲縣吏,奉命迎督郵,深以爲恥。棄官去資中,拜經學大師杜撫,習韓詩。一去二十載,音訊全無,家人誤認爲已亡,乃爲之發喪。杜師去世,曄葬之,歸鄉。州官召補從事,不就。後舉有道。回鄉後,閉門著述,直至老死。寫就《詩細》、《歷神淵》並《吳越春秋》,後薊少師蔡邕,讀其《詩細》、《歷神淵》,拍案叫絕,以爲優於《論衡》,既在國中,廣傳《詩細》,學者鹹誦習之。”言及此處,劉平忽淚流:“我與趙長君,同病相憐。幸有左中郎將,同憂相救。”

106 百般不利1.58 萬般皆好118 幷州狼騎1.83 身世成謎31 直搗敵巢1.200 矇混過關1 天羅地網185 少不知味194 先聲奪人120 不忘初心104 窮無出路113 冰釋前嫌1.266 驚悉隱秘1.22 其道大美192 兵進隴關18 如芒在背1.200 推賢讓能1.57 身後之憂11 禍起宮牆110 因何馬貴181 薊王獻寶1.92 南有喬木114 先發優勢1.48 權驅寰宇174 變俗易教1 末路之難102 自薦枕蓆188 二桃三士1.76 世道無常1.9 牛刀小試1.65 掃平天下1.85 推己及人134 君何所求1.80 喜訊傳來135 豐年多禾142 東海壽麋1.53 寸步不讓110 熊羆入夢1.55 衆怒難犯1.43 骨肉至親1.247 櫟陽雨金1.64 輶軒之使1.225 斜趨漢津1.208 殺出重圍1.39 善罷甘休11 恨意叢生1.87 開門揖盜116 如日之升1.94 與王雷同196 遠古迴響199 必有其子1.3 摔杯居首1.73 爲女聘師21 御風而行61 肉袒牽羊159 無當飛軍1.87 年終臘賜1.73 衆口難調179 胴體雕青184 天命有歸117 盜亦有道143 疏河注海212 德不配位1.64 懷瑾相報103 水路遊擊1.68 爲而不爭1.40 有心無力1.24 舉不避親291 無能之輩1.207 又見白袍1.74 畫地作餅106 巡視南境1.53 青色火焰1.39 驚弓之鳥1.47 甲子之約1.245 天下樓桑1.285 共分天下186 福壽未央1.82 膂臂當車184 羔羊之素179 情長謀遠1.20 嶄露頭角106 萬民飢流1.67 畫地爲牢1.49 銷金洞窟102 平波水砦1.64 萬夫莫敵251 英雄輩出1.79 心願終了188 二日並天91 一人之外1.84 東海揚塵1.75 蔡邕來了1.32 無心插柳114 貪婪無饜141 以一濟全1.50 宮廷之變140 盡數歸心1.35 南州士首119 妻婦之禮
106 百般不利1.58 萬般皆好118 幷州狼騎1.83 身世成謎31 直搗敵巢1.200 矇混過關1 天羅地網185 少不知味194 先聲奪人120 不忘初心104 窮無出路113 冰釋前嫌1.266 驚悉隱秘1.22 其道大美192 兵進隴關18 如芒在背1.200 推賢讓能1.57 身後之憂11 禍起宮牆110 因何馬貴181 薊王獻寶1.92 南有喬木114 先發優勢1.48 權驅寰宇174 變俗易教1 末路之難102 自薦枕蓆188 二桃三士1.76 世道無常1.9 牛刀小試1.65 掃平天下1.85 推己及人134 君何所求1.80 喜訊傳來135 豐年多禾142 東海壽麋1.53 寸步不讓110 熊羆入夢1.55 衆怒難犯1.43 骨肉至親1.247 櫟陽雨金1.64 輶軒之使1.225 斜趨漢津1.208 殺出重圍1.39 善罷甘休11 恨意叢生1.87 開門揖盜116 如日之升1.94 與王雷同196 遠古迴響199 必有其子1.3 摔杯居首1.73 爲女聘師21 御風而行61 肉袒牽羊159 無當飛軍1.87 年終臘賜1.73 衆口難調179 胴體雕青184 天命有歸117 盜亦有道143 疏河注海212 德不配位1.64 懷瑾相報103 水路遊擊1.68 爲而不爭1.40 有心無力1.24 舉不避親291 無能之輩1.207 又見白袍1.74 畫地作餅106 巡視南境1.53 青色火焰1.39 驚弓之鳥1.47 甲子之約1.245 天下樓桑1.285 共分天下186 福壽未央1.82 膂臂當車184 羔羊之素179 情長謀遠1.20 嶄露頭角106 萬民飢流1.67 畫地爲牢1.49 銷金洞窟102 平波水砦1.64 萬夫莫敵251 英雄輩出1.79 心願終了188 二日並天91 一人之外1.84 東海揚塵1.75 蔡邕來了1.32 無心插柳114 貪婪無饜141 以一濟全1.50 宮廷之變140 盡數歸心1.35 南州士首119 妻婦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