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歪門邪道

“你既說是張玉蘭,乃靈真天師之女。想必定識盧暒。”慧妃言道。

“乃我母也。”女道答曰。

“你可知,盧暒今在薊王后宮,深受寵愛,已爲夫君誕下一子,得封美人位。”慧妃又道。

“實不知也。”女道表情已說明一切。母親竟改嫁薊王,爲何無人提及。

“若知母另嫁,還行刺否?”慧妃笑問。

“逼不得已,造化弄人。”女道一如先前,守口如瓶。

“既如此。待見你母,一切當自有分曉。”慧妃言盡於此。遂命檻車快馬,送女道往薊國。

深春三月。

四海羣仙,如約而至。自太平道,絕跡薊國後,劉備還從未見過如此多的江湖方士齊聚。對彼此門派,爛熟於心。便是初見,三言兩語,亦可輕易續上交情。待坐而論道,不出三日,遂成同道好友。果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下修仙,皆一家。

話說少年時,太平道,越演越烈。天下追隨者雲集,扶老攜幼,障塞於道。然薊王劉備,卻力排衆議,乾綱獨斷。首當其衝,將太平道列爲旁門左道。凡國中有信教者,若不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皆夷三族。

薊王雷厲風行,說一不二。麾下豪傑齊聚,生死無改。

不等利刃加頸,歪門邪道,望風逃竄。如何還敢明目張膽,招搖過市!

還閒死的不夠快。

亦如前言:“統治不夠,宗教來湊”。對如劉備這般,有道明君而言,宗教非但全然無用,反是累贅。斷不可輕易沾染。

女道還在快馬送來。六百里加急書信,已先行抵達。

過目之後,遂命宮人去喚。許師鍾璦、冥蝶駱晹、幽姬盧暒,春睡遲遲,美人倦怠。一夜承歡,險錯過午餐。

本想養精蓄銳,再待挑燈夜戰。豈料事發突然,急忙梳妝來見。

各自艱難落座,將慧妃手書,當面細觀。冥蝶駱晹、幽姬盧暒,四目相對,不由心生感嘆。

盧暒柔然下拜:“啓稟夫君,此乃我教隱秘,又是陳年舊事。故未曾告知,請夫君恕罪。”

“無妨。”劉備寬慰道:“若事不相干,無需勉強。”薊王言下之意。若無關聯,即便現在不願說,也不打緊。

“先前不說,今時今日,又豈還不說。”盧暒知無不言,遂將天師道中隱秘,娓娓道來。

原來。此事需從多年前,天師道尚未分裂時說起。

時二代目天師,“嗣師”張衡坐下有三大門徒:駱矅、張角、張修。學成下山,奉師命,分往各地傳播教義,招募信徒。此事,史上亦有記載。

“熹平中(172-177年),妖賊大起,三輔有駱矅。光和中(178-183年),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修。駱矅教民緬匿法,角爲太平道,修爲五斗米道。”

又說:“時巫人張修療病,愈者僱以五斗米,號爲五斗米師。”

二代天師,嗣師張衡,子承父業,於漢永壽二年(156年)襲教,光和二年(179年)正月,羽化飛昇前,以“祖傳印劍”付子(張)魯,與妻盧氏得道於陽平山。囑子(張)魯曰:“汝祖以天地爲心,生靈爲念,誠敬忠孝爲本,周行天下除妖孽之害。嗣吾教者,非誠無以得道,非敬無以立德,非忠無以事國,非孝無以事親。”

也即是說。按照二代目的遺願,天師大位,當傳與長子張魯。奈何天不遂人願,二代天師“飛昇”後,天師道分崩離析,大師兄駱矅,率先離教。先行前往三輔,聯絡信徒,準備舉事。後因行事不密,案發被殺。

朝廷海捕同黨。天師道剩下教徒,被迫無奈,唯改頭換面,另立旗號。稍後,張角自回冀州,親傳太平道,張修也在漢中,暗播五斗米道。

一言蔽之。嗣師張衡,非妖言惑衆,暗行不軌之徒。

“駱矅、張角、張修三人,本性純良,天資聰慧。各有專攻。待道法初成,嗣師命其各自下山,遍訪民間疾苦,嚐遍人世百味,以修煉道心,築羽化飛昇之基。然而……”盧暒欲言又止。

剩下的事,劉備已能想到:

少年英才,本性純良。初出茅廬,涉世未深。心懷濟世之心,驟然下山,不料餓殍遍地,易子而食。天災人禍,滿眼末世之景。於是悲上心來,怒從心起。奮然造反,欲另造清平盛世。

其中細節,諸如,三人究竟是後天黑化,還是先天不軌。時過境遷,已無從知曉。然聽盧暒所言,可以肯定的是:二代天師張衡,本不願如此。奈何天師道,一分成三。張修本奉命護總教,不料亦違背師命,奪篡大位後改稱五斗米教。終率衆謀反。

“嗣師自知時日無多,見張修野心畢露,欲行不軌。恐身後家人性命不保,遂心生一計。”盧暒又道。

“令女玉蘭,腹生蓮花,自產天書。”劉備言道:“以爲震懾。”

“正是如此。”盧暒再拜:“如此,方保住全家性命。”

合情合理,前後終是呼應。

劉備又問道:“張角後稱‘大賢良師’,與天師分庭抗禮。美人可知,其,何時與‘神上宗師’相遇。”

“乃下山之後。”被夫君喚了聲美人,盧暒當即收拾心情。自登大震關,被大秦聖祭黑暗驅魔,重塑心神。此盧暒已非彼盧暒。記憶猶新,物是人非。先前種種,不過是一段塵封許久,無關痛癢的記憶而已。

“張角何年下山?”劉備再問。

“約於靈帝建寧(168-172年)初,下山傳道。”略作沉思,盧暒遂言道。

“十年傳道,一朝舉事;播亂八州,荼毒天下。”劉備一聲嘆息:“一夕斃命,身首異處;遺臭萬年,何苦來哉。”

至於神上宗師身份,先前早已問過,盧暒等人並不知曉。而張玉蘭自“假死歸真”後,潛心修煉,不問世事。尚不知家人下落。

然卻爲何被張修所誘。先前,腹生蓮花,自產天書,不就是爲震懾,欲奪大位的張修麼?

“待玉蘭送達,美人自當細問,前後諸情。”一切待張玉蘭送達,再說吧。

“賤妾,敢不從命。”盧暒垂淚下拜。總歸是母女連心。

“往後無需過謙。爲夫當面,當省‘賤’字,稱‘妾’即可。”劉備言道。

“妾,謹遵夫命。”夫君情義,在場美人亦感同身受。

劉備隱隱有一種預感。

久懸未決的“神上宗師”之真身,此次“羣仙會”時,或當露出馬腳。

1.200 終破隴關170 自斷股肱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53 吾道東流132 生死兩難176 王田壽鯉198 千帆競發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68 天下治術1.93 花開七朵178 洞鑑古今1.232 南閤祭酒166 猛獸鬥場170 列城豪俠41 閉關鎖國1.75 粗中有細1.280 天下貴二13 民情得疏1.69 強宗驍帥172 喜訊頻傳128 了無蹤跡172 萬載千秋71 戲送大禮1.44 螽斯衍慶1.37 魚目混珠1.239 神泉秀水1.43 白馬楊氏1.78 顧全大局177 拔毒食鮮1.52 二宮流血116 東部鮮卑1.23 王宮女官174 恰如其分1.7 分庭抗禮1.27 優倡商賈146 心安吾鄉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41 黃驃產子107 鑄造新幣187 良平之奇1.89 一州之國110 見縫插針1.77 蜩螗之鳴114 養袁自重193 依山下寨124 明以照奸1.60 楛矢貫隼185 王都擴建1.54 漢風不滅1.97 鐘鳴漏盡153 來龍去脈18 如芒在背126 價高者得61 肉袒牽羊1.46 辟邪三寶1.96 防患未燃1.7 舊友重聚1.49 將計就計125 急流勇退160 巧不如拙1.83 以貲徵賦127 因時而變1.78 麟不當見1.78 怦然心動16 天下富貴183 天佑吾王1.23 投桃報李1.4 大禍滔天1.226 全民參與135 抱火寢薪106 羌胡合流116 迴天無術125 探險搜奇1.58 歲不我與1.86 恩深似海1.277 賊臣授首1.72 雌雞化雄146 大而化之109 舊友重聚168 千里投懷116 我有一計163 雙料博士1.94 熨斗直衣1.84 盡入彀中112 幼獸初生147 制非常模1.23 督亢城倉128 意外之喜115 耕三餘一218 贈刀之義102 腰牌傍身134 鮮卑利亞122 火燒濮陽140 守土有功133 兵鋒四起105 紅顏易老71 一較長短125 偶露崢嶸1.58 後會無期41 雲開見日
1.200 終破隴關170 自斷股肱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53 吾道東流132 生死兩難176 王田壽鯉198 千帆競發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68 天下治術1.93 花開七朵178 洞鑑古今1.232 南閤祭酒166 猛獸鬥場170 列城豪俠41 閉關鎖國1.75 粗中有細1.280 天下貴二13 民情得疏1.69 強宗驍帥172 喜訊頻傳128 了無蹤跡172 萬載千秋71 戲送大禮1.44 螽斯衍慶1.37 魚目混珠1.239 神泉秀水1.43 白馬楊氏1.78 顧全大局177 拔毒食鮮1.52 二宮流血116 東部鮮卑1.23 王宮女官174 恰如其分1.7 分庭抗禮1.27 優倡商賈146 心安吾鄉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41 黃驃產子107 鑄造新幣187 良平之奇1.89 一州之國110 見縫插針1.77 蜩螗之鳴114 養袁自重193 依山下寨124 明以照奸1.60 楛矢貫隼185 王都擴建1.54 漢風不滅1.97 鐘鳴漏盡153 來龍去脈18 如芒在背126 價高者得61 肉袒牽羊1.46 辟邪三寶1.96 防患未燃1.7 舊友重聚1.49 將計就計125 急流勇退160 巧不如拙1.83 以貲徵賦127 因時而變1.78 麟不當見1.78 怦然心動16 天下富貴183 天佑吾王1.23 投桃報李1.4 大禍滔天1.226 全民參與135 抱火寢薪106 羌胡合流116 迴天無術125 探險搜奇1.58 歲不我與1.86 恩深似海1.277 賊臣授首1.72 雌雞化雄146 大而化之109 舊友重聚168 千里投懷116 我有一計163 雙料博士1.94 熨斗直衣1.84 盡入彀中112 幼獸初生147 制非常模1.23 督亢城倉128 意外之喜115 耕三餘一218 贈刀之義102 腰牌傍身134 鮮卑利亞122 火燒濮陽140 守土有功133 兵鋒四起105 紅顏易老71 一較長短125 偶露崢嶸1.58 後會無期41 雲開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