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懷瑾相報

“鬥兒已熟睡,王上可願懷抱一觀。”何後又道。

“臣,遵命。”

何後遂將懷中麟兒,交由心腹宮妃,轉抱薊王。

劉備子嗣衆多。居國時,稍有空閒,便入東宮探視。是不是親生,入手可辨。麟兒眉眼間的一抹清秀,出自太妃,斷不會錯。並非五官相仿,而是那份與生俱來,無法假裝的神似。隱約間的恍然看見,便是所謂“血緣”。

目視劉備懷抱麟兒,何後的眼中,忽泛起淡淡清波。又飛快隱去。

片刻後,劉備將麟兒輕輕交還。

納麟兒入懷,何太后言道:“王上大喜在即。奈何家兄新喪,妾理應避嫌。”

“太后節哀。”劉備答曰:“臣之事小,無需掛懷。”

“然禮不可廢。”何後取美玉相贈:“隨身之物,聊表心意。”

宮妃捧盤身前。

劉備舉目一看,不由一愣。盤中正是金水小市時,太后欲“典之救急”,卻被劉備千萬贖回的溫宮玉(注①)。只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見劉備輕輕取來,握在掌中。太后呼吸急促,久久未息。

劉備再拜:“謝太后賜予。”

待平復心情,何後方才言道:“捧珠之恩,懷瑾(胎)相報。妾,並未食言。”

“懷瑾”一詞,出自《楚辭·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之句。本意指懷藏美玉,手握美玉。比喻擁有純潔無瑕之品德。被何後借用此處,暗指十月懷胎。

“太后博聞廣記。臣,心領之。”劉備如何能不領會。

“恕妾不能久坐,改日再請王上赴宴。”何後剖腹產子,又遇宮廷兵亂。心神兩傷,難以久持。

“臣,告退。”劉備拜別。

何後目送劉備出殿,心腹宮妃這才徐徐鉤落珠簾。

車駕出園,旁行流香渠時,劉備特意掀簾一觀。水中望舒荷,綠意盎然。無絲毫衰敗之貌。先帝故後,劉備亦曾入園,荷葉絕無眼前盛茂。話說,爲此次下凡,西王母派,確是下足血本。

“何人攔路!”忽聞史渙喝問。

“西王母座下,阿玉,求見薊王。”聲音輕如飛絮,卻字字入耳。

“可是上元夫人。”劉備推窗言道。

“正是。”

“禁中之地,不宜久留。夫人可願隨我入函園相見。”劉備又道。

“遵命。”上元夫人登副車,隨車駕出城,入函園。直升三足踆烏號船宮,與劉備爵室相見。

“妾,拜見王上。”素紗遮面,不見仙顏。

“夫人免禮。”劉備含笑示意:“請坐。”

“謝王上。”瞥了眼薊王身側女仙,上元夫人翩然落座。

“此乃麻姑。”劉備爲上元夫人引薦左右女仙:“此乃旋波,提謨。”

“久聞大名。”上元夫人起身行禮。

“不敢。”三女回禮。麻姑仙派,成名已久。玄天二女更出身上古仙門。先前,西河少女奉命潛入薊王宮,便是被玄天二女擒獲。三女自入船宮,寸步不離,陪侍薊王左右。未有疏忽。

“夫人所爲何事。”劉備開門見山。

“先前,王母遣西河少女,冒昧登門。失禮之處,王上海涵。”上元夫人取一玉匣:“進獻瑤池仙丹一丸,爲王上新婚賀。”

“謝王母賜藥。”劉備示意麻姑仙接下。

“妾此來,還有一事,當面求教。”上元夫人又道。

“但說無妨。”劉備欣然點頭。

“白馬寺佛門弟子,王上以爲如何。”上元夫人問道。

“潛心修道,與世無爭。”劉備答曰。

“王上中西域而立幕府。當知西域諸國,多已信佛。”上元夫人又道。

“確是如此。”佛教興起,無可阻擋。

“王上當知。今,大爭之世已現。佛門若不相爭,焉能鳩佔鵲巢。令西域諸國,改弦更張,篤信西佛。此乃,不爭而爭也。”

“有理。”劉備輕輕頷首。從辯證的角度而言,佛教能迅速一統西域,背後必有人在大力推廣。

“西域番邦,化外胡人,不提也罷。然若趁天下板蕩,亂入中夏。毒害萬千大漢子民,恐非社稷之福。”上元夫人道破心憂。

“佛門與仙門,有何不同。”劉備所問,不出意外。

上元夫人有備而來:“無君無父,無尊無卑,無長無幼。妄言生前身後之事,裹挾入不死不休之環。邪說謬語,大略如此。”

“可是前世來生。”劉備一語道破。

“王上明見。”上元夫人再拜。

“夫人可知,佛門因何強盛。”劉備又問。

“妾,實不知也。”

“華夏仙門,應運而生,據天時地利與人和。天師道乃集大成者。試問黃巾逆亂,天下板蕩,萬民飢流。誰之過也。”劉備追問。

“天理昭彰,非道之過也。”上元夫人答曰。

“太平道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爲號,蠱惑天下信徒,揭竿而反。兵敗身死,教毀道滅,是否正應蒼天有眼?”

“妾,不敢妄言天命。”上元夫人避而不答。

“試想。若夫人如孤這般,爲一國之君。更願治下千萬子民,篤信佛門還是篤信黃巾?”劉備追問。

“王上之意,妾已盡知。”上元夫人目露悲切。仙門以傳道結社,妖言惑衆,謀奪江山,覬覦皇權。此乃君王心頭大忌。

“仙佛之爭,孤,聽之任之。不偏不倚。”劉備言盡於此:“夫人且回吧。”

“妾,告退。”上元夫人失望而回。

目送上元夫人離去,麻姑仙輕聲言道:“西王母崑崙墉宮,乃中夏仙門藩屏。若佛門東進,西王母首當其衝。”

“爲夫所見,王母墉宮,或非毀於佛門。”劉備言道。

“夫君何出此言?”麻姑仙疑問。

“正如上元夫人所言,佛門不爭而爭,豈會打上門去。”劉備意味深長。佛門受戒“不謗國主,不作國賊”,頓悟“六根清淨,四大皆空”。古往今來,並無假佛之名,扯旗造反之先例。

精神壟斷,弊大於利。正如薊王海納百川,包羅萬種。一家獨大,肆意妄爲。故弄玄虛,妖言惑衆,一言不合便扯旗造反。便是明主,亦斷難容忍。爲除盡邪魅,薊王不惜夷人三族。足見一斑。

“事關生死存亡。西王母派,斷不會善罷甘休。夫君當謹慎以待。”旋波女仙,柔聲言道。

“好。”

1.42 善利其器1.48 後宮爭鬥1.290 春王正月1.80 關羽得子1.7 殺機畢露106 重症猛藥175 石破天驚194 天下共疾1.38 麒麟識英1.96 酒精花露191 英雄少年183 放任自流1.98 南港新城1.62 猜忌暗生1.46 菟園解驂1.32 無心插柳1.223 陌路相逢1.50 試釘馬掌162 難言之隱115 與虎謀皮1.53 前朝舊事1.74 肘腋之親1.80 賊兵來襲1.43 天機莫測117 歸義降侯1.62 陰陽連環1.264 又見連環13 匹夫無罪1.82 飛虻流火1.37 兵發北進1.266 驚悉隱秘1.245 更始決裂167 綠洲公社127 金絲毛毯131 胡雜騎兵1.47 擊鞠建隊14 餘毒未了211 入主小沛1.53 青色火焰1.85 學而實習214 後生翹楚120 驕兵必敗136 天下共主177 四海雄心128 孤很欣慰1.64 百練清剛157 類同相召1.94 不虛此行1.23 痹體之術31 經緯之道1.6 王侯之樂16 破敵爲先105 紅顏易老13 殊途同歸1.74 判若鴻溝141 人間正道106 勿以爲念132 一脈相承128 廢史立牧143 向海而生171 事出有因171 鮮卑五姓1.29 強渡漢水1.223 陌路相逢111 撤塔並港167 薄海從風1.64 萬夫莫敵115 天下都北138 盡如人意214 後生翹楚1.39 驚弓之鳥1.30 鐵臂神弓1.64 朝聞夕逝1.36 再見太后110 見縫插針138 盡如人意111 無名之輩1.37 鰲頭獨佔1.233 一步之先197 生命禮讚156 偷樑換柱186 福壽未央1.245 更始決裂1 實木地板178 洞鑑古今1.65 攻略壽春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35 抱火寢薪148 七色婢女218 近水樓臺1.99 進身之階1.298 同聲同氣1.45 好治不病1.58 萬般皆好123 同憂相救1.59 各有歸宿1.93 再築新城137 萬邦來賀135 爲主捉刀
1.42 善利其器1.48 後宮爭鬥1.290 春王正月1.80 關羽得子1.7 殺機畢露106 重症猛藥175 石破天驚194 天下共疾1.38 麒麟識英1.96 酒精花露191 英雄少年183 放任自流1.98 南港新城1.62 猜忌暗生1.46 菟園解驂1.32 無心插柳1.223 陌路相逢1.50 試釘馬掌162 難言之隱115 與虎謀皮1.53 前朝舊事1.74 肘腋之親1.80 賊兵來襲1.43 天機莫測117 歸義降侯1.62 陰陽連環1.264 又見連環13 匹夫無罪1.82 飛虻流火1.37 兵發北進1.266 驚悉隱秘1.245 更始決裂167 綠洲公社127 金絲毛毯131 胡雜騎兵1.47 擊鞠建隊14 餘毒未了211 入主小沛1.53 青色火焰1.85 學而實習214 後生翹楚120 驕兵必敗136 天下共主177 四海雄心128 孤很欣慰1.64 百練清剛157 類同相召1.94 不虛此行1.23 痹體之術31 經緯之道1.6 王侯之樂16 破敵爲先105 紅顏易老13 殊途同歸1.74 判若鴻溝141 人間正道106 勿以爲念132 一脈相承128 廢史立牧143 向海而生171 事出有因171 鮮卑五姓1.29 強渡漢水1.223 陌路相逢111 撤塔並港167 薄海從風1.64 萬夫莫敵115 天下都北138 盡如人意214 後生翹楚1.39 驚弓之鳥1.30 鐵臂神弓1.64 朝聞夕逝1.36 再見太后110 見縫插針138 盡如人意111 無名之輩1.37 鰲頭獨佔1.233 一步之先197 生命禮讚156 偷樑換柱186 福壽未央1.245 更始決裂1 實木地板178 洞鑑古今1.65 攻略壽春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35 抱火寢薪148 七色婢女218 近水樓臺1.99 進身之階1.298 同聲同氣1.45 好治不病1.58 萬般皆好123 同憂相救1.59 各有歸宿1.93 再築新城137 萬邦來賀135 爲主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