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君前臣名

除去三叩九拜。“君前臣名”,亦是君臣稱謂之禮。

乃是說:臣下在皇帝面前自稱必須用其名;在皇帝面前提及其他大臣,也須稱其名。

循從尊卑有別,是君臣之禮的核心原則。“卑”身臣子,在“尊”身皇帝面前,須謙稱己名,以示尊敬。如若某位大臣被破例允許不稱其名(不包括自稱),則屬於君對臣的極高禮遇了。

“贊拜不名”、“詔書不名”。便屬此例。

被賜予“贊拜不名”的特權者,朝儀叩拜,贊禮官在皇帝面前不像宣其他官員那樣唱出其名,而用官職或爵位替代。因是在天子面前,且多是正規的朝儀場合,所以官員們視其爲恩遇殊榮。

被賜以贊拜不名者,往往還賦予君臣禮制其他方面的特權。

“入朝不趨”:入朝上殿時,不像一般朝臣那樣快步趨行,可漫步緩行。

“劍履上殿”:一般官員要遵從上殿時去佩劍、脫履的尊君禮制,而有此特權者可着履、佩劍上殿。兩漢時,得此殊榮者不乏其人。如西漢之蕭何,漢末之董卓、曹操等。

這一時期,皇帝對近臣常以字相稱,不稱其名。如高祖曾於衆臣面前稱讚張良:“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之外,子房功也”。景帝對竇嬰稱呼其字“王孫”等。

言歸正傳。

“大哥!”

“主公。”

“二弟三弟,諸位辛苦了。”劉備掀簾笑道。

“皇帝陛下,可曾提到大哥?”張飛問道。

“嗯,陛下親自受計。”劉備笑答:“還賜下輿馬衣服,駁犀具劍。”

“嘿!俺就說。大哥內濟流民,外伐鮮卑。便是在這洛陽城中三歲小兒,亦知大哥名號。陛下焉能不問!”張飛嘿聲笑道。

“三弟言之有理。”關羽亦笑:“大哥當世人傑,陛下自當持重。”

三位家臣亦感同身受。關羽之強,這幾日早有體會。或許放眼臨鄉,只有威天神將黃忠,能與之敵。

大漢自有痞氣。

何爲痞氣?便是任俠之風,江湖草莽之氣。

自皇帝以降,上到王侯公卿、下到販夫走卒,皆有俠氣,皆重忠義。故而,煌煌天漢,高有朝堂,遠有江湖。身居高位,當禮賢下士。遠在江湖,亦爲知己者死。

可簡單理解爲,時人皆有兩種身份。等級森嚴,不得僭越的‘官方身份’。還有意氣相投,不避生死的‘江湖身份’。

故而『朝堂結黨,江湖結義』。

任俠之風,唯有強漢。後世王朝皆不見蹤跡。甚是可惜。

於是,母親義結金蘭,劉關張桃園結義。皆傳爲美譚。

時人亦不覺得有何不對,又有何不可!

君以國士待我,當以國士報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報之!君以草芥待我,當以仇寇報之!

細細品味,比起只有奴才順民的後世王朝,先秦兩漢是何等的快意恩仇。

這股痞氣,貫穿始終。

痞從何來?微末江湖。

無論身居廟堂,還是避世山野。這股與身俱來的痞氣,從未消散。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心悅誠服,納頭便拜。

“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

細想,有兩個收穫。首先,錢不是萬能的,解決不了時下所有難題。其次,錢辦不到的事,豪俠卻能辦到。於是比錢財更強大的,便是江湖豪俠的千金一諾。

再看此句:“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韓非子將儒生和俠客等量齊觀。亦說明先秦兩漢時,俠客的地位,並不低。

甚至是能解決許多棘手難題的關鍵人物。

君侯和興前後兩漢的先祖一樣,也起於微末。果敢利落,快意恩仇。

一身痞氣。

大漢朝的這股痞氣,諸位看官當細細體會。切莫再以後世經驗,反套我大漢。就如被一代代去勢的蒙古戰馬。在強權面前唯唯諾諾,互相蠅營狗苟,被騸盡了血勇的後世官場職場,絕不是我大漢風尚。

由此亦可見。說書人的天賦,便是能將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隻言片語、細枝末節,拼湊成一條完整的劇情線。不要去輕易懷疑一個說書人的發散思維,以及與生俱來的想象力。

北伐之戰便是例證。

關於夏育等人的那場北伐,史書上只有寥寥數筆,一語帶過。後世亦無人提及。然而,說書人卻能從零碎的史料中,拼湊出整個過程。

首先,夏育等人,能力智商,在不在線?

事實證明,三人皆是平羌宿將,通曉兵事。

爲何要北伐?

顯然是鮮卑爲何連年寇邊,爲禍日重。

時機對不對?

大漢七州蝗,鮮卑四月寇邊。顯然亦受蝗災。

大漢十三州,憑什麼認爲在北地大旱?

旱極而蝗。江南多水,豈能有七州連旱?故而只能是北方。

如何都是騎兵?

搗巢行動,故而皆是精騎。

爲何轉戰兩千餘里?

鮮卑大單于行遊擊戰術,將大漢騎兵拖垮。

爲何王庭東移?

胡民生存所依有三:“水草”、“芻稾”、“鹽地”。

以上素材,皆能查到。卻無人能拼湊成一條完整的故事線。

而說書人做到了。

信不信?

隨意。

反正,此最後一次解釋所謂的‘桃園結義,身份懸殊’。以後再也不說了。

上計乃是一場大考。

劉備完美過關。

張飛臨來時,已在臨鄉將作坊留下了身形尺寸。專屬的吞光神鎧,正在加緊製備。關羽的身形尺寸,亦被六百里馬不停蹄趕來的侯府良匠帶回。

搪瓷上彩,已非難事。

只是編綴吞光鎧的超硬搪瓷甲片的成片率,實在太低。無法改進技藝,提高成功率的狀況下,唯有先給家臣披裝。想要大規模的武裝全軍,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吞光鑲環甲。

既如此珍貴,吞光神鎧上的搪瓷彩釉,自要與衆不同。

釉彩之於甲冑,猶如人體之刺青。必要彰顯個性。漆黑如墨的甲冑之上,燒製出不同顏色的彩釉紋理。且多用傳說中的神獸紋。

先給四位義弟鍛造的吞光神鎧,以辟邪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神紋,輔以蒲紋、渦紋、纏枝紋、捲雲紋,燒造而成。

劉備的吞光釉彩,自然是赤金麒麟。

義父黃忠的吞光釉彩爲五鳳之一的紫色鸑鷟(yuè zhuó)。

典韋的吞光釉彩爲四凶之一的檮杌(táo wù)。

周泰的吞光釉彩爲四凶之一的饕餮(tāo tiè)。

君侯麾下被後世傳爲神將的四神、四凶,已出大半。

甚好。

翌日。

黃門令左豐親來宣詔。將昨日陛下金口御封的輿馬衣服,駁犀具劍,佩刀、紫艾綬、玉玦,送到府中。

並隨傳陛下口諭。言,雪大路封,歸途不易。臨鄉侯可安居京城,待雪花路開,再返鄉不遲。

劉備這便領詔。

宮中諸事繁雜,左豐身居高位,無法久待。這便依依惜別,返歸宮中。

相比北地。洛陽的冬季,並不算過於嚴寒。

據古文獻記載。古時洛陽氣候溫暖,商周時野外還有象羣。周桓王二十二年到周靈王末年,(前698年~前545年),一百五十餘年間,洛陽冬季竟無冷凍。到今漢時,洛陽天氣才變得較爲乾冷。究其原因,乃地處河谷盆地,周圍山脈倚爲屏障,隔絕冷風。且人口密集,熱島效應明顯。故而比起臨鄉,洛陽冬季少雪。

冬季乾冷,無礙施工。

殖貨裡的下水管網升級改造,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工期緊張。便是正臘,匠人們也難得空閒。好在,匠人們多是洛陽本地人氏,下工回家過節也是一樣。

鍋爐房建好。地下管網遍鋪府中。暖櫃開始送來熱風,如廁終能水洗。一切皆如樓桑老宅。劉備卻不敢有片刻懶怠。整日端坐書樓,翻閱段太尉留下的平羌手札。以備不虞。

1.4 四平八穩1.270 養女齊聚108 外徵內討174 恰如其分1.50 從風而服1.66 海賊中計122 養虎成患1.227 主客之爭182 共握權柄103 水路遊擊157 塵埃落定179 中舨共約110 棄親從曹1.48 鬼神難誣212 德不配位1.92 黃金分割1.40 何懼偷生1.92 家賊難防119 作壁上觀1.26 循跡追兇112 莫如勤王147 絕非等閒1.27 板楯連弩1.79 牽發而動168 面面俱到1.63 仰吞北斗1.74 青虹下墜1.249 幸有一子1.39 名臣歸京12 何方妖孽144 首尾難顧1.68 拯焚救溺81 四子降臨1.89 一騎絕塵1.74 畫地作餅189 天降大任125 息事寧人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38 必有後報14 萬象更新1.98 斯人已去156 定鼎關中1.94 與王雷同1.9 雄甲天下1.206 猛將之烈114 太平劫案1.20 互不相識115 天下都北15 正視己心1.70 海瀕廣潟1.74 部貴五宗1.87 鯤鵬之志139 空谷傳聲181 羣雄無首170 意落心安103 蝮蛇螯手112 幣行天下1.6 驚天動地18 再起兵禍1.45 再得貴子61 怒其不爭182 何患無嗣199 有容乃大170 意落心安139 治國有術1.43 大軍圍城1.232 南閤祭酒1.87 鯤鵬之志10 入九龍門197 生命禮讚123 坐觀風雲1.43 百般不厭1.73 謠言四起106 百般不利196 前狼後虎131 綱舉目張1.39 火雨焚城106 羌胡合流1.75 蔡邕來了12 屠蘇續恨120 六縣爲國1.9 策封爲王1.43 樓桑特產109 多管齊下1.55 築臺募士218 近水樓臺1.38 一日成鹽1.74 再掠女豪1.37 人主之風110 逐鹿之利1.75 後會有期1.53 人生百戲31 直搗敵巢199 飲恨兵退1.53 青色火焰10 義結金蘭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23 王宮女官145 機關殺陣111 無名之輩
1.4 四平八穩1.270 養女齊聚108 外徵內討174 恰如其分1.50 從風而服1.66 海賊中計122 養虎成患1.227 主客之爭182 共握權柄103 水路遊擊157 塵埃落定179 中舨共約110 棄親從曹1.48 鬼神難誣212 德不配位1.92 黃金分割1.40 何懼偷生1.92 家賊難防119 作壁上觀1.26 循跡追兇112 莫如勤王147 絕非等閒1.27 板楯連弩1.79 牽發而動168 面面俱到1.63 仰吞北斗1.74 青虹下墜1.249 幸有一子1.39 名臣歸京12 何方妖孽144 首尾難顧1.68 拯焚救溺81 四子降臨1.89 一騎絕塵1.74 畫地作餅189 天降大任125 息事寧人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38 必有後報14 萬象更新1.98 斯人已去156 定鼎關中1.94 與王雷同1.9 雄甲天下1.206 猛將之烈114 太平劫案1.20 互不相識115 天下都北15 正視己心1.70 海瀕廣潟1.74 部貴五宗1.87 鯤鵬之志139 空谷傳聲181 羣雄無首170 意落心安103 蝮蛇螯手112 幣行天下1.6 驚天動地18 再起兵禍1.45 再得貴子61 怒其不爭182 何患無嗣199 有容乃大170 意落心安139 治國有術1.43 大軍圍城1.232 南閤祭酒1.87 鯤鵬之志10 入九龍門197 生命禮讚123 坐觀風雲1.43 百般不厭1.73 謠言四起106 百般不利196 前狼後虎131 綱舉目張1.39 火雨焚城106 羌胡合流1.75 蔡邕來了12 屠蘇續恨120 六縣爲國1.9 策封爲王1.43 樓桑特產109 多管齊下1.55 築臺募士218 近水樓臺1.38 一日成鹽1.74 再掠女豪1.37 人主之風110 逐鹿之利1.75 後會有期1.53 人生百戲31 直搗敵巢199 飲恨兵退1.53 青色火焰10 義結金蘭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23 王宮女官145 機關殺陣111 無名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