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羣仙聚會

赤誠少年,無辜黑化。

最令人揪心扼腕。

劉備一路走來,能初心不改。當真得來不易。少年時,先制果凍,再造寢墊。終得一夜暴富。亢奮難眠,欲比崔氏田莊,大興祖宅。母親雖未駁一言。然卻旁敲側擊,舉前朝樊重之事,循循善誘。告訴劉備,宗親亦要顧及。待劉備將樓桑村造成樓桑邑,引四方流民來投,終復祖爵,再收少時好友爲家臣。廣納天下仁人義士,終如願封國。如此亦步亦趨,積少成多。得千里疆土,九百萬國民。

先前年少,不知韜光養晦。如今再看,方知母親良苦用心。

劉備捫心自問。並非比“天師三少”幸運多少。無非是衆人拾柴火焰高。先易後難,面面俱到,人生規劃的好。

一步一個臺階。二十年如一日,勤勉種田,未有一日懈怠。待直起身,方知已臨絕頂,覽衆山之小。

確實少走了很多彎路。

先賢有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此話乃亂世立足之本。然太平盛世,又當作何變通。

藏富於民,衆皆樂樂。

試想,若樓桑皆茅廬陋室,唯劉備家深宅大院,重樓高閣。何其醒目。即便貪官污吏不眼紅,亦難免不被賊人惦記。然樓桑舉村建樓,日防夜防,鐵壁銅牆。劉備家即便樓高些許,淹沒在叢叢樓宇深處,又何來醒目。大路通天,來去自由。貲庫亦建在家外。再納南北工匠、四方流民。一切待遇,皆與宗人無異。

正應了劉備少時那句童言無忌:“不患寡而患不均。”

得劉備善待。劉氏宗人,南北工匠,四方流民,焉能不同仇敵愾,效之死力。

歸根結底只一句:生產關係要匹配生產力。封建時代,封建人口便等同於生產力。不積累“有效人口”,更待何時。

此次羣仙會的舉辦地,便在黃金臺,四方館。

館長朱建平,本就是神仙般的人物。此次奉薊王命,代盡地主之誼。亦合情合理。

先有琅邪于吉,引數門徒道童入館。

于吉,一作幹吉、幹室。《後漢書·襄楷傳》:“順帝時,琅邪宮崇詣闕,上其師幹吉(于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太平青領書》。”《三國志·孫策傳》注引《江表傳》:“時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東方,往來吳會,立精舍,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吳會人多事之。”

事實證明,《太平青領書》與太平道千絲萬縷。或被張角利用,亦未可知。此來,當問個清楚。

隴右大震關,四海館長,烏角先生左慈,不甘人後,緊跟入駐。既已投靠薊王,自家盛舉,焉能不釜底添薪。

號稱“活神仙“之王遠,王方平,慈眉善目,鶴髮童顏,乘青牛車入館。掐指一算,王神仙當飛昇在即。

白衣儒士劉綱,字伯鸞,徐州下邳人。有道術,潛修密證,人莫能知。攜夫人樊氏,相伴入館。樊氏,人稱“樊夫人”,能檄召鬼神,禁制變化之事。傳言道術猶在其夫之上。

車上東陵聖女,乃廣陵海陵人,自幼拜劉綱夫婦爲師學道,能“易形變化”,時隱時現,無有定準。身後還有幼妹名喚“逍遙”,朝夕相伴。

說話間,當世麻姑仙,素裙賽雪,一塵不染,飛降臺上。另有天台二仙姑,緊隨其後,左右爲伴。

神仙李脫,世居西蜀金堂山、龍橋峰下修道。蜀人歷代見之,約莫往來八百餘年。因號曰“李八百”。攜妹李真多,同赴四方館。其妹,李真多。少有仙姿,沉迷玄理。李八百授其朝元默貞之要訣,雖已隨兄長修行數百年,然卻貌如雙十佳麗。神氣莊肅,風骨英偉,異於弱女之態。人或見之,不敢正視。

另有毛女,名喚玉姜,傳言世居終南山。進山客與獵師,代代皆有人見。又傳玉姜遍體生毛,自說秦時宮女。秦滅逃亡進山,有一老翁,教食松葉鬆實。當時苦澀,後稍便之,遂不飢渴。冬不寒,夏不熱,身輕如此。世人皆言,乃秦王子嬰宮人。至成帝時,一百許歲。如今掐指再算,恐四百歲矣。

鉤翼夫人,齊人,趙姓,自幼喜清淨。因病臥牀六年,右手卷曲,飲食少。武帝時,望氣者說東北方有貴人氣,經推算終尋其人,遂召入宮。見其姿容殊色,武帝扒其手而得玉鉤,從此張握自如。幸而生昭帝。後被武帝所殺,殯殮時,屍體不冷而香。一個月後,昭帝即位,爲其改葬,棺中已空,只有絲鞋。遂以宮追尊爲鉤翼,後避諱改爲“鉤弋”,以爲紀念。

前漢宮妃,今還未死。

看到此處,劉備唯有長吁一口氣。好一個:羣仙聚會(請接下一句)。

餘下還有林林總總,許多劉備不知,卻廣爲他人所知之仙人,紛紛登記入冊。人生際遇,神乎其神。至於,各人有何神通,劉備已不想細觀。總感覺彷彿後世鑑寶:需處心積慮,絞盡腦汁,給所藏寶物編撰一個神乎其神的來歷。以此自擡身價一般。

參考烏角先生左慈,傳授控術時的心得。薊王劉備竊以爲,神乎其神的關鍵,便是後世所謂的“知障”。

一言蔽之:“違背常理的眼見爲實”。

其中高深莫測者,多以扭曲時間、空間爲手段。縮地千里,斗轉星移。不一而足。

所借道具,亦多是能擾亂心智的“致幻藥物”。讓觀者自以爲清醒,實則觀感早已扭曲。

反正,劉備不信。

又過十日。女道張玉蘭,檻車抵達。

劉備遂命盧暒入地牢詢問。母女相見,抱頭痛哭。這才悉知詳情。原來,二代目天師強撐病體,行“假死歸真”大法時,露出破綻。被張修看穿。卻佯裝不知,暗施援手。救了棺中閉氣等死的張玉蘭一命。於是二人約定,張玉蘭需償此債。此,便是最後的疑團。

眼看羣仙齊聚黃金臺。四方館長朱建平遂遣人來問:我主可願屈尊?

去是不去?

劉備當深思熟慮。

乘船橫渡易水,遙見西北高樓,金光閃閃。僦車童子,不禁喜道:“先生,黃金闕近在眼前。”

“如此,且去與羣仙一會。”

“話說,先生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又知前後五百年。然卻是以儒入道,與臺上衆仙家,並非同路。語不投機半句多。何故湊這趟熱鬧。”

車內先生,朗聲一笑:“所謂殊途同歸。正如‘條條路往黃金闕’。該相見時,自相見。”

1.75 坐問因果1.56 巡視國境111 神國之謀121 書生意氣1.94 百官缺席1.66 海賊中計1.28 將門虎子114 難兄難弟1.204 猶樂思沛103 水路遊擊148 大義滅親162 物我兩忘146 握髮吐哺1.2 平羌之策1.86 炎船之主1.200 兼顧利弊194 無事相安1.76 舉世無雙106 羌胡合流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29 負荊請罪1.79 河間奼女102 捧日而立129 仁義之基127 朝堂半壁138 漏奪附黨150 洛陽上計1.96 百億地產1.6 沐猴冠帶1.25 張家謝禮1.60 權重秩卑158 太后有疾1.54 燕齊以安107 忍辱偷生1 龍血玄黃136 悲秋盡露181 薊王獻寶17 爲瓽所轠182 羣仙聚會108 命續二載112 泰山捧日125 伏路把關13 改造閭里126 壯士八百218 贈刀之義1.249 幸有一子146 漢宮女主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39 名臣歸京132 人心難琢127 賊臣當道101 問鼎中原1.22 我記下了1.35 多事之秋179 情長謀遠1.298 同聲同氣1.23 移花接木103 入幕之賓1.92 多子多福1.49 和則增壽1.200 推賢讓能188 封大將軍1.46 整齊劃一1.28 火燒長社109 寧有種乎1.56 痛並樂極1.58 萬般皆好175 兵荒馬亂199 失之交臂156 討董聯盟1.200 永安上壽161 兵發關西105 胡口奪食155 拳拳之心15 愛恨入土157 江淮上甲147 雙食君俸1.79 快馬輕舟1.30 以僞亂真19 馬兒快跑1.59 將星閃耀1.95 閉門謝客144 田貴如馬1.92 首鼠兩端14 餘毒未了1.73 衆口難調107 太上皇權1.24 多多益善1.20 繡衣直指1.94 此生足矣1.43 白馬楊氏1.72 欲壑難平1.24 家國同構156 金牌免死108 命續二載126 聚散有時1.74 肘腋之親1.2 奉國守孝146 鑄軌直道1.269 負重而行
1.75 坐問因果1.56 巡視國境111 神國之謀121 書生意氣1.94 百官缺席1.66 海賊中計1.28 將門虎子114 難兄難弟1.204 猶樂思沛103 水路遊擊148 大義滅親162 物我兩忘146 握髮吐哺1.2 平羌之策1.86 炎船之主1.200 兼顧利弊194 無事相安1.76 舉世無雙106 羌胡合流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29 負荊請罪1.79 河間奼女102 捧日而立129 仁義之基127 朝堂半壁138 漏奪附黨150 洛陽上計1.96 百億地產1.6 沐猴冠帶1.25 張家謝禮1.60 權重秩卑158 太后有疾1.54 燕齊以安107 忍辱偷生1 龍血玄黃136 悲秋盡露181 薊王獻寶17 爲瓽所轠182 羣仙聚會108 命續二載112 泰山捧日125 伏路把關13 改造閭里126 壯士八百218 贈刀之義1.249 幸有一子146 漢宮女主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39 名臣歸京132 人心難琢127 賊臣當道101 問鼎中原1.22 我記下了1.35 多事之秋179 情長謀遠1.298 同聲同氣1.23 移花接木103 入幕之賓1.92 多子多福1.49 和則增壽1.200 推賢讓能188 封大將軍1.46 整齊劃一1.28 火燒長社109 寧有種乎1.56 痛並樂極1.58 萬般皆好175 兵荒馬亂199 失之交臂156 討董聯盟1.200 永安上壽161 兵發關西105 胡口奪食155 拳拳之心15 愛恨入土157 江淮上甲147 雙食君俸1.79 快馬輕舟1.30 以僞亂真19 馬兒快跑1.59 將星閃耀1.95 閉門謝客144 田貴如馬1.92 首鼠兩端14 餘毒未了1.73 衆口難調107 太上皇權1.24 多多益善1.20 繡衣直指1.94 此生足矣1.43 白馬楊氏1.72 欲壑難平1.24 家國同構156 金牌免死108 命續二載126 聚散有時1.74 肘腋之親1.2 奉國守孝146 鑄軌直道1.269 負重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