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以國爲家

賽馬場,好處多多。

馴養戰馬。訓練騎術。娛樂大衆。充實財政。

西林邑民亦獲利頗豐。

既是賽馬,自然有豐厚的獎金。偌大的賽馬場,亦需衆多人手打理。每逢‘賽馬日’,售賣各種手工器物、小食,亦是一筆進項。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賽馬場,自當以馬場取食。

胡人善馬。騎術除了平時放牧,戰時抄掠,別無用處。賽馬場一開,正當大用。若能奪魁,獎金豐厚。即便進入複賽,亦有賞錢。除了速度賽馬,還有場地障礙賽,擊鞠賽。皆是取利門路。

擊鞠賽自不必多說。場地障礙賽卻與後世不同。除了水溝、柵欄,矮牆,高杆。還有草人,箭靶。除了越過障礙,還需射中靶心。考驗的便是騎射之術。

想看馬上鬥將,且移步演武場。

聽聞賽馬場要行博戲,落籍臨鄉者,皆可參股。便有不少豪商或託人,或親入市樓詢問。

博戲有‘大博’和‘小博’之分。大博少君侯嚴令禁止。賽馬場行的乃是小博。小賭怡情,大賭傷身。且朝廷明令禁止官吏聚賭。民間雖寬鬆,也不可大博。

少君侯言出必行。賽馬場日新月異。此時不入,更待何時?

不到月餘,便有十數位豪商言要入股。

刺奸、賊捕詳細甄別後,選出十名身家清白的豪商,各入股十萬錢,成立‘臨鄉賽馬會’。

作爲獎勵,劉備特許十人在北側四樓,共有一間位置頗佳的包廂。

衆人喜不自勝。少君侯果然一視同仁,從不輕視商賈。

金秋時節,稻穀飄香。

百萬畝水田,放眼望去一片青綠。宛如碧波千傾。隨風擺盪,如雲舒捲。沁鼻濃香,隨之而來。整個臨鄉,香成一片。稻花魚亦隨處可見。臨鄉堪稱魚米之鄉。

酈城、督亢,兩地百姓,已遷來二年。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漸把臨鄉視作家鄉。故鄉在南,祖籍更南。然而無論遷徙到哪,皆是我大漢百姓。鄉音不必改。官話亦要學。便是胡語,也要略通一二。不然,便是臨鄉百里之地,亦行難。

眼看稻禾抽穗。劉備卻越發緊張。整個臨鄉,更是萬般戒備,如臨大敵。無它。去年七州蝗,北地顆粒無收。朝廷雖開倉賑災,卻力有不逮。背井離鄉,異地乞食。皆大有人在。稻穀成熟在即,若遭盜搶,一年辛勞付之一炬。

河道、溝渠內舲舟縱橫,車輪舟往來迂迴。船上舟楫士各個神情肅穆,弓箭在手,以防賊寇。鼉龍騎亦不惜馬力,繞行臨鄉官道。刺奸、賊捕更是遍佈各處交通要地,亭舍館驛皆有人布控,謹防宵小作祟。

臨鄉亦多有流民滯留。之所以沒有氾濫,乃因北地百姓皆以己度人:臨鄉亦地處河北。如何能在蝗災中獨存?

故而不來。

除了臨近州郡知道臨鄉已改種水田,幸而躲過蝗災。七州百姓皆不知。

饒是如此,治下亦聚攏民衆十八萬。

所有人都繃緊了神經。凡我臨鄉居民,皆有美田五十畝。因功封爵,還另有加授。一年一熟,斷不能有失。以前地不過十里,民不過萬口。正所謂船小好掉頭。如今家大業大。十八萬邑民嗷嗷待哺。絕不能有半點閃失。

臨鄉上下,皆爲最後的收割磨刀霍霍。

立冬前,臨鄉百萬畝水稻,終於開始收割。

抽穗後追肥蓄水。此後便不再蓄水。待到收割時,田已無水。淮泗老農說,水稻收穫時節,要儘量將稻田裡的水排乾淨。若遇窪地,還需挖溝排水。名曰:曬田。

如此才便於下田收割。

於是稻作再次改進。收割前,要行曬田。

劉氏一門,興旺和諧。

老族長便退位讓賢,居家頤養天年。將上計諸事,皆交給陳逸、田驊和劉修。

豐收時節,閒了大半年的老族長還是忍不住走街串戶。又親下田間。查看收成。馴田兩年,督亢水澤地力盡顯。今年竟有八石收成。堪比少君侯家百餘畝溪谷美田。

沼澤地因何有潛在肥力。劉備也略知一二。乃是沼澤內的植被死亡後,經長時間腐蝕形成腐殖質後演化而成‘泥炭’。泥炭土,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質疏鬆、適宜耕作。

樓桑、酈城,亦六石有餘。

憑藉督亢圩田的高產,一舉將臨鄉均產堆高到七石。

百萬畝稻田,能產新谷七百萬石。三十稅一,城倉入新谷二十三萬三千餘石。

稻穀堆滿街巷,百姓皆有歡顏。防完賊寇,又謹防失火。

好在稻葉尚青,也不易着火。稻草分批運往西林餵馬。只飼精料,馬易長膘,不利爭戰。適當要摻些稻草纔好。稻草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妙處,亦被牧民發現。苜蓿單獨青貯容易腐爛,與稻草混合青貯,卻不再發腐。實在是奇妙。

趕在立冬前,顆粒歸倉。臨鄉上下,終於齊齊鬆了口氣。

冬,十月,丙子晦(三十日),日食。

尚書盧植上疏說:“凡是遭朝廷禁錮的黨人,多數並沒有犯罪。應當赦免寬恕,使他們的冤枉得到昭雪。宋皇后的家屬都以無辜受罪,拋棄骨骸,屍首縱橫,不能得到收殮埋葬,應該准予收拾掩埋,使遊魂得到安寧。郡太守、州刺史一個月內往往調動數次,應按正常的升進和黜退制度,考覈他們能否勝任,即便不能任滿九年,至少也應任滿三年。私人請託,一律禁止。推薦和選舉人才,應責成主管官吏負責。『天子以國爲家』,按道理不能有私人積蓄,應放眼國家大事,忽略細微末節。”

皇帝不納其言。

劉備收到邸報,不禁會心一笑。

恩師這纔去朝堂數月,已擢升爲尚書。升遷速度不一般的快。宋皇后之事亦有耳聞。關鍵是規勸天子以國爲家,不藏私蓄。我家陛下從小苦慣了,又如何能聽!

從天子的角度來說,清流黨錮,又或是重用宦官,設立鴻都門學。皆是帝王平衡術。世家豪門日益膨脹,已有尾大不掉之勢。土地兼併如此嚴重,士族難辭其咎。可寒門庶子情況,又多如我家陛下。年幼時亦生活貧苦。驟登高位,或也會以權謀私。

此乃人性使然。

北海一龍,管寧之所以怒而割袖,又豈爲那田頭小小金塊。三歲看老,以小見大。今日拾金而昧,他日爲官,又豈能兩袖清風。

劉備讓三人重歸於好。管寧便要時刻督促提醒。

173 戰團威力71 瀝粉貼金138 王親國戚1.2 燕燕于歸109 吾道不孤181 呂布入陳1.98 斯人已去199 款到發貨1.55 負陰抱陽1.54 一國之主134 大利匠城132 吞光神鎧136 悲秋盡露104 有生之年135 四時充美181 薊王獻寶150 機關算盡191 明燈指路173 能者多勞112 虛席以待1.233 寄豭之豬111 隴右鮮卑1.286 在所難免91 伯牙絕弦1.68 拯焚救溺197 笑林始祖110 門下五吏184 是個難題1.293 處士橫議1.74 樓桑重器151 天作之合1.98 衣帶秘詔151 金石爲開191 另立門戶1.78 城上金烏1.67 冬季攻略1.57 周不如漢130 民情如火1.92 南有喬木1.80 賊兵來襲127 先入爲主1.23 孤軍誘敵101 減矢之計1.46 蜚聲西州164 追本溯源149 鳳燃九天137 萬死不避167 王化之基1.62 漢人西徙112 不辱君命1.37 投石卜路118 吐剛茹柔1.49 生者如斯148 五帝之學1.78 陸城亭侯1.20 嶄露頭角136 後果前因108 與王共治140 盡數歸心136 借刀殺人187 都護西域1.87 大漢風骨163 佛道先後162 舉棋不定146 心安吾鄉146 有恃無恐1.24 多多益善143 七十二妃196 少年無拘1.57 借雞生蛋168 千里投懷179 清白無鬼1.80 十萬樓臺116 東部鮮卑184 羔羊之素144 首尾難顧1.52 臥虎藏龍18 再起兵禍102 殺良冒功161 獵殺遊戲171 事出有因102 腰牌傍身1.59 各有歸宿1.42 兵行險着123 坐觀風雲1.79 當不至於1.299 烏合之衆193 少不言愁1.40 蜜蜂分箱1.90 海島傳聲148 宮前之變1.67 莫測禍福130 海內狂徒169 麋家小妹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72 血染清溪1.44 豐取刻與128 廢史立牧1.62 一日破膽197 因時而化
173 戰團威力71 瀝粉貼金138 王親國戚1.2 燕燕于歸109 吾道不孤181 呂布入陳1.98 斯人已去199 款到發貨1.55 負陰抱陽1.54 一國之主134 大利匠城132 吞光神鎧136 悲秋盡露104 有生之年135 四時充美181 薊王獻寶150 機關算盡191 明燈指路173 能者多勞112 虛席以待1.233 寄豭之豬111 隴右鮮卑1.286 在所難免91 伯牙絕弦1.68 拯焚救溺197 笑林始祖110 門下五吏184 是個難題1.293 處士橫議1.74 樓桑重器151 天作之合1.98 衣帶秘詔151 金石爲開191 另立門戶1.78 城上金烏1.67 冬季攻略1.57 周不如漢130 民情如火1.92 南有喬木1.80 賊兵來襲127 先入爲主1.23 孤軍誘敵101 減矢之計1.46 蜚聲西州164 追本溯源149 鳳燃九天137 萬死不避167 王化之基1.62 漢人西徙112 不辱君命1.37 投石卜路118 吐剛茹柔1.49 生者如斯148 五帝之學1.78 陸城亭侯1.20 嶄露頭角136 後果前因108 與王共治140 盡數歸心136 借刀殺人187 都護西域1.87 大漢風骨163 佛道先後162 舉棋不定146 心安吾鄉146 有恃無恐1.24 多多益善143 七十二妃196 少年無拘1.57 借雞生蛋168 千里投懷179 清白無鬼1.80 十萬樓臺116 東部鮮卑184 羔羊之素144 首尾難顧1.52 臥虎藏龍18 再起兵禍102 殺良冒功161 獵殺遊戲171 事出有因102 腰牌傍身1.59 各有歸宿1.42 兵行險着123 坐觀風雲1.79 當不至於1.299 烏合之衆193 少不言愁1.40 蜜蜂分箱1.90 海島傳聲148 宮前之變1.67 莫測禍福130 海內狂徒169 麋家小妹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72 血染清溪1.44 豐取刻與128 廢史立牧1.62 一日破膽197 因時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