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板上釘釘

話說。多日前,呂布如約登門拜訪。

不料竟是大長秋兼領尚書令,曹節別館。待安絜換裝來見,方知乃是女兒身,名喚安素。國色天香。

呂布瞠目結舌之餘,別情暗生。

席間,聞曹節已將安素許配薊王,待拜太僕王允爲義父,即擇日出嫁。累日來,呂布神情恍惚。如劉平所言,似神不守舍。能令九尺男兒,百轉愁腸,唯“情”字難捨。

“呼——”目送安車遠去,呂布這便收拾心情,示意譙樓上守衛,搬動機關,將吊橋折回。“十里九阪,以象二崤”。兩座山頭,相距甚遠。吊橋折回,遂成天塹。九阪塢堡,需相鄰堡壘,左右皆落下吊橋,方能暢通無阻。故一塢被破,八塢猶存。若想攻佔二崤城,幾不可能。

函園內大建,雖已完結。然對二崤城的修繕,從未停歇。務求盡善盡美,固若金湯。

三足踆烏,赤鹿焰角。凡王旗所在,薊人蜂擁而來。落腳十里函園,學堡、民堡、客堡,亦多薊人。尤其陽港雙市,薊商往來不斷,日進斗金。

天下大亂,道路斷絕。入不敷出,生活日艱。幸得金市子錢家,貰貸封君列候,方纔轉危爲安。洛陽百姓,紛紛效仿。尤其洛陽商賈,質押名下貨物、商肆,換取資金轉圜。乃至金市、馬市、粟市、南市,再加金水小市,陽港雙市。洛陽八關六市,盡入薊王之手。

仿七國賽馬會。

年前,以金市子錢十家牽頭,成立『京畿商會』。幾將洛陽商人,盡數吸納其中。針對大宗商品的“交易所”,亦在金市掛(招)牌成立。其名稱出自《易·繫辭下》:“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交易所內,凡大宗商品,皆分“現貨”與“期貨”。雙方需由金市貲庫,出具擔保券書,方能如願獲得“交易權”。入交易所,買進賣出,大宗商品。

《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農工商交易之路通”,在薊王治下,被賦予嶄新含義。

其便利性,無可匹敵。交易所一出,立刻風靡。薊王隨即在商都樓桑,亦建起薊國交易所。劃歸在市樓旗下,由右相耿雍掌管。並效仿各港津,將“市”,由各城劃出,並將先前置於都船署下“市舶寺”,及下屬市舶丞、市舶尉、市舶獄令等屬官,合併成立薊國“市舶寺”。專管往來商貿。具體事宜,皆由市樓掌管。其長官仍稱“市舶令”,然官秩升爲比二千石。下設“關”、“海關”、“市樓”、“海市樓”、“薊商會”、“交易所”等,諸曹。

首任薊市舶令,不出意外,授予薊王同門師弟,田驊。

田驊,薊豪商田韶獨子。與薊王有同門之誼。乃薊國宿吏,官拜上計丞。對國事民情,瞭若指掌。今擢升爲市舶令,自是水到渠成。話說薊王師門,多‘少年俊傑’。師弟劉曄,爲鹽府大夏令。小師弟周瑜,雖未正式授予官職,然二千及冠,板上釘釘。

薊王取名,自有深意。“市舶”二字,足見一斑。市,乃指可經陸路連通的各“城邑之市”。舶,便是指可經船舶往來的港市、海市。故合稱市舶寺。

加之繡衣皆入門下署。市舶寺的職權,更爲集中。“署”、“寺”的區別,亦逐漸清晰。凡稱“署”,多爲監察;凡稱“寺”,多行職能。

內政由右相耿雍領銜。外交則以左相崔鈞爲首。薊國同樣是國相主政,無有例外。

左相崔鈞,職權亦重。凡三韓半島、倭國列島、三郡烏桓、四郡亡胡、三南徼外……“(薊國之)外事”,皆由其負責。先前薊王表二國相爲“關內侯”,食俸中二千石。

今華大夫,已“賜位特進,見禮如三公”,坐享萬石頂俸。國中皆傳言,王傅黃忠、四少師、左右國相,上庠令、右國令等,當“蕭規曹隨”,次第晉升。

空穴來風,必有所出。薊國千里國土,千萬國民。一季稻作,可活十三州百姓,外加北人、南人、東人,計千萬餘衆。薊國吏治,足見一斑。且華大夫雖名聲在外,大醫天下。然王傅、少師,左右國相,亦不逞多讓。既開萬石先河,薊國又行高薪養廉,且薊王光融天下。民竊以爲,自不會厚此薄彼。

比起洛陽百姓,街頭巷尾,議論大秦帝后,平樂會盟。薊國皆在風傳,萬石頂薪。

一國之力,能開萬石俸祿。兩漢四百年,更古未有。此乃國力鼎盛之相。饒是安北、遼海等郡,亦蒸蒸日上。三韓、倭島,漢化島民,紛紛渡海來投。先客庸,再落籍。不出三代,與漢人無異。

上計令陳逸言,若加“長(居)客(庸)”,薊國當有千五百萬口。換言之,薊國二十七縣,近四百城港。均有萬餘客庸。此還將姻親、義親等,已落籍者,排除在外。凡客庸者,皆在市樓錄入《客(庸)籍薄》。滿五載,得僱主舉薦,五家連保,便可落籍。若無五家親眷,亦無五家僱主,則由市樓據客庸口碑,代爲作保。

落籍後,則可享有《圩田制》,所定立之諸多便利。

換言之。薊國連客庸的晉升之路,亦設置完備。治下吏民,皆有出路。爵民,已取代豪門大姓,成爲國之基石。

馬市,胡姬酒肆。

河東太守袁紹,常服入內。直奔三樓春暉包房。

推門視之。河內太守王匡、南陽太守袁術、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並後將軍兼領幷州牧董卓,俱在。

見袁紹姍姍來遲。一衆太守,紛紛上前見禮。

“本初,別來無恙乎。”陳留太守張邈與袁紹乃是故交。剩下王匡、橋瑁、鮑信等,或同爲大將軍幕僚,或如袁遺,乃是袁紹、袁術二人從兄。

“許久未見,孟卓兄亦可安好。”袁紹依次回禮。

“一言難盡。”張邈又引董卓上前:“得後將軍手書,我等星夜前來。見左右皆二千石官,方知茲事體大。”

袁紹以禮相問:“敢問後將軍。內中隱情,可否明示。”

董卓肅容回禮:“即來則安。諸君切莫心急,車馬勞頓,且先入席。”

“請。”衆人心領神會。

161 孤燕折翅191 另立門戶148 三舉鄉黨14 餘毒未了138 必有後報173 絲路流金1.46 尋機而動139 龜茲諸情1.24 同流合污1.49 生者如斯124 事與願違169 麋家小妹1.3 亂世梟雄182 汝奈孤何1.73 大雅無傷184 天命有歸1.65 象耕鳥耘180 破解之策131 猛虎破閘148 如期而至1.80 賊兵來襲140 添兵增竈1.30 大醫治世106 巡視南境1.9 麻姑獻壽1.49 銷金洞窟106 大徹大悟1.35 劉備擲金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69 吾家麒麟173 王取幾何1.20 五供九賓182 取捨有道1.280 天下貴二1.256 全勝立威190 軍師節哀193 少不言愁1.63 焉能見疑1.68 西林大建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02 避易就難1.47 爲朕所用1.86 鼓角齊鳴140 祓禊之會91 飯稻羹魚91 一人之外112 泊樓車位1.97 莫問神鬼12 料事於先1.23 真骨舍利219 一身是膽18 世道居奇112 泰山捧日1.40 有心無力1.258 激勵三軍138 漏奪附黨1.35 九流學派1.79 快馬輕舟137 恩怨無主1.2 亂世苟活1.99 衆不可逆1.27 優倡商賈1.99 北疆來人158 顛倒黑白1.46 尋機而動14 一龍仕主1.72 百害不侵1.30 陣前反水91 龍有逆鱗133 侵掠如火110 見縫插針123 宦海沉浮1.57 謀錄不盡101 減矢之計1.95 白虹貫日138 王親國戚177 廣而無用139 龜茲諸情153 巧施連環1.75 愁雲散盡183 放任自流1.22 毋需言反18 決心未定183 天佑吾王1.87 扶危濟困19 樓桑諸技1.87 三宮鼎立1.248 毒蠍擺尾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89 開立幕府166 囈語少年1.224 碧血丹心1.207 又見白袍1.46 尋機而動196 少年無拘149 聖上好驢1.30 以僞亂真118 亂臣賊子117 水淹三軍112 北國之春
161 孤燕折翅191 另立門戶148 三舉鄉黨14 餘毒未了138 必有後報173 絲路流金1.46 尋機而動139 龜茲諸情1.24 同流合污1.49 生者如斯124 事與願違169 麋家小妹1.3 亂世梟雄182 汝奈孤何1.73 大雅無傷184 天命有歸1.65 象耕鳥耘180 破解之策131 猛虎破閘148 如期而至1.80 賊兵來襲140 添兵增竈1.30 大醫治世106 巡視南境1.9 麻姑獻壽1.49 銷金洞窟106 大徹大悟1.35 劉備擲金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69 吾家麒麟173 王取幾何1.20 五供九賓182 取捨有道1.280 天下貴二1.256 全勝立威190 軍師節哀193 少不言愁1.63 焉能見疑1.68 西林大建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02 避易就難1.47 爲朕所用1.86 鼓角齊鳴140 祓禊之會91 飯稻羹魚91 一人之外112 泊樓車位1.97 莫問神鬼12 料事於先1.23 真骨舍利219 一身是膽18 世道居奇112 泰山捧日1.40 有心無力1.258 激勵三軍138 漏奪附黨1.35 九流學派1.79 快馬輕舟137 恩怨無主1.2 亂世苟活1.99 衆不可逆1.27 優倡商賈1.99 北疆來人158 顛倒黑白1.46 尋機而動14 一龍仕主1.72 百害不侵1.30 陣前反水91 龍有逆鱗133 侵掠如火110 見縫插針123 宦海沉浮1.57 謀錄不盡101 減矢之計1.95 白虹貫日138 王親國戚177 廣而無用139 龜茲諸情153 巧施連環1.75 愁雲散盡183 放任自流1.22 毋需言反18 決心未定183 天佑吾王1.87 扶危濟困19 樓桑諸技1.87 三宮鼎立1.248 毒蠍擺尾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89 開立幕府166 囈語少年1.224 碧血丹心1.207 又見白袍1.46 尋機而動196 少年無拘149 聖上好驢1.30 以僞亂真118 亂臣賊子117 水淹三軍112 北國之春